书城专栏在北京学汉语的老外们(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41818000000009

第9章 新鲜麻辣的北京生活

记忆中有这样一件小事:有一次我在学校门口等红灯的时候,三个尝试打车的外国美女成为了大家视线的焦点。旁边一对年轻人讨论着:“师傅开走了,估计不认识路。”“哈,又来一辆……啊,这师傅好像也不认识。”那个师傅看了看外国美女的名片,打起了电话。这对年轻人接着讨论:“你知道吗?师傅都不知道你肯定更不知道了。”“我肯定知道!我手机里有地图!”“那咱们过去问问吧!”“嗯,我估计她们说俄语。”他们一边说一边走了过去。留学生们常常在作文里提到类似的事,他们对中国人的共同印象是:热情而友好。

虽说中国人普遍都对老外很友好(甚至有时候过于友好),但也不尽然。

美国学生有几次去批发市场,讲了讲价,买完后对方在他们身后骂:“孙子!”“****!”他们刚开始听不懂,后来才明白过来。课堂讨论时,这件事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有天晚上,几个美国同学在校园里散步。一辆车停下来,车窗摇下,一个中国人用手做出枪的姿势,冲他们“叭!叭!”了几声。

还有一次,三个学生在公交车上用英语聊天,引起了旁边********男人的注意。他们大概以为这几个老外听不懂汉语,于是肆无忌惮地议论起来:“瞧那个女的,穿得跟鸡似的。”“旁边那个真够胖的,就没见过这么丑的老外。”澳大利亚女生气得要冲过去理论,被柬埔寨男生一把拉住,他们三个提前下了车,心里很受伤。

尽管他们在中国或多或少都遭遇过一些不愉快,但总体而言,他们都相当享受在北京的生活。之前在巴黎工作的印尼女生因瑞士老公外派来到中国,她说虽然觉得北京的空气不好,常常过敏,而且工作时间比在巴黎长,但是他们觉得在这里非常开心。她老公认为这里比欧洲更自由轻松,不用排队,没有道德压力。而她觉得中国人更友好,更热情,相反巴黎人太傲慢了。

说起在中国的“吃”,几乎每个班的学生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老师你吃过的最奇怪的东西是什么?你吃过臭豆腐吗?你吃过王府井的蝎子和虫的烤串吗?”

班级聚餐总是比较复杂的事。有一次,法国男生和美国华裔男生想吃牛蛙,马来西亚女生表示无法接受。印尼女生喜欢吃皮蛋,但法国男生吃过一次就不想吃了,同样的还有鸡爪——难怪皮蛋成为CNN评选的全球恶心食物之一……不过我碰到过一个特别喜欢尝试的英国男生,他就很喜欢吃中国的鸡心串,还吃猪下水。席间他还跟法国男生聊吃狗肉马肉什么的,不亦乐乎,若是有美国人在场,说不定会愤而离席。他们在街头看见甘蔗卖觉得很新奇,韩国女生和印尼女生都知道可以用这个得到糖,但是从来不知道还可以嚼着吃。韩国男生在北京郊区旅行时第一次吃到甘蔗,觉得特别有趣,拍了好多照片。

其实中国菜并非我们想象中大受欢迎,他们大多觉得中国菜太油腻,尤其是四川菜又辣又麻,爱的人爱死,不爱的人怕死,态度相当两极。美国学生是受不了天天吃中国菜的,所以他们常常去肯德基或者麦当劳一解乡愁。有的美国人觉得中国的肯德基比美国的肯德基好吃,有的觉得味道上差不多,但中国的肯德基有蛋挞和粥,意外地好吃,所以很喜欢。

有的学生在中国相当会过日子,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常常令我佩服不已。

某天下课,一个英国华裔女生拿出一团毛线,开始织起围脖来,我很好奇地走过去,一看,是最简单的那种,但军绿色的毛线很特别也很好看。原来她的朋友要过生日了,她打算织一条围脖给她。她补充说,在中国织围脖特别划算,因为这种最好的毛线才25块钱,同样的在英国要90块!她是在五道口服装市场买的,旁边的印尼女生听说了,也跃跃欲试。

说到买东西,这几年在动物园附近的批发市场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外,有一次我甚至见到一个白人爸爸推着婴儿车在聚龙里面逛。一个印尼女生竟然知道聚龙和金开利德的优缺点,知道带男生去金开利德选男装。有一次,我看见一个美国女生和韩国女生急急忙忙地赶作业,原来是她们赶着去动物园买衣服——亮点是美国男生带她们去……后来问她们战果,美国女生指着身上的T-shirt说,才19块!她们管动物园批发市场叫39市场,因为很多衣服都是39块。此时距他们刚到北京还不到一个月,可去什么地方买什么东西,几乎已经门儿清了。

我以为他们已经不会去一般外国游客去的秀水了,但还是有很多人回国前买礼物的时候会去那儿,韩国男生说要买皮带和拖鞋回去送人,而德国男生去秀水不是为了买东西是为了练习中文……最后的汇报表演里,很多人都选择了去秀水买东西的题材。扮作卖家的男生一见顾客就招呼:“Handsome boy!”还有的小组总结出秀水购物攻略:1、要持续说汉语;2、价砍不下来的时候就装作要走。

一个美国女生不喜欢动物园批发市场,因为不能试。她也不喜欢秀水,因为价钱高,所以她开发了雅秀这一据点,常常去砍价,每次都很有成就感。

她们在北京不只是喜欢买衣服。某天我惊讶地发现一个美国女孩穿了一双飞跃球鞋,问她,她说在北京买的,比美国的便宜。另一个美国女孩听见了,给我看她脚上那双黑色的飞跃球鞋,说是在美国买的。哈哈,看来国货飞跃不仅冲入了欧洲,也在逐渐侵入美国。另一个受欢迎的国货是金嗓子喉宝。韩国女生吃了觉得很有用,打算买30盒回国孝敬爷爷奶奶。

外国男生跟女生也一样会过日子。一个瑞士男生住在城铁附近,我问他不觉得城铁的声音吵吗,他说完全没关系,他很喜欢,因为城铁的声音给他一种在都市的感觉。我又问他觉得在北京生活贵不贵,他说说不定。在商场买东西比较贵,但他在小区买蔬菜水果会便宜很多,他还推荐小区里的一个杭州菜饭馆给我,说一道菜才十几块钱。

另一个瑞士男生坐了三个小时的地铁和公交,去京郊一个极限运动场地练习滑板。那里外国人居多,一些日本人玩得特别好。我还从来没听说过北京有这么专业的场地……

他们也常常会看看中国的电视剧什么的。有个泰国男生经常看CCTV6的中文配音的外国电影,他觉得听到“外国人”说中文很有意思。他最喜欢看卡酷频道的动画,因为生词比较简单——他最喜欢的是喜羊羊和蜡笔小新。有次卡酷放中文配音版的《阿凡达》,他一边看字幕一边听,乐坏了。

再说说他们对名胜古迹的感想。如果把长城跟故宫放在一起,绝大多数的老外会选择长城。故宫?他们觉得不太有意思,“不过是一座又一座房子”,以前的韩国朋友甚至觉得天坛比故宫好,因为比故宫小。加州大学的亚裔女孩进了故宫的珍宝馆,只对首饰有一点兴趣。但也有印尼人表示,这是他见过的最宏大壮美的皇宫。而长城呢,八达岭人少的时候,会被老外爬出户外运动的感觉,人多的时候嘛,就不过是“上楼梯和下楼梯”了。至于司马台、箭扣长城,则是他们hiking和camping的首选。长城又有历史感,又有自然风光,对于没有特殊文化嗜好的老外来说,的确比故宫有意思得多。

跟长城并提的文化符号中,如果把熊猫和龙放在一起,老外会选熊猫。龙?他们有的不认识,有的甚至认为是日本式的会吐火的龙。而熊猫可能因为外形特别可爱,所以让他们一见就有亲切感。再加上这几年《功夫熊猫》热映,熊猫更是深得人心,很多美国学生去成都旅行之前,都会问我能不能抱下熊猫或者跟熊猫合影什么的。以前《第一财经周刊》曾经介绍过一个特别的时装品牌——横眉竖目的熊猫HI PANDA,当同样来自上海、东京的独立设计师还在长乐路或者原宿的街店里慢慢耕耘时,HI PANDA已经进驻了老佛爷、Harvey Nichols等30多家高级百货公司。“西方人很喜欢HI PANDA的形象,觉得很酷,而且认为它代表了中国全新的面貌。”

有一次,我把长城、熊猫、胡同三种明信片放在桌上让学生们选,大部分人都选择了长城或者熊猫,对于胡同,他们没有什么感觉,胡同的吸引力只在于可以去南锣鼓巷买买东西、喝喝咖啡而已。

现在我觉得,北京让无数人兴高采烈,充满无限魅力的原因,大概就在于它的丰富性。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新鲜麻辣的北京生活,估计会在这些外国留学生的人生中成为相当特别的一段经历吧。“中国从来没有停止过让我吃惊”在巴黎做律师的琳离开北京前,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