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切事物的成长,无不有其进化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样如此。人类的文明是从人类各个历史时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把握中创造出来的。一切文明的发展,无不受当时经济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制约。而且,不同地域的文明和文化总是处于永不间断的交流、渗透、影响和吸收的过程中。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中说,人类本质上是自私的和具有攻击性的,然而任何一种成功的文明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为了共同的利益与和谐,人类必须学会自觉地超越他们的生物学天性,表现出利他的行为。弗洛伊德还说,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也必须放弃更多的自我。在一定程度上说,文明的价值正是建立在个人的痛苦之上。
如果说利他主义是社会稳定的凝固剂的话,那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就太不一样了。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诸多矛盾和事件时,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我们的思维也由此限定。文明的深刻性也体现在这里。
2
这本书写作的最初目的,是为我所开设的课程《文明的历程》所写的讲义,刚开始的时候,我的讲稿只是几十页的大纲式的东西。我的学生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而且已有一定水准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涵养。在写作本书时,我是充分考虑了这一点的。
在我的断断续续的写作过程中,阳光已从我的窗前至少走过了五个春秋。每逢周末,坐在我家阳台的藤椅上,享受着温煦阳光的丝丝暖意时,总有一些安逸和慵倦掠过。窗外的鸟儿像歌谣一样的鸣叫和不时飘过的云雾,显示了世界正在发生着某种变化。
我也常常为我们的世界变化之快而惊叹,有时候,我都难以判断这是好还是不好。在我的意识中,一些东西还停留在唐宋时期,我真的盼望过能回到那个田园时代,找一个富有诗意的地方,盖几间茅屋,守住一座大山好好地过一回自己的日子。
一想到人类的文明,我的心底就会掠过一阵异样的激动,我为那个不复存在的时代而宣泄过心底的意绪,或充满深情地咏唱过。那是一首非常古老的歌谣,它早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飘过。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就是一幅珍贵的图片了,上面还有文字。从那些发黄的纸卷里面透露出来的,乃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充满温情的故事。
3
在我的笔下,古代社会的所有创造不仅是一种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也是能印证一个时代曾经存在过的标签。我总是想到那些默默无闻的创造者,他们和我们的祖先或先知一样。正是他们,为摆脱困扰其生存的危机,为战胜自己的无知所做的种种努力,为幻想中的幸福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事业,常常使我顿生无限崇敬,崇敬之余,也会或多或少地想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一切皆在运动,一切皆在发展变化之中。但太阳还是那个古老的太阳,大自然所创造的无限多的生命已湮没在了向前飘去的阳光中。包括未来的生命,也将会在阳光的极限处消逝。
人类活动的背景犹如曾经活跃如斯的谷地,雨季已经过去,太阳一如既往地照耀着我们。当你看到那些留存下来的只是昔日城堡的遗址,只是在没有人迹的废墟上如烟的野草,只是在寂寞的高原上飘过的白云的影子,你的心也许会随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而悸动。
那些创造者的身影已随岁月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但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却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文明的历程是整个人类生命历程中最高和最核心的部分,人类的精神和自由在其中得以体现。
4
一个人,不论通过什么途径,只要他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再现自然的原始风貌、人类的活动背景和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他就在进行真正的创造了。我想,科学研究是拓荒,文学艺术的创造是拓荒,追寻远去的文明同样是拓荒。所谓拓荒者,他一定是走了一条常人没有走过的路,那条路多半都充满了荆棘和危险。在那条路上行走时,还常常多了些寂寞感,不仅如此,你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一些人甚至会在孤独中失去自我。
我写本书的基本目的,是想提供一般教科书和学术专著所不能提供的人类早期文明发展的具体过程,从而使人们逐步体会到人类在探索外在世界和自我心灵之奥秘的幸福与艰辛。
当你的目光掠过这些文字时,你会看到,发现和创造的价值有多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从遥远的时空尘埃中拼出的每一块文明的碎片都浸透着我的心血、我的思想甚至我的偏见。它或许会令人激动和给人启发。
人常说,作品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在写作这部作品时,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喷涌的激情和诗性的感受。
5
人类文明的历程就是一部壮丽的史诗,这部史诗当然也有残缺,充满了战争与和平,上演着王朝的、宗教的或民族的兴衰和更替的悲喜剧,也会碰到诸多生存的艰辛和周期性的收获。在那时候,人类精神上的自足和想象力的扩展就不受制约。
站在今天的起点上,回望过去,我们看到,古代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是如何与自然抗争的,最早的历史是如何在神圣的土地上拉开它的帷幕的。有一种说法是,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我在阅读很多历史作品时,就有非常深刻的感受。我在写作《远去的文明》时,也常常感到自己思想的欠缺和文化储备的不足,但我也知道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6
在《远去的文明》中,我以真实淳朴和具有自己风格的文字引领读者走向时空的深处,共同游历那一段落满尘埃的文明。我在书中要告诉读者,人类是如何加工最早的工具的,早期的城市是如何在平庸的日子里展现它的姿色的,古代的人类在细碎和艰辛的生活中是怎样抒发他们的思想和情绪的。
在构思我的写作意图、结构布局和思想体系时,我试图把已经消逝的文明放在一定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地理的和历史的条件下进行考察,以各个时期人类的活动背景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为主线,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比较全面的剖析,以再现他们所营造的那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当然,这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智慧的综合,还需要对自然与社会的理性认识和客观把握。
《远去的文明》探讨的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些特殊地域的生活故事、文化表现和科学成就。就其所涉及的范围而言,可以说是广义的人类文化。我在探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具体情节时,是以多学科的综合为背景的,在对具体细节的审视中又贯穿了历史的线索。
本书所讲的人类文明只涉及局部的区域,但毫无疑问,它是人类文明历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我尽可能以抒情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从一个重要方面描述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相互影响和彼此融合的过程。本书虽有学术气息,但不是学术专著,而更像一部弥漫着科学精神的历史文化散文。我的基本原则是,追求一种可读性和学术的韵味,希望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思想和文学的审美价值。
7
阿西莫夫(IsaacAsimov)曾说:“没有人认为,要欣赏莎士比亚,自己就必须能写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要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也不必要求听者能作出一部同等的交响乐。同样地,要欣赏或享受科学的成就,也不一定非得躬身于创造性的科学活动。”我经常想,在阅读很多文学名著时,记住阿西莫夫的这些话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改变世界和开拓未来的参与者,只是我们身在不同的领域。
在阅读一些伟大的作品时,我总是能看到作者丰富的联想、独特的思考、激扬的文字和宽广的知识背景,这些东西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度和智慧。语言的魅力由此可见。当它变成书面文本的时候,一个自由清晰的世界就逐渐呈现在你的面前了。从很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中,我们不难体会那种充满激情的表白,以及其中渗透着的深刻的思想,我们也对那些所谓的性情中人的诸多优点深感敬佩。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感到了某种惬意,而且还会在不经意间和作者一起沿着一条小路走向深远而苍茫的大陆,去思考我们存在的现象及其背后所蕴含着的深刻而需要人类准确把握的东西。
我常常以此激励自己。
我希望由于我的努力,通过直观的文字表达和对理性思维的准确把握,使《远去的文明》能够体现知识的有序汇集、文学的抒情色彩和哲学的至上风格,如果读者在这些最普通的方块字里面看到了一个充满韵味而神秘的世界,我的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