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428200000029

第29章 不吼不叫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5)

幽默在谈判和外交中是一种常见且极其有效的说话手段,运用幽默的语言提出自己的要求,含蓄婉转又具有暗示性与启发性。父母也可以运用幽默的方式对孩子的不足提出要求,可以避免与孩子产生直接冲突。罗伯特八岁的儿子痴迷于动作片、警匪片,整天喊着打打杀杀,罗伯特十分担心儿子具有暴力倾向。一天,儿子又在商店里看中了一支新式玩具步枪,嚷嚷着要罗伯特买给他。家中的玩具手枪早已堆积如山,罗伯特并不打算再给儿子买玩具手枪了,但是他没有直接拒绝儿子,而是对孩子说道:“儿子,你的军费开支也太大了,现在是和平时期,我们可不可以裁减点军费?”儿子听后扑嗤一声笑了,也就没再向罗伯特提买玩具手枪的事了。

(5)幽默也要适度

幽默之所以会受到孩子的青睐,不仅仅在于它能博孩子一笑、生动有趣,还在于它能在笑声中给孩子以智慧的启迪,引发孩子自省和思考。但是,家长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只是家庭教育的“调味剂”,量不可太多,否则会失去原有的效果,仅成为一种纯粹的笑料。记住:“成功的幽默不是浓墨重彩的渲染,而是最佳时机的点染。”家长运用幽默要注意分寸,拿捏尺度,幽默并不等同于嬉皮笑脸没有正经;幽默,不是讽刺,应友善有礼貌;幽默也要适可而止。

本节家教智慧

语言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给人的内心留下持久的痕迹。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和行为,父母可以换一种语言方式,运用幽默,变呆板为灵活、变严肃为轻松、变尴尬为自然,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父母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何不多一些幽默,少一些气急败坏;多一些幽默,少一些偏执极端。

8.学会让孩子理解尊重父母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身为子女应尽的责任。然而现今,不少孩子对父母大吼大叫,和父母对着干,完全不顾父母的感受;凡事先考虑自己,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让孩子先吃,孩子却很少知道要为父母留一点;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忙前忙后,孩子却很少主动关心父母的健康。也许很多家长会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然而,教育专家们曾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百名优秀大学生进行了学习调查,其中高达66%的学生在中学时期明确地把“回报父母的苦心”作为重要的学习动力之一。当孩子理解并尊重父母时,他们更容易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不随意顶撞父母,与父母的交流过程中,也更主动拉近与父母的距离。

贝拉搬入了新家并且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这令贝拉十分开心。但是,贝拉却没有整理房间的习惯,她的小屋子里看上去总是乱七八糟的。一个周六的早上,贝拉的母亲推开女儿的房门,想进去帮她打扫卫生,收拾整洁。然而,当贝拉看到母亲进入自己的房间时,反应十分激烈:“妈妈,你怎么进来了!出去出去!”贝拉对于母亲擅自闯入自己的房间感到十分的不快,她挥手想把母亲赶出房间。“你房间都乱成什么样子了,还不让妈妈进来!”母亲不顾女儿的抗议,拿起扫帚就要开始打扫。“你没看见我房门上挂着‘请勿打扰’的牌子吗?不要随便进我的屋子!就算要进来也应该先敲门呀!”“那以后房间你自己打扫?不收拾屋子,还这么多问题!”“那是我的事,不用你管!”贝拉越来越不耐烦了,扯着嗓门向母亲吼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和妈妈讲话?”“我怎么了,是你先闯进来的,我门口挂着牌子,你也应该尊重我呀。”最终母亲执拗不过贝拉,十分生气地退出了贝拉的房间,转身看见女儿的门上真的挂着一个漂亮的挂饰,挂饰上面的方框里写道“我正在看书,请勿打扰”。

也许贝拉母亲的做法并不完全正确,她应该尊重贝拉的意见,进门前先敲门,但是贝拉对母亲的态度更值得反思——母亲好意帮其打扫卫生,女儿不但不领情,反而责怪母亲侵犯自己的私人空间,认为母亲不尊重理解自己,强行将母亲赶出房间,丝毫不顾及母亲的感受和尊严。孩子需要私人空间,这并没有错,但是过分的强调自己的私人领域,只会将父母推得越来越远,拒绝父母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零沟通和不体谅父母的思想态度最终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划上了一道“银河”,近在咫尺,而心却远隔天涯。

因此,父母要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实现和孩子的顺畅沟通,首先应教导孩子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那么,家长如何才能获得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呢?父母可通过以下几点培养孩子的孝顺和感恩意识:

(1)适当和孩子说说自己的事,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

父母通常不会和孩子谈论自己工作或日常人际关系中的事情,一是认为孩子还小,说了也未必懂得;二是希望孩子保持一颗简单快乐的心,认真学习,不必要为父母的事情烦恼分心。然而,父母的用心孩子似乎并不理解。在孩子眼里,父母既威风又有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可以随意斥责、打骂孩子,以为父母赚钱十分轻松,父母对孩子好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样孩子怎么可能理解父母,主动拉近与父母的距离?在面对父母的责骂时,怎么可能不产生抵触反抗情绪?因此,父母应该适当让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生活中的辛苦,在孩子空闲的时候,给孩子讲讲父母工作生活的“奋斗史”。可以明确告诉孩子,父母每天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努力照顾好全家人的生活,为孩子吃、穿、住、行、学习等各方面操心,孩子应该体谅父母的不易,理解父母对子女的期许和要求。孩子只有了解父母的付出和辛劳,才会从心底真正相信和尊重父母,也才会主动自觉听从父母的教导。

(2)不溺爱孩子

在当前的许多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家中只有一个小孩,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围着孩子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从而导致不少孩子任性倔强又脆弱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禁不起父母的任何批评建议,更不要说尊重和理解父母了。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其独立自主、坚强刻苦的品质,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挫折和不易:①不包办孩子的学习生活,不能让孩子养成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否则,孩子不但不知道感激父母,反而认为父母所作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②不要让孩子太容易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孩子想获得某件东西,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得,让其感受到东西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③让孩子感受一些挫折。当孩子遇到难题时,父母不要急于帮孩子摆平困难,应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并从挫折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和毅力,摆脱娇贵和任性,更加理解和体贴父母。

(3)让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父母不要使孩子只知道吃喝玩乐,在家里一点家务事都不做,父母下班回家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忙得分身乏术,而孩子却坐在沙发里吃零食、看电视。平常在孩子学习之余,可以教导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既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又可以体会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更加理解体谅父母。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理,如孩子的房间应该让其自己整理,饭后主动收拾碗筷,一些简单的衣物可以自己清洗;其次,可以让孩子帮父母打下手。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孩子完全可以胜任,如父母做菜时帮忙择菜,帮家里买日用品、取报纸等;最后还可为孩子长期分配一两项家务,如扫地、拖地、浇花等。从小事开始,把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变为孩子在日常生活在的一种行为习惯,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进行耐心引导、充分鼓励,不断增强孩子理解、孝敬父母的观念。

(4)以身作则,树立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形象

孩子不尊重父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在孩子心中已经形成了不良的形象。《千山晚报》曾对辽宁鞍山市的初一学生进行了“父母爱好”的专项问卷调查,结果令人惊讶。在父母的爱好榜单中,抽烟、喝酒、打麻将、逛街、闲聊天、玩电子游戏纷纷上榜,其中“打麻将、打扑克”的不良嗜好为“父母爱好”的榜首,占调查总人数的20%,此外14%的学生选择“喝酒”是父亲的爱好,“逛街”、“闲聊天”是许多母亲的最爱,而读书、看报等爱好,几乎很少在孩子们的调查问卷里出现,父母平时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令人担忧。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指出,如果一个孩子在15岁之前就能轻而易举地否定父母的权威,公然嘲笑和反抗父母,那么他就会形成对父母的天然蔑视,进而会认为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期望等等都是不值得他们尊重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避免为孩子做坏榜样,影响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权威。

(5)尊敬孝顺长辈要从父母做起

家长们经常因孩子不听教导,对父母态度恶劣而感到困扰,却没有想到家长自身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又是如何,孩子不知尊重孝顺父母的习惯是否与家长本身的日常做法有关。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孩子的模仿力和观察力很强,父母怎样对待长辈,孩子会跟着学,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因此,父母要想孩子尊敬孝顺自己,就要尊敬孝顺自己的长辈。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尊敬对象,更是孩子学习的参照物。父母在平常生活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起好的示范作用,如节假日时多抽空看望年迈的父母,孝敬理解父母,尽一份为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孩子也会受到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理解尊敬父母的好习惯。

本节家教智慧

父母要想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不光需要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也需要教导孩子尊重父母的想法,体谅父母辛苦和不易。如果孩子不能理解父母,那么不管父母做什么,他们都有理由歪曲父母的本意,抵触和反抗父母的要求;如果孩子不能尊敬父母,那么一旦孩子与父母意见相左,就极易在言语和行为上与父母发上冲突,不听父母的教诲,固执偏见。这些最终将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远,与父母的误会和隔阂越来越深。因此,父母想走入孩子的内心,实现和孩子坦诚、真挚的交流,其第一步就是要确保孩子对父母应有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