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
42803600000061

第61章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做空中国并非是一个短时效应,从以往做空日本、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来看,做空过程往往会持续5年以上,然后是长期的经济低迷。

做空中国的手段和筹码在数年中不会用尽——在2012年以后,还有四大做空在等待中国,这三大手段就是:欧洲债务危机、伊朗战争、中国海外资产和人民币业务,其中即将爆发的伊朗战争会导致高油价;人民币包含汇率和人民币国债等,也都蕴含着风险。

中国股市在2011年十一长假期间被做空,起始是国际资本利用中国长假抢先平仓欧元资产和高风险资产的表现。这一迹象表明,在过去两年左右,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增仓欧元资产等非美高风险资产的数额较大,甚至有可能超过当时中国购买的美国次级债券,现在欧洲陷入债务危机,国际资本于是乘机炒作欧洲债券,中国可能再一次受到冲击。由于欧洲危机不仅会造成中国在欧洲债务市场投资的损失,而且还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所以,欧洲债务危机很可能导致中国经济二次探底。

另外,石油也是美国长期做空中国的一大武器——美国自身在5年之内能保证能源自给自足,但同时却发动伊朗战争,目的并不在于伊朗是否研制核武器,而在于可以借此推高石油价格,让陷入债务危机的欧盟和陷入困境的中国雪上加霜。

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的1982年,美国开始在纽约商品交易所首次挂牌经营“石油期货交易”,并规定了美元计价规则,形成了全球统一的多边石油交易市场,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货币体制的市场化”。

期货市场的最大特点是“一个市场,一物一价”。美国正是利月石油期货市场的这一基本规律,彻底改变了传统石油供需双方单独单独定价的“双边交易”模式,确立起全球最大的石油需求方美国控制全制全囫油价的市场体系,掌握了油价控制权。截至2000年,也实现了长主了长达近20年的低油价时代。

奥巴马政府早已制订了一个美国版的“五年计划”。长久以来,美国以及整个西方一直存在一个软肋,那就是石油能源,但是在未来5年时间里,这一情况很可能发生逆转。这是因为,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美国很有可能会实现燃料和能源的自给自足。

美国和加拿大其实一直有丰富的石油,只是这些地下石油和天然气一直存在于页岩之中,过去在技术上难以开采,但随着开采技术的日新月异,北美即将发生“页岩气革命”。这一巨大改变将使美国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头号天然气生产国。另外,“水力压裂”技术还将使页岩油的供应突飞猛进。由于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巴肯油田、得克萨斯州伊格尔福德以及中西部其他地区存在大量页岩油,所以美国可以从根本生翻转石油受制于中东的局面。这一转变实际上已经发生,美国银行的弗朗西斯科·布兰奇说:“美国是2011年的全球石油供应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每日净增39.5万桶。”北达科他的油田就相当于另一个北海,随着新油田投入生产,美国的页岩油总产量肯定会明显增加,在2015年就可能会达到每日550万桶,相当于2009年的10倍。现在,美国的石油自给率已经达到72%,而10年前还只有50%,所以,未来美国几乎可能实现石油的完全自给,那么这也就给美国实施更加强硬的外交、军事、政治以及经济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布兰奇说:“这种变化奂对地缘政治、能源保障、军事联盟都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在美国对中东地区的依赖持续下降的同时,欧洲的依赖性却不断增加。”显然,这将给美国提供打击欧洲、中国以及中东的更多的力量保证。

美国摆脱石油依赖,这对世界来说其实是个不利消息,因为这意味着羁绊美国多年的石油因素终于可以完全得到解决,美国可以更加为所欲为;换言之,即便是波斯湾遭到长达数年的封锁,对美国的影响也不是致命的,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比如中国、日本以及欧洲,这种影响却足以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所以,美国并不害怕与伊朗爆发战争,而其他国家更害怕。其中,如果波斯湾爆发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尤其严重,而美国也正可以利用高油价再次施加做空——利比亚战争期间的高油价实际上已经相当于一次对中国的高油价做空施压。

同样,日本广场协议被做空后,曾经在美国买下的洛克菲勒大厦又被迫吐了出来,日本在欧美的海外资产也有不少低价售出,这实际上就相当于一次海外资产的大做空——当年日元升值后高价收购的海外资产,如洛克菲勒大厦等后来都不得不低价售出,其中的利差相当大。但中国似乎没有看到这一教训,如今仍在寻求购买海外资产,这实际上是在东施效颦。

2011年底,中国央行设立3000亿美元的新基金,包括两个基仓,一个将用于投资美国,另一个用于投资于欧洲,目的是开展更具进攻性的海外投资以确保中国投资收益增长。但是,新基金所能投资的方向其实并不多,主要是购买有价证券或购置欧美工业、贸易和基础设施资产。但是俄罗斯FBK公司战略分析部主任伊戈尔·尼古拉耶夫认为:“中国将购买重要实业资产是更合理的预期。但不排除在当今形势下,北京的愿望只会是愿望。欧美不会想要出售关键资产。而中国人自己也可能认定,在经济衰退即将来临的情况下,维持储备对他们来说更重要。”

第四个利空因素就是人民币了。

对人民币来说,借美元疲软、欧元陷入危机之际而向世界第三货币迈进看似是个不错的机会。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蒙代尔就认为,从目前全球货币配置来看,人民币有取代日元成为继美元区、欧元区之后的第三大货币的可能。所以,他建议,应该把欧元、美元和人民币统一起来,以固定比率的方式联合在一起,共同构筑新的国货币体系,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保持比较稳定的货币利率,以保持世界经济的稳固。现在,在东亚,韩国和日本都已经采取措施,购买人民币国债。

与此同时,2011年12月中旬,日本忽然宣布大幅增持中国国债,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说:“我们要深化两国经济关系,为此正在展开多渠道磋商。我们认为投资彼此的国债是一件非常互利互惠的事情。”他说,日本拟用外汇基金特别账户分批最多买入100亿美元中国国债。日本购买中国国债尚属首次。如果该计划实行,日本就成为由工业化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中第一个把人民币纳入本国外汇储备的国家。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的战略分析师达留什·科瓦尔奇克说:“一个七国集团国家购买中国国债,这是对人民币的极大认可。”法国兴业银行驻东京的战略分析师克里斯蒂安·卡里略也说,对于东京来说,“鉴于日中贸易多于日美贸易,日本有理由持有较美国国债数额更多的人民币债券”,“但许多央行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减持美国国债),试图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实现投资的多样。”

增持中国国债,也等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人民币有别于美元、欧元和日元等货币,其在全球市场的流动受到中国政府限制。这是为了不让境外投资者肆意扰乱中国经济。马夹西亚、新加坡、尼日利亚和蒙古等国持有中国国债,但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以及在金融市场的地位无法与日本相提并论。日本购入中国国债其实只有100亿美元,不算多,但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具有象征性意义,有利于人民币获得认可,成为世界主要货币。

同时,增持一国国债,其意义也并非如此简单,增持中国国债,就意味着减持美国国债,这就等于在促进美元资产信用度下滑的趋势。

中国对日本的举动表示欢迎,因为外国政府利用外储买入本国国债,这是按政府间协定行事的可靠投资者,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11年,欧元之父蒙代尔在谈到欧元危机和货币体系改革时,曾提出过建立欧美中三货币联盟模式以及最终创建世界统一货币。

蒙代尔的“三货币联盟模式”第一,欧元区强化政治融合,创建事实上的“欧洲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Euro):第二,稳定美元欧元汇率在1:1.2至1:1.4之间:第三,当人民币逐步实现可兑换后,将人民币纳入美元、欧元的固定汇率机制中,即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三位一体的货币联盟:第四,最终创建世界货币INTOR。”

在“9.11”以后,欧美分歧日盛,欧洲在新世纪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反美情绪蔓延。在伊拉克战争之前,欧洲总体上一直跟随美国,但在伊拉克战争中,欧洲明显出现了反对美国的趋势,其中德国因80%以上民意反对而改变传统,宣布永不参战,让德美关系不再如以往亲密。

其实,这也是欧洲建立多极化世界的必然趋势,联合的欧洲必然要反对美国这个唯一的霸主。欧元的诞生,更标志着欧洲企图在货币领域与美元鼎足而立的姿态,在经济上,欧洲要获得更平等的发言权。

但是,持有对方国家大笔国债,也等于持有可打击对方的武器——必要时抛售对方国债,可以打击对方的国债信用和经济。1997年因时任首相桥本龙太郎就曾发出“考虑抛售美国国债”来对抗美国,结果导致市场一度陷入恐慌。同样,如果日本大幅持有中国国债,等于拥有可以打击中国的经济手段。

持有国债相当于持有打击对方的武器,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手段。日本大幅增持中国国债,也是因为中国在过去几年中连续增持日本、韩国和美国国债,所以,日本认为,也有必要增持中国国债。

人民币作为一个新的挑战者,道路恐怕更漫长,也比欧元更艰险——人民币在中国经济实力尚显不足的时候,过快地向国际储备货币迈进,未必是一件好事,恐怕其中弊大于利的可能性更大。

无论如何,现在,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已经在美国的做空下接近尾声,潜在增长率开始回落。从经济回归合理的角度来看,那中国应该尽早让经济增长冷却至8%以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通胀加速和房产泡沫崩溃为特征的经济硬着陆。但矛盾是,一旦经济增长率回落至8%以下,就业会恶化,产生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这反过来又需要重拾经济刺激政策,如此,中国无论怎样做都是处在矛盾中,经济发展将被迟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