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口才全书
4207000000009

第9章 培养良好口才,提升语言魅力(8)

提问一定要讲究得体,便于对方回答。提问能否得到完满的答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样问。适当的提问,能使人明知其难也喜欢回答。当我们需要对方毫不含糊地作明确答复时,适当提问是一种较理想的方式。

(8)诱导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是巧妙地诱导对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它也是一种“迂回”对策。

(9)启示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重在启示。要想告诉对方一个道理,但又不方便直接地说,通过提问引起对方思考直至明白某个道理。运用启示提问可以采用声东击西、先虚后实、借古喻今等方式。

(10)攻击提问

提问要看对象,尤其是注意被提问者与自己的利害关系。如果对方是竞争对手,这时候提问目的是为了直接击败对手,你不妨采用攻击性提问。攻击提闯的目的是直接击败对方,所以要求这种问话具有简洁明了、击中要害等特点。

(11)限制提问

限制提问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避免被提问者说出拒绝的或提问者不愿接受的回答,有目的、有意识让对方在你所限制的范围内做出回答。这种方法在谈判中十分普遍,因为这种方法对提问者大有好处。

总之,提闯是开启对方话题的金钥匙。提问要形象、贴切,不可生搬硬套,提问是主要,说明问题为次要,说明问题只是为提问服务。

巧妙地回答方法

对于别人的提问,能回答就回答,不愿回答、不宜回答的问题就想办法回避。有经验的交谈者在接到对方的提问后,能立即思考并选择出一个最佳的回答方案。回答对方提问时,头脑要冷静,不能被提问者所控制,对于提问能答即答,不愿回答的可以想办法回避。

回答提问有以下几种方法:

(1)扣题回答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回答方式。答话如果没有针对性,轻则给人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重则影响交往。所以,听人说话时一定要精力集中,回答一定要有针对性。

(2)借题回答

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问话,在回答提问时能收到良好效果。如果仿照和借用问话中的语气和词句,用一种出人意料的应答方法来回答,则是应付问话较为理想的办法。

(3)设定回答

对方的提问,有时可能很模糊、荒诞、甚至愚蠢,以至于我们很难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分析清楚,用设定条件的方法进行回答。

(4)颠倒回答

回答提问时,如果将对方的语序颠倒一下,就可能成为一个与原来问句的意义截然不同的句式,如果用得好,十分有效。

(5)幽默回答

在交际过程中,一些提问如果不好直接作答,但又不能避而不答,可以用幽默回答。这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6)委婉回答

交际中会有一些使人不便直说的事情,因此,对某些问题,可委婉回答,以求回答婉转而又不失礼貌。

(7)诱导回答

所谓诱导回答,就是要设法诱使对方根据自己的思想进行提问。

(8)含糊回答

回答提问要求简明、精确,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不便于把话说得太明确,这时就需要具有弹性的含糊回答。

(9)转换回答

这种方法就是故意转换自己不愿触及的话题,用另一个根本不同的内容来回答。

一般来说,这种方法必须自然,要使转换的话题与原来的话题尽量有某种联系,同时还要及时。转换要抓住时机,找准借口,在对方的话题还没有充分展开之前就以新的话题取而代之。

(10)否定回答

对方的问话,有时我们不同意,特别是对方带有一种不友好的态度问话时,我们需要做出否定回答。否定回答要否定的是对方问话的前提。

(11)双关回答

也就是用双关语进行回答。用双关的修辞方法回答,具有讽刺、幽默与含蓄的功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2)回避回答

如果我们不愿意回答对方的问题时,可以巧妙地回避话题,让对方无法想要得到的答案。

交际中,提问要巧,回答要妙。机智的回答是高层次语言艺术境界,能使你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

轻松说服别人

在现实社会中,比如大家对一个问题发生争执,双方都在发表自己的看法,申述自己的论证,而对于对方提出的论证,并不去加以分析和反驳,这样争执了几个小时之后,只令人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其实,公只说公的理,婆只说婆的理,公没有去分析、批评婆的理,婆也没有去分析、批评公的理。这样,不但“公”“婆”双方,各执己见,连旁·人听了,也难辨是非。

所以,我们要想说服别人,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只说自己的理由。自己的理由,当然是要说的,而且说得越明白越透彻越好。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倘若我们只说自己的理由,无论说得多么清楚明白,不一定能说服和我们意见相反的人,我们只能使和我们意见相同、或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成见的人听起来满意。

(1)先了解别人的意见

我们要说服别人,必须首先透彻地了解别人的意见,看他们是怎样想的,有了怎样的感觉,了解他怎样看事情。

我们对别人的思想、感觉、看法、了解得越清楚,我们的说服力就越强,越能够替人剖疑析难,指点迷津。我们对别人的想法,了解得越多,我们言语的说服力,也就越大。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大家应练好这种“知彼”的功夫。

摸熟了通向各种人物内心的道路后,才能够逐渐清除他们内心的忧虑,解答他们内心的怀疑,并且把那些和你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见推倒移开。

有许多口才很好的人,往往用自己的唇枪舌剑,把对方口头上所说的意见驳倒,就以为自己说服了别人,但却不知道别人心里还藏着什么疑难未解之处。这样的“说服”,只是口头上的说服,心里并没有服。别人口服心不服,就不能算是说服。别人对你的话,没有心服,就不会按照你的话去做。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他们接近,倾听他们的谈话,注意他们的各方面的表现,研究分析他们的行为动机和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这些,正是我们说服别人的准备工作。

若想提高自己说服别人的能力,必须把关心别人、了解别人当作一种经常努力的工作。

(2)说服要有耐心

我们一般在说服别人的时候,所常犯的错误,除了过分心急,不够耐烦之外,就是我们并没有在说服的过程中,提高我们自己的认识。我们不外乎把我们说过的话,说了又说,说来说去,还是那一套,许多人不能说服别人,恐怕第一步就失败在自以为是上了。

因为没有关心别人的生活,没有细心地去研究别人的问题,就下了判断,自以为“一眼就看穿了别人”。就如医生,未详细了解病情就下了诊断结论,结果是变“医”为“害”了。

在要说服别人以前,最重要的是把准备工作做好,先把别人的想法,别人的问题看清、摸准,反复研究,深思熟虑。在说服别人之前,多听、多看、多想、多研究、多分析,把别人的想法、做法和问题所在看得清清楚楚,使自己得到正确的判断。

假定我们的看法是对的,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么,在我们去说服别人的时候,我们可能犯些什么错误呢?首先,我们可能过分心急,巴不得别人听了我们的话,立刻点头、说好、大为赞赏,向我们感激地说:“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或“你的话,真是一言警醒梦中人,倘若我早能向你请教,早能听到你的指点,那就不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了。”

是的,这种情形不能说没有。一个头脑清楚,眼光敏锐,而又善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对别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帮助。但实际上,这种情形是不太多的,在大多数场合,别人不会被我们一“说”就“服”的,我们就明白,别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没有那么快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的。即使别人肯听我们的话,甚至在听我们说话时,曾经大加赞赏,大为感动,说了许多使我们非常高兴的话,但回去仔细考虑之后,他们原先的想法,又可能再占上风。

何况,别人所接近的,也并非只有一人。别人所听到的,也并非只有一种意见。除了我们,别人,还有他们很熟悉的或很信任的家人、朋友,也许比我们更能说服他。

如果你操之过急,就会把意见强加于人,使问题更难解决。

另一方面,各人的思想不同,而这些思想及心里的成见是根深蒂固的,就像一座山,要移去这座山,就需要有“愚公”的魄力和勇气。

我们第一要耐心,第二要耐心,第三还是要耐心。遇到不能说服别人,反而被别人抢白一顿的时候,不要生别人的气,更不能生自己的气,也不要泄气。说服别人也像愚公移山一样,今天挖开一角,明天铲平一块,今天解释清楚一个细节,明天说明一个要点,日积月累,相信是会解决清楚的、会说通的。

有的时候,别人实际上已经被我们说服了,但是在他的身后却存在庞大的力量,这个人拉住他的手,那个人扯住他的脚,因此,我们面对着的就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这时候,我们也应该增加我们的力量,介绍好的书给他看,请他去看一部很好的电影,也可以找几个见解和我们相同,口才比我们更好的人,和他做朋友,和他多谈谈各种问题。这样,双方在想法上,可能展开了拉锯战,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可是,正确的意见,总是会胜利的,除非你不再努力,不再坚持。

这样做,对你自己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可以使你本来正确的认识,更细致更丰富,可以使你对你本来看得清楚的问题,看得更深刻更透彻,当然也就同时锻炼了你的眼光,你的脑子和你的口才,增强了你说服别人的能力。

(3)认识各种人的性格特征

俗话说:“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一样米养百种人”。

现实中,每人有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境遇。

每人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他们的接受能力也相对地各不相同,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别,是会影响说服效果的。如果你自以为能说会道,而不去了解这种差别,其结果必然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实际上,话是说给别人听的,除非是自言自语。

把一杯水放在桌上,还是放在椅子上、木箱上、草地上,是要用不同的放法的。同样地,把我们的话,放在这个人的心上,还是那个人的心上,放在一人的心上,还是万人的心上,也是要用不同的说法的。不了解别人的人,说起话来,自己听来非常好,非常有理、热情,可是别人的心是什么样子,却毫无认识,毫无概念。这就像一杯水随便往前一放,没有看清楚放在什么地方。立刻,这杯子歪了、倒了、碎了……很多人就这样,话是说了,可是,别人的心,究竟是硬的、软的、大的、小的、平的、斜的,事先一点没有想到。到说出之后,出了事故,惹起麻烦,引起口角,造成误会,自己还莫名其妙,反而觉得别人糊涂、顽固、怪僻、多疑。

下面谈一谈各种人的动态,你应如何去应付?

有的人头脑很冷静,他听你说话的时候,很冷静,他一面听,一面在静静地思索、分析,要求你说话有根据,客观,有条理,不立刻就相信你的话,但同时却把你的话句句听进心里,拿来慢慢地研究、分析、咀嚼。

有的人不习惯作复杂的或长时间的思考,他不能够同时把握太多的资料,他不能够或不喜欢跟你一起去逐字地推理,他急于想知道你确定不移的结论。有的人幻想太多,在听你说话的时候,常常中途发展自己的想象,甚至会把他自己的想象,加进你的话里,当作是你说的。

有的人的情绪很容易激动,常常没有听完你的下文,就生起气来,或伤起心来,或泄起气来,而把你下面的话听漏了,听错了,听乱了……

有的人,在听你说话以前,心里就已经有了“底色”,那么你的话,一放到他心上,就失掉了原来的样子。

有的人,他的心地非常狭小,只能容纳某一类的事物,或与这一类事物有关的事物。

有的人,有许多禁忌,生怕你向他提到某事,或是提到某人,或是生怕听某一类的字眼。

有的人,阅历太深,一脑子人情世故,他听你说话的时候,“不走前门走后门”,不大重视你说话的内容,总喜欢到你“字里行间”去搜索、寻找你的“言外之音”,揣测你的话有什么用意、影射什么、暗示什么。

(4)为别人着想

社会上,总有这么一种人,对他的朋友犯错误,感到非常的痛心。由于他们经常在一起,平时他也经常说服朋友,然而他的朋友却不采纳他的“忠言”,以致“身败名裂”。当有人询问时,他会慨叹地说:“我早已不知跟他说过几千遍了,他就是不听,我又有什么办法!”

当然,一个人的失败,不应该由他人来负责。但这位人士说了“几千遍”的“忠言”,很可能是一种“单调的重复”,没有什么说服力。因此,当我们跟别人谈了一次之后,必须把自己说过的话再重新回忆一次,检查一次,看在什么地方没有表达清楚,什么地方强调得不够,理由还不大充分。更重要的,是要把对方的话,拿出来细细地咀嚼,把对方许多不以为然的地方,拿回来细细的推敲。要不断虚心地反问自己:“这一点我不是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么,为什么他还不明白呢”,“为什么他总是坚持己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