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不吃饭既不能吼也不能叫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所需要的一切营养均来自于食物。古人曾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食物是保证人体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好的身体是吃出来的!孩子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迎接美好的未来。因此,孩子的身体健康是父母心中的重要大事之一。为了使孩子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父母们常常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努力地改善孩子的饮食搭配,并购买贵重的营养品,但是孩子似乎并不领情,也不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挑食、偏食现象严重,把零食当作正餐,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们试图通过吼叫的方式强制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却收效甚微。疾言厉色、大吼大叫,不但没能使孩子有所觉悟,反而引起孩子对父母的反感和反抗,依旧我行我素。
其实,孩子挑食、不吃饭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平时对孩子太过宠爱,对于孩子提出的物质要求总是想尽办法尽量满足,这就容易导致孩子养成挑食的坏习惯。此外,父母对食物的喜恶偏好及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影响孩子。因此,即使孩子挑食、不爱吃饭,家长也不能一味指责孩子,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健康饮食的良好榜样,不娇惯纵容孩子,对孩子的坏习惯要有耐心和信心,逐步帮助孩子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1.大吼大叫硬让孩子“吃下去”,往往会有反效果
年轻的父母经常会因为孩子不肯乖乖吃饭而烦恼无比。当父母喂幼儿吃饭时,幼儿看到家长喂饭就躲,即使家长硬逼着孩子将饭吃到嘴里,孩子也会恶作剧般的吐出来。多经历几次之后,家长的耐心就会被孩子消磨殆尽。这时,父母就会抓狂,并大吼大叫地命令孩子吃下去。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大人的威吓而吞下去,但是渐渐的,倔强的孩子就不会屈服于大人的威胁,于是这个法子就又失去了效果。在父母的吼叫之后,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并且会变本加厉,在任何场合都会用吼叫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其实,小孩子不乖乖吃饭,与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孩子不愿意吃饭,父母硬逼着孩子吃,孩子就大吼大叫,出于溺爱的心理,父母为了不让孩子继续哭闹就会选择屈服,而孩子一看到自己的哭闹能够使自己达到目的,那么下次父母再强行逼孩子吃饭时,孩子也会采取相同的行为。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等到父母失去耐心时,他们就会大吼大叫地威逼孩子吃饭,而孩子要么选择继续抵抗,要么被父母过激的反应吓到而不情不愿地吃饭。这两种反应都不会令孩子开心,而且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场景一:两岁的贝贝是一个特别娇气的小女孩。由于家里没有其他的兄弟姐们,贝贝是她们家唯一的中心,所以贝贝就如同一个小霸王一般,想怎样就怎样,一点也不考虑其他人是否同意。妈妈每天最烦恼的事情就是给贝贝喂饭。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贝贝就会躲起来,不愿意吃饭。所以,每次吃饭时,贝贝就在前面跑,爸爸或者妈妈拿着一碗饭,一把勺子在后面追,喊着“贝贝乖,咱们吃完饭就去玩哈!”听到喊声,贝贝反而会跑都更起劲,以为爸爸妈妈在和她玩游戏。
这样追了几次之后,贝贝还是不吃饭,妈妈就没有耐心了,大声吼道:“贝贝,你再不过来我就生气了!”可是,贝贝仍然不屈服,回答道:“我不要,我不要!”妈妈听到贝贝的话后,生气地吼道:“贝贝,我现在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给我乖乖过来,不然你就别想看电视了!”
娇气的贝贝被妈妈的反应吓倒了,抽抽噎噎,不情不愿地走到妈妈身边,乖乖地让妈妈喂饭吃。
场景二:涛涛是一个非常喜欢吃肉却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这让妈妈无比担忧。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涛涛的筷子只夹过那盘红烧肉,旁边的青菜连碰都没有碰。妈妈看到了,就对涛涛说道:“涛涛,你怎么只吃肉啊?吃点青菜吧,瞧那青菜绿油油的,多好看!”
涛涛听后,使劲摇了摇头,回答道:“我才不要呢!青菜多难吃啊,还是红烧肉好吃!”
“涛涛,听妈妈的话,,咱们要营养搭配,只吃肉不吃菜身体不会好的,你瞧隔壁的帆帆,长的多高啊,他就是既吃肉又吃菜的。咱们要长得高高壮壮的,就必须得吃点蔬菜啊!”
“不要,我就不吃!”
妈妈强忍着怒火,说道:“你到底吃不吃?”
涛涛听后就把碗一放,不吃饭了。
妈妈看着他这样的反应,吼道:“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叫你吃下蔬菜就那么难吗?我还就不相信了,你给我把蔬菜吃了!”
涛涛听着妈妈的吼叫,就大声叫道:“我就不要!”说完跑回房间,把自己关起来了。
孩子不愿意吃饭或者是挑食是一个令家长十分烦恼的事情。当家长们使尽花招都不能让孩子们吃饭时,家长就会采取比较强硬的手段,比如吼叫、威胁。但是,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时的作用,却不能够彻底解决孩子不愿吃饭的问题,而且还会让孩子对家长心生恐惧。比较倔强的孩子还会和家长对着干,家长吼叫时 ,为了发泄不满,孩子可能会扔东西泄愤或者也冲着家长吼叫。这种效果不利于孩子与家长双方之间的亲子关系。其实,要想解决孩子不愿意吃饭的问题,不一定就要采用吼叫的强制措施,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一烦恼:
(1)从孩子的饮食习惯抓起
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帮孩子制定出实际可行的措施:首先可以让孩子养成定时睡觉和吃饭的习惯,这样有规律的吃饭睡觉,在固定时间内给孩子喂饭或者让孩子睡觉,孩子就不会产生不适感;其次,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项锻炼,加入各种游戏活动,如此便可以保证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境。再次,家长要控制孩子吃零食的情况。孩子往往会因为吃太多的零食,到饭点的时候不愿意吃饭。错误与过量的零食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食欲。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零食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零食的品种要适宜,食用零食的时间要适当,而且虾条、薯片等油炸类食品尽量少买或者不买。
最后,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时,而且孩子也不是因为身体不适而不愿意吃饭时,家长就可以采用饥饿法。孩子实在不想吃饭就证明孩子是真的不饿,那么家长就没有必要强求孩子吃饭。此时,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离开饭桌,去玩耍,等到孩子饿了,自然会去吃饭,而且还会吃得很香。
(2) 激发孩子的食欲
孩子不吃饭可能是因为食欲不好。而经常不吃饭不利于健康成长,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好好想办法来激发孩子的食欲。
首先,家长可以向孩子讲讲不吃饭会带来的危害。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不好好吃饭,身体就会变得非常差,抵抗力会降低,这样就会非常容易生病。而生了病就要去看医生,要打针吃药。一般情况下,孩子都非常害怕打针,心中产生了恐惧,为了不打针,孩子自然会去吃饭。
其次,家长可以用正面鼓励的方法来让孩子吃饭。当孩子出现挑食、厌食的情况时,家长就可以用孩子最喜欢或者最敬仰的人的行为来激发孩子的食欲。比如说,家长可以对喜欢足球的孩子说:“宝宝,你那么喜欢踢足球,将来想当运动员吗?你要当运动员的话,必须得有一个好身体。你只有吃的饱饱的,身体才能够变得很强壮,将来长大了之后才能够成为一名了不起的运动员!”孩子听了这样的话之后,自然会为了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而顺利进餐。
再次,家长可以采用诱导选择法来使孩子吃饭。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很容易受到大人的诱导,家长可以借由这个特点来达到使孩子吃饭的目的。比如,孩子不喜欢吃鸡蛋,那么家长通常会这样问孩子:“你吃鸡蛋吗?”孩子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不吃。”但是,如果家长用另外一种方式问的话,结果会大不相同。家长如果问:“鸡蛋是非常有营养的东西,小孩子吃了之后会长得又高又壮,你是吃一个还是吃两个啊?”此时孩子会立刻回道:“吃一个!”孩子吃完之后,家长要多表扬孩子,受到鼓励,孩子下次就会吃得更多。
最后,家长还可以改进食物烹调的方法。孩子往往会因为食物的外观形状以及口味来决定是否要吃饭,因此为了让孩子顺利进餐,家长应该改善烹调的技术。如此一来就可以把孩子不愿意吃的食物做得色、香、味俱全,让孩子看到之后食指大动,闻到或者是看到就想吃。即便是看到平常不喜欢吃的东西,味道、形状看起来那么诱人,孩子也会张口就吃。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做饭时选料特别重要。比如说好的大米烧出来的米饭晶莹剔透,香气扑鼻,粒粒饱满可爱,孩子看了之后就很容易勾起食欲。做菜的时候,要选用新鲜的食材,这样不但能够确保营养,烧出来的菜也会色泽诱人,色、香、俱全。
(3)使孩子受到一定的约束
当家长用尽了办法仍然不能解决孩子不愿意吃饭的问题时,那么家长就要考虑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科学实践表明,强硬一点对孩子在与父母相处时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当孩子不肯好好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采用限时制的办法。具体做法就是:如果孩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那么家长就可以规定孩子必须得乖乖吃完饭才能够看动画片,否则就不能看。孩子为了自己喜欢的动画片,通常都会遵从于家长的安排。如果孩子不喜欢看动画片,那么家长也可以借助其他孩子喜欢的东西来要求孩子吃饭。比如说,利用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如果孩子不肯乖乖配合家长吃饭,那么就不允许孩子玩玩具。在采用这个办法时要求家长态度要强硬一点,执行规定一定要严格,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选择屈服,不然的话这个方法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家长说服不了孩子,且孩子不讲道理的时候,选择让孩子受点约束也是一个明智之举。
本节家教智慧
父母关心孩子是人所共知的,孩子不吃饭、挑食当然会引起父母的担忧。着急的父母会用吼叫、威胁的办法来使孩子吃饭。但是,这种吼叫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不愿意吃饭。或许孩子会迫于家长的压力而暂时屈服,但是当孩子知道父母的那一套吼叫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质上伤害时,孩子就会继续选择不吃饭。因此,家长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喂孩子吃饭,大吼大叫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
2.家长挑食,你的孩子就学挑食
除了学习之外,孩子每天吃什么成为了许多妈妈最上心的事,“给孩子做什么吃是我每天必做的‘家庭作业’。”很多妈妈都这样说道。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费尽心思,孩子出现挑食、偏食,更是令家长们头疼不已。经常听到父母们向医生或营养专家这样抱怨道:“孩子从小就挑食,不爱吃蔬菜,不爱吃水果,米饭吃的也不多。”家长们往往只注意到孩子挑食、偏食,却没有想过,也许孩子的坏习惯,正是家长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
医学研究表明,孩子挑食、偏食,疾病因素仅占9%,86%为非疾病因素,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安排、恶劣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等。同时,营养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的身体健康依赖于父母正常合理的喂养方法,即孩子营养不均衡,出现挑食、偏食现象,家长要负很大责任。如果家长首先就挑食、偏食,不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孩子何来健康合理的配餐习惯呢?
中午小兔一家围着木头餐桌在吃饭,兔妈妈说:“宝贝,来,喝点蔬菜汤。”
小兔子说:“不喝!我要吃爸爸的花生米!”
兔妈妈说:“小兔乖,花生米不好吃。来,我们喝蔬菜汤好不好,既营养又美味。”
小兔子说:“我从来没有看到爸爸喝蔬菜汤,我也不要喝!”
无论兔妈妈怎么劝说小兔子,因为兔爸爸的“偏食”,妈妈的说服变得苍白无力,小兔子说什么也听不进兔妈妈的话,就是不愿意喝蔬菜汤。
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孩子会模仿父母的各种行为习惯,包括饮食。其实,许多孩子开始时对食物是没有好恶之分的,可是在与父母的朝夕相处中逐渐受到父母的影响,对一些父母偏好的事物更加喜爱,父母很少食用的食物也不愿意尝试,父母将自己的饮食爱好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孩子,在无形中使孩子养成了各种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饮食习惯影响巨大,比如,一个家庭中,爸爸不爱吃青菜,妈妈不爱吃猪肉,奶奶从来不买海鲜,那么孩子很可能把三个大人的这些饮食偏好全学会了,变得既不喜欢青菜,也不怎么吃猪肉和海鲜,长期以往,孩子的营养均衡将遭到严重的破坏。
面对挑食的孩子,父母的一贯做法的“威逼利诱”,试图通过恐吓、哄骗等手段说服孩子,但收效甚微。美国《饮食协会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分析了孩子挑食的两种主要原因,研究者指出,儿童挑食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抵触尝试新的未知食物,专业术语为“新食物恐惧症”。研究发现,具有这种心理的儿童易产生焦虑,其焦虑指数通过实验测试大大高于正常儿童;另一种是拒绝将他们所熟知的食物进行花样翻新。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有关。轻微程度的挑食在孩子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父母无须过于担心,但是,如果出现特别严重的挑食、偏食,就容易形成一种病态心理。许多家长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改变原有的饮食习惯,乐意尝试更多的食物,从而偏食现象自然也会逐渐消失。但事实并非如此。研究表明,孩子在两岁到八岁之间,喜爱的食物品种几乎没有变化,食物的选择较为稳定,并且,同四岁到八岁期间的孩子相比,两岁到四岁期间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新食物。孩子在婴儿时期,父母对孩子的饮食关注度高,有意识地给孩子尝试各种蔬菜食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开始受家庭其他成员饮食偏好的影响,并且一些家长由于时间的关系也不愿意再提供丰富多样的新食物,于是孩子饮食习惯大部分被家庭所左右。
家长对孩子的饮食喜好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改变孩子的挑食、偏食毛病,家长应该首先调整自身的饮食习惯,并结合其他方法,逐步丰富孩子的食谱,实现孩子的均衡饮食。
(1)了解孩子挑食、偏食的原因
当孩子不喜欢某样食物时,家长首先要耐心仔细地询问原因,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是因为这道菜的颜色、气味、口感,还是烹饪方式?如果仅仅是因为食品的外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改变菜的形状、颜色,吸引孩子的注意,增添孩子的食欲;如果是因为食物不合孩子的口味,家长可以添加孩子喜欢的口感,如酸、甜、辣等,并改进烹饪方法,引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另外,家长还可以在恰当的时机给孩子讲述该食物的营养价值,增加孩子对食物的了解程度,改变孩子对事物的原有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