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素质
42794500000031

第31章 活学活用汲取新知

“死读书”和“读死书”历来是人们反对的学习方式,青少年朋友们正处于思维活跃时期,更应该培养自己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如果在读书时能慎读精思,融会贯通,去粗取精,举一反三,就是将书读活了。这样就能将书本中的死知识,变成自己脑子里活的智慧。正如叶圣陶先生诗中所说:

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

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

读书是接受前人的知识;实践,可吸取鲜活的知识,并能将书本知识化为改造世界的能力。

可有时却相反,因此有的人却成了书的奴隶,这不能不令人痛惜。不顾实际、死啃书本的人,甘做书奴,他读书越多,就会变得越痴呆,使他深受书之害。因此,要善于驾驭书本,居高临下地读,而不要将自己埋进书本之中,被书淹没。

你应占有书本,而不能为书本所左右、被它占有。有书就要去读,达到为我所用。有了书而不去阅读,就是莫大的悲哀。

要努力创造条件“行万里路”。多跑、多看、多调查研究,这就会扩大生存空间,了解丰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视野的扩大、实践知识的增加,两个领域的互补,必能激活思维,必有利于理论同实践的结合。“读万卷书”同“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是成功的法则。

其实,对读书的理解程度,与读书人基础文化的高低,实践知识的积累多少,经历、见识的深浅极有关系。清文学家张潮说得十分形象:“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因此,我们既要在书斋中攻读,也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读活书,读自然之“书”、社会之“书”、生活之“书”,并将这些书与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它能教化人、激发人、启迪人、鼓舞人。任何创造者都是大自然的热爱者。要尽情地投身自然的怀抱,乐于接受大自然的馈赠。大自然的沐浴最能焕发人的情感,调动人的精神。作家徐志摩曾深情赞颂大自然的恩泽:“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气息里寻得?”“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指针。”

读活书还表现在不放弃任何时机,及时将各种知识库存起来。

一个人要放开自己的手脚,伸长自己的触须,要对什么都有新鲜感,随时随地接受新的知识。在未知世界面前,要做个有心人。要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每一种能力的培养,哪怕是不起眼的雕虫小技,你若眼疾手快,学到了它,也许哪一年哪一天就能用得上。

处处留心皆学问。一个人有了对新事物的热情,时时做一个有心人,就会比一般人接受到更多的知识,开发出较一般人更强的能力。

书是时间的凝聚、是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代智者经验的沉淀。多少人以最美的语言深情讴歌书籍这一圣物、精灵。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在诗中云:“布衣暖,菜羹香,诗书兴味长”,讲出了书中滋味。我们若终生与好书为伴,着迷似的汲取书中美味,就能将自己演化成一个于社会有用的人,一个自身得到完善发展的人。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