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那些下蛋的鸡(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30100000006

第6章 南方“二流子”——威廉·福克纳

这是又一个文学奶爸的故事。福克纳在中国的“弟子”、作家余华在一篇文章中毫不掩饰对福克纳尊重和喜爱,直呼“我师傅”。这一称呼让我想起八十年代的工厂里某位青涩学徒对师傅的依恋和崇敬之情,在虔诚的徒弟眼里,师傅身上的油污都值得他膜拜乃至模仿。

然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福克纳的身上并无多少光环。小说《圣殿》出版后,来自纽约的记者到奥克斯福采访,向一位理发师打听福克纳,理发师有些羞于启齿地嘟囔道:妈的,原来你要找的是我那个不成器的侄子……

青年时期的福克纳是个跳槽大王,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比王小山还多。这其中他最喜欢的工作是在密西西比大学邮局当信件分拣员,这位分拣员非常敬业,每日提前到岗,然后把信封拆开,遍览他人的私房话,结果当然是被开除。我想这大概是福克纳在文学道路上掘到的第一桶金。博尔赫斯曾经期盼,天堂是一座图书馆的模样,那么福克纳的天堂,就应当是一个满是信件的邮局。

此后福克纳又迷上当兵,他的曾祖父威廉·克拉克·福克纳是位上校和种植园主加小说家,还是牛津镇的詹天佑——这里唯一一条铁轨就是老福克纳铺设的。这位曾祖后来也成了福克纳的文学素材,如你有心,可留意在他的若干长篇和短篇中有个人名反复出现:沙多里斯上校,原型就是他的曾祖。

可以肯定就是这个老福克纳激发了小福克纳的将军梦。后者去征兵站请缨,却因为并不伟岸的身高被拒。福克纳不死心,远赴纽黑文,伪造了履历,居然以英国人威廉·福克纳的身份被英国皇家空军录用。在训练营中,福克纳干得不坏,训练努力、讨好长官,妄图有朝一日驾驶战机在云端拼杀博取显赫军功,却没想到造化弄人,正当他踌躇满志之时,战争结束了。无奈返乡的福克纳启动了他的文学想象力,把自己虚构成一位英勇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在击落数十架敌机后,不幸被击中坠毁,却又幸运的只是断了一条腿。于是,福克纳在乡亲们的注目礼下一瘸一拐地悲壮地行走数月,直至有一天觉得烦了,也不顾他人舌头砸到脚面,在光天化日之下重新健步如飞。

福克纳决定当一个作家。这时老作家舍伍德·安德森拉了他一把,帮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士兵的报酬》。假如你读过安德森的《小镇畸人》,你会发现他笔下的温士堡与福克纳的“约帕纳斯塔法”有神秘的基因传承,此后的福克纳终生都在写“邮票一样大小”的故乡,那些“不入流”的人和事都收入了他的笔端。

可是《圣殿》的出版给他带来了麻烦,牛津镇的人认为福克纳抹黑了他们的家乡,受到了侮辱,连福克纳的亲人也反应强烈。福克纳的老爸甚至“任命”自己为书报审查官,想把儿子业已上市的小说收回销毁,幸而被福克纳的母亲阻止,这位睿智的母亲说,“由他去吧,他总是非这样写不可才这样写的。”这句话可以抄送当今依然“硕果仅存”的书报审查者,文学是一项自由的事业,望你们有这位母亲的胸怀。

即使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福克纳在美国的“人缘”依然很差劲,《纽约时报》还为此发表声明,称福克纳笔下营造的世界“往往是太恶毒、太下流、太堕落、太腐烂”,并说,“乱伦和强奸也许是杰弗逊镇(福克纳小说中的地名)的常见消遣,美国别处并不如此”,言外之意当然是认为福克纳丑化了美国,假如换做某地,或许会被扣上一顶“反美分子”的帽子,至少也是“与海外反美势力勾结”。然而仅仅数年之后就发生了让他们脸红的改变,报纸上开始探讨福克纳作品的文学价值,评论家撰文称他是美国最杰出的作家,拒绝收藏福克纳作品的密西西比大学,收集了他的全部作品。福克纳逝世后,密西西比大学还托管了他的故居,向全世界的“福粉”推销伟大的威廉·福克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