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
42803600000020

第20章 做空日本

日本在战后制造了经济奇迹,在1980年代甚至有与美国、西欧三足鼎立的势头,美国怎么能容忍日本重新崛起呢?

日本在1960年代完成了城市化进程,此后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后期经历了两次房地产泡沫。

在1970年左右,日本经历了60年代的高速增长,高速经济增长期接近尾声,但当时日本政府却认为这不过是又一次周期性经济减速,所以错误地出台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果引起高通胀和资产泡沫。当时日本在60年代经历了农村转移至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这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至1970年,日本迎来了“刘易斯拐点”。然而,在当时的日本,许多人笃信9%的潜在增长率会永远持续,就连日本政府对此也确信不疑。因此,当增长率一跌到8%以下,政府就认为是经济减速,试图通过放宽货币政策和扩大财政支出维持高速增长。实际上,日本的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耗尽(即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已经完成),增长率下滑至5%以下属于正常,但日本政府强力维持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于是经济增长率继续保持高水平。实则,这种做法等同于制造泡沫经济,货币供应增加又导致通货膨胀,工资也因此上涨,企业利润却并未明显增长。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在田中角荣首相执政期间,于1972年启动了“列岛改造计划”。该计划是当时的自民党政府将经济增长寄希望于农村,财政支出转向农村地区,以“实现全国均衡发展”,这就是“列岛改造计划”。为促进消费,田中政府还提出1973年为“社会福利元年”,大幅扩充了社保制度。但世事难料,依靠财政支持人为制造经济增长已经产生通货膨胀,1973年又因中东战争引发的世界性石油危机。结果,石油危机更推高了日本物价,国内消费潜在能力下降,于是潜在增长率也在下降,但当表面上十分繁荣。

事实上,1970年至1975年,日本产生了通货膨胀所引起的房地产泡沫和物价混乱性上涨,经济增长率虽维持在高位,但十分不稳定,经济出现过热。不过,这次经济过热属于日本内部经济政策不当,与美国无关。

金钱的力量其实自古以来就与武力同等重要,或者说更为重要,如果说人们是用战争硬性塑造历史的话,那么就是在用金钱时时刻刻改变历史。对于这一点,日本人至今记忆犹新——20世纪80年代,实际上又爆发了一次“日美战争”,这就是日本与美国关于金融方面的那场角逐,其规模和对日本的损害切切实实相当于一场大规模战争。

日本在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的高速发展后其经济规模已经相当庞大,进入80年代后,日本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经济体之一,已经同美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更为微妙的是,日本和欧洲都已经注意到美国经济霸权日渐衰退这一事实,这就导致了欧盟和日本都敢于在经济领域与美国抗衡。

日本在战后的经济复苏可以说是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当然,那也是因为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和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实际需求而希望日本恢复实力,以便抵御强大的苏联和中国联盟,否则第一岛链可能承受不住苏联和中国的红色冲击。然而,具有强烈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的日本实际上从来没有在那场战争中屈服,他们的低头是因为军事失败,而这似乎更刺激了日本民族的崛起精神,他们经历了近30年卧薪尝胆式的发展,终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当苏联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时,日本更显得令人瞩目,那是一个日本重新塑造奇迹的时代。

从1980年开始,日本的经济膨胀已经让美国和欧洲感到担忧,因为依照日本的发展速度,日本甚至有可能逼近美国的经济水平,如果这样必然会发生一系列权力中心的转移——历史多次证明,一旦经济中心发生转移,那么政治权力中心、武装力量中心和科技中心都将随之发生转移,继而文明中心也会偏移,这对整个欧洲文明来说都是一种可怕的景象。这种影响至今还能看到——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广场协议”签署10年后,日本的GDP仍然在60-70年代经济膨胀的基础上惯性增长到了美国的一半,这还是历经了10年停滞,否则,日本的GDP今天应该已经相当于美国的60-70%,这对美国来说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噩梦!要知道,在战后,即使是苏联也从没有真正达到过美国经济的一半,但苏联已经能够与美国对抗近半个世纪,而如果日本达到这样的程度,那意味着美国在二战中的对日作战成果化为乌有,甚至依照远比苏联更具活力的日本经济发展速度,美国将受到更加真实、长远的威胁。

这种情况让美国担忧,但日本却为此激动不已——他们怎么能不激动呢?他们没有能通过战争得来的崛起看起来现在要通过和平的贸易达到了。整个日本那时都在为此感到兴奋,他们应该一雪二战失败的耻辱,重新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了。日本甚至有些兴奋过度,他们的财团竟然收购了洛克菲勒广场、好莱坞这些美国的象征,他们显得过于招摇过市了。

但日本显然高兴的过早了,美国的统治精英们在日本兴高采烈的时候已经在策划一项庞大的“战争”——这次战争颇为令人意外,因为世界根本没有想到美国会这样对待它的盟友。

日本的崛起,让整个美国社会和欧洲社会却感到震惊,当苏联的势力已经显出颓势之时,没想到日本又重新崛起,这意味着美国很可能还将进行一场更为艰苦的冷战,甚至爆发战争。在日本崛起的同时,80年代美国却因军费大幅上升和经常项目赤字增加而财政困难,这种担忧当时已经影响到了美国普通民众,美国社会情绪一片低落。而正在此时,美国出其不意地发动了“金融战争”——1985年,美国在七国集团(今天的八国集团)会议上与其他5个发达国家密谋向日本发动了攻击:他们要求日元升值!为此,美国逼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协议规定,日本政府不得再动用其强大的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无可奈何,日本的军事和政治仍然由美国操纵着,尤其是军事,美国在日本保持庞大的驻军实际上一直相当于占领军,日本是一个被捆住手脚的精明商人,尽管他什么都明白,但就是无力反抗,因而不得不屈服。这份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修改汇率——让日元不正常地升值。结果是日元飞涨的时候,财富则重新流回美国,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杠杆原理,财富则是流动的水。在1987年前,日本和美国的经济保持正常的平衡,而在1987年后则出现了异常曲线,图中分别表示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的标准普尔和日经曲线出现大幅分离,这最终导致了日本80年代末的那场经济泡沫,致使日本经济停滞长达20年。

这场战争就由这一纸协议决定了,从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签署至1988年初,美国不断迫使日元升值,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一路飙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但美国里根政府仍然坚持认为美元-日元汇率还没有达到平衡日美贸易的程度,因此,继续推高日元,结果,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已经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此时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日本经济骤然停滞已经因此奠定了基调。

但美国仍然没有就此罢手,因为美国经济学家明白,如果现在放手,强大的日本经济还有可能迅速恢复,因此,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其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继续平衡日美贸易,日元还需要有20%左右的升值幅度,而当时汇率水平为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此后,市场继续按照贝茨定下的基调走,很快,日元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但这时克林顿政府又以日美汽车贸易摩擦为借口继续推高日元,直到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突破80日元大关,以1美元兑79日元收场,这创下历史最高,这也就意味着日本经济因此被逼上了悬崖。

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开始一路升值。日本中央银行又连续调低利率,大量资金实体生产领域获利微薄,于是转而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大量资金的涌入使得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高涨,这吸引大量普通民众也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中,因为这种投机性炒作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利,于是,整个日本都变得疯狂起来,无数资金涌向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房价上涨和股票上涨一浪高过一浪。金融界自然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本身既投资两市,也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同业之间也拆借巨额资金。房地产泡沫导致经济过热,又造成了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日本中央银行不得不于1990年提高了利率,于是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应声而跌。20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经济开始破灭,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经济陷入了难以自拔的长期萧条之中。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以房地产和股票作担保从银行贷款的企业纷纷倒闭,银行的大量贷款无法收回,日本银行业产生了大量不良债权,日本银行业危机的爆发。据日本大藏省1995年的调查,当时金融机构所持有的抵押到的房地产价值仅相当于全部贷款额的1/10,当年日本最大的21家银行所拥有的不良资产为12万亿日元,约占贷款总额的4.5%,而整个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高达40万亿日元,其中约20%成为坏账;日兴调查中心认为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为55万亿日元;美国国会调查局计算为70-80万亿日元。后据大藏省公布的资料,截止到1999年3月末,日本全国910家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总额为80.568万亿日元,占全国金融信用总额的11.6%。根据日本民间估计的数字,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可能高达100万亿日元,不良贷款率高达15%,该比例远高于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许多日本银行在泡沫经济膨胀期滥放贷款,以致泡沫经济崩溃后,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

1991年,东洋信用金库首先出现经营问题,至1999年5月东京相和银行破产,其间日本有几十家金融机构先后关闭或破产。其中包括像日本生命保险公司(1997年7月)、北海道拓殖银行(1997年11月,日本十大城市银行苞一)、山一证券公司(1997年11月,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一)、日本长期信用银行(1998年10月)、日本债券信用银行(1998年12月)和日本国民银行(1999年4月)等一些曾在日本金融史上十分显赫的、影响力极大的金融机构。阪和银行也因在大阪市郊进行房地产投资以及为房地产商提供融资等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而破产。另外,在海外有日本金融象征之称的日本大和银行也在美国经营国债出现严重问题,造成11亿美元损失,致使大和银行被美国处罚,机构。紧接又爆发了“住专丑闻”,日本住宅金融专门会社在房地产投机失败后,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陷入危机,其是房地产企业中不良资产最为严重——由于日本规定,经营房地产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不能直接吸收存款,所以这类企业90%左右的运营资金要依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此日本的8家“住专”中有7家出现巨额赤字,其中的4家资不抵债。仅这7家“住专”的不良资产就高达13万亿日元。“板和事件”、“大和事件”及“住专丑闻”在日本银行界引起连锁反应,由于银行业之间普遍存在金融关联性,结果日本银行业爆发了一场灾难,从1994年以来,日本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事件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不断地发生。日本有16家主要银行出现亏损,这16家银行总资产占据日本银行总资本的74%。其中10家银行仅在1996年一年中平均每家亏损额就高达904亿日元;至1998年底,日本官方公布的银行坏账已达7131亿美元。一些没有在金融危机中倒闭的银行也大受影响,如日本第一劝业银行、野村证券公司和山一证券公司等,公众对这些银行也心存疑虑。据1996年美国穆迪公司对日本50家金融机构的评级结果,最高级别为B级(1家),平均为D级。日本的金融危机由金融机构巨额不良资产引起。

房地产泡沫破裂直接引发金融危机,房地产和金融破产又会直接影响股市和汇市,日经指数在1989年底达到38915点的高峰值,此后从1990年初开始一路下跌,连创新低,至1997年12月23日东京股票市场收盘时,日经指数跌至14799点;2002年11月14日,日经股指再跌至8303点,与最高峰时的38915点相去甚远。房市、金融、股市导致整个经济陷入低迷,由此又导致投额资者远离日本,汇市自然也是低迷不振,买进美元,抛售日元,使日元汇率一跌再跌。

美国为什么要如此凶狠地逼迫日本呢?道理很简单,任何稍懂经济学的人都明白,汇率的变化意味着财富的转移——应该特别说明,这并不是创造财富,而是财富大规模的转移:仅仅从外汇市场上,美国就赚取了4亿美元!而实际上美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是,此举一举扭转了日美贸易的不平衡,日本经济陷入停滞,而美国由于获得了日本近十年的经济成果因而大受裨益:美国企业获得了日本退潮后的巨大市场、美国经济由此拉大了与日本本来已经接近的经济距离、美国重新把日本压制到了小伙伴的地位上。

当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美国手中后,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仍以GDP衡量的话,美国的GDP数字显然已经把日本远远甩在了后面。与此同时,日本的企业开始大规模从美国撤出,许多日本企业因此倒闭——这是一场完美的财富劫掠,日本10年的财富就因此被眼睁睁地转移到了美国,而美国同时又占据了日本退出后的市场和贸易主导权。

当然,这一如既往,仍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而根本不是信奉自由经济的美国在按照市场规律行事。自然,策划这场国家竞争的美国精英们也没有忘了同时发私财——在整个日美货币兑换市场上,实际上由于日本政府无法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因而美国政府就可以单方面利用他们的经济和政治手段来支配汇率走向,因此,可以说,自广场协议之后一直到1995年,这10年间日美汇率就是由美国政府独家控制的。而美国幕后财团自然不会放过这场劫掠游戏,但其中到底有多少美国财团参与了至今无法弄清,我们也只能通过简单的模拟来估算美国幕后精英们大概从日本人身上赚了多少钱。

当美国策划对日本发动金融战争之时,由于美国掌握着这场战争的主动权,而且,最重要的是,由于美国一直控制着日本,因此,日本只能签署广场协议而别无选择,也就是说,这不是具有赌博性质的战争,而仅仅是如何转移的问题————这真令人惊叹,这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一笔财富抢劫却毫无风险。美国幕后财团可以十分从容地在广场协议之前就布好局,这可以从广场协议前大量日元被收购得到印证。假设我们以1美元在广场协议前进入日本外汇市场,那么我们可以购买到240日元————现在通过回顾性分析表明,日本广场协议前那场异常膨胀的地产和股市就应该是美国巨额资金进入所导致的,即我们的1美元并非仅仅等着汇率改变,而是首先进入日本房地产和股市,造成股市和楼市大幅度异常上扬,大约是翻了一倍,也就是说,我们的1美元已经变成了2美元了。而这时,汇率已经开始上扬,我们从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上突然抛售,抽入资金,在转入外汇市场,重新兑换成美元,如果此时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120日元的话,我们得到的就是4美元,也就是说,我们的美元从广场协议前的1美元到1994年左右可以翻到4美元,当然,在1995年能得到更多。

这是个简单的道理,也就是说,美国财团在这场游戏中仅仅从日本房地产、股市和外汇市场上就可能得到4-6倍的收益,而留给日本的是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后背负大量房贷的普通市民、股市暴跌后的破产的中小企业主和外汇市场上大大受损的大型企业和整个日本的贸易,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日本的企业、个人都被洗劫了——日本所谓“失去的十年”正是美国里根-布什-克林顿时期“黄金的十年”。因此,不要仅以为这是里根-布什-克林顿时期经济政策的功绩,同时,这期间还有在苏联崩塌后从俄罗斯转移到美国的数万亿美元,美国得到了日本十几年的发展成果和苏联近几十年的财富积累,它怎么能不繁荣呢?

当美国大量赚取了苏联和日本的财富后,日元与美元的汇率才重新恢复——如果按照汇率与国家财富比值的经济定律计算,我们今天也能估算出日本到底有多少财富被转移到美国,以今天的日元-美元汇率来看,1美元兑换140日元,与广场协议前1美元兑换240日元相比,也就是说,每投入日本的1美元为美国赚取了100日元。

这场“战争”实质上不亚于美国和日本重新进行了一场大战,日本财富被实实在在地转移至美国。

根据日本经济企划厅的《国民经济计算年报》统计,日本因“广场协议”导致“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以国民经济余额最高值和最低值相抵后的评价损失来看,土地价值损失为533.6万亿日元,股票价值损失为488.3万亿日元,两者相加已经超过两年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另据日本银行编的《经济统计月报》,1995年3月末,不动产业和建筑业的借款总额为126万亿日元,比房地产泡沫形成之前的1986年3月末,增加了72万亿日元左右,约相当于199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10%。不良债权最严重的是农林系统的金融机构。据统计,1995年3月底,农林系统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达到资本总额的3倍,即全行业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

在1997年,日本持续低迷的金融业再遭亚洲金融危机冲击,1998年1月12日,日本大藏省公布,日本全国146家商业银行自查的不良资产金额达76.71万亿日元,约合6000亿美元,约占总贷款余额的12%。日本被做空的规模创造了空前纪录,这些都是拜“广场协议”所赐。

作为亚洲经济领头羊的日本在《广场协议》后黯然失色,日本和美国的命运由此被美国依靠强大的野蛮力量扭转,这场金融战争最后还演化成了1997-1999年的严重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而美国则借机修改经济政策,同时也适逢信息技术革命,这使得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但好景不长,信息技术革命远不像工业革命那么持久,它的衰退正如它的兴盛一样出人意料,仅仅繁荣了几年,在2000-2001年就产生了信息技术革命泡破的破灭,全球经济由此再次遭受打击。然而幸运的是,此时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改革后已经成为经济世界中的重要力量。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印度也进入繁荣周期,这样,中国和印度的同时繁荣使得亚洲再次迎来一个新经济时代。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势头比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之前要强劲得多。以当时的美元汇率计算,许多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在过去6——7年间增长了一倍以上。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总规模达到了7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