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骑舞在荒野(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在他乡)
41832700000022

第22章 别处的拉萨(上)

离开大理之后,拉萨是我目前为止修整过的第二个有大量内地人和驴友车友观光客涌入的地方。半夜三点来到拉萨,空无一人的街道,感觉太熟悉,但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以前来过,坐车到北京东路,看到X措青年旅社的门还开着,和司机道别,推着自行车和行李去找床位,第一次来拉萨时就住在这里。而陌生感始于我推门走进那个多人间的时刻,几个姑娘都在酣睡中,昏暗中借着走廊的光,看到满地的行李,山寨或者正品的各种徒步背包,鞋子,化妆品,洗护用品,各式各样的衣服,长发或者卷发……女生宿舍,这才是让我突然感到陌生的地方。

衣服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不属于你身体的一部分,却又像是你的最表层的皮肤。它确实不能代表你,但不得不承认它是你个性和习惯的延伸,它能象征你的身份,不仅仅是简单的他人对你的印象,也有自己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所以说女孩子在给自己挑选衣服的时候常常会选择焦虑,虽说审美是一个千差万别的事情,但是焦虑的焦点不仅仅在于这衣服是否好看,无论是大众审美还是自己的审美,也在于自己对风格和习惯的认同感。比如一件别人都说你穿上很好看的衣服,但你自己觉得不舒服,不管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心理不舒服,出门后你就会处处别扭,不自在,而这种不自在进而影响到你在环境中的感受行为。如果这是一个聚会,很可能就因为一条不合适的腰带或者鞋,让自己感到不自在。而有时一件看上去并没有那么独特的衣服,但是让你感觉到这就是你,完完全全是你,自信,自在,轻松,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其他的事情上面,这才是真正的合适。

我除了骑行的衣服以外,没有衣服,骑行尚未结束,也不可能在这休整的几天内置办不必要的衣服。理想的自己是皮肤黝黑健康,浓密长发,奔放的夏装,凉拖短裤或长裙,舒展的姿态,上镜,大片。而现实中的自己,每次在高原骑长途,结束后就只有晒出的高原红,不能离身的眼镜,怎么洗都蓬松不起来软趴趴贴在头上的头发,最后只好一直带着帽子算了,从上到下一身民工装,洗不出来的装备和衣服,感觉自己哪里都透出一股很low的气息。不知为什么每次骑车都弄成这么惨兮兮的,碰到别的单车女侠,看到人家全副武装一路防晒,专业或不专业的行头,比起我都把自己伺候的精致些,无论途中还是骑一个月后也还是好看的,自拍的照片洋气、帅气、酷。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像个傻比……一直没好意思晒,网上疯转的女生骑行前后对比的照片,那样的照片我这也是有的。所以我在拉萨街头,或者哪个饭店,咖啡店,或者随便什么小店里,看到那些很有风度有气质漂亮的人儿,我就很想找个洞钻进去。因为这些,大概我当时跟别人交流确实也自在不起来的。轻视自己和自我膨胀时常交替出现。但他们导致的结果都指向孤僻。

其实骑行休整时常常会想,什么时候放下一切心理负担,和爱人自驾来到美丽的城市闲逛,穿最美的衣服,吃喝玩乐,体验不同的城市气质,等到那个时候,想起这个非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别扭的自己,天天在拉萨自己和自己怄气,会是什么感觉呢。不太喜欢青旅的白床单和多人间,第二天就搬去了之前有朋友推荐过的一家在布达拉宫附近的小旅店,那里环境果然很好,一个大院子,各种型号的房间,蓝色系的墙画,院子里植物和桌椅,床铺也让人感觉到舒服和私密,聊天也更舒服一些,就是老板没露面,店里一直是一个藏族小姑娘在打理。

在拉萨的这几天接触比较多的应该一共是三个女生。似乎她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是一个人出来的,并且性格偏内向,不怎么喜欢吹牛扯淡,沟通起来很轻松。第一个是比我大几岁的一姐们儿,黑色短皮衣,牛仔裤,长筒军靴,肤色雪白,秀气,酷。她也是北京过来的,刚考了驾照几个月,自己一个人开着一个二手轿车就从川藏走上来了。整体感觉很成熟,对自己的行为有掌控,而不像我这么冒失,那个时候的我,是很羡慕她的。这姐们儿也说过很羡慕我的随性,但是我对自己的什么所谓“随性”一直都是很矛盾的心态。因为做这些事情并不是像人们想的那么从容。她的自驾之行丝毫不扭捏,同样也很随性,但是随性的有节制。

每个人都会有时候希望成为别人,希望生活在别处。

这个家庭旅店里的人听说我一个人骑车过来的,好多人张口闭口就开始喊什么英雄之类,遇到吃夜宵的时候还有人突然就给我敬酒。但我现在唯一还联系的却是一个从不喊我英雄的女孩子,这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二个女孩子,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杨杨,是她在我在拉萨失魂落魄梦游的日子里拽着我在拉萨的大街上闲逛,跟我聊天,陪我去别致的小店和咖啡馆,陪我去仓姑寺喝茶,陪我一起开心的笑,她面庞黝黑,微微有点胖却感觉很有味道,明明是内地妹子,有点像印度人的感觉。她给我讲起家里的舒适,讲起疼爱她的老公,讲起她服装设计的梦想。跟她在一起感觉很温暖。她就是那种对别人能充分接纳的类型,不会把别人和自己预设界限,也不会对别人妄加评判,所以跟她在一起,只要闲聊就已经很好啦。她说自己原来做设计,近期是成了全职主妇,这次出来之前也算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要自己安静独处一段时间,想想过去,想想未来,顺便也散散心。

第三个女生是熟人,小M,她是我的校友,朝鲜族人,小M是之前一年休学出来的,一开始一个人,她先骑完了川藏线,又在拉萨待了将近一年,支教,在旅店打工,做志愿者什么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她遇到了一个人,他们一起在拉萨周围带着帐篷徒步,走走停停,似乎走到羊湖还有更远的地方,很慢,很安静,一起张罗在拉萨的各种事务,做共同想做的事情,两个人在一起平淡和睦,有种归宿感。这个小M的准男友是个头发飘逸,清瘦,内敛的画师。我和他们一起吃饭,拿出地图给兴奋地讲起我接下来计划的旅程,可是讲着讲着,看着对面的俩人,却有点讲不下去了,这俩人是在热恋中,但是不但不秀恩爱,反而有点羞涩的感觉,让人忍俊不禁。这时候,发现了自己真是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旅伴。之前单飞一直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可是看到对面的情侣,听他们讲徒步的过程,想起了自己,单飞的每一天,尤其是没遇到一个旅者的的川藏中线,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如果回到北京,也许会不完全看好他们这样的拍拖模式,但是在那个环境那个心情中,就真的是觉得,有契合度高的人一起,不管是走是停,都太幸福了。

一个人骑车,有时候不是因为真的喜欢一个人,而是对旅伴的要求太苛刻,宁愿一个人走也不想和节奏不同步的人作伴。而我的小小私心,当然更希望能有人陪我了,有人陪的时候嫌自己不能做主,不够自在,自己一个人确实和两个人的世界截然不同,出来的这些日子也算是有过各种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体验和经历了。但感慨过后,就会怀疑,这些东西,真的有必要么?我是否做了一件不必去做的事情呢?会不会正是因为没有人陪,所以才会变成这样的漫长路线呢?走的越久,愈加渴望有人能合拍,同路。甚至希望能有人带着我,去未知的有趣的地方,虽然知道客观上骑车必须对自己负责,谁也不能依靠,可是又渴望,不断地难以抑制地渴望着,有人跟我说,走吧,明天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你什么都不用操心,跟着走就好了。就这样,一直矛盾着。

也许人的想法本来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实现平衡吧。我渴望的是面对生活和他人的从容,不怀疑和否定自己,坚定的前进。而对自己的认同,和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有时候也像镜子,互相映照。虽然这样矛盾着,我还是一直念念不忘继续往北走的事情。实在想看看,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那个地方是什么样子。最终,我没有继续深入琢磨旅伴的事情。休整的第二天我就开始计划后面的路线了。在拉萨的第一件事情是去修车,X措青旅里面有个自行车店,老板人很好,他看了看我的车,不禁笑了,说我的前叉实在太奇葩了,他那里配件不多,给我介绍去对面的修车店换了个软叉,奇葩前叉被老板留下挂墙上收藏了,还留我在他们店里吃了便饭,是老板亲手做的炸酱面。看着恢复活力的自行车小雷,我兴奋地幻想着藏北。接下来出发前的事情就只剩下等我定的帐篷和睡袋快递过来了。

单飞许久的我却变得有些孤僻和自闭,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拉萨,本来是不想专门拐过来的。在部分人心目中,对西藏的了解仅限于拉萨。拉萨是像丽江和阳朔一样的小资及流浪圣地。但拉萨当时对于我的意义只有修车和补给,闲逛不在这几天的计划中,也没有那个心情。骑行的节奏不能断。想着早点离开拉萨继续我的旅程,没想到却因为一个意外在拉萨待了整整十天。就这样,在西藏最大的城市,内地来旅游的人最多的拉萨,我却度过了最孤独的十天,每一天仿佛都失去了意义,像梦游一样,留下的记忆只有零星的片段。回忆起来,当时是我太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情绪了,没有注意到其实有这么多朋友陪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