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都在谈论丈夫对妻子的看法,现在,我们把丈夫和妻子的位置换一换。人们一定迫切想知道,在妻子眼中,丈夫是什么样的呢?哈金森上校的妻子写了一本名为《生活》的自叙书,书中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和丈夫之间的往事。她这么做的原因是哈金森上校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对她说了一句话,他说:“我走后,你切不可太过悲痛,好好地活着。”哈金森夫人遵守了丈夫的遗言,她把对丈夫的缅怀都写进了书里。
在书的开篇,哈金森夫人写道:
“人总有一死,虽然不少人知道自己避不开死亡,也坦然等待死亡的来临,但是人们的心中难免会失落、伤心。没有做完的事情无法再继续,来不及看到人也无法再见,不管谁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悲伤。临死之人的记忆开始模糊,他们试图记起往事,但徒劳无功。”
“悲伤的时候,人们希望回忆起一些事情来抚慰受伤的心灵。不得不说这个办法十分有效,经过漫长岁月的浸淫,一件小事也有了特殊的意义,人们心底某个柔软的角落有了一些触动。平常人在遇到伤心事的时候会大哭一场,尽情宣泄,我的做法正好相反,我会试图用其他事情来缓解低落的心情。”
“我找到了安慰自己悲伤情绪的最佳方法,那就是回想和你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这不是我盲目地夸他,我也不可能那么做。那些企图借用帮手来美化自己形象的人到最后都没有一个好的结果。这本书里所写的都是你父亲的真人真事,那些荣耀是他努力得到的,不存在虚构的成分。”
哈金森夫人说:
“他拥有高贵的身份和地位,这让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事业、宗教、名声都是他在乎的方面。对妻子反而不甚关心,家族中的长辈们也是如此。上流阶层的人通常和妻子感情不深,但他们要求女人必须遵守道德要求,恪守妇道,如果妻子犯了错,他们绝不会包庇。”
“他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对家庭生活并不怎么关心,也不经常和妻子交流,因此他的妻子只是空有一个旁人羡慕的头衔罢了,有谁知道妻子的苦闷呢?可是丈夫的事业是最重要的,即使有怨言也不能表现出来,应该要全力支持他的事业。”
“他时常告诉我做人应该正直、谦和,他也确实这么做;他总是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以理服人,从未逼迫别人屈服;要是妻子做错了事,他会严厉地指出来,要求改正。要是听到他对妻子的某方面大加赞赏的话,一定是妻子那方面的表现特别出色,而且是因为他以身作则让妻子耳濡目染才有了这些成果,妻子得到的表扬其实都是在赞赏他。他完全把妻子当作自己的一个附属工具。”
“他不善于管理钱财,所以家中的大小事情都是由妻子做主,日常开支也是妻子在安排。他相信妻子的为人,因此对妻子的管束并不严格。日子一天天过去,曾经美丽动人的妻子显现出衰老的迹象,但他对妻子的爱意没有减退,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浓厚。他热烈的爱让妻子感动不已。”
“可是,他对妻子的爱都是建立在阶级制度上的,他是一位贵族,所以他的爱也是从贵族阶级出发。贵族制度要求他与妻子和睦相处,他就照做。严格地来说,他的心里不是只有妻子,还有对自己身份的尊重、对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宗教的信仰,这些事情在他看来远比妻子重要。他的爱带着明显的阶级制度。”
罗谢尔·罗素夫人的事情相信英国人都有所了解,她的丈夫是一位勋爵,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杀身之祸。罗素夫人四处找人求情,希望能赦免她的丈夫。但她的哀求没有效果,她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于是她把自己的悲痛隐忍起来,平静地度过和丈夫在一起的最后时间。在丈夫离开之际,她带着孩子们默默地与勋爵告别,没有表现出激动或者悲伤。拥抱丈夫时,她知道以后再也看不到他了。之后,勋爵说:我已经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