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我们之所以拒绝对方,总是有一些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总是由于我们所处的主观或客观上会有一些困难,对于这些困难,有求于我们的公众未必会知道或未必完全清楚。因此,我们不妨面对公众直说我们的难处,求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而社会公众的思想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只要我们彼此能以诚相待,对方也一定能理解我们所处的难处和不得不拒绝的理由,这种拒绝方法在面对长期公众或临时公众时都是可以采用的。
有时候,我们拒绝的理由很难直说,或没有时间讲清楚,或担心对方确实难以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也不妨只用一些“哎呀,这咋办呢?”“真伤脑筋”之类的话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解释理由,对方一般也不会再追问具体理由的;即使是问,也可继续使用“哎呀,真是一言难尽,真没办法!”之类的话给予回答。
拒绝对方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寻求对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应主动地理解对方,这样才能达到“生意不成仁义在”的公关效果。例如,当我们阐释我们不得不拒绝的理由时,我们不妨客观真诚地说明一下,我们的拒绝可能给对方带来利益。凡事往往都有两个方面,坏事里面总是可能包含着好的一面,只要我们内心是热情坦诚的,这样的拒绝方法不仅不会伤了和气,而且有可能会促进双方的关系的发展,对方会把你看成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无论我们的拒绝方法多么礼貌,多么富于人情味,但是,拒绝终归不能像“承诺”那样引起对方的好感,总会有“乘兴而来,败兴而返”的心理感受。为了缓释对方因我们的拒绝面而产生的瞬时不快情绪,也为了表明我们的诚意,我们不妨在准备说“不”的时候,就主动为对方考虑一下有关退路或补救的一些措施,使对方的情感能够转移,不致一下就跌进失望的深谷。比如说,当对方来求我们为其解决困难,而我们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不妨采取一点“补偿”性的措施,向对方推荐—下,目前有实力解决这类问题的我们的同行等。这样,既可能使对方获得心理补偿,减少因遭拒绝而产生的不满、失望,又表达了我们的诚意,从而使对方能真正地理解我们。
美国口才与交际学大师卡耐基有一次不得不拒绝一个于情于理都不应拒绝的演讲邀请,他是这样对邀请者说的:“哎呀,很遗憾,我实在是排不出时间来了,对啦,某某先生也讲得很好,说不定是比我更适当你们的人选呢。”
礼貌拒绝对方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如让步拒绝法,预言拒绝法,提问拒绝法等等……只要我们以理解、真诚维系和发展公众关系为前提。认真总结、升华不得不说“不”的方法,以我们自己的人格、以我们所在组织的风格和美誉作保证,我们就一定能找到如何以礼貌拒绝公众的各种具体方法。
人际交往中不要太过热情
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内部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在卡耐基成功人际交往思想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则,这一原则是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内容)的基础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有其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做到底”,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人际交往的禁忌
在社会交往中,人人都希望给人以良好的印象,深受别人的欢迎,结识更多的朋友,赢得友谊和尊重。然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不但要讲究交往礼仪,还要注意不要触犯交往禁忌。
1.忌开玩笑过度
朋友之间,熟人之间开开玩笑是免不了的。它不但可以活跃气氛,融洽关系,增进友谊,还可以使开玩笑的人具有幽默感。但是,凡事都有个“度”,超越了这个“度”,不但达不到预想的目的,还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开玩笑也是如此。
开玩笑的“度”,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它是因人、因时、因环境、因内容而定。具体如下:
要看对象。由于人的性格、秉性各不相同,使得他们的承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有的人开朗活泼,为人豁达、大度,有的人寡言少语、谨小慎微,也有的人生性多疑。因此,同样的玩笑对有的人可以开,对有的人就不能开;对男性可以开,对女性就不能开,对青年人可以开,对老年人就不能开。如果不注意这些分别,很可能因一句玩笑而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要看时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会有不同的心境和情绪。有时情绪好,有时情绪低落。同样一句玩笑,在对方心情开朗时,他不会计较,而当他心情坏时,就可能耿耿于怀。因此,开玩笑最好选择在大家心情都比较舒畅时。
开玩笑还要看场合和环境。一般来说,在安静的环境中,最好不开玩笑。如,别人学习和工作时;在庄重、紧张的场合,不宜开玩笑。如,参加庄重的会议或社会活动时;在悲哀的环境中,不应该开玩笑。如,参加吊唁活动或探望病人时;在大庭广众之下,应少开或不开玩笑。
要看内容。开玩笑要讲究内容健康高雅,注意情调。切忌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忌揭别人的“疮疤”;忌开庸俗无聊、低级下流的玩笑;忌开捕风捉影、以假乱真的玩笑。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应在开玩笑过程中溶进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大家在开玩笑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增加乐趣,从而收到积极的效果。
2.忌恶语伤人
所谓恶语是指那些肮脏污秽、奚落挖苦、刻薄侮辱一类语言。这些语言是极不文明极不礼貌的。如果在社交活动中口出恶语,不但伤害他人的感情,而且有损自身形象,会成为不受欢迎之人。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社交活动中应极力避免恶语的出现。要做到这一点,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三思而后言。在与人交谈过程中,要冷静思考,每说一句话都应经过大脑的分析,避免不假思索而出口不逊。回避发怒的人。恶语往往出现于人的盛怒之下,因此,要避免恶语的出现,首先应做到控制自己的怒火,同时回避正在或正要发怒的人。注意沟通。恶语有时是在双方发生误解和矛盾的情况下出口的,因此,要避免恶语,就要先消除双方的误解,解决双方的矛盾。而误解和矛盾的消除必须借助于彼此的沟通。语言本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沟通情感的工具,但恶语却是损害别人尊严,刺痛别人神经和破坏相互关系的祸根,是社交之大忌。但是,只要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注意语言美,充分认识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伤害和侮辱他人的同时也贬低了自己,那么,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出现恶语伤人之事了。
3.忌飞短流长
所谓飞短流长,意思就是说长道短,评论他人的好坏是非。这同样是社交之大忌。常言道,人与人交往贵在真诚,要以诚相见。那种当面是人背后做鬼,私下议论别人是非的做法,是不利团结的,而且会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最终使你失去朋友。因此,在社会交往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干涉别人的隐私。我们提倡朋友之间以诚相待,胸怀坦荡。但这并不是说个人全然没有秘密,必须把自己的一切公诸于众。只要是不违背法律和道德,不损害他人利益和侵犯他人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隐私。这种隐私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到处刺探别人的隐私当新闻来传播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是对当事人人格的侵犯。
第二,不要主观臆断,妄加猜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些人喜爱捕风捉影,无事生非,制造所谓的新闻。孰不知,这样做既制造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不利于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顺利进行,这种人为多数人所不齿。因此,在社会交往中要学会用善良的眼光看人,不能听风就是雨。
第三,不要传播不负责任的小道消息。小道消息往往是未加证实的消息,有的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因此,一个道德高尚、有修养、会交际的人应该自觉抵制小道消息,而不是随波逐流,津津乐道。
对朋友的过失不能幸灾乐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差错和过失是在所难免的。对待朋友的错误不能熟视无睹,更不应幸灾乐祸,而应积极相助,指点迷津。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朋友。只有这样的人在社会交往中才会赢得朋友的信赖,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
4.忌言而无信
社会交往中,信用二字至关重要。自古就有“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说法。因此,要让别人相信你,尊重你,你就必须要言而有信。古人云:“人无信,不可交”。如果言而无信,在社交场合中就不会有自己真正的朋友,要做到言而有信。
对朋友以诚相待。与朋友相处要坦诚,只有牢记这一点,才能与朋友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朋友才会信任你。记住自己的许诺。前面谈到的“一诺千金”,就是告诉我们,不能轻易向别人许诺,一旦许了诺,就要记住,并不遗余力地去兑现,否则会使你失信于人。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要严守信誉,绝不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