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428200000007

第7章 你和孩子没办法沟通都是你吼出来的(1)

——和孩子建立正常的沟通模式不能吼不能叫

现如今,大多数家庭都存在着父母和子女的矛盾问题,这仿佛已经成为当下最不可协调的矛盾之一。“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严词禁令,让孩子敢怒不敢言,这样的境况之下,孩子对父母会产生厌恶,出现逆反心理,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而孩子成为不良少年、问题儿童的例子比比皆是,这都是父母需要深思的问题。

孩子越来越大,懂得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父母越是严加管教,孩子越是不会听从,如此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陷入困境。《健康报》的一则心理调查表明,父母越是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越是不会当回事,有时还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儿童教育专家呼吁人们,要想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既不能吼也不能叫,而是要与孩子建立正常的沟通模式,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给予他尊重,重视孩子的每一句话,带着诚意和他沟通,让孩子信任你,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对你卸下防备,敞开心扉,让亲子关系健康发展。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也是为人父母所应该做的,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才能充分体会孩子的苦衷,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更加亲近你,让你们的沟通得以持续。

1.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成你的下属

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大吼大叫,他们认为只有大吼大叫孩子才会记得,以后才不会犯错。但是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不仅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还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甚至会形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犯错的问题上,都会无意识地对孩子大吼大叫,特别是年轻的夫妇,因为自己也是刚从孩子变成家长,不懂得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就容易对孩子大吼大叫。但是,孩子还小,不懂得人情世故,容易有样学样,孩子不是你的下属,不能通过吼叫的方式来教育他。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年幼时期,受外界的影响较大,父母怎样做,他们就会依葫芦画瓢。而且,孩子在成长时期,受到的教育特别重要,这会对他们的将来有重要影响。交流决定方向,沟通成就未来。如何与孩子建立正常的沟通模式成为父母的头等大事。

不要把孩子当成你的下属,这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做到的,这样孩子才能信服你。俗话说,“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只有在“理”上让人信服,他才会从心底里服从。孩子是敏感的动物,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自尊心在人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形成,如果父母把孩子当成下属,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的自尊心就会严重受挫,会造成面服心不服的现象。

大卫有两个孩子,一个3岁,一个6岁。有一天,他在教6岁儿子温克怎样使用割草机。当他已经教完温克时,正巧在屋子里打扫卫生的妻子出来找他,说有人打电话给他,他看了看6岁的儿子,叮嘱他不能乱动,等他回来,说完转身进屋里接电话去了。没想到温克不小心触动了割草机的开关,割草机突然运作起来,朝着院子里的那片花圃开去,温克慌了,不记得怎样关掉开关了,吓得在割草机上一动不动,一眨眼的功夫,那片漂亮的花圃便被夷为平地。等大卫接完电话出来,看到这一幕真是气极了,那可是他花费近一年的时间精心照料的花圃,就这样没了。他一把把儿子从割草机上拉下来,开始对儿子大吼大叫,温克在旁边不停地掉眼泪,却楞是没吭声辩解,任凭大卫责骂。妻子听到大卫的吼叫后,赶紧跑了过来,抱起温克,并对大卫说:“亲爱的,请记住,我们的孩子不是你的下属,你不能随意责骂。”然后温柔地安慰儿子,把他抱回屋子里,细声地询问儿子的心情状态。没过多久,温克就又和3岁的弟弟玩得不亦乐乎,把刚才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作为父母,更应该懂得,孩子的自尊心比他所犯的错更重要。父母重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才会更亲近父母。错误已经犯了,也无法挽回了,这时,父母不应该对孩子大吼大叫,更不要去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对他们以后的生活造成阴影,更加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对孩子早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父母在和孩子沟通交流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对孩子用命令的口吻讲话。父母下班回到家,工作中的不顺心也容易带进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父母在工作中受了委屈就喜欢对着孩子撒气,一个不如意就喜欢命令孩子,要他这样那样。其实,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加剧父母和孩子之间矛盾的激化。孩子不是下属,不能随随便便苛责,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很不利的。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以命令的口吻讲话,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恐惧,有什么心事自然也不敢跟父母交流,导致亲子出现裂痕。

第二,和孩子相处要顺着他。孩子有的时候会无缘无故地乱发脾气,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生气,可能是家长的某种行为刺激了他,引起了他的不满,所以才通过这种方式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尽量顺着他,让他得到他想要的,做他想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溺爱,任何事物都要有个度,是合理的要求,就尽可能地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就与他积极沟通,让他理解父母的苦衷,妥善地处理问题,维系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第三,要懂得如何欣赏孩子。父母如果总爱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下属,和更优秀的同龄人进行比较,这也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造成沟通不畅。父母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给孩子造成重要影响。父母应当在孩子面前多夸奖他们,在同龄人中更要懂得欣赏自家孩子的优点,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鼓励孩子上进,在孩子骄傲自满的时候提醒孩子谦虚。

第四,要充分尊重孩子。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做父母的不能每次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孩子,家长应该将心比心,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本节家教智慧

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的不顺心的事容易把坏情绪带进生活中,然后施加在孩子身上。身为父母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下属,不能训斥打骂,要学会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谁都懂,父母更应当把它充分运用到教育孩子的方式中去,改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关系。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这样才能维系亲子关系的长久发展。

2.对孩子吼叫,他们是不会把你当朋友的

美国著名教育学专家厄尔基内·晋罗文泽教授认为,孩子天生就比大人更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对外界的变化有着极其迅速的反应力。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自然就不会把父母当朋友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互相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跟他们沟通交流,还经常和他们对着干。这是多数父母普遍都会遇到的问题,在父母心里,认为是孩子的过错,而没有进行自我反省。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也不管他们接不接受,父母总是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来评判孩子的对与错,这样孩子遇到事情自然不会与父母交流,更别提当朋友了。孩子的心是极其脆弱和敏感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容易引起他们的恐慌,因此父母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要切记不能大吼大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他们考虑。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充分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交流。

尊重是人们交往的前提,如果人们无法相互尊重,又何来的关系友好一说。孩子也和大人一样,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被父母理解,得到父母的尊重。可是,大部分的父母都喜欢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这也是孩子不跟他们谈心的原因。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易使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心理,给他们带来心理阴影。如果父母无论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大吼大叫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把他们当朋友,沟通交流也越来越难。亲子关系出了问题,父母先想到的就是孩子不懂得父母的好,而不是自我反省。教育专家认为,想要让亲子关系融洽,必须靠双方的共同努力,而父母起决定性作用。父母是孩子成长的伴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孩子的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德国柏林市心理研究中心有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中存在着烦恼和阻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父母的影响深刻,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重大影响。中国著名教育专家孙晓云认为,父母与孩子相处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孩子做朋友,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认真对待,才能有效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小曼妮今年5岁,妈妈把她送到幼儿园门口的时候大哭不止,扯着妈妈不让妈妈离开。最后在老师的强行抱着之下,才走进幼儿园的大门。但是到了幼儿园后,一直哭个不停,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老师实在是没有办法,就打电话通知了曼妮妈妈,让她把曼妮带回去好好说说。妈妈很是无法理解,曼妮一直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懂事有礼貌,见到不认识的叔叔阿姨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怎么一到幼儿园就变得沉默寡言,也不爱笑了呢。妈妈生气地去幼儿园把曼妮接回了家,看着不住哭泣的女儿妈妈的心情烦躁不已,就忍不住吼了两声,没想到小曼妮哭的更凶了,还跑回房间把自己关起来。妈妈也很是无奈,“不就是说了她两句,还不理人了。”渐渐地曼妮的哭声停止了,可是还是不愿意出来跟妈妈说话。妈妈觉得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打算跟女儿道个歉。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女儿跟小兔子娃娃说话,“小兔子姐姐,妈妈是坏人,她今天还骂我。她都不知道我今天在幼儿园看到她走的时候有多么难过,我不想离开妈妈,可是妈妈要我去学校上学,我不想上学,我想和妈妈在一起,幼儿园那么多小朋友,可是他们都不跟我玩,说我是爱哭鬼。”小兔子娃娃当然不会回答她,可一会儿又听到她说,“我不喜欢妈妈了,妈妈不爱我了,她要把我送到别的地方去。小兔子姐姐,妈妈今天还对我叫,我害怕极了,你说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曼妮妈妈听到女儿的一番话后,才明白女儿的内心想法,顿时感慨颇深。转身回到厨房,做了曼妮最爱的小熊饼干,端着敲开了女儿的房门,看到女儿泪痕斑斑的脸蛋,心疼不已,她回身把女儿搂进怀抱,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妈妈最爱曼妮了,怎么会不要你呢。妈妈把你送到幼儿园,是因为妈妈觉得小曼妮要长大了,要跟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要学习更多的知识,然后保护妈妈,帮助妈妈分担家务。刚刚是妈妈错了,妈妈不该对曼妮吼叫的,妈妈向你道歉。”小曼妮闻言立刻破涕为笑,跟妈妈的感情更亲近了,“长大之后我要保护妈妈,我去幼儿园学习。”小曼妮又变回乐观开朗的孩子,在幼儿园跟老师和同学相处地越来越愉快,妈妈很是欣慰。

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家长的不能不问缘由地指责他们,而是应当积极跟孩子沟通交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难过的时候安慰他,鼓励他,做错事的时候,细心给他分析,告诉他这样做的后果,让他自己选择对错。充分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让他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再进行沟通,不能无缘无故一顿批评,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误解的心理。

孩子对外界的事物变化反应极其敏感,稍有一点问题,就会对父母的话产生误解,如果没有及时沟通解决,亲子关系就得不到改善。因此,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必须要掌握以下几点:

(1)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行为

孩子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很容易就引发坏脾气,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这时家长往往是最生气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就动怒,对孩子大吼大叫。但是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大家都心知肚明。孩子是不能经常被吓的,这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充分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与他们积极沟通,了解他们哭闹的缘由,然后再一起解决。

(2)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很容易孩子,没有用心去体会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有了叛逆行为时,很多家长都会以表面现象去评判孩子,孩子一旦犯错,就大吼大叫,这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以后再遇到事情当然不会跟父母说,因为父母没有以平等的身份去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成朋友。要想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父母所要做的就是以朋友的身份去打开孩子的心门,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比如,可以跟孩子看同一部电影、玩同一个游戏,再一起讨论其中的乐趣,借此来了解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跟孩子零距离接触,建起孩子和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

(3)要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

“你们剥夺了我的自由权力,我恨你们。”这是父母在和孩子沟通失败后,孩子通常会跟父母说的话。对此,父母很不理解的,他们认为自己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从来没想过孩子不喜欢这样。父母应当和孩子坐下来,像朋友一样,平等地进行交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行为和心理上进行引导,采用平等交谈的方式,让孩子把心中的烦恼说出来,父母再根据亲身经历去引导他,让他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走出心理上的困境。

本节家教智慧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父母的重视,父母能尊重他们的内心,跟他们平等对话。特别是刚进入学堂的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烦恼,这都需要父母及时地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孩子和父母之间关系的发展。这个时候,父母不仅要扮演好家长的角色,也要充当好朋友的角色,带领孩子走出困境,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3.和孩子沟通时,别忘带着诚意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自己想象的世界,他们渴望自己可以像大人那样随心所欲做自己的事,不用被父母管教,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未来的生活是如此的陌生与新奇,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既兴奋又迷茫,因此,家长在这个时候成了他们最依赖的人。读懂孩子内心的渴望,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沟通,是家长要做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