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4240200000030

第30章 体贴入微,做女孩的心理医生(2)

父母要有意识地转变爱的方式,把握爱的分寸,不妨在孩子面前“弱势”一点,抛开家长的“威严”,用我们的“脆弱”来激发孩子的潜能,拒绝越俎代庖地为孩子承担一切,更不要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要给孩子一些独立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经受一些“磨难”,从而让孩子掌握独立自理生活能力。

父母在改变教育方式的同时,要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思想,培养孩子的自信。主见是以见识为基础的,没有足够的知识,只会如同笼子里的鹦鹉,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因此父母要注重丰富孩子的见识,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思想,允许孩子“辩解”。在“辩解”的过程中,父母不要抢做孩子的“代言人”,而是应当静听孩子的“唠叨”,这样对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大有帮助。当孩子与别的孩子争吵时,父母也不要插手,为孩子撑腰,而是应当做一个“旁观者”,静观其变,在争吵中看看孩子说话是否条理,是否有道理。

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双翼,独自面对生活。因此,父母要掌握爱的分寸,不要越俎代庖为孩子创造一个过于优越的环境,让她们拄上依赖的拐杖。父母不妨变得“弱势”一点,用我们的“弱势”激发孩子的潜能,在不断丰富孩子见识的基础上,让孩子告别家长垒筑的“水晶宫”,走向独立,走向成功。

爱闹矛盾不讲团结的女孩怎么教

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父母早已是司空见惯。甩到衣服上的一滴墨水、不慎超越“三八线”等情况,都有可能引发孩子之间的矛盾。遇到此类情况,父母的一般做法是对其他孩子加以指责,替自己孩子出气,而有些父母,则能跳出“常规套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孩子梳理不良情绪。

孩子间所谓的矛盾,无非是一些小打小闹。孩子由于心智年龄不够成熟,在与人交往中总会表现出一副“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一些小事都有可能引发矛盾。此时,如果父母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会激化矛盾,让矛盾“升级”,孩子也难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果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自我“排遣”,只会让孩子“越排越堵”。

专家指出: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父母不要紧张失措,矛盾对于孩子而言极为平常。孩子之间总会“和久必闹,闹后稍和”,明智的父母,不是及早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而是采取最佳方式帮助孩子梳理坏情绪,帮助孩子赶走心中的不愉快,从而让她正视矛盾,解决矛盾。

孩子与朋友闹矛盾时,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

第一,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每个人必须学会的。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父母不要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词,而是应当了解事情的全部情况,从而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分析问题,让孩子意识到矛盾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换位思考,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在脑海中重新上演“矛盾”,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这有利于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别人,减少矛盾的发生。

第二,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矛盾。

当矛盾发生时,很多父母会第一时间站到孩子身边,“及时”介入矛盾中,避免孩子吃亏。殊不知父母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形成依赖,面对自己的过错,不仅不会内疚,反而会在今后变本加厉。因此,面对矛盾,父母应该把处理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在每一次冲突中,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向孩子灌输“以德服人”的教育思想。

当冲突无法避免时,孩子往往会将冲突演变为“武力”斗争,此时父母要立即“介入”斗争之中,制止孩子过激的行为。同时,父母要帮助孩子疏导不良情绪,当孩子想发脾气时,可以告诉她用转移法,离开令她不愉快的地方,有话以后再说。

满口脏话叛逆成性的女孩怎么教

众所周知,说脏话是孩子不文明的一种表现。孩子说脏话,不管她是图个新鲜还是情绪上的发泄,说脏话对于孩子成长而言都是不利的。一个说脏话的孩子,缺乏自控的能力,缺乏讲礼貌的行为。现代社会讲究以礼待人,说话要有礼貌,而一个满口脏话,张口闭口“三字经”的孩子长大后势必被社会所不容,难以树立良好的形象,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父母要时刻保持警惕,帮助孩子克服讲脏话的坏习惯。

情景一:小薇和同桌因为“三八线”的问题起了冲突。气急败坏下,小薇一边摔课本,一边说道:“滚你爷爷的,王八蛋……”

情景二:妈妈带着徐然去超市商场买文具。徐然看中了一款全自动的文具盒,拉着妈妈让妈妈给买,但是妈妈觉得太贵没有给徐然买,徐然一边走路一边跺脚说道:“母驴,你怎么不去死来……”

情景三:爸爸接王森回家的时候,恰巧路上堵车,爸爸和王森都很着急。爸爸还没有说什么。王森反倒来了这么一句:“他妈的,又堵车了,晕死……”

情景四:芬芬做完作业想要出去玩,妈妈不让她下去,让她在书房里继续看会儿书,预习一下明天要学的内容。谁知芬芬来了一句:“丫丫个呸,你烦不烦啊,玩会儿能死啊……”一句话说得妈妈目瞪口呆。

“去你的”、“他妈的”、“王八蛋”,当孩子用带着稚气的声音说出这样的语言时,作为父母是不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呢?现在的孩子说脏话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遇到点不高兴的事情就会冒出一两句脏话,说得父母目瞪口呆。面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许多父母气得牙痒痒,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收拾孩子一顿,结果效果甚微。

一般而言,孩子讲脏话不外乎以下几种理由:首先是孩子在某种场合下听到某个词,觉得很好玩,并无恶意;其次是模仿大人,父母不经意间的语言“失足”,可能引发孩子的模仿心理;再次是孩子的情绪发泄。在此情况下,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说脏话的原因,只能“疏”不能“堵”,引导孩子告别说脏话的时代。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天才,作为父母,应当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做好表率,尽量在孩子面前使用文明语言,切勿在孩子面前口无遮拦。父母要尽量控制自己,避免在孩子面前产生语言“失足”,不给孩子提供捕捉“关键词”的机会。父母不仅仅要在语言上文明,在行动上也要做到文明,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一个好的语言环境,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孩子说脏话的机率。

父母要有意识地向孩子灌输说话文明的习惯,让孩子明白说脏话是不对的,这个社会不需要说脏话的人。孩子说脏话的模仿对象不仅仅来自于父母,也来自于其他人,包括亲人、同学、老师以及街上的小商小贩,电视、电影中的对白。在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染缸里,父母不可能将孩子“隔离”,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向孩子灌输文明思想,提高孩子的分辨力,让孩子懂得什么可以学,什么不可以学。给孩子的心灵装上“过滤器”,孩子听到了脏话也能够自动过溶掉这些语言垃圾。

父母面对孩子说脏话的行为,要明确地表示反对,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是人们深恶痛绝的。如果孩子继续脏话连篇,那么父母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克服说脏话的习惯。

面对孩子说脏话的行为,如果父母“严加管教”,往往会起到火上浇油的效果,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时候,父母不妨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从自身找原因,做好表率,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戒掉说脏话的坏毛病。

缺乏耐心耍小聪明的女孩怎么教

梅梅坐不住板凳,还没坐下几分钟,她就觉得好像过了很长时间;在写字时,只要练习题稍微多一些,她就开始马虎起来,比如,“酒”的右边明明是个“酉”字,她却匆匆忙忙地把“酉”里面的一横忘掉。老师反映有时候课还没上到一半,她就招呼也不打地径直走出了教室。老师问她为什么不在教室认真听课,梅梅说:“教室里太无聊了,想出来走走。”

面对梅梅的种种行为,妈妈很是头疼,甚至怀疑孩子的屁股是尖的,总是坐不住。其实在生活中,梅梅也是这个样子,做起事来缺乏耐心,刚玩积木没两分钟就去玩电脑游戏;画画学了两天,就扔下画笔吵着闹着要钢琴;钢琴买了,老师请了,又想学吉他。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事虎头蛇尾,缺乏善始善终的精神。

很多父母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很聪明,但是就是做起事来没耐心。其实,孩子上课不集中,做事半途而废,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都是表面现象,父母应当给予孩子适当的理解,并仔细观察、了解孩子缺乏耐心的真正原因。

小学阶段的孩子读书、写作业到了二三十分钟,就起来动一动、做点别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现象,父母不必大惊小怪。

其实,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孩子缺乏耐心,一般而言,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孩子年龄尚小,自控能力还不够成熟,缺少专注的品质;其次,学习内容本身也会影响孩子的耐心,如果学习内容太难,孩子没有办法把心放平,容易急躁,如果学习内容太简单,孩子又会觉得很无聊;再次,兴趣也是孩子是否有耐心的表现,孩子越是感兴趣的东西越是能够耐心去做。

面对孩子学习没有耐心等问题,很多家长往往会使用强制手段,其实这种方式起不到太大的效果,不妨参考洋洋妈妈的做法,让孩子变得有耐心。

洋洋在升入小学二年级时,对学习越来越没有耐心了。以前作业少,难度不大,她还能耐心地把作业写完再出去玩耍。而现在,她常常是急急忙忙地把作业做完,也不管对不对,就跑到一旁玩去了。后来父母一检查,发现她10道习题错了6道,本来工工整整的字也写得龙飞凤舞似的。洋洋父母告诉她不能只讲速度、马马虎虎,但是效果不大。后来,洋洋父母决定每天抽出一个人负责监督孩子做功课。当孩子写作业时,他们也在一旁看书写字。开始的时候,孩子很不情愿,每次坐不住站起来要出去,洋洋父母都提醒她,让她再坚持一下。为了提高孩子解题的能力,洋洋父母还经常耐心地给孩子讲解习题,启发孩子思考,还把别人写得很漂亮的字拿给她看,启发她,增强她的信心。洋洋父母监督和指导相结合,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孩子解题的能力提高了,她的耐心也比以前强多了。

面对孩子做事不专注、不耐心的情况,父母在教育方法上不妨讲一点小策略,像洋洋父母那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监督加帮助,时不时鼓励一下孩子,让孩子坚持到底,渐渐延长孩子专注的时间,使孩子变得有耐心,彻底和坏习惯说再见。

孩子缺乏耐心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面对缺乏耐心的孩子,父母不要急于强制她们马上进入状态,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父母应当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分析孩子缺乏耐心的原因,要监督,更要帮助,循序渐进,让孩子一点点地和坏习惯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