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与圆
4241300000040

第40章 附录(2)

在广告上求省钱的举动,往往都是短视。广告占的篇幅越小、频度越低,导致大众信心就越不足。深圳有家企业招聘员工,寥寥数字,就用了大幅报纸版面,结果应聘者甚众。问他们原因,都说:”这么几个字就用这么大篇幅,说明这家企业经济实力雄厚。我们来了,自然工资也高。”

越没有实力的企业,越不敢做广告,顾客就越少,经济效益也就越差,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只有敢大量做广告的企业,引来顾客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好,从而就越有实力再做广告,产生良性循环。广告越隆重,越有气派,给人的感觉就是企业越有实力。国外越有名的企业、越大的企业,做的广告越多,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大量的广告,还可以引发员工的自豪感,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满足消费者的理想要求

弗洛伊德说人遵循惟乐原则。人的本性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向往美好的生活,但现实又是这样的无情,所以人都寄希望于理想,易陶醉在理想之中,所以凡是能激发人理想的事物,都一定受欢迎。

同样道理。一种畅销的产品往往也并不仅仅在于其实用性,同时在于它能起媒介作用,帮助消费者实现某种理想和希望。

比如衣服的实用性是保暖,但现代社会谁买衣服仅是为了保暖呢?大家买衣服更重要的目的,是让自己显得潇洒、漂亮。这就是大家内心的理想。因此广告不应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实用性,还要尽力去宣扬能有助于满足大众的理想。“新奇士”橙汁的英文名就是这个目的。“Sunkist”,将”t”改成“。”就是与太阳接吻。多豪迈的名字,让人喝起它来,就仿佛在与太阳接吻,内心会陡然升起一种辉煌。

德国曾有家公司,推出一种摩托车,宣传口号是经久耐用,十年不坏。对于重视实用的德国人来说这句口号好像颇受欢迎,但摩托车销路却很不理想,为此公司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原来当时大多数德国人的生活水平还不够买汽车可大家普遍认为过二三年就买得起汽车了。而这种摩托车却被大力宣扬为十年不坏,大家想过几年买了汽车,这摩托车怎么处理都不经济。因此多数人都决定暂时克制一下。

弄清了销售额减少的原因之后,该公司除了立即撤掉“十年不坏”的宣传口号以外,还用一连串的心理战术满足消费者的理想要求。他们的做法是改变摩托车的款式,使其外观形象接近小汽车。例如把原来类似自行车的车铃改为类似汽车的喇叭;本来轻骑是不需要牌照的,他们却特意给他们的产品装上像汽车牌照一样的“装饰品”等等。这些对策果然奏效,摩托车又一次畅销起来。

“名牌效应”也反映了大众买商品,正是为了实现某种理想。很多人宁愿花普通衣服几倍的价钱去购买名牌服装,倒不在于名牌服装的使用性有多好,而是穿上名牌服装,能抬高自己的地位,心理上会有优越感。

很多广告辞,譬如“这里是你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这里让你童年梦幻,梦想成真”,都是针对消费者的理想。有次我见到一则专卖游戏机商店的广告:这里,是您孩子成为科学家的摇篮。就是强调玩游戏机,能开发智力,锻炼反应能力,通过夸张的手法,渲染为小孩未来成才打下基础,以打动家长。

任何优秀的广告,都必须善于迎合顾客内心的理想愿望。

三、使商品流行的方法

怎样的商品才受人欢迎?这一点与人受欢迎的条件恰好相反。实际上现代人对商品流行的感觉,具有两方面的内容,即对物质的求同性与心情的各异性。

既要求价格的一元化、低廉化,同时又希望商品品种繁多,追求同他人有所不同的心情各异性。

我有次买了件衣服,即便宜,又漂亮。我非常喜爱,时常穿在身上。后来同事发现这衣服好,也纷纷去买,一下这种款式的服装仿佛就成了“校服”,令我觉得很没意思。此后,我就不愿穿这衣服了。

所以优秀的厂家应该用品种繁多的系列产品,把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便宜——质量差”这种形象连锁转变为”便宜——产品丰富,具有个性”,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种新的形象。

但便宜时常会带来反效果。我们年轻人之间有人吹嘘自己衬衣多漂亮,你只要一句话:才几十块钱一件!对方顿时就会威风扫地。价格便宜,象征着低档,意味着你没钱;价格昂贵,显示你有钱,表明你与众不同。

我高中有位同学做服装个体户,有次卖女式大衣,标出了全市同类产品最低价——肋元。但看的人很多,买的人却很少,大家都只是摸摸看看“这么便宜!是不是货有问题,”我同学一气之下将大衣收了起来。过一段时间,他又重新将大衣挂出来,标价180元。结果没过多久,就卖出了好几件。

用上价格昂贵的商品,人内心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我有钱,我比你优越。所以深圳越有名气、越昂贵的大酒店,去的人就越多。坐在里面,就仿佛自己长高了一截;出来,又成了自己吹牛的本钱。广告宣传也要针对这种心理。

比如有种空调机的广告:“很多人希望拥有,很少人能够享受。“香港drever’s广告:吃得起当然要吃dnyer’s。都是通过标榜商品的昂贵,吃(用)起来与众不同,来刺激购买欲望。

四、广告的艺术手法

广告绝不应只是枯燥的产品说明书,它必须通过艺术的手段让人们对产品产生信任。国内某些广告老是呆板地强调获得什么金质奖、银质奖之类,虽然也能让观众产生一定的信服力,但久而久之,会让人腻味而厌烦。国外的优秀广告着眼点始终在于让人赏心悦目,永铭于心,仿佛是一幅优美的艺术珍品。

这种差别是经济的发展水准造成的。牲发达国家,产品质量一般都得到保证,广告的作用就只是让人记住产品;而在我国,众多的伪劣产品,使人们心有余悸,所以厂家要突出表现的是产品质量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视野的开阔,大众更需要一些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广告,让人在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潜意识中记住产品。

广告的艺术手法越高明、观赏性越强,它宣传的产品就越能深人人心。许多优秀的广告,通篇都是艺术的渲染,有的如一部优美的风景片,有的似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只在最后才点出产品。这种手法并没有喧宾夺主,反而让人更加深刻地记住了产品。

艺术正是广告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众多的广告中,斑斓多姿的艺术手法,实际上,归纳起来不外有三种。

1.运用科学性和数据化的语言

现代是一个科学的时代,飞速发展的科学给人类带来了今天的高度物质文明。人们从小到大学习的,都是科学知识,膜拜的都是科学巨匠,因此在人们心目中往往产生了一种科学迷信:只要科学的东西,就是合理的、正确的、毋庸置疑的。

在前面已讲过利用人的科学迷信调节他人心理。广告中,如果多运用一些科学性术语,数据化的语言,也能增强说服力。有些牙膏广告强调某某专家鉴定、某某医科所鉴定,就是这个道理。屈臣氏蒸馏水广告,开篇就是:人体含80%的水分,所以水的选择很重要。一种浓郁的科学性油然而生。

然后配上晶莹透明的优质水,当空中滴下一滴仿如甘露的蒸馏水时,溅起灿烂水花,激荡无穷……令你不得不产生信任感,激发痛饮的渴望。

当然过多的学术性语言、数据罗列,会显得单调、死板。所以许多广告运用科学的图形,来简洁、直观地表现科学性。如许多药品的广告,治胃的就配上胃器官图形;治头疼的,就展现脑器官图形。这些图形既强调了科学性,又不乏生动。

2.戏剧化地展现思想内容

人的思想底蕴都向往着一些浪漫、波折的事物。莎士比亚的戏剧,之所以受人欢迎,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平铺直叙地报告事实永远是不够的,必须使事实更生动、有趣而戏剧化地表现出来,才能有效地吸引人们的注意。戏剧化也是广告中的一种重要手法。

香港一家专营胶粘剂的商店,曾推出一种新的“强力万能胶水”。店主用该胶水把一枚价值数干元的金币粘贴在墙上,并宣布谁能用手把这枚金币掰下来,金币便归其所有。一时,观者如云,登场一试者不乏其人。然而许多“壮士”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以后,仍然只能“望墙兴叹”而徒劳无功。据说还惊动了一位颇负盛名的气功大师,出山一显身手,结果还是白费力气。于是,这种胶水的良好性能有目共睹,名声不胫而走。这就是充分运用戏剧化的效果。

戏剧化通过富有鲜明色彩的对比,制造强烈的反差。如有的洗衣粉洗出的牛仔服,不经意从楼上掉下来,硬得居然插进了水泥地;而用了柔软剂洗出的牛仔服,穿在身上却柔软舒适。

戏剧化有时又显示“犹抱琵琶半遮面”,渲染神秘感,增强诱惑力。如一种手表广告:一只带着黑手套的纤秀的女性的手慢慢伸出来,与另一只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的手温柔地接触,在这种浪漫的情调下,慢慢地掀起衣袖,露出半边手表,然后又迅快地放下衣袖。本来广告就是想宣传手表,但却故意只让你看一半,制造神秘感,诱发你的好奇心。

夸张的手法、节奏明快的音乐、出入意料的结果等都是戏剧化的有效手段。戏剧化中最重要的手段还在于制造轰动效果。记得小时看人张贴海报,常常将四五张同时贴在一起,当时怎么也想不明白:让人知道贴一张就够了,为什么要这么浪费呢?现在想来才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制造轰炸式的宣传效果,吸引人非过去看看不可。特别对于新鲜出炉的广告,一出台就要如原子弹爆炸般地制造出轰动效果,轰得众人都想一试。那种细水长流的广告手法,远不如将经费集中起来,去营造一种恢宏的、对人视觉、听觉乃至心理的轰炸。

深圳“阿波罗”香烟广告,就突出地运用了戏剧化手段。某天,深圳特区报的半个版面,突然只用来登载了这样几个字:明天将有一颗新星出现!引得大家好奇心起,纷纷议论,盼望第二天报纸。结果第二天,报纸上仍然占了半个版面,却只出现了这样几个字:这颗新星即将登台!到了第三天,大家才像盼星星、盼月亮般看到,笼罩半个版面的几个大字:隆重推出“阿波罗”香烟。大家盼望了几天的新星,原来就是一种香烟,在好奇心驱使下,免不了想去品尝,“阿波罗”香烟的销路,也就此打开。

在电视广告中,运用戏剧化手段的,也比比皆是。星岛日报的广告:看报人人了迷,小偷进家搬走了家具,缚住了其妻子,甚至窃贼手中的吸尘器不小心吸走了他的假发,他都浑然不知。这种夸张的手法,既有强烈的观赏性,又反衬了星岛日报的迷人。

戏剧化效果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还在于制造浪漫的情调。香烟广告现在已经禁播了,但以前一些世界名牌香烟的广告,的确给人以美的享受。

健牌香烟,口味纯厚悠长。广告画面则是蔚蓝的大海,边上美女簇拥,躺在柔软的沙滩上。此时,抽一支烟,该是多惬意呵!万宝路香烟,刚烈有力。配上的画面,则以辽阔壮美的美国西部为背景,展现粗犷、雄劲的气魄,令你认为只有抽万宝路才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我很欣赏一部跑车的电视广告:在茫茫无际的大沙漠中,一部红色跑车一跃而出。辽阔无边的撒哈拉大沙漠已经够引起人的无限遐思了,而驾驶着一部漂亮的跑车在此间尽情奔驰,又该是多浪漫呵!茫茫的沙漠映衬着跑车,就犹如湛蓝的天空映衬着红日,让人不能不有黄山观日出的壮观感受。

3.表现浓厚的人情味

人人都有七情六欲,能在大众心里产生深切共鸣的东西,一定是充满人情味的。只有那些漾溢着浓厚人情味的广告,才能深入观众的心灵,达致水乳交融的沟通。那些说教式的、标语口号式的广告,只会让观众反感,而不会有任何积极作用。如果广告能让观众感到,就像是邻居家的女孩子走过来对自己说:“阿姨,这洗衣粉可好用啦,洗出的衣服特别干净。”那么她不仅不会反感,而且还会马上想要知道“真的吗?什么牌子?在哪买的?”

心理学认为:人在涉足一个新领域之前,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倾向。即在那里寻找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假如找到了,他们便会比较轻松放心地进入。而人情味的作用,正在于使观众对广告产生亲近感。

香港雀巢助长奶粉的广告,主要手法就是表现人情味。

一位年轻的妈妈依偎在丈夫怀里,娇嗔地强调张家喂婴儿用雀巢助长奶粉,李家也用雀巢助长奶粉。这种写意本身就人情味十足。最后丈夫说了一句类似调情的话:“你是相信我多些呢?还是相信雀巢助长奶粉多些?”看似与广告内容无关,却顿使整个广告生机盎然,洋溢出浓厚的小家庭生活情趣。

表现人情味并没有脱离广告主题,只是让广告显得更加丰满,有血有肉。我记得日本一种变焦照相机广告。两位恋人在古罗马广场的喷水池边上相依相偎。突然来了一车游客,大家纷纷拿着这种相机抢拍这对恋人的浪漫。先生一见,顿时松开手,岂料小姐毫无防备,一下跌进喷水池。正当先生在那里拢拢头发,搔首弄姿,洋洋得意,准备接受拍照时,小姐水淋淋地从水池中钻出,愤然一高跟鞋扔过去,打得先生狼狈不堪。

这种广告可以说让人一见,就永远没法忘记。这才是真正的广告艺术。

表现人情味一个重要的成分,还在于引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尽管人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但事实上成年人的潜意识中常有对童年体验的怀念。如果广告能做到刺激消费者唤醒童年的回忆,那么他们便自然而然对商品本身产生某种亲近感。电视广告中,让儿童演员出场,让他们边吃边说:“真好吃!真好吃!”之类的话,或是让他们向大人撒娇要买某种食品,其目的就是唤起成年人对孩提时代的怀念,让他们都来买。口香糖之所以畅销,也在于大家嘴里嚼着口香糖,内心会油然而生对童年情趣的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