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42813200000009

第9章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8)

第三,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全面就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有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各个方面。这些都建立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发展,来促进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努力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各方面的协调,坚持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使子子孙孙永续良好发展下去。所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四,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在我们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这些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逐步解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具体来讲,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我们也要深化改革,因为我国目前经济体制中还有许多尚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经济发展开拓更大空间;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必须深化改革,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还存在诸多体制性障碍,只有深化改革,才能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关键,因为存在这些矛盾和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只有加快推进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根本上缓和与解决矛盾;深化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因为只有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挥改革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小康。同时,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开放水平,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对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创新范卫青

一、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社会条件,由此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性和长期性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是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相一致的。迄今为止的一切社会形态都不具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人类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才具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他在《资本论》中又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其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③。

马克思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基本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个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共同体,“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为这样发展是同(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原始关系相矛盾的。”④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独立性阶段,在这一阶段,交换成为一切关系的前提,物的经济关系、商品交换和货币关系代替了人的依赖关系,第一次实现了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的解放,但物的王国把人全面异化了,社会关系以异化的物的关系的形式同人相对立,人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关系的束缚和压抑,但是,这种生产方式毕竟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现实物质基础。

范卫青,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85第三个阶段则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人,而是置于人们的共同控制之中,人们将在自觉、丰富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这便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社会历史的全面考察中指出,私有制是阻碍人的全面发展,造成人片面、畸形发展的社会根源,消灭私有制是人的全面发展根本的前提条件。我国在1956年已基本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具备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前提条件。但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才开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具有阶段性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理想和目标,需要排除发展的障碍。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人真正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三个方面的束缚:第一,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人的知识及能力发展的束缚。人的知识和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但现在提高的程度还未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水平还没有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所要求的程度,全民能受大学教育的比例还不高,而且即使受到教育也并不意味着能力强。要使人的能力和知识得到全面发展,最关键是打破分工的局限,用恩格斯的话来说,打破分工的局限就是一个人白天能当总统,晚上能当车夫。第二,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束缚,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谈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要比从饥寒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富裕更高级。我国目前还有不少的贫困现象,一方面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在不断变慢;另一方面,农民收入的增长逐年变慢,农村的贫困问题是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三,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各种体制的约束。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自由人的体制,也就是人能够自由支配,按照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消灭私有制以后所建立的社会经济体制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而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不是自由人的体制,还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因此,需要改变这些束缚,从而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从体制角度看,我国现在受到束缚最严重的是农民,农民与城镇居民截然不同的待遇严重束缚了农民的个人发展,我们的体制改革和创新的着眼点,应向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方向前进。

二、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物质生活发展和精神生活发展的统一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要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4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把我国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人民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物质生活发展与思想和精神生活全面发展,即外在发展与内在丰富的时代特征。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是指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发展,是人的外在发展要求;同时又特别指出,“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们的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心理与生理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们的内在发展。这种内在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人们追求的生命质量目标和现代文明标志。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与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物质生活的发展是思想和精神生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思想和精神生活发展则是物质生活发展的精神动力并引导物质生活发展的方向。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与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

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从而对个体的精神、思想、心理和信仰等精神世界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每个人对这种影响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其中一些人有消极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对新的社会变革和现实环境无法适应,在精神上感到迷茫和痛苦;有些人对社会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的现实感到无所适从,认识上出现混乱、疑惑和偏差;有些人对异常激烈的各种思想文化竞争和思想文化渗透无所警惕,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和迷惑;有些人对自身既得利益在改革中受到冲击,心理上出现失落、焦虑和烦恼;有些人因不满意生存环境,信仰上出现危机。一旦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受到侵蚀,那么,他在社会中担任的角色越重要、作用越大,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严重。因此,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这也是江泽民同志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注意区分两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在马克思主义的文献中,提到过两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即存在着区参见: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参见: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别于作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和另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的概念。对于后一种人的全面发展,在较早时期就已经存在,例如在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创造了大工业,而“大工业从技术上消灭了那种使整个人终身固定从事某种局部操作的工场手工业”。这对工人来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进步,19世纪的大工业同以往的工场手工业相比,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面前,个人面临着一个矛盾:一方面,大工业在它的资本主义形式上,再生产出旧的分工及其固定化的专业,在工厂中,工人变成局部机器的有自我意识的附件,这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背离的;另一方面,大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它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建设发生变革。换句话说,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变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这对工人来说,是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机遇。而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获得这种全面发展的机遇是通过不断变换工作部门,从而实现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形式来实现的。换句话说,工人获得全面发展机遇的过程,就是大工业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的过程,这一方面“破坏着工人生活的一切安宁、稳定和保障,使工人面临这样的威胁:在劳动资料被夺走的同时,生活资料也不断被夺走”;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不断变换工作,工人个人的才能便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发展。而在距离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还十分遥远的现实社会主义社会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又如何在理论上进行阐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