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仓储经营管理
42823500000001

第1章 仓储产业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仓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除了原先的储存功能外,它还具有了其他一些功能。在本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仓储产业的发展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使您更充分地了解仓储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仓储产业对当今社会的各个物流企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是我们要给读者介绍的内容。

1.1 仓储

仓储的概念

“仓”也称为仓库,是专门用来存放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可以是房屋建筑、大型容器、洞穴以及特定的场地等,可以存放和保护物品;“储”表示收存物品以备使用,具有保管、收存、交付使用的意思;“仓储”则为利用仓库存放、储存未即时使用的物品的行为。简言之,仓储是将物品存放在特定场所的行为。

仓储的形成是适应社会产品出现剩余和产品流通的需要。产品不能被即时消耗掉,需要暂时存放在某一场所就产生了静态的仓储;将物品存入仓库以及对于存放在仓库里的物品进行保管、控制、提供使用等的管理,便形成了动态仓储。可以说仓储是对有形物品提供存放场所、物品存取过程和对存放物品的控制、保管的过程。仓储的性质可以归结为:仓储是物质产品的生产持续过程,物质的仓储也创造出产品的价值;仓储既有静态的物品储存,也包含对物品存取、保管、控制的动态过程;仓储活动发生在仓库等特定的场所;仓储的对象既可以是生活资料,也可以是生产资料,但必须是有形的物品。

仓储的功能

1.仓储是保证社会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过程

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劳动生产率极高,产量巨大,绝大多数产品都不能很快被消费,需要用仓储的手段进行储存,这样才能避免生产过程被堵塞,保证生产过程能够继续进行。另一方面,生产所使用的材料、原料等需要有合理的储备,才能在需要时保证供应。

仓储本身是生产率提高的结果,但同时仓储的发展又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良好的仓储条件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使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2.协调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别,维持市场稳定

人们的需求具有持续性、批量性。集中生产与供给之间的供需时差矛盾,只有通过仓储将集中生产的产品进行储存,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供给,才能保证满足消费需求。

此外集中生产的产品如果即时全部推向市场销售,必然造成市场短时期内供求严重失衡,造成产品价格大幅降低,甚至无法消费而被废弃;相反,非批量供应季节,市场供应量少而价高。通过将产品暂时储存,均衡地向市场供给,才能稳定市场,有利于生产的持续进行。

3.保持劳动产品价值

生产出的产品在消费之前必须保持其使用价值,否则将会被废弃。这项任务要由仓储来完成,在仓储过程中对产品进行管理、保护,防止价值的损失。

同时仓储是产品用于消费的最后一道环节,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偏好,对产品进行最后加工改造和进行流通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促进产品的销售,从而增加收益。

4.开展物流管理的重要步骤

仓储是物流的重要环节。物品在物流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时间处在仓储之中,在仓储中重新进行整合,在仓储中进行配送准备,在仓储中进行流通加工,也在仓储中根据市场调整供给,仓储中的成本是物流成本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物流管理必须特别重视对仓储的管理。有效的仓储管理才能实现物流管理的目的。

5.提供信用保证

进行大批量实物交易时,购买方必须检验货物、确定货物的存在和货物的品质,方可成交。购买方可以到仓库查验货物。由仓库保管人出具的货物仓单可以作为实物交易的凭证,作为对购买方提供的保证。仓单本身还可以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即使用仓单进行质押。

6.衔接流通过程

产品从生产到消费,需要经过分散—集中—分散的过程,还可能需要经过多种方式进行运输。为了有效率地利用各种运输工具,降低运输过程中的作业难度,实现经济运输,物品需要通过仓储进行候装、配载、包装、成组、分劈、疏散等。为了更好地适应销售,可将商品在仓储中进行分类、整合、拆除包装、配送等处理和存放。

存放在仓库里的商品,还可以让购买方进行查看,这是大多数现货批量交易的方法。

7.市场信息的传感器

任何产品的生产都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生产者应时刻关注市场需求的动向。社会仓储产品的变化是了解市场需求重要的途径。仓储量减少、周转量加大,表明社会有强烈需求;反之则为需求不足。厂家存货增加表明其产品需求减少或者竞争力降低、或者生产规模不符合市场需求。仓储环节所获得的市场信息虽然说比销售信息滞后,但其更为集中和准确,信息反馈快捷,且信息成本极低。现代企业生产对仓储环节反馈的信息极为重视,都会将仓储量的变化作为决定生产的依据。现代物流管理特别重视收集仓储信息。

8.进行现货交易的场所

存货人要转让已在仓库存放的商品时,购买人可以到仓库查验商品,现场进行取样化验。双方可以在仓库进行转让交割。我国众多的批发交易市场,就是有商品存储功能的交易场所和有商品交易功能的仓储。众多具有便利交易条件的仓储都为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甚至部分形成有影响的交易市场。近年来我国大量发展的仓储式商店,就是对仓储交易的更高发展,是仓储与商业密切结合的结果。

仓储的种类

虽然说仓储的本质都为物品储藏和保管,但由于经营主体的不同、仓储物的处理方式不同、仓储对象的不同以及仓储功能的不同,使得仓储活动具有不同的特性。

(一)按经营主体对仓储进行划分

1.企业自营仓储

企业自营仓储包括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两种自营仓储。生产企业自营仓储是生产企业使用自有的仓库设施对产品生产的原材料、生产的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实施储存保管的行为,其储存的对象比较单一,以满足生产为原则。流通企业自营仓储则是流通企业以其拥有的仓储设施对其经营的商品进行仓储保管的行为,仓储对象种类较多,以支持销售为目的。

企业自营仓储行为不具有独立性,仅仅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相对来说企业自营仓储规模小,数量众多,专用性强,而且仓储专业化程度低,设施简单。企业自营仓储为自用仓储,一般不进行其他仓储经营。

2.商业营业仓储

商业营业仓储是指仓储经营人以其拥有的仓储设施,向社会提供商业性仓储服务的仓储行为。仓储经营人与存货人通过仓储合同建立仓储关系,并且依据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并且收取仓储费。商业营业仓储的目的是为了在仓储活动中获得一定利润收益,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商业营业仓储包括提供货物仓储服务和提供仓储场地服务。

3.战略储备仓储

国家根据国防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实行战略物资储备而产生的仓储。战略储备由国家政府进行整体控制,通过立法、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战略储备特别重视储备品的安全,其存储期较长。战略储备物资主要有能源、粮食、有色金属、淡水等。

4.公共仓储

公共仓储是公用事业的配套服务设施,为车站、码头提供相应的仓储配套服务。建立公共仓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车站、码头的货物存放问题,具有内部服务的性质,从属于公共服务。但对于存货人而言,公共仓储也适用营业仓储的关系,只是不独立订立仓储合同,而是将仓储关系包含在公共服务之中。

(二)按仓储物的处理方式划分

1.保管式仓储

保管式仓储也称为纯仓储,存货人将特定的物品交由保管人进行保管,在双方约定的保管期过后,保管人原物交还存货人。被保管的货物除了不可避免的自然损耗和自然减量外,数量、质量、件数不发生变化。保管式仓储又分为仓储物独立保管仓储和将同类仓储物混合在一起的混藏式仓储。

2.加工式仓储

加工式仓储指保管人在保管期间根据存货人的要求对保管物进行一定加工的仓储方式。保管物在保管期间,保管人根据存货人提出的要求对保管物进行形状、外观、成分构成、尺度等的加工,使仓储物符合存货人的要求。

3.消费式仓储

保管人在接受保管物时,同时拥有对保管物的所有权,保管人在仓储期间有权对仓储物行使所有权;在仓储期满,保管人将相同品种、种类和数量的替代物交还给存货人。消费式仓储特别适合于保存期较短(如农产品)、市场供应(价格)变化较大的商品的长期存放。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商品保值和增值功能,是仓储经营人利用仓储物开展经营的增值活动。这种方式已成为仓储经营的发展趋势。

(三)按对象进行仓储的划分

1.普通物品仓储

普通物品仓储为那些无需特定保管条件的物品提供仓储。一般的生产物质、生活用品、普通工具等杂货类物品,不需要针对货物本身设置特殊的保管条件,采取无特殊装备的通用仓库进行仓储。

2.特殊物品仓储

为保管中有特殊要求和特殊条件的物品提供的仓储。如危险物品仓储、冷库仓储、粮食仓储等。特殊物品仓储一般都是专用仓储,按照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以及法规规定进行仓库建设和实施管理。

(四)按功能对仓储进行的划分

1.储存仓储

储存仓储为存放很长时间的物品提供仓储。由于物品存放时间长,就要求存储费用较低廉。为降低仓储费用,储存仓储的地点一般都设在较偏远的地方。储存仓储的物品较为单一,品种少,但存量较大。由于物品存期长,储存仓储特别注重对物品的质量保管。

2.物流中心仓储

物流中心仓储是以物流管理为目的的仓储活动,是为了实现有效的物流管理,对物流的数量、过程、方向进行严格的控制,是实现物流的时间价值的环节。一般在一定经济地区中心、交通较为便利、储存成本较低处开展。物流中心仓储品种较少,进库批量较大,按照一定批次分批出库,整体上周转能力强。

3.配送仓储

配送仓储也称为配送中心仓储,是商品在交付消费者之前所进行的短期仓储,是商品在销售或者进行生产使用前的最后储存,并在该环节进行销售或使用的前期处理。配送仓储一般在商品的最终消费地区内进行,以便迅速地将商品送达消费者和销售者。配送仓储物品种类繁多、批量小,需要大量进货、分批少量出库操作,往往需要进行分拣、拆包、组配等作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销售。配送仓储注重对物品存量的控制。

4.转换运输仓储

转换运输仓储指衔接不同交通方式运输转换的仓储。在不同运输方式转换地进行的仓储(如港口、车站),是为了保证不同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减少运输途中装卸和停留时间。转换运输仓储具有大进大出,货物存期短,注重货物的周转作业效率和周转率等特点。

1.2 仓储业

仓储业是指从事仓储活动的经营企业的总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仓储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仓储业历史悠久,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仓储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且形成了各种专业化门类齐全的仓储分工,在数量上已完全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服务质量和效益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我国的仓储业具有以下特点。

1.条块分割,仓储分为多个部门

由于我国较长时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物质资源通过部门体制的方式分配,各部门为了争夺物质资源,储存所获得的分配资源,均以部门体系的纵向方式部署仓储。形成了中央、地方,物资、商业、农业、交通、铁路、电力等部门体系的仓储结构,部门之间互不联系。因而造成了整体上的仓储互不连接,功能重复,互相不支持配套,重复建设严重的状况。

2.布局不合理的仓库众多

由于部门行业的分头建设,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广泛开展仓库建设,在经济集中地区,特别是部门集中地区,仓库较为集中,数量众多。为了便于纵向的联系和资源调配,仓库都集中建在交通中心附近,造成在一个地区,以至于在全国的仓储布局极度不合理。仓储集中的地区仓储能力出现严重剩余,其他许多地方仓储能力严重不足。在经济落后地区,仓储能力的不足严重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技术水平分化

仓库建设和仓储管理源出多头,互相之间缺乏联系和合作,功能分工不明确,大多数仓储功能相近,用途相同。再加上仓库建设本身就是短期行为、应急式的决策,为了满足一时需要,所建设的仓库普遍都是简易仓库和货场,缺乏机械和设备。又由于仓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仓储自身发展能力极弱,大多数仓储技术水平低下,机械化程度很低。当然由于有政府的投资,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个别行业也具有一定数量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仓库,但整体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管理法规不够健全完善

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经济,严格的依法管理和完善的法律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仓储业也需要完整、健全的法律管理体系。我国关于仓储立法主要表现在《民法通则》中的物权规范,《合同法》的仓储合同、保管合同分则,《消防法》中的消防要求和消防管理,以及其他一些规章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整的《仓储法》,对于仓储经营中的一些经济行为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持。仓储企业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的利益也远远做得不够。企业内部的法制化水平也比较低下。

5.存量巨大,管理水平低下

总的来说,我国的仓储能力巨大,但是仓储管理水平非常低。一方面表现在仓储利用率低下,货物周转率低,物资流通速度慢,仓储保管能力差,货物损耗严重。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仓储企业都没有自主经营的能力,不能充分利用仓储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也没有充分利用仓储中的巨量沉淀资本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价值。仓储管理水平的低下与我国整体上社会性的不重视仓储管理,仓储管理的资源投入不够,仓储管理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程度低有密切的关系。许多仓储企业还没有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没有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还不能自主地利用仓储资源进行盈利。

1.3 仓储业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仓储业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产的需要。仓储业需要加快改造步伐,迅速提高质量和效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实现仓储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仓储业发展的方向是:充分利用已有的仓储资源的仓储社会化,提高仓储效率和仓储业分工发展的专业化功能,加速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和促进物流效率提高的仓储标准化,提高仓储自身效益,实现仓储管理的现代化。

1.仓储社会化、功能专业化

我国仓储业目前的效率低、利用率不高、作业条件差、缺乏自身发展能力,根源在于条块性的分割、处于附属的地位以及企业体制与产权的种种约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任何社会资源只有在市场中自由交换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也只有在自由交换体制的激励之下,才会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性。仓储业需要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原则进行现代企业改造,建立科学先进的企业治理结构,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的主体,才能彻底改变我国仓储业的不良状况,真正成为市场资源,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我国仓储业的技术水平低和功能重复的现状,只有通过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才能得以改变。社会对仓储的需要也同对其他社会资源的需要一样,向着专业化、特性化、功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仓储业内部在市场竞争中也只有通过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产品个性化的优势。

2.仓储机械化、自动化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机械化已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基本要求。机械具有承重能力强、效率高、工作时间久、损害低等多种特点。仓储作业大都负荷重、作业量大、作业环境恶劣、时间紧、存在着众多系统性不安全隐患,因而仓储机械化是仓储业发展的必然。仓储企业应通过机械化实现最低的人力作业、加大企业集成度、减少人身伤害和货物损害、提高作业效率的目标。随着货物运输包装向大型化、托盘化的发展,仓储也必然要向机械化过渡。

仓储自动化是指由计算机管理控制仓库的仓储。在自动化仓库中货物仓储管理、环境管理、作业控制等仓储工作,通过信息管理、扫描技术、条形码、射频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指挥仓库堆垛机、传送带、自动导引车、自动分检等设备自动完成仓储作业;自动控制空调、监控设备、制冷设备进行环境管理;向运输设备下达运输指令安排运输等;并同时完成单证、报表的制作和传递。对于危险品、冷库暖库、粮食等特殊仓储,都有必要采取自动化控制的仓储。

自动化仓库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自动化仓库和对原有仓库进行自动化改造都需要进行各种评估,保证有较大的仓储周转量才能分摊投资成本,否则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经营困难。

3.仓储标准化

仓储业为物资流通提供服务,是物流和商流具体操作中的重要环节。仓储与物流和商流的其他环节的相互配合,是提高整体物流和商流效率的重要方式,其中整体物流标准化是实现各环节无缝结合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要求仓储标准化。仓储标准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仓储与其他环节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是仓储内部提高作业效率、充分利用仓储设施和设备的有效手段,是开展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仓储的前提条件。

仓储标准化主要有:包装标准化,标志标准化,托盘成组标准化,容器标准化,条形码的采用,计量标准化,作业工具标准化,仓储信息标准化等多种技术标准化,以及服务标准、单证报表、合同格式、仓单等标准化。

仓储标准化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或者社会普遍适用的习惯。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推荐标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行业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发布的各种行业标准,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等。

4.仓储信息化、信息网络化

对于存货品种繁多、存量巨大的物流与配送中心,要提高仓库利用率,保持高效率的存货流转,实施精确的存货控制,没有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和处理是不可能实现的。仓储信息化管理包括:通过计算机和相关信息输入输出设备,对货物识别、理货、入库、存放、出库,进行操作管理;对账目处理、结算处理,提供实时的查询;进行货位管理、制作各种单证和报表,进行存量控制,甚至于进行自动控制等。可以说,仓储要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损耗、从而降低成本就必须实现信息化。

仓储是物流的节点,是企业存货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需要仓储及时地把存货信息反馈给管理部门,在充分掌握物品的存量、储备、存放地点、消费速度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准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高效的物流管理是建立在对物流的实时控制和支配的基础上,管理的决策迅速及时地传达给仓库,由仓库对物流进行控制和组织。要想实现高效的物流管理就需要仓库、厂商、物流管理者、物资需求者、运输工具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网络控制物流,做到仓储信息网络化。

5.科学管理

仓储管理包括仓储的管理体制、治理结构、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目标几个方面。根据不同的管理体制,仓储活动可以分为向社会提供仓储服务的商业仓储和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企业自营仓储。无论管理体制如何,仓储管理都需要进行科学化管理,实现高效益、高效率的仓储。

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商业仓储也正如其他经济活动主体一样,只有在充分市场化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展其经济价值。也就是说,商业仓储必须发展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按照独立市场经济主体的要求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和开展科学化的现代企业管理,使仓储企业产权独立,给予企业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按照满足社会需要的原则向社会提供服务。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自营仓储,应该在以企业的整体发展为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仓储的地位,高度重视仓储的作用和强化对仓储的管理,合理地调配企业资源,使企业仓储部门成为企业生产和经营发展的可靠保障。

仓储企业(部门)内部应实施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实行规章化的岗位负责制,建立有利于提高生产率的动态的奖励分配制度,实施有效和系统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培养积极向上的优秀企业文化。

1.4 仓储的任务

仓储的物资储藏功能决定了仓储的基本任务是存储保管、存期控制、数量管理以及质量维护。同时,利用物资在仓库的存放,开展和开发多种服务是提高仓储附加值、加速物资的流通、提高社会资源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仓储的主要任务。

物资仓储

存储是指在一定的场所,将物品收存并进行妥善保管,确保被存储的物品不受损害。存储是仓储的最基本任务。存储的对象必须是有价值的物品,存储要在特定的场地进行,存储必须将存储物移到存储地进行。存储的目的是确保存储物的价值不受损害,保管人的主要义务就是妥善保管好存储物。存储物始终属于存货人所有,存货人有权处置存储物。

物资的存储有可能是长期的存储,也可能只是短时间的周转存储。进行物资存储既是仓储活动的主要特征,也是仓储最基本的任务。

流通调控

仓储既可以是长期行为,也可以是短期行为,对存期的控制自然就形成了对流通的控制,也就是说由于流通中的需要,决定了物品是存储还是流通。可以把仓储看作一个“蓄水池”,当交易不利时,将物品储存,等待有利的交易机会。流通控制的任务就是对物资是仓储还是流通作出安排,确定储存时机、计划存放时间,其中还包括储存地点的选择。

数量管理

仓储的数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存货人交付保管的仓储物的数量和提取仓储物的数量必须一致;另一方面为保管人可以根据存货人的要求分批收货和分批出货,严格控制存储物的数量,配合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随时向存货人提供存货数量的信息服务,以便存货人控制存货。

质量管理

根据收货时仓储物的质量交还仓储物是保管人的基本义务。为了保证仓储物的质量不发生变化,保管人需要采取先进的技术、合理的保管措施,妥善和勤勉地保管仓储物。仓储物发生危险时,保管人不仅要及时通知存货人,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

配送

对生产车间和销售点的配送成为设置在生产和消费较为集中地区附近的从事生产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仓储的基本业务。配送是根据生产的进度和销售的需要由仓库分批、分量地将仓储物送到各个生产线和零售商店或收货人手上。仓储配送业务的发展,有利于生产企业把存货成本降低,减少固定资金投入,实现准时生产;商店减少存货,减少流动资金的数量,且能保证销售。

配载

大多数运输转换仓储都具有配载的功能。货物在仓库中,按照运输的方向分门别类地仓储,当运输工具到达时出库装运。配送中心要不断地对运输车辆进行配载,保证及时完成配送任务并充分利用运输工具。

交易中介

仓储经营人利用存放在仓库的大量有形资产,利用与物资使用部门广泛的业务联系,开展现货交易中介业务有利于加速仓储物的周转和吸引仓储。仓储经营人利用仓储物开展物资交易不仅会给仓储经营人增加利润,还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速资金运转,减少资金沉淀。交易功能的开发是仓储经营发展的重要方向。

流通加工

加工本身属于生产的一部分,但是为了满足消费个性化、多样化,产品的更新极快,又为了严格控制物流成本的需要,生产企业将产品的定型、分装、组装、装潢等工序留到最接近销售的仓储环节进行,使得仓储成为流通加工的重要环节。

1.5 仓储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

现代物流是采购原材料、产品生产及其销售过程的实物流的统一管理,实现促进产品销售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物流过程需要经过众多的环节,其中仓储过程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不可缺少的。仓储从传统的物质存储、流通中心,发展成为物流产业的节点,作为物流管理的核心环节发挥着整体物流协调的作用,也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仓储在物流操作中心的作用

1.整合运输和配载

基于运输的费用率随着运量的增大而减少的规模经济现象,尽可能大批量地运输是节省运输费用的最直接手段。将不断生产的产品集中成大批量进行运输,或者将多个供货商所提供的产品整合后进行运输等作业就需要通过仓储来实现。通过整合不仅实现大批量进行运输,还可以通过整合、轻重搭配,实现充分利用交通工具的运输空间。整合服务还可以由多个厂商共同使用,以减少仓储和运输成本。在运输整合中还可以对商品进行成组、托盘化等作业,使运输作业效率提高。

运输服务商也通过在仓储整合众多小批量托运的货物,进行运输配载,以便充分利用运输工具,降低物流成本。

2.分拣和组合产品

对于通过整合运达消费地的产品,需要在仓库里根据流出时间、流出去向的不同进行分类,分别配载到不同的运输工具,配送到不同的目的地或消费者。

仓储的整合作用还适用于在不同产地生产的系列产品,通过仓库加以整合,再提供给销售商。生产商要求分散的供应商把众多的零配件送到指定的仓库,由仓库进行虚拟装配组合,再送到生产线上进行装配。同时包括将众多小批量的货物,整合成大的运输单元,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3.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将产品加工工序从生产环节转移到物流环节中进行。由于仓储中物品处于停滞状态,在仓储中进行流通加工,不影响物品的流通速度,又能实现产品及时满足市场不同客户的需要和消费变化的需要。流通加工包括产品包装、装潢包装、贴标签、上色、组装、定量、成型等。

虽然流通加工通常比在生产地加工成本更高,但能够及时满足销售、促进销售,还能降低整体物流成本。

4.平衡生产和保证供货

产品中很大一部分具有季节性销售的特性,在销售高峰前才组织大批生产显然不仅不经济而且根本不可能实现。通过一段持续的生产时间,将产品通过仓储的方式储存,在销售旺季集中向市场供货,并通过仓储点的妥善分布实现及时向所有的市场供货。也有部分集中生产而常年销售的产品,也需要通过仓储的方式向市场提供稳定的货源。仓储可以说是物流的时间控制开关,通过仓储的时间调整,使物品按市场需求的节奏进行流动,满足生产与销售的需要。

对于一般商品、生产原材料适量地进行安全储备,是保证生产稳定进行和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也是应付偶发事件所造成破坏的重要手段,如交通堵塞、意外事故等。

5.存货控制

除了大型在现场装配的建筑、设备外,绝大多数普通产品很难达到零库存,但存货就意味着停止运转资金,成本增加、保管费用也随之上升,并会产生耗损、浪费等风险,因此控制存货、降低成本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存货控制就是对仓储中的商品存量进行控制的工作,并且是整个仓储线的存量控制。仓储存货控制包括存量控制、仓储点的安排、出货安排、补充控制等工作。

仓储是物流增值服务功能的实现环节

优秀的物流管理不仅可以满足销售产品的需要,降低产品成本,更应该是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服务,以提高产品销售的收益。产品销售的增值主要来源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功能的扩展、及时性的时间价值、削峰平谷的市场价值、个性化服务的增值等。

众多的物流增值服务都发生在仓储过程中,流通加工在仓储环节物质流动停顿时开展,通过加工提高产品的质量、改变功能,把产品变得赋有个性化;通过仓储的时间控制,使生产节奏与消费节奏同步,实现物流管理的时间效用的价值;通过仓储的商品整合,开展消费个性化的服务等。

虽然说优秀的物流管理,可以保证按时将商品交到消费者手中,但绝大多数消费者有看样购货的习惯,仓储中的现货会使客户产生信任感,从而促进双方达成交易。近距离的仓储存货,对客户的服务更快、更及时,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产品准时和合适的仓储,充分表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形成了企业管理先进的、高效的良好形象。

仓储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物流管理是为了全面降低物流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最终成本。物流成本包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作业成本、风险成本等。

仓储环节不仅是物流的组成部分,还可以对物流成本进行整体控制管理。仓储成本的降低直接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产品在仓储中的组合、妥善配载和流通包装、成组等流通加工就是为了提高装卸效率、充分发挥运输能力,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合理和准确地仓储可以减少商品的流动、换装、降低作业次数,采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仓储作业,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优良的仓储管理,对商品实施有效的保管和养护,准确的数量控制,都能大大减少风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