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下
42796600000005

第5章 广东省

广州·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以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坐落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在中山市区东南方176公里处,广(州)珠(海)公路主干道旁。北距广州约100公里,南距澳门约30公里,隔珠江口水域与深圳、香港相望,陆地与珠海市毗邻。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该馆面积约12万平方米,向游客开放的区域约7万多平方米。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纪念馆开放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听太平天国反清故事的雕塑、孙中山试验炸药处——瑞接长庚牌坊、翠亨民居展示区、翠亨农业展示区、中山鼎、警世钟等,逐步形成以“孙中山和他成长初期的社会环境”为主题、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立体而多元化的陈列展览体系,充分地展现了孙中山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体系和革命实践,再现出孙中山出生和成长初期的社会历史环境,使人们加深对孙中山这一伟大人物的了解。此外,该馆还负责管理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殷故居、陆皓东故居、中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陆皓东墓、孙昌墓、帅傅遗居等20多处文物景点。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开通了电脑局域网、观众电脑触摸屏查询系统和国际互联网,实行了管理上的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为抢救和保护民俗文物,组建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努力不懈地弘扬民俗文化;成立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每年都举办关于孙中山的大型展览和学术研讨会,不断取得研究成果。

广州·广州起义纪念馆

广州起义纪念馆是以纪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而建立的,它以苏维埃政府旧址为馆址,位于起义路(原维新路)200号。

广州起义纪念馆的馆址在广州起义之前是国民政府广州市公安局,1927年广州起义爆发后,在此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使用范围包括院内大门、中楼(苏维埃政府办公地方)、南楼(警卫连宿舍)、北楼(起义指挥部)、拘留所等,总面积约5990平方米。195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把南楼辟为广州起义陈列室,对内开放。1987年对旧址维修复原,并成立广州起义纪念馆,对外开放。叶剑英题书了馆名。

旧址由大门及其后面的大院和南、北、中三座两层的楼房组成。广州起义纪念馆复原了广州苏维埃政府的部分办公室,并在大院竖起了广州起义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人的9座汉白玉雕像。中楼辟为陈列室,展出广州起义文物、图片、模型、绘画等200多件,放映有关起义的专题录像,再现了广州起义的悲壮历史。该馆还常举办一些临时展览。

纪念馆复原重建了被日机炸毁的南楼第三层和中楼右翼。中楼复原张太雷办公室、苏维埃政府会议室、救护室及苏维埃委员办公室等。南楼设置广州起义史料辅助陈列展,再现当年广州起义的历史。北楼仍为广州市公安局使用。

近年来,在中楼先后举办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具有时代气息的展览,如“叶挺将军摄影作品展”、“共和国元勋在南粤展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展览”、“97香港回归展”、“98抗洪抢险纪实展”、“五四运动90周年回顾展”、“揭穿邪教法轮功丑恶面目展览”等大型图片展览,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广州公社旧址于1961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起义纪念馆隶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广州北郊的三元里乡人民有着反抗帝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忍无可忍,与敌力搏,打死几名英兵。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军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三元里大街,原为一座建于清初供奉北帝的道观(俗称“三元古庙”)。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建于1961年,主体陈列是当年三元里农民高举三星旗在北帝神像前誓师抗英场景的复原,辅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陈列”,其中有当年使用过的各种武器、缴获的战利品和反映当年战况的大型沙盘。另外,村口山岗上有纪念碑一座,上刻“一八四一年广东人民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该馆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解放路。前身为1957年建立的林则徐纪念馆,1972年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同时增设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是收集、陈列、研究林则徐及鸦片战争文物史料的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博物馆,负责保护和管理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馆区分为本馆部、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三个部分。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和虎门鸦片战争在虎门的历史遗迹等。

鸦片战争博物馆除搞好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外,还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教、收藏和研究功能,通过陈列展览、讲解宣传、录像放映等形式,广泛地对观众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其基本陈列为“林则徐销烟和鸦片战争史实陈列”,其中“林则徐销烟”分三部分:鸦片战争前的形势;罪恶的鸦片输入;林则徐与广东禁烟。“鸦片战争史实陈列”分五个部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广东军民的抗英斗争;沿海各省军民的抗英斗争;鸦片战争的结局;扑不灭的反侵略烈火。基本陈列通过林则徐禁烟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有关文物史料,揭露当年殖民主义者利用鸦片和武力侵略中国的罪行,反映中国人民在禁烟和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业绩,肯定林则徐等爱国官员的历史功绩,歌颂中国人民在禁烟和鸦片战争中所表现的崇高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鸦片战争博物馆注重文物收藏与研究,馆藏销烟池木桩、木板、鸦片烟具、林则徐手迹等文物,还有大炮、火药缸、火药埕、大刀、长矛等抗击英军时用过的武器和缴获英军的洋枪、洋炮等,数量达3000多件(套)。其中“功劳炮”等13件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反映鸦片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有代表性的物证。该馆着力对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的设置、沿革、布防、结构、兵力设备、火力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林则徐筹办虎门防务的战略思想、战术措施等进行研讨。1990年创办《鸦片战争博物馆馆刊》。

鸦片战争博物馆环境优美。古城堡式门楼、威武的抗英群雕、碑像结合的“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具有虎门炮台神韵的陈列大楼以及一排排的抗英古炮、两个销烟池与绿树成荫的园林组成本馆部,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沙角、威远炮台、古炮、暗室、战巷、兵房体现了鸦片战争的海战气氛,把观众带进了一百多年前虎门军民抗强敌、御外侮、扬国威的历史长廊中,去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该馆是融纪念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等4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该馆,对该馆充分利用文物资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给予高度评价。该馆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称号。

梅县·叶剑英元帅纪念馆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梅县雁洋镇虎形村,在叶剑英元帅故居的左侧,距梅州市区33公里。纪念馆建于1987年7月,1989年10月22日竣工,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了馆名,原国家副主席王震等领导和海内外各界人士计200多人参加了隆重的开馆剪彩典礼。纪念馆原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1994年又增加1800平方米,高二层,为现代园林式建筑,庄重典雅。纪念馆二楼设有五个陈列室,陈列面积500平方米,展线长135米,分别有照片、题词、文献手稿、办公用具、文房四宝等文物,以5个阶段、20个专题展示了叶剑英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纪念馆正门口左侧的台基上,一棵棵翠柏、一簇簇鲜花掩映着叶剑英元帅的坐姿铜像,铜像高2米,由中国着名的雕塑家刘焕章雕刻而成,像座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供人们瞻仰。

叶剑英元帅1897年4月28日生,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北军委会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区司令、闽赣及福建军区司令员。参加了长征,任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到陕北后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参谋长,并协同周恩来在国民党统治区做统战工作。1941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北平市市长。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首席代表。1948年12月-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广州市市长、市委书记,华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1949年10月当选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49年12月至1953年1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4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50年9月至1954年7月任广东省政府财经委员会主任(兼)。1953年1月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1958年3月任军事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1959年4月、1965年1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5年1月任国防部部长。1978年3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83年辞)。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还曾任中国钓鱼协会名誉主席,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

1985年9月经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同年辞去党、国家和军队领导职务。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获哥伦比亚众议院授予的特级大十字民主勋章。

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惠阳·叶挺纪念馆

叶挺纪念馆坐落在惠阳县淡水镇,在1991年9月10日举行揭幕典礼。江泽民同志题词:“北伐名将,抗日英雄,铁骨铮铮,浩气长存。”杨尚昆同志题词:“叶挺同志一生为正义、光明奋斗不屈不挠,我对他无限崇敬!”李鹏同志题词:“学习和缅怀叶挺将军的革命斗志和历史功勋。”

叶挺纪念馆于1986年4月8日奠基。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馆名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纪念馆正中大厅是叶挺的半身石像。纪念馆根据叶挺的生平分为:出身农家,从戎救国;赴法深造,编练新兵;北伐先锋,保卫武汉;举旗南昌,再战广州;领导抗敌,卓着勋劳;皖南浴血,铁窗铮骨等七个部分。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1896年出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参加援闽粤军。1924年被派赴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独立团,任团长。从此所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他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在牢房中书写《囚歌》以明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叶挺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决定接受他入党。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