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学会低调 做事要懂得低头
42255000000039

第39章 心宽容万物,滴水藏海生(2)

3、腹中无货窘,饱学心不虚

一生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只有不断学习,才会得到越来越多的积累。如此以来,便可厚积薄发,受用无穷。

《淮南子》中说:“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积累的过程是根本,运用的过程是结果。如果不能保证根深蒂固,就不可能枝繁叶茂;如果不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积累的过程,在需要运用的时候就会因准备的不充分而陷入尴尬境地。

苏东坡年轻时比较自负,常常摆出一副恃才傲物、锋芒逼人的架式。一天,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谈话中,王安石提到自己一本关于说文解字的著作《守说》,要与苏东坡探讨。谈到“坡”字时,王安石说:“‘坡’字从土,从皮,‘坡’就是土的皮。”苏东坡闻言笑道:“如果照这么说,‘滑’字就是水的骨啦。”王安石又说:“‘鲵’字从鱼,从儿,合起来就是鱼子。四匹马叫‘驷’,天虫写作‘蚕’。古人造字,自有它的含义。”苏东坡故意说:“照此说来,‘鸠’字是九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王安石一时不知如何对答,连忙虚心向他请教。苏东坡笑着说:“《毛诗》说‘鸠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它们的爹妈,一共是九个。”王安石听后觉得解释得很妙,心中暗暗欣赏苏东坡的聪明才智,但同时觉得他有些轻狂。

后来,苏东坡遭到贬谪,由翰林学士降职为湖州刺吏。三年期满后,他又回到了京城。回城后,苏东坡想起自己当年曾得罪过王安石这位老太师,于是匆地骑马奔往王安石居住的丞相府。到了相府门口后,守门人告诉他说王安石正在休息,让他稍等片刻。

接着,苏东坡在府中转悠。不经意间,他看到砚台下有一叠素笺。拿起砚台后,他看到上面的一张素笺上有一首名为《咏菊》的诗,不过只有两句。从笔迹中可以看出此诗是王安石所写,他不禁得意起来:“几年前这老头儿下笔千言,不用思索;现在却是江郎才尽,四句诗还要分几次来写!”他拿起诗稿念了一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念完之后,他连连摇头:“这两句诗纯属胡说八道。一年四季的风都各有名称,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而这首诗的开头说‘西风’,西方属金,应该是说的秋季。既然诗名为《咏菊》,第二句中的‘黄花’指的无疑是菊花。菊花开于深秋,能够傲立于寒风之中,即使叶黄枝枯也不会掉落花瓣,显然,‘吹落黄花满地金’是错误的。

分析完王安石的诗句后,苏东坡顿时兴奋不已,不由得举笔蘸墨,依韵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后,他觉得有些不妥,如果就这样把诗稿放在那,无疑会伤了王安石的脸面;但如果把诗稿藏起来,王安石寻不见,就有可能责怪府内的人。一番思考后,他把诗稿按原样放好,然后走出门来并对守门人说:“一会儿老太师出堂,你禀告他,说苏某在这里伺候多时。现有一些事没有办妥,明天再来拜见。”然后告辞离去。

不多时,王安石从正堂走出,看到诗稿后立即皱起眉头问道:“刚才有谁到过这里?”下人们忙禀告:“湖州府苏老爷曾来过。”王安石一看,果然是苏东坡的笔迹,心下直犯嘀咕:“这个苏东坡,遭贬三年仍不改轻薄之性,不想自己才疏学浅,竟敢来讥讽老夫!”接着,他转念一想:“这也不能怪他,毕竟他不曾去过黄州,没有见过菊花在秋天落瓣的现象。”接着,王安石细查了一下黄州府缺官名单,见那里单缺一个团练副使,于是奏明皇上,把苏东坡贬到了黄州。

苏东坡到了黄州后,亲眼目睹了秋菊落瓣的景象,才知道是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心里非常惭愧,想找个适当的机会向王安石赔罪。当年冬至节即将来临时,黄州太守令他写一张冬至节的贺表,并带着贺表上朝进贺,这正合他的心意。动身去京城的时候,他忽然想起王安石曾嘱咐他回京时取些瞿塘中峡的水,于是决定从水路走,顺路从中峡取水。

路上因太过疲惫,苏东坡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时船已过中峡,行至下峡。苏东坡吩咐水手马上调转船头,但逆水而行非常困难。这时,他遇见一个老者,便问三峡中哪一峡水好。老者说:“三峡之水,昼夜不断,很难分出好坏。”苏东坡想:“既然三峡之水相差无几,那么干脆就直接取下峡的水好了。”取完水后,他继续赶路。

见了王安石后,苏东坡拜伏于地,为往日错改诗句向其谢罪。王安石对其并不在意,直接问他有没有取来中峡水。待苏东坡将水敬上后,王安石立即让人煮水冲泡阳羡茶。结果过了许久,水中才略有茶色。

王安石见状问道:“这水是从什么地方取来的?”苏东坡回答说:“就是从中峡取来的。”王安石又问:“你取的真是中峡水?”苏东坡回答说:“是啊。”王安石见苏东坡仍不说实话,笑着对他说:“你又在欺骗我了。这水明明是下峡的水,你为何非要说是中峡的水呢?”苏东坡感到非常吃惊,于是老老实实把事情经过告诉了王安石。随后,他问王安石如何知道的。王安石先是教育他说:“作为读书人,不可以轻举妄动。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弄得清清楚楚。”接着,他又向苏东坡解释道:“上峡的水流得太急,下峡的水流得太缓,只有中峡的水流得不缓不急。太医院官是一位明医,他知道我患了脘变症,所以让我用中峡水泡茶喝。用上峡的水煮阳羡茶,味道较浓;用下峡的水煮阳羡茶,味道较淡;而用中峡的水煮阳羡茶,味道则浓淡适中。如今用你带来的水煮茶,这么久才见茶色,所以我知道你取来的水是下峡水。”

听完王安石有理有据的分析后,苏东坡心悦诚服,再次向王安石谢罪。

一个人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而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限的。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名人都会时常感到知识的缺乏,于是通过不遗余力地学习来增长自己的才华。

乾隆皇帝登基30周年之际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可谓皆大欢喜。高兴之余,乾隆皇帝决定效仿秦始皇、汉武帝等功德显赫的帝王举行封禅大典,以流芳百世。

于是,乾隆皇帝在这年秋天率领文武群臣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封禅,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隆重的祀天大典。“封”是筑坛于泰山之顶以报天功的意思,而“禅”字则是除土于泰山下的小山、以报地功的意思。这是一项非常神圣的大礼,并不是每位皇帝都有这个机会的。

乾隆率领着封禅队伍很快抵达济南,略加休息后便开始饱览济南的俊秀风景。济南城内几乎家家流水、户户垂杨,乾隆皇帝住的济南第一庭院——遐园,更是古木苍翠、曲水虹桥、幽静典雅。本来就爱好游山玩水的乾隆皇帝见到这样的宜人风景后游兴大发,于是与和珅、纪晓岚一起游湖。

不久,君臣三人乘着小船来到了位于湖心的历下亭。此亭始建于北魏,一眼望去:雕梁画栋极其华丽壮观,湖面上波光粼粼,荷叶迎风摆动,岸边绿柳婆娑,楼台亭树掩映其间。

乾隆忽然问道:“风景如此优美、建筑如此壮观的历下亭,应该有很多文人骚客为它做过诗文吧?”

和珅马上回答:“有……”

乾隆问:“有哪几位诗人呢,他们做过怎样的诗句?”

见和珅瞠目结舌、无言以对,纪晓岚接过话头答道:“微臣记得杜甫在《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这首诗中,有两句做得甚妙,曰:‘海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乾隆皇帝连声称赞,和珅在一旁羞得满脸通红。

三人继续游湖,一路边观赏边品评,不知不觉间便游完了济南四大名泉中的三泉:趵突泉、黑虎泉和珍珠泉。此时已是黄昏时刻,于是纪晓岚、和珅劝皇上回遐园休息,翌日再游。乾隆见天色已晚,便同两位侍臣返回住所。途中,乾隆问道:“常说济南有四大名泉,我们今天只看了三泉,那另外一泉是什么啊?”

纪晓岚马上回答:“应该是金钱泉”

乾隆皇帝点头道:“对,就是金钱泉,你去过那里?”

纪晓岚答道:“微臣尚未去过。只是初到之日,臣向府尹要来一部《济南府志》,看了看上面的记载。”

乾隆皇帝夸赞道:“好,好!你果然是个饱读诗书、勤勉上进的才子啊”。

在游湖的第二天,乾隆皇帝率领群臣登泰山。行至对松山时,乾隆皇帝在岩壁上挥笔写下了“岱宗绝佳处”五个大字。

第三天,乾隆皇帝早早起来到玉皇顶看日出。此时的乾隆皇帝异常兴奋,让纪晓岚、刘墉、和珅等人或吟诗或作对。待一一做过之后,乾隆皇帝才到玉皇顶附近的东岳庙祭祀。在庙北的弥高岩下,乾隆皇帝忽然想起《论语》里的一个句子,便想借此考一考纪晓岚: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吟完此句后,乾隆皇帝洋洋自得地等着看纪晓岚无言以对的样子。谁知纪晓岚不假思索地对出: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焉。”

同样是《论语》中的句子,对得工整又流畅,颇有浑然天成之感,在场的人包括乾隆皇帝都赞叹不已!

纪晓岚面对乾隆皇帝的提问能够对答如流,这与他平时的学习积累是分不开的。当读到有关纪晓岚的故事后,我们不能仅限于对他表示羡慕之情,更重要的是看到他在风光背后付出的努力。

智慧点拨:

知识是无限的,学富五车也不过是皮毛而已。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吸收新东西,从而更加受用。

4、人无完人,勿多苛求

有贤豪之士,不限于下位;有智略之才,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薄其贫贱。

——欧阳修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毫无缺点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正所谓“一人难调百口”,在评价同一个人的时候,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不能得到所有人满意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安慰自己:“不求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既然懂得如何为自己解围,就不要处处苛求别人。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管宁和华歆原是同窗好友,二人经常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后来有一天,有个显贵人物前呼后拥地从他们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而华歆却放下书本去看热闹。不料管宁就此割断席子,将座位一分为二,提出与华歆绝交。

水至清则无徒,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事事苛求的人,很难得到一个真正的朋友。朋友之间不应过于苛刻,只有多一份理解,才能保证友情的持久。

与管宁不同的是,鲍叔牙却能够做到不苛求,时时为管仲着想。两个一起做生意时,管仲出力少却得利多;在上战场打仗的时候,管仲屡屡做逃兵。如果以管宁对待朋友的标准来衡量管仲,鲍叔牙与他绝交10次恐怕都不止。可是鲍叔牙并没有这样做,知道管仲家贫,于是主动放弃一些利益;知道管仲家有老母,做逃兵是为了尽孝道。当齐桓公要求鲍叔牙主管朝政的时候,鲍叔牙又竭力举荐管仲,认为管仲治国的才学高于他,只有管仲才是辅佐齐桓公称霸的不二人选。鲍叔牙的行为流芳百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眼光,更因为他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交友如此,用人也应该如此。《汉书》中说:“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当一个人有才华时,聪明的用人者会毫不犹豫地忽略他的缺点,然后将他的才华发挥得恰到好处,从而使自己的事业更加辉煌。

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军处于被动地位,主要原因是该军将领的才能比不上南军将领。依照宪法,全军有一位总司令,在实际战场上另有陆军司令和海军司令。

身为北军总司令的林肯所依靠的第一位陆军司令是麦克莱伦将军,此人虽然有些才能,但怯于拼刺刀。他曾率军逼近南方首都里士满,但却突然因胆怯止步,结果给南军以喘息之机,并被南军击败。更为可恶的是,此人骄傲自满,把林肯看做乡下佬,根本不听林肯指挥。

1861年11月的一个夜晚,林肯与秘书约翰·海、国务卿西华德一起来到麦克莱伦寓所。当时,麦克莱伦的仆人说他参加婚礼去了,很快就回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进屋等了约一个小时,麦克莱伦回来了。”约翰·海在日记中写道,“仆人告诉他,总统在客厅等他,但他却从总统和国务卿所在的房间门前走过并径直上楼去了。总统又等了约半个小时,再次派仆人去告诉将军,他们仍等着,但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话,说将军已上床睡觉了。”

约翰·海在日记中继续写道:“回家后,我对总统谈到这件事,但他似乎并不在意。他说,特别是在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去计较繁文缛节和个人尊严。”后来,林肯又说:“只要麦克莱伦能为我们赢得胜利,我情愿为他牵马。”

然而,麦克莱伦并未给林肯带来胜仗。林肯忍无可忍,于1862年11月5日发表了撤职令:兹命令解除麦克莱伦少将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的职务,由伯恩赛德少将接任该军团司令。

接着,胡克少将接替了伯恩赛德,米德少将又接替了胡克。1863年7月,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进军宾夕法尼亚,米德在葛底斯堡抵住南军。一场大仗过后,双方死伤惨重,罗伯特·李不得不宣布撤退。林肯命令米德追击,但米德却违抗了军令,率军返回。

次日,儿子罗伯特看到林肯在办公桌上暗泣,便问道:“爸爸,发生了什么事?”林肯说:“米德将军放走了罗伯特·李将军,我们将为此多死10万人。”

后来,林肯又换了一位将军,他就是取得维克斯堡大捷的格兰特少将。当时,林肯把他召到华盛顿,并加封他为中将。有人控告格兰特有酗酒的毛病,一个由纽约教会人士组成的代表团为此谒见林肯,认为不应对其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