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42072600000009

第9章 忠告四:做“自信”之人(2)

自卑是成功的天敌。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我们树立了去承担某项任务的决心后,一旦自卑出现,并开始占据我们的心灵,它就会削弱我们的雄心,我们的情绪也就会慢慢地被怀疑主导,以至于动摇最初的信念和追求。于是那些我们在计划中早已规划的事情,那些我们早已确信完全可以取得巨大成功的事情,就因此而永远不会真正开始。我们开始自卑并不断加深自卑的意念,这样会导致最终的放弃。

这世上有许许多多人本来都具备的成功潜质,但他们却因为怀疑和恐惧,而失去了完成事情的信心,这样,他们实际上就已经丧失了成功的基础。

就拿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来说,在1951年,英国的弗兰克林从自己拍摄的X射线照片上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后,他计划就发现做一次演说,但由于自卑,他踌躇再三,终于放弃了。1953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从而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假说,使人们进入到生物时代,并因此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多么可惜呀,若不是自卑,这个发现应该记在弗兰克林头上。自卑,使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自惭形秽,那他就不会成为一个漂亮的人;如果他不觉得自己心地善良,即使在心底隐隐地有此种感觉,那他也成不了善良的人;如果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他将永远不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很难想像,一个缺乏自信心的运动员能够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正如拿破仑说的那样:“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

可见,自卑是成就大事业的天敌,自卑的习惯一旦养成,任何小小的挫败都将是致命的打击。“逃避生活,责备自己”是自卑者最擅长的行为手段,“一事无成”也将是必然的结局。

信心是人类走向成功的巨大动力。而自卑却是破坏性的,并且还会扼杀我们的努力。当一个人的头脑充满自卑感时,他就不可能为事业付出最大妁努力。许多人尽管受责任感的驱使而去工作,但他们却仍然带着怀疑、恐惧和担忧的心态,这就使他们失去了远大的理想,也使他们丧失了把事情进行到底的勇气。

自卑使我们容易背叛我们试图去完成的事业,使我们容易背叛我们所有待实现的目标。自卑更是决心和毅力的杀手,是希望和计划的破坏者,是雄心的敌人。

而自卑却来源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当一个人的大脑充满了自卑感时,显然,他已经不大可能从事任何建设性的、创造性的事情了。

每一种自卑情绪都会磨灭人们的希望,销蚀我们奋进的斗志。

自信和自卑是一对孪生兄弟,几乎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而且自信和自卑还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自信心强的人身上自卑的程度就会弱—些,反之亦然。所以,克服自卑同时也是建立自信的过程。

怎样才能克服自卑心理,权立自信呢?

下面这些具体的途径和方法颇具操作性,有助于人们摆脱自卑,走向自信。

1、补偿法也就是通过努力奋斗,突出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从而弥补自己心理上或生理上的缺陷。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代偿作用”,即扬长避短,把自卑转化为自强的动力。

贝多芬从小听觉就有缺陷,但在耳朵全聋后还克服困难写出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他的名言“人啊,你当自助”成为许多自强不息者的座右铭。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林肯,出身微贱,且面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为了补偿这些缺陷,他通过学习来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水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陷做了全面的补偿。他最终摆脱了自卑,并成为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

由于自卑,人们会清楚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其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砺,而坚强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

不甘自卑,发愤图强,积极补偿,是医治自卑的良药。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积极调整心态,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当之势进了一千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就会从紧张、恐惧、自卑中解脱出来,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积极地进行心理补偿,才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心理补偿是一种使人转败为胜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也要避免好高鹜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要防止受赌气情绪的驱使。

2、挑战自我法你可能听说过喊出“疯狂英语”的李阳。他的经历和转变就足以说明成功始于觉醒——自我挑战,变自卑为自信。李阳的英语本来不行,曾连续补考。但从大学二年级的下半学期开始,他居然发明了一种“疯狂英语”的学习方法,这是怎么回事呢?

童年时,李阳随父母去了远在新疆的一座小城。那时候,由于物质贫乏,环境艰苦,加上父母心情不好,小李阳经常忍饥挨饿,挨打受骂。他自己说:“我小时候曾是一个自卑、胆小又自闭的孩子,在我心中长期活跃着一些不好的、可怕的东西,使我一直成为生活和学习中的失败者。直到有一天,另一种东西被唤醒,它们就像阳光下的冰雪一点点消失了……”

李阳把自己“心中那些不好的、可怕的东西”戏称为“五个坏小子”:懒惰、软弱、自卑、自闭、恶作剧。一位儿童心理学家看过李阳的自传资料后“诊断”说:“李阳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是一个很平庸的孩子,甚至有些方面还表现出病态和智力低下,看不出有任何天才的痕迹。”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从一个自卑而平庸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所作为,走向成功的人呢?李阳好像有点拿不准似地说:“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也许是我找到了一种成长的感觉,开始有意识地改变以往的习惯……也可能是我唤醒了什么,唤醒了隐藏在坏习惯背后的好东西……”

是的,李阳的转变就在于挑战自我,唤醒了积极的自我意识。

李阳,从一个家长、老师、街坊邻居都认为不可救药的“问题少年”而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挑战自我,走出自卑的囚笼!都可以再造一个新的自我,走向成功之路!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记得在一期《中国妇女》上发表过日本中山事务所所长中山真理女士访华的谈话。她说:“我最近与一些中国青年接触,发现他们有一句口头话,就是‘没办法’。我听了很难受。中国这些年来的改革开放,在我看来,已经使中国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国家,为什么总要说自己不行,处境不好呢?干事情不去寻找可能性而大谈不可能性,这难道是中国人习惯性思维的方式吗?我想,一个真正有发展的民族和有发展的人,是既不该自我陶醉,自以为是,又不会顾影自怜,更不能在自虐中寻求满足的。历史和世界的发展不会为你停顿,请把‘我不行’,‘没办法’这些话抛到一边去吧!”

真理女士的这番话确实有真理性,但在实际中问题却没这么简单。口头上常说“命不好”,“没办法”的人也不是不想发展自己,争取成功,而是在生活中感觉到发展自己,取得成功太难了。他们认为,关键不在于想不想成功,而在于总是碰不上合适的机会,也没有什么人重视和帮助你,自己又很平凡,没有特殊的本领……主要就是没有“靠山”和机遇,自己能有什么办法呢?显然,怯懦者或失败者最为可悲可怕的不在于自己的处境与条件,而在于自己的消极心态,在于这种听天由命,自卑自戕的精神状态。列宁说得好:“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甘愿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这话说得真是一针见血。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我不行”,“没办法”呢?即使可能经过顽强奋斗而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又有什么关系?总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提高了自己吧?经过奋斗后的失同成功一样有价值,这与甘愿失败,不战而降是根本不同的。

你有没有想过,你还未出世就打了胜仗的那场战争呢?“停下来想一下你自己,”遗传学专家阿蒙兰·辛费特曾经说:“在这世界的全部历史上,从来没有别人是和你完全一样的。在那无限远的将来也是绝不会再有另外一个你的。”

你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为了你的出生,进行了很多次斗争,而且必须得到胜利的结果。试想,参加大战的精子细胞,多至几千万,只有一个得到胜利——就是造成你的那个!那是一场需要达到一个单一目标,即一个含有微细核子的宝贵卵子的大竞赛。精子们所争夺的目标,比针尖还要小。精子本身,也小得要放大几千倍,肉眼才能看得到。可是你一生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局,就是在这样极精微的程度下进行的。

你是生来的冠军。无论妨碍你的是什么困难,若与你结胎之际已克服的困难比较起来,前者还不及后者1/10,对于活着的人,胜利乃是内藏的。

中国某沿海城市的一传媒曾以“孩子们眼中的钱”为题做了一次调查,在“你这辈子想赚多少钱”的问题上,1494%的人想赚人民币亿元以上,1652%的人想赚1000万以上,2687%的人想赚100万以上。孩子们的金钱梦令人震惊。

这一结果令全国人震惊,有人认为现在的小孩过于狂妄,说话做事不切实际;有人认为这是世风日下的表现,连小小的孩子也钻到钱眼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