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必读系列:青少年最喜爱的名人故事
42793300000020

第20章 至死怀疑

曾荣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敢于向任何人发难。

1954年2月下旬,中国留美的杨振宁教授应著名科学家奥本海默的邀请,到研究所做学术报告,当时泡利也在场。当杨振宁刚写下一个数学公式,泡利就马上追问:“您写的公式中,有一项的质量是多少?”

泡利问的这个问题,当时还根本无法回答。因此,杨振宁含糊地回答了几句。可是当杨振宁再往下讲时,泡利不依不饶,又站起来问:“那质量到底是多少?”杨振宁教授只好尴尬地离开讲台坐下不讲了。后来,奥本海默讲了几句圆场的话,报告才算勉强讲下去。

第二天,泡利写了一个纸条给杨振宁,表示非常抱歉,并说明自己并无恶意。

1956年春,两位华裔学者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新猜想,认为在一种被称为“弱相互作用”中,“宇宙”是不守恒的。为了让大家信服,他们请中国来的吴健雄教授进行这个实验。

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在翘首以待,盼望吴健雄能通过实验,得出一个或对或错的结论。泡利同样很关心吴健雄的实验,但他非常肯定地认为,杨振宁和李政道一定错了,宇宙守恒是绝对不会动摇的。为此,他甚至要拿出一大笔钱来与人打赌。

1957年初,实验结果出来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猜想是正确的。在弱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宇宙果然不守恒!这个结果立即引起了物理学界的轰动。泡利对此十分惊讶,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不无幽默地写道:“幸亏没有人跟我打赌,否则我要输掉一大笔钱。”

泡利这种发难和怀疑的精神,一直到死都不曾更改。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造就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

读故事,悟道理:

对科学家来说,富有怀疑和批判精神,是最基本的素质。因为在科学的殿堂里,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科学一旦与怀疑绝缘,那它的生机和活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对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们同样需要具备怀疑精神,不可人云亦云,混淆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