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的思想中,“君子”是可以靠个人努力而达到的。对于个人来说,虽然“生死”、“富贵”等由“天命”决定,但靠自己努力则可以得到道德修养、学问和才能。孔子说:不去修养道德,不去讲求学问,听到仁义不能去做,有了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孔子认为,学问和才能只有靠努力才可以求得。
有一次孔子对子路说:“子路,听说过六种德行的缺点吗?”
子路说:“没有。孔子说:“爱好仁德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愚蠢;爱好聪明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就是放荡;爱好诚实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被人利用;爱好直率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
孔子并不把自己看成圣人,而认为自己的知识和才能都是由努力得到的。他说:“我不是一生下来便知道的,只不过是勤于求学而已。”从这一句话就可看出孔于是非常重视个人努力的。
他指出,反复的学习可以使人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意思。他认为学习的正确态度应是老老实实,不懂就是不懂,以“不耻下问”的态度学习,并且不要有“过而不改,是谓过”的态度。因此,孔子的知识在当时非常丰富,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跟他学习,声名十分显赫。
如果没有勤奋的学习,他也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些美谈了。知识才是一切,有了知识我们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别人创造不出的奇迹。我们可以做个平凡的人,但不能甘于平庸,用知识武装自己,才有力量走到最后,成为平凡人中卓越的存在。
(第四节)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如果我们停止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还会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我们应该做一个对自己有更高规划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中如鱼得水的生存下去。
许多人以为,学习只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了,因而再没有必要进行学习,除非为了取得文凭。
这种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走出校门就不必再学了吗?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就已经够用了吗?
其实,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的很多知识。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有些人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后,往往不再重视学习,似乎头脑里面装下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学会涨破脑袋。
殊不知,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数量也十分有限,离实际需要还差得很远。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些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其原本所学的知识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的必要的选择。
美国人认为: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
学习不光是学问家的事情。无论从事哪一种事业,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扩大视野,获取知识,得到智慧,把工作做得更好。
大凡杰出的人,都是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即使再忙再苦再累,他们也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学习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又是他们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看来,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使他们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永远年轻,也使他们的事业日新月异。
纽约市戴尔·卡耐基学院的一位学员名叫埃德·格林,他是一位十分杰出的推销员。他的年收入能超过75万美元。相当于在今天经济条件下的12万美元。格林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有一次我的爸爸带我参观了我们家的菜园。爸爸可以说是当时那个地区最好的园丁,他在园子里辛勤耕作,热爱它,并且以自己的成果为荣。当我们参观完之后,爸爸问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而我当时只能看出来爸爸显然在这个园子里下了番工夫。对这个回答爸爸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对我说:儿子,我希望你能够观察到当这些蔬菜还绿着时,它们还在生长;而一旦它们成熟了,就会开始腐烂。”
埃德说:“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我来学院上这门课是因为我认为自己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坦白地说,我确实从其中一节课中学会了一些东西,那使我完成了一笔生意并得到了上万美元,而我曾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试图做成它。我所得到的这笔钱能够付清我这一生接受促销培训的所有花费。”
在人生的这场戏中,我们应当保持生活的热情和学习的热情。不断地吸取能够使自己继续成长的东西来充实你的头脑。彼得·扎克这样阐述这个观点:“知识需要提高和挑战才能不断增长,否则它将会消亡。”
“博学之,笃行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以执着的精神学习知识,充实头脑,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第五节)善于学习不断进取
成功者和失败者在人生中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成功者始终都在用一种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最乐观的态度去思考,用思考和学习的经验去控制和支配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并不把过去的失败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是消极地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因此,不善于学习的人是不会成为成功者的。
有人总是说,不成功都是上天不给机会,环境没给造就良好的条件。很多人在这些理由下就不再去学习,而是得过且过,在满足现状中浪费着时光。
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人生道路怎样走,自己有着决定权,如何把握,那就看你在生活中的学习态度了。学习——这个概念应该是广义的,不是狭义地指在学校到课堂照本宣科地学习,也不是办培训教员找模范的示范性这样教条主义的学习。
学习机会是广泛的,包括你在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有可学的东西。要从生活中学到东西,就要具备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心理悟性。俗话说:“水满则溢。”以—种空杯归零的态度,你还能有什么学不到的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你想学,在乞丐那里都有值得你学的东西,不想学的话,即使在哲人面前,你也会有副不可一世的傲气。因此,学习的过程,应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求学过程。
所以,人永远不要有自满的情绪,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你今天觉得很实用的学问在明天一觉醒来时可能就被淘汰了,在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过程里,任何自满情绪都是导致失败的不良因素,必须戒除这种不良心态,营造一种永远渴求新知识的积极学习心态,才是正确的态度。
李嘉诚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的人。他的思维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李嘉诚12岁来香港即负起赚钱养家的重任,但他上进心极强,工余时同事打麻将玩乐,他就捧着书埋头苦读,天天如此,一本《辞海》都被他翻烂了。如今,李嘉诚已经71岁了,仍旧爱书如命。他最爱科技、经济、哲学、历史方面的书,每晚睡前都要看一会儿。现在资讯科技的发展如日中天,他也跟着天天更新知识。他形容自己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
李嘉诚从不看小说,也不看娱乐新闻,从不睡午觉,挤出来的时间,他用来吸收最新的知识。每天早上8时30分,他的下属就会把当天有关他的业务的剪报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他的哲学是:不但要跟随社会进步,还要比社会跑得快一点。从他跳出塑胶花厂到发展地产,再搞电讯、港口、网络、投资等都可见一斑。李嘉诚说:“我要建立的不仅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的企业,而且是让外国人也看得起的企业。”
苦读英文使李嘉诚与其他早期从内地来香港的企业家有所不同。早在他办塑胶厂时,他已订阅英文塑胶杂志,了解世界最新的塑胶行业动态。当年,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社会是“稀有动物”。懂得英文,使他可以直接飞往欧美,参加各种展销会,直接谈生意,使他可以与外籍投资顾问杜辉廉及汇丰银行的大班们打交道。后来,他还收购了“和黄”,成了洋人的老板。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的李嘉诚是怎样学英文的呢?原来,他早年专门聘请了一个私人教师每天早上7点半上课。他上完课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上班,天天如此。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拼搏,谁都想站在成功的颠峰上风光一下。但很多的实例说明,成功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而这条路的确挤得很。在这条路上,没有以文化知识、实践知识、修养素质以及各种自我条件组合的能力和基本功的话,就很容易在路窄的时候被人挤下去,在这条路上,人们都行迹匆匆,有很多人就是在稍一回首品味成就的时候被别人超越的。因此,有位成功人士的话很值得借鉴“成功的路上,没有止境,但永远存在险境。”
在成功路上,没有满足,永远都存在不足,要想立足,就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这也是不被社会所淘汰的一个秘诀。
(第六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每一个成大事者都喜欢读书。对他们而言,书籍就是他们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营养品,有了它,才有向前走的勇气和力量。莎士比亚也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个形像的比喻让我们看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无知是最可怕的,不读书的人若想成功,肯定会迂回不前,磕磕碰磋。因为他们不善于思考总结,靠的只是硬打、硬撞,即使取得很小的一点成绩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而那些读书的人,善于总结经验,从不断变化的现实中预测未来,未雨绸缪,从而避免了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读书、学习确实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没有一定的毅力,想要完成这个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明末的文人谈迁,为了弥补堂堂大明无一部传世编年史的缺憾,他花了26年时间编撰并六易其稿,终于编成了一部104卷,500万字的《国榷》。但不幸的是,编成的书稿却被窃贼盗走了,受如此打击的谈迁此时已经55岁,然而他却矢志不渝,凭其记忆从头做起。终于在60多岁时再次完成了这部巨著。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早年就立下了“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宏愿,为编纂《金石录》,他节衣缩食,终于完成了我国有关金石学方面的巨著。清初的王夫之,隐居湘西深居洞穴,勤奋著述四十载,著书324卷,对我国的传统哲学进行了总结,使我国传统的唯物主义思想得到了发展。不仅如此,在天文、历史、数学方面他亦成为一代学术大师。
同样,明人罗钦也固有着‘潜心格物致知之学”,“里居二十余年,足不入塘市”的学术之风。清人洪亮吉十年“寒暑不辍”成就了《春秋左传诂》20卷。
知识就是力量。我们可以用十分钟的时间来读一些书籍,也可以在自修上下一点功夫,这样做都可以助我们在事业上得到一定的进步。
求知使我们富有,知识会使每个人多—分成功的机会。不懈地努力,不断地进步,日积月累就会发挥出巨大的威力。有的人或许认为利用闲暇时间来读书得不到多大的成效,因而不想在闲暇时间读书。这无疑会使一个人的进取精神受到阻碍,就像一个人想成为富翁却以为即使尽量储蓄,也不能致富,所以——有钱便尽数挥霍,不屑储蓄。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你必须以充足的学识作为甲胄。这一切只有学习知识方可达到。
我们大多数人的缺点是总希望在顷刻之间办成一件大事,但事实不是这样。成绩是靠慢慢积累的,因此你应不断地努力读书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从而逐渐扩大知识范围。只有这样,知识才会越积越多,力量才会越来越大。
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从现在开始立下志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身上的能量。
从古至今,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知识做铺垫,他们在求知当中,有着不怕苦的精神,用知识指导实践,最终获得成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每个人成功的机会都将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