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南下打工记(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41821800000033

第33章 外宾你好

在中国,人们总是对外国人怀有一种很奇特的情感。尤其是对欧美的白种人,这种情感有时候可以总结为好奇,有时候可以总结为偏爱,但无论如何,不会是厌恶。

我个人对外国人的态度是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化的。我还记得小学时候,《小学生行为守则》里面的第八条是:

遇到外宾要有礼貌,不围观尾随。

“宾”总有“礼”的感觉在里面,因此在我小的时候几次为数不多的见到外国人的机会中,我都对他们特别尊敬,并且压抑住内心的冲动,特意不去看他们。后来,也许是来中国的外国人多了,或者我学校的条件好了,作为英语课的附属品,我开始有了外教课。课堂上的外国人开始让我觉得,他们并没有什么值得让我们先天尊敬的地方。再后来,我出国留学,变成了别人眼里的外国人,才发觉原来外国人和我们完全一样,就是人而已。

十几年前,“外宾”,“有礼貌”,以及“围观尾随”确切地说清楚了当时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感觉。在我成长的这十几年中,发现其实国人对于外国人态度的变化要比我个人慢了许多。比如,时至今日,欧美人在南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珠海以北不远的一座城市叫中山。中山下面的一个县下面有一个很小的村子。这个村子小到我没有找到它常住居民的具体官方数据。在这个小村子里,有一家电器厂,是我们公司的供应商。我看过这家厂的产品图册。就在这个也许从来都没有外国人光顾过的小村中,电器厂印出来的产品图册上所用的模特竟然全部都是欧美的白人:一间装修简洁的浴室里,一个美丽的外国女郎微笑着用电吹风吹起自己的秀发,胸部以下开始用浴巾裹得严严实实,旁边一个满脸胡楂的外国男人穿着一袭白衣,暧昧地盯着她看——这是电吹风的广告;又一页上,一个国外的四口之家围着餐桌,正在开怀大笑。餐桌上面放着面包,牛奶,奶酪,葡萄,餐桌的一侧摆着一个电暖器——这是电暖器的广告;在最后一页电饭锅专栏,图册设计者把他们所有的电饭锅摆成三排,然后在旁边的位置放了一张正在挥杆打高尔夫球的外国男人,虽然是侧脸,但是仍然看得清楚那络腮胡子和隆起突出的大鼻子,而我则是一头雾水——电饭锅和高尔夫球有什么联系?

除了产品图册上面的模特,在很多广告语中也透着十足的崇洋气息,虽然那里没办法直观地看到外国人。比如在广交会上,我发现好几家工厂都在自己的展位上写着类似于:“欧美风格典范,成功人士选择”之类的宣传语,仿佛“欧美”与“成功”是天然连在一起的。这几家工厂做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却不约而同地都想到了这个点。

由于C先生的存在,我们公司在某些方面要比竞争对手有优势。和C先生出门,也给了我更多的机会去观察民企对于一个真正的外国人,是一个什么态度。

有一次我和C先生出门验厂,这个厂的产品涉及一些化学试剂的配方,按照工厂方面的说法“生产线对外是严格保密,禁止参观的”。当然这些秘密只是企业自己这么说,我猜上升不到国家机密的层面。秘密也许会有一点,但是更多的也许只是一个用来吸引采购商和吓唬竞争对手的噱头而已。这个厂之前大飞带着我去了几次,每次大飞都提出来想要看一看生产线。因为对于采购商来讲,验厂看生产线是非常必要的。只是因为厂方的“保密规定”,我们一直没法进去参观。而这次和C先生在一起,和接待我们的销售人员聊过之后,C先生通过我的翻译,表示很想参观一下贵厂的生产线。那个销售员迟疑了一下,没有像之前对我和大飞那样断然拒绝。他想了想,说,不行。

“我知道你们的生产线是保密的,但是我特别想学习一下,并且,我是一个外国人,又是你们的采购商而不是竞争对手,我想给我看一下应该是无害的。”

我把这段话翻译给那个销售员。只见他又迟疑了一下,想了一会,拿起电话。

“……我知道……嗯……是这样……但是那边是个老外啊!……嗯,行,那就这样吧……你给我打个招呼……”

销售员放下电话,沉了沉肩膀:“请跟我来吧。”我们跟着他走进了工厂的生产线之前,C先生冲我挤挤眼睛。

对于许多和我们一样的出口型民营企业来讲,我们的客户大多数都是外国人。作为生产者,我们有时候不得不听取客户的意见,这是很正常的。不能否认,很多欧美的客户在使用过我们的产品之后做出的评价以及改进的建议都十分中肯,这些信息对于企业来讲都是很宝贵的。还有些时候,他们会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中国制造”,他们会告诉我们,那个经济上伟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永远不会再回来。世界上没有谁可以再靠一招鲜吃遍天下。他们鼓励我们创新,还会帮我们出主意。能说出这种话的外国人,是在商业过程中真实存在的。还有很少数的场合,外国人虽然长着外国人的脸,却是个冒牌货,反而让人觉得可笑。

一次,是一家我们上游的采购商来我们公司验厂。对方后来被证明是一家来自江苏的民企。采购代表被我们公司的车接到我们这里之后,下车的有两个人:一个中年中国人和一个青年外国人。当时C先生和大飞都不在,我就和我们的销售员一起临时接待一下。大家相互用英文交谈,但是那个外国人的口音我一听就辨出来了,只是一直藏着没说。

我们把他们让进会议室。待大家坐定,那个中年男人开口做自我介绍:

“我们是一家美国企业,”他指指那个外国人,“这是美国总部派到中国来的大老板,不怎么在中国常驻,所以平时的业务都是我来负责,有什么具体的问题你们也来和我联系就好了。”之后他开始的介绍自己公司的业务以及希望从我们公司得到的服务。在他开始夸夸其谈的时候,我瞟了一眼身边那个正无聊的,眼神四处游离却找不到焦点的倒霉外国小伙子,用法语悄声问他:

“哥们,法国哪里的?”

他脸上的表情很快地从惊讶转为惊悚,但只是一瞬间,又恢复了平静。他左顾右盼了一阵,确定除了我之外没人发现异常,便用更轻的声音快速用法语跟我说:“我只是个实习的,我什么都不知道。”

不知怎么,我想起了小学生守则中紧挨着“对待外宾”前面的一条:

第七条:诚实,不说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