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下半年北京都有大量招聘会。这些招聘会有的是北京本地高校和企事业单位招聘,有的是外省组团到北京延揽人才。进入10月以后,北京的天气越来越冷,但一场接一场的招聘会将北京的空气搅得热烘烘的。
一开始,我对这些招聘会也没有在意。我比较重视网上招聘信息,总以为现场招聘会乱哄哄的,能有什么好结果。因此,几次招聘会同学邀我去我都没有去。后来我看到班上几位年纪大的同学都拿着简历凑热闹,也不禁有点好奇起来。
一次,在北京农展馆举行了一场北京市所属高校招聘会。在一个同学的撮弄下我也拿着简历去赶场。简历是不可少的,一切同学为了使自己都简历打动人,在制作上不惜工本,封面华丽,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我亲眼看了有一位同学制作的简历共有100多页,装订起来就像厚厚的一本书。这在常人看起来简直不可思议。100多页的简历,制作成本自不必说,谁有如此大的耐心看?我的简历只有短短的四五页。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我们一行几人来到了北京农展馆,这时我见到了最奇异的一幕,买门票的学生队伍一眼望不到头,路上还不时有黄牛向学生高价兜售门票,10元一张的票,在他们那里要卖50元。
我买了一张票随着人群挤进了农展馆展厅,进去一看,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每个高校展台面前都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挤进去,也无法跟招聘单位细谈,想谈人家也听不清,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假思索地递上简历,说声谢谢就挤出来,再挤到下一个展台。这种所谓的应聘速度自然出奇的快,不到一个钟点,手中的一摞简历就发完了。不像是发简历,而是像发传单,发广告。像是完成一个任务,发完了事。至于结果,天晓得!虽然天气已渐冷,但从人群里挤进挤出身上就开始燥热了。
我葫芦画瓢,开始有选择地投了几份简历,因为没有特意准备,只带了十来份简历,不一会就散发的差不多了。在北京某大学的招聘台前,我客客气气地递上自己的简历,那位工作人员朝我简历上扫了一眼(我诧异他看的如此快),很有礼貌地将我的简历递了回来。
“对不起,你的简历你拿回去,我们只要第一学历是本科211学校毕业的学生。”他客气地说。
我不仅不是211,我的第一学历还是大专,他当然不想要了。可是,收下我的简历也没有什么,收下简历并不意味着就要我。
“你能不能把简历带回去,让院系看一看再说”,说着,我想把简历留给他,幻想我的那些超群的科研成果也许会打动那些重视人才的领导。
“不用,你带回去吧”,这一次他的口气更坚决了,也不像刚才那么客气了。此时,我真的有一种莫大的屈辱感,我觉得拒绝一个人的简历是对一个人的人格的侮辱。也许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本意是想节省我们应聘者的简历。
从农展馆出来,已经是下午了。许多学生都坐在地上休息,有的在吃盒饭,有的啃自己带来的面包,地上到处都是纸屑、方便袋、饭盒。他们大概是准备下午再战的。我可不想再待下去了,转来转去结果都一样。
回到学校以后,我把简历被拒的经历告诉我的同学们,同学们都感到招聘人员的这种做法太过分了。可是,我们都是同病相怜,除了相互同情外,还有什么办法呢?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招聘会,第一次就被人家拒受简历,这也许就预示了将来的命运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
但这却不是最后一次。
2010年12月,江苏省在北京搞了一次人才招聘会,地点是北京大学。这次我又带着简历去了。江苏是高等教育发达的省份,能到北京招聘说明了这个省对人才引进的重视。
这次招聘单位并不多,主要是江苏省的一些高校和一些企事业单位。我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在扬州大学的展台前,一位台湾来的教授与工作人员正在面谈。这位台湾教授介绍着自己,说自己有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有教学经验,这次到大陆来,是想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陆的学弟。他说他看好扬州大学,希望扬州大学接受他去任教。
扬州大学来招聘的是一位30岁不到的小伙子。小伙说,他做不了主,要回去请示有关部门。老教授还不甘心,不停地说着他的想法。小伙子有点不耐烦,最后谈话无果而终,那位台湾来的学者模样的人不情愿地离去。
“这个台湾教授倒是很热情,”我对招聘的小伙子说,这是想套近乎。
“这样人我见得多了,不要相信他吹的,谁知道他实际水平如何。”小伙一脸不屑。
我看到时机成熟,小心翼翼地把简历递给小伙,说自己也是来应聘的。小伙看了几眼简历,连忙递了回来。
“不行不行,你本科不是211学校的,还是大专的。我们大学肯定不要。”小伙态度坚决地说。
“你能不能将我的简历带回去,让院系的领导看看再说。”我对自己的科研成果很有信心,想把简历递给他,让他带回去,也许事情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不行,你在我这一关就过不去。”他在“我”这个字眼上加重了语气。
我的简历又被塞回到我手里,这是简历再一次被招聘人员公开拒绝。我傻了,我一个博士,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在学校是“优秀学生干部”,研究生院“科研成果一等奖”,被权威机构评为“2009年国内宗教学研究的主要学者之一”,而简历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拒,实在是叫人无话可说。
有着简历两次被拒的经历,我从此以后没有再参加类似的招聘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不想被这些无知的招聘者侮辱。从此以后,我只留意网上的招聘信息,在网上发布自己的简历。
当然,求职简历被拒绝的绝对不止我一个人。在招聘会上,我就看到一些硕士毕业生往高校摊位前递简历,大部分都被客气地拒绝了。理由很简单,“我们要博士学历的。”许多硕士学历的同学只好悻悻走开,脸上一脸无奈。我想,那些被拒绝简历的同学的内心也许跟我是一样的,被人拒绝总是不愉快的事。
但我的情况跟他们有点不一样的是,我的最高学历是够了,但我第一学历不够格,本科学校不够格。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相比而言,我的内心更尴尬。
伤自尊是吗?可是这年头自尊是什么呢?多少人每天每夜、无时无刻地在伤害自己的自尊,说着伤自尊的话,做着伤自尊的事。
就业胜经第7条:不要害怕被人拒绝。被人拒绝在求职过程中是正常的,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它是一个信号。要认真分析被人拒绝的原因,为下一次的行动做准备。相信在你数十次努力中,总有一次会成功。也许这一次成功就改变了你的命运。记住贝多芬说的话:“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