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我学礼仪全集
42533000000010

第10章 交际场合的礼仪(2)

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有些随意。

5.称呼外号

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对方。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介绍过程中的礼仪

“第一印象是黄金”。介绍礼仪是礼仪中的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内容。

介绍是社交场合中相互了解的基本方式,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是办公室正常工作经经常遇到的。在社交或商务场合,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进行必要的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并且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介绍一般可分为:自我介绍,介绍他人。

1.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部门或单位,如姓氏易混或较特殊,有同音字的,应加以说明。表示愿意结识对方。并适时递上事先准备好的名片。

2.介绍他人。为他人做介绍时应先准确了解被介绍双方的身份,地位,姓氏。最好还应介绍点被介绍人与众不同的优势与特长。

介绍的程序与握手相似,应先向女士、身份高者、年长者、主人、先到者,介绍男士,身份低者、年轻者、客人、后到者。社交场合突出女士优先和长者优先;在本单位,本系统内,应以身份职务为尊。

一、自我介绍

在社交活动中,如果想结识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又没有人引见,可以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把自己介绍给对方。

确定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要兼顾实际需要、所处场景,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不要“千人一面”。有时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同名人的姓氏或是常用名词相结合,以增强别人的记忆。比如,姓名是“周英”的,就可以介绍为:周总理的“周”,英雄的“英”。

但如果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自我介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时机是否得体。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自我介绍?地位比较低,或者希望别人认识你,既然地位比较低,希望别人认识你,那就要考虑到效果。注意就餐的时候,休息的时候,和他人交谈的时候,路上行进之中自我介绍一般效果不好。

第二,若有可能先递名片再做介绍,因为名片上什么头衔什么职务都有。

第三,自我介绍时间要简短,长话短说,没话别说,不要多事。没有必要告诉他人,你名字几笔几划,有什么深刻含义,爹妈起名时如何浮想联翩,而你的名字跟你坎坷人生如何相关。

第四,自我介绍内容要完整。一般来讲,自我介绍四个要点,单位、部门、职务、姓名。这四个要点要一气呵成。

最后,假定你所在的单位和部门名字比较长的话,首先要使用全称,然后再改用简称。比如人民大学有一个学院叫劳动人事学院,人大的人一说劳人谁都知道,但是与外人说,可能就不知其义了。再比如人大在人民大学的人一听就知道了。但是你要到社会上去,在北京有人问在哪儿?如果就回答人大。对方会误认为是北京市人大?还是全国人大?太大了。

二、介绍他人

为他人介绍是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的介绍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为他人介绍都是双向的,即第三者对被介绍的双方都作一番介绍。有些情况下,也可只将被介绍者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介绍。但前提是前者已知道了解后者的身份,而后者就不了解前者。

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可以遵循这样的顺序: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如果介绍对象双方的年龄、职务相当,异性就要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即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对于同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比如把和你熟悉的介绍给和你不熟悉的;介绍双方职务有高有低的时候,就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也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介绍等。

为他人作介绍的介绍者,通常是社交活动中的东道主,家庭聚会中的主人,公务交往中的礼仪专职人员,正式活动中地位、身份较高者。特别是对企业家来,经常需要与生人打交道,也经常为他人作介绍。

在为他人作介绍时,根据场合和情况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正式介绍和非正式介绍。

1.正式介绍

在较为正式、庄重的场合,有两条通行的介绍规则:其一是把年轻的人介绍给年长的人;其二是把男性介绍给女性。在介绍过程中,先提某人的名字是对此人的一种敬意。比如,要把一位约翰介绍给一个玛丽的女性,就可以这样介绍:“约翰,让我把玛丽介绍给你好吗?”然后给双方作介绍:“这位是玛丽,这位是约翰。”假若女方是你的妻子,那你就先介绍对方,后介绍自己的妻子,这样才能不失礼节。再如,把一位年纪较轻的女同志介绍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则不论性别,均应先提这位长辈,可以这样说:“王老师,我很荣幸能介绍约翰来见您。”在介绍时,最好是姓名并提,还可附加简短的说明,比如职称、职务、学位、爱好和特长等等。这种介绍方式等于给双方提示了开始交谈的话题。如果介绍人能找出被介绍的双方某些共同点就更好不过了。如甲和乙的弟弟是同学,甲和乙是相距多少届的校友等等,这样无疑会使初识的交谈更加顺利。

2.非正式介绍

如果是在一般的、非正式的场合,则不必过于拘泥礼节,假若大家又都是年轻人,就更应以自然、轻松、愉快为宗旨。介绍人说一句:“我来介绍一下”,然后即作简单的介绍,也不必过于讲究先介绍谁、后介绍谁的规则。最简单的方式恐怕莫过于直接报出被介绍者各自的姓名。也不妨加上“这位是”、“这就是”之类的话以加强语气,使被介绍人感到亲切和自然。在把一个朋友向众人作介绍时,说句“诸位,这位是玛丽”也就可以了。

在非正式的聚会上,你可采取一种“随机”的方式为朋友作介绍:“约翰,你认识玛丽吗?”“约翰,你见过玛丽了吗?”然后把约翰引见给玛丽。即便约翰是你的好友,也不应在作介绍时过于随便:“约翰,过来见见玛丽。”或者,“约翰,过来和玛丽握握手。”这种介绍让人听起来觉得缺乏友善和礼貌。在聚会中,友好、愉快的气氛比什么都重要。作介绍时,一般不要称其中某人为“我的朋友”,因为这似乎暗示另外一个人不是你的朋友,显得不友善,也不礼貌。除非特殊情况,人们一般都不习惯毛遂自荐,主动地自报姓名。如果你想知道某人的名字,最好是先找个第三者问一问:“那位穿西装的是谁呀?”其后在你和这位穿西装的玛丽见面时就可以说:“你好,玛丽。”无论如何不要莽撞地问人家:“你叫什么名字?”这显得唐突。如果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也应说得婉转一点:“对不起,不知该怎么称呼您?”

有时企业家为了某事需要结识某人,在没有人介绍的情况下你也可以直截了当地自我介绍:“我叫约翰,我们曾在广州见过一面。”或者是:“你是玛丽吧,我是约翰,你弟弟的朋友。”如果能找出你和对方的某种联系作为介绍时的简注,这固然是再好不过了,但即使是素昧平生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你能彬彬有礼,对方自然也会以礼相待。

为他人作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做法要慎重自然,不要贸然行事。最好先征求一下双方的意见,以免会使原来就相识者或关系不好者作介绍。介绍时,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介绍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只介绍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有时为了推荐一方给另一方,介绍时可以说明被推荐方与自己的关系,或强调其才能、成果,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

介绍具体的人时,要用敬辞。如“张小姐,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查金小姐”。同时,应该礼貌地用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去指点。作为被介绍者,应当表现出结识对方的热情,目视对方,除女士和年长者外,被介绍时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和会谈桌上只需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当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彼此问候一下对方,也可以互递名片,作为联络方式。

介绍他人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第一,谁当介绍人。公私有别,家里要来了客人,男、女主人是介绍人。单位来了客人,专职人员、公关、文秘、办公室主任、外办、接待办的领导和同志是介绍人。

第二,介绍他人认识之前要了解双方的意愿。了解双方的意愿。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公关销售人员,要去参加一个酒会发现一个潜在的客户在场,很想跟他认识,这时候如果公关销售人员自己上去自报家门,比较唐突,搞不好客户会不理他。如果找一个跟双方都认识的人,比如男主人或者一个有地位的人,效果就不一样了。

不论是给别人做介绍还是自我介绍,被介绍双方态度都应谦和、友好、不卑不亢,切忌傲慢无礼或畏畏缩缩。

三、在介绍完毕后该如何应对

当介绍人作了介绍以后,被介绍的双方就应互相问候:“你好。”如果在“你好”之后再重复一遍对方的姓名或称谓,则更不失为一种亲切而礼貌的反应。对于长者或有名望的人,重复对其带有敬意的称谓无疑会使对方感到愉快。如果由你负责出面组织一个聚会,届时你就应站在门口欢迎来客。如果是正式一点的私人聚会,女主人则应站在门口,男主人站在她旁边,两人均须与每一位来客握手问候。按现代西方礼节,当一位妇女走进房内,在座的男子应起立为礼。但若在座之中也有妇女的话,则此礼可免,这时只需男女主人和其家人起身迎客就行了。一般来讲,男子应等女子入座后自己再就座。如果有位女子走过来和某男子交谈,他就应站起来说话。但如果是在某种公共场所,如剧院、餐馆等也不必过于讲究这种礼节,以免影响别人。

打招呼也有学问

人际交往离不开语言,如果把交际语言比喻成浩浩荡荡的大军,那么称呼语便是这支大军的先锋官,没见哪个人不打招呼就说话的。尤其是初交者,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你这次交际的成败。可见称呼语的使用是很重要的。那么,到底在交往中派出什么样的“先锋官”才恰到好处呢?

打招呼,又叫见面致意,是指与相识的人见面时,表示问候,沟通感情的一种方式。

经常见面、双方关系一般或较好、但没有要事相告时,可面带微笑点点头就可以了。也可以根据见面的时候进行问候,如“早上好”、“晚安”等。也可以随便打个招呼,如“出去呀?”、“忙呀?”等。被问者应予礼貌简单地回答。

彼此关系密切又相隔一段时间未见的,可用“您好”、“你好!”来问候,并简单询问一下对方近来的工作、身体、生活及家庭等情况,使双方感到温暖亲切。

在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是举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表示认出了对方,打完招呼即可继续办自己的事。即使很忙的情况下,侧身而过,也要问候一声“你好”。若戴帽子可用手扶一下帽子,以表致意,不必脱帽。在外交场合,遇到身份高的熟悉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表示欢迎。

见面致意的顺序一般是,男性首先向女性致意,年轻人首先向年长者致意,下级首先向上级致意,学生首先向老师致意。但相互致意时,可不拘泥于这个规范。

见面打招呼时,表情要显得和蔼可亲,彼此交换目光,女性无论在什么场合,微笑点头示意即可。

同路人无论男女,有人向你致意时,即使你不认识对方,也应当还礼。

如果你不想与什么人打招呼,不能在人家跟前故意示威地扭身转向一边,而应在相距尚远就走到一边去或绕道而行。如果迎面走来一位熟人,据你看来,他并不想与你打招呼,那你就尽量不去看他,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假装没有认出他。

应注意的事项:

1.不要在相距20米以外,就高呼其名,也不要无礼貌地高声叫喊,弄的人家尴尬窘迫。

2.不要不分场合缠住对方,使人生厌。

3.不要招呼过头,给人轻浮、粗鲁之感。

使用名片的艺术

现在有很多人用名片代替了自我介绍,所以应掌握递名片的礼节。名片一般都有一定的规格,长9厘米,宽5.5厘米,上面印着姓名、职位、地址、电话等。

在现代涉外活动中,也可以用名片作为简单的礼节性通信往来,表示祝贺、感谢、介绍、祝辞、慰问、吊唁等。可以在名片上写上简短的一句话,或送礼,献花时附上一张名片。国际涉外交往中这都是很常见的。

一、索要名片

在使用名片时,首先应该知道如何索取名片。索要名片的几种方法:

第一交易法。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先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那么对方自然而然就会把名片给你,除非他没有。

第二激将法。如果面对的人地位身份比你高,你把名片塞过去他顶多来一声谢谢没下文了,如果要碰到这种人,你可以用激将法。“王总,认识你太高兴了,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你交换一下名片?”把这话说透了,他再不想,也得给。

第三种谦恭法。对地位高、名气大的名流显达之类要用谦恭法。

二、名片的交换

一般来说,名片都应该放在衬衫的左侧口袋或西装的内侧口袋,名片最好不要放在裤子口袋。平时要养成检查名片夹内是否还有名片的习惯,以免在需要换名片的时候,找不到名片而变得尴尬;上司在场时不要先递交名片,要等上司递上名片后才能递上自己的名片。

名片的递交方法是,将各个手指并拢,食指与大拇指轻夹着名片的右下,使对方好接拿。名片的拿取方法是,要用双手去拿,拿到名片时可轻声念出对方的名字,以让对方确认无误;如果念错了,要记住说“对不起”。拿到名片后,可放置于自己名片夹的上端夹内。同时交换名片时,可以右手递交名片,左手接拿对方的名片。收到名片后,不要无意识地玩弄对方名片,也不要当场在对方名片上写备忘的事情。一般不要伸手向别人讨要名片,必须如此时,应以请求的口气,说“您方便的话,请给我一张名片,以便日后联系。”等类似的话。

在交换名片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地位低的人首先递名片,如果要排个顺序的话,一般是地位低的人首先把名片递给地位高的人。

第二,如果当时多人去递名片,一般要是先女后男,先长后幼,按照地位高低由高而低。如果不方便的话,可以由近而远。如果在圆桌上面,可以按照顺时针方向前进,按照表针走动的方向前进。这个从礼仪序列来讲这是比较吉利的方向,说明时光在前,大家共同发展。当把名片递给别人时,不仅要讲顺序,而且要寒暄一下,首先说声“请你多指教”,“请你多关照”,“希望保持联络”等,这是本人的名片,别上去像发传单似的。

第三,在双方交换名片时,最好是双手递,双手接。除非是对有“左手忌”的国家。(如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阿拉伯各国及印尼的许多地区,他们的传统认为左手是肮脏的。)名片正面朝对方,如是对外宾,外文一面朝上,字母正对客方。要恭敬有礼。

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重要部分

握手是在社交场合中,相互见面和离别时,以及在相互介绍时表示热情、里默哀、致意的常见礼节,也好似一种国际通用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