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42072600000012

第12章 忠告五:做“独立”之人(2)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句话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也就是说要有主见。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去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首先,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窄,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其次是人多嘴杂,也会出现走漏风声,葬送机会的坏事。

奥列弗曾写过一则《为青年人而作》的寓言。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划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划,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

我们为人处世经常按别人的反应来决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之类美丽的字眼跋涉的路上,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弗洛伊德说:“简直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印象:人们常常运用错误的判断标准——他们为自己追求权利、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拥有这些东西。他们低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

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凡事都有主见,他不会去做效颦的东施徒增笑谈,更不会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骑驴、抬驴的父子,只要是力所能及,他都会独立思考、解决,因为他知道,轻信别人的观点往往使人失去独立性,而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只依赖别人,永远不会成功。依赖使一个人失去精神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依赖的人不能独立思考,缺乏创业的勇气,其决断力较差,会陷入犹豫不决的困境,他一直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借助别人的扶助和判断。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交响音乐指挥家。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指挥中,他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指挥演奏,但还是不行。“是不是乐谱错了?”小泽征尔问评委们。在场的评委们口气坚定地都说乐谱没问题,“不和谐”是他的错觉。小泽征尔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在遭到权威的否定后就不再坚持自己的判断,终遭淘汰。而小泽征尔不盲从权威,认真了,就不怕别人,哪怕是权威“非之”,他最终摘取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自立有这样一个青年,出来闯世界,在别人眼中,似乎是很独立,很有主见的人;可实际上,他之所以出来,是因为别人叫他出来。出来之后,当然得找工作,可他根本不会自己去找,而总希望由别人带着去。别人带着去当然可以,可是别人总不能一直带着他呀,一旦没有人管他,他就不知所措,一筹莫展。

后来他总算找到了工作,是为一个摆服装摊的老板做跟班。带他出来的人很奇怪,怎么做起了人家的跟班,不是有很多合适的工作可以挑选吗?他说,什么工作都得他去动脑筋,他去主动地做,他最怕这个。他宁愿做人家的跟班,人家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试想,要是那个摆服装摊的老板不要他了呢?

要是不要他的话,他肯定会迅速找到另一个可以追随的人。今天他是服装摊老板的随从,明天他可能是某个小官僚的秘书;今天他可能是人家的秘书,明天他可能是人家的仆人。

有着这样的依赖心理,他怎么能够独立成事呢?他怎么能够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呢?说到底,他出来闯荡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出来闯荡世界之前,是想跟着人家的。他以为人家成功了,他作为跟在后面的人,也会跟着成功。

这个青年,就这样带着依赖心理在闯荡。结果呢,可想而知,他不可能混出什么名堂来,最后,他灰溜溜地回到原单位去了。

没有哪个寄人篱下的健全人会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职业,他就会力量倍增,充满活力,内心充实,这种感觉是别的什么都不能替代的。

责任感往往带来能力。许多年轻人在第一次亲自经商后才发现了真正的自我。而在此之前他或许已经为别人工作多年了,都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

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一个缺乏自我独立精神的人,将无立足之地。时代呼唤着独立精神,社会将越来越崇尚独立人格。

我们必须养成自立的习惯,这必须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着手。衣服脏了自己动手洗,肚子饿了自己动手做饭,不要事事让家人代劳。恋爱结婚,添置必需的家具用品也是应该的,但不必由父母包下一切。要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花起来心里才舒服,才会激发自己的劳动热情;靠自己创造财富,才能使自己成为财富的主人,而不被财富奴役。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发生种种不顺心的事,也不要急于求助于别人,先试试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克服,去解决,如果克服了,解决了,你就会有登山运动员征服高峰的欣喜感,你就会逐渐树立自信心。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幸福观正在出现巨大的变化。据调查,自强、自主乃是这些变化着的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家再不以依赖父母为荣,而以自我独立为目标,这也确实是变革时代的要求。社会在加速运转,人员要广泛流动,人们只有靠自己才能适应社会要求,只有依靠真才实学才能使自己精神充实。当我们明白了这一时代的要求后,我们就更可以理直气壮,更可以义无返顾地和依赖告别了。让我们重复一遍教育家陶知行的警言并灌注新的内容吧: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自立者,天助也”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格言,它早已被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无数人的经验证实。自立的精神是个人真正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它体现在众多的生活领域,成为国家兴旺强大的真正源泉。从效果上看,过多的外人帮助只会使受助者走向衰弱,自强自立使自救者兴旺发达。

最大的奴隶并不是那种被暴君统治的奴隶,而是那些在道义上无知、自私和邪恶的奴隶。一个在心灵上处于如此奴化状态的民族是不可能仅仅靠改变主人或改变制度就获得自由的。

自立是自信的亲密朋友,勇于自立的人才会有坚强的自信。

在西方世界中,青年人较强的自立意识值得我们效法。尊重个人价值、个人尊严是自立、自强观念的核心。自立意识是美国人的生活中的最根本观念,其信奉个人主义。其含义是相信每个个人都具有价值,都应按其本人的意愿和表现来对待和衡量。这种个人主义同自私自利不同,它表现在社会实践中,对个人独立性、创造性、负责精神和个人尊严的尊重。在家庭中,孩子应受到作为一个个人所应受到的尊重。成年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前途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从而对自己的遭遇,不论好坏都由自己负责。父母只能起“咨询作用”,不能为儿女代为安排个人的事宜。成年儿女一般都自立门户,独立生活。

美国的一些大学生,尽管父母有钱,也不愿仰仗他们。他们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职业,用不上专业特长,宁可降格以求,大材小用,目的是要有工作,自己挣钱独立生活。

大学生中,自力更生,勤工俭学的占较大比例,“花花公子”式的是少数。学生在学校里“打工”,维护环境卫生等,收取一定报酬。他们并不以各种杂工为耻,都能尽职做好。因而该国的大学生当临时工的不少,他们养成了劳动习惯,增长了社会知识,还学会了某些技能,也补贴了部分学习费用。

在日本,有一本《20岁的年轻人必须尝试的50件事》的畅销书,书中阐述的一个观点是要求青年“在生活目标上做一个‘不孝者’——你的一生不属于你的父母。”鼓吹的就是这种自立于世的意识。

在西方世界,青年们都有较强的自立意识。美国有一位有名的富豪,为自己大学毕业的孩子举办了毕业酒会。他举着一杯100美金的酒,对众人说:“我今天真高兴,因为从现在起,他应该落到地面,自己走他的路了。”

这个富豪之子,只身到了纽约,租了一间小公寓,自己闯荡江湖。23岁的他,再不要父母的呵护,不要父母的供应,而义无反顾地走自己的路,向着成功的阶梯攀登。

“向父母要钱是件不光彩的事。”在日本,不少大学生建立了这样的观念。日本是个重教育的“学历社会”,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学费、书费、生活费用不少。大学生们普遍在业余兼工,勤工俭学,来贴补学习费用。他们认为,除必要的费用依靠家里提供外,应尽量自己解决读书的各种开销。他们认为向大人频频伸手很不光彩。男同学向家里要钱,更怕女同学看不起他。即使是家境极好的学生,也耻于得到父母的资助。

“把巨额金钱留给孩子们的父母最终将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枯萎。”一个世纪前,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这样断言。

1992年,有3位经济学家对拥有15万以上遗产的继承人纳税记录作了调查,发现这些人已停止工作的竟占20%。他们的结论是:“很多有钱人不知不觉地就把孩子们搞垮了。”

有一位大学毕业,“托福”已过关的女青年,告别了曾为“无冕之王”的家庭生活,没有特权关系,没有父母的绿荫,只身到深圳特区闯荡。为了求职,她不知跑了多少家单位,也记不清写了多少信,碰了多少壁。她总结自己求职的体会说:“在这里找工作,你必须具有‘五心’:坚强的信心,打持久战的耐心,没有工作时的开心,自得其乐的童心,遭人拒绝而不伤心。还必须具有‘五劲’:

缠劲、赖劲、说劲、玩命劲和脸厚劲。无论如何,你不能退缩,更不能自暴自弃,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爱恋,自我调节。这里,没有谁会给你施一点廉价的同情,也没有谁会注意到那个靠在路旁树上,已累得病得十分羸弱的小女孩。”

摆脱对父母的仰仗依赖,经风霜雨雪的历练,正是我们这一代青年需要培育的良好品格。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只有勇于闯荡,自立自强,方可大有作为。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狮子故意把自己的小狮子推到深谷,让它从危险中挣扎求生,这个气魄太大了。虽然这种作风太严格,然而,在这种严格的考验之下,小狮子在以后的生命过程中才不会泄气。在一次又一次地跌落山涧之后,它拼命地、认真地、一步步地爬起来。它自己从深谷爬起来的时候,才会体会到‘不依靠别人,凭自己的力量前进’的可贵。狮子的雄壮,便是这样养成的。”

无独有偶,美国石油家族的老洛克菲勒,有一次带他的小孙子爬梯子玩,可当小孙子爬到不高不矮(不至于摔伤的高度)时,他原本扶着孙子的双手立即松开了,小孙子于是也跟着滚了下来。这不是洛克菲勒的失手,更不是他在恶作剧,而是要小孙子的幼小心灵感受到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就是连亲爷爷的帮助有时也是靠不住的。意味可谓深远。

人,要靠自己活着,而且必需靠自己活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尽力达到理应达到的自立水平,拥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立精神。

这是当代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形成自身“生存支援系统”的基石,因为缺乏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的人,连自己都管不了,还能谈发展成功吗?即使你的家庭环境所提供的“天赋地位”是处于天堂云乡,你也必得先降到凡尘大地,从头爬起,以平生之力练就自立自行的能力。因为不管怎样,你终将独自步入社会,参与竞争,你会遭遇到远比学习生活要复杂得多的生存环境,随时都可能面对你无法预料的难题与处境。你不可能随时动用你的“生存支援系统”,而是必需得靠顽强的自立精神克服困难,坚持前进!

自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关系能否实现自主、超越的前提,是立国、治国、强国的根本原则;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则是立身、立志,从而把握主动生存和自如生存的关键。当今世界,重视青少年的自立教育已成为重要趋势。因为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接踵而至的时代,对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优化,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需要,更是能力培养的智能化的需要。新技术革命所依赖的正是牢固树立在自立基础之上的创新精神,能力培养的智能化所不可缺失的正是在具有强大自立能力基础上的独创性思维。同时,市场经济体制所苛求的自主意识,知识经济所强调的自主创新,也都要求强有力的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支持。这一切,都把对自立精神的觉悟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显赫地位。因此,说它是主体意识觉醒的庄严宣言,一点儿也不含有夸大的成分。

独立自主方不失真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就要活出个色彩,留也要留下个良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