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实用养生宝典
42857300000010

第10章 畅通经络

经脉在人体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经脉的十二经脉是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遍布于全身,从而沟通表里,贯穿上下使人体形成了有机的整体,经脉在人体具有“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作用(《灵枢·本脏》)。所以养生和康复医疗,都有使经气和调的要求。对此华佗有精辟的论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他虽是论述劳动对养生的作用,但其中血脉流通,应是对养生防病所起的主要功效,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他创制“五禽戏”的体育锻炼,其目的就是促进血脉的流通。

经络的科学证实为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尤其是针灸、推拿、气功以及各种民间疗法,甚至武术和各种体育锻炼等找到了现代科学根据。使人们一方面能够深入探讨各种疗法的原理,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使中、外广大群众乐于接受中国的医疗保健法,而造福于全人类。例如,延安地区医院郝金凯教授就利用我们发现的三种经络测定法测出仅有1毫米宽的经脉线,在此基础上给患者针灸并配合吸氧,结果不但提高了对常见病多发病,如面神经麻痹(面瘫)、哮喘、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等的疗效,而且对很多西医认为的不治之症,如肺气肿、脑瘫、帕金森病等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事实证明,在宽度仅1毫米的经络线上针刺确有奇效。

经络的科学证实不仅为中医找到了现代科学根据,而且也向西方医学和生物科学提出了挑战。经络系统既然客观存在,任何一门现代医学科学,如生理、病理和临床各科都不能置之不理。概括起来说,任何一门现代生物科学和医学科学只有把经络系统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纳入其研究范畴才有可能成为一门完整的现代科学。

经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证人人健康。现在国内外盛行的保健长寿方法很多,运动、心理、减肥、针灸、按摩、气功以及药物等可能不下百种。但是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保健长寿呢?过去我在北医、协和教生理学,我不承认经络存在,所以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证实经络存在,才意识到所有这些保健法都是在于经络锻炼。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的梳头、洗脸、洗澡、跳舞、唱歌、书法等也都是利用活动中的机械和热的刺激激发了有关经络,保证身体各系统的健康运转。经络系统实际上是人体的总控制系统,是保证人体健康、长寿的关健。

1.运用气功通经络

运用传统的气功方法进行自身行气的锻炼,以达到体质抗病防老的目的,这种养生益寿的方法,称之为气功保健。

气功保健,是指通过调心(控制意识,松弛身心)、调息(均匀、和缓、深长地呼吸)、调身(调整身体姿势、轻松自然地运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气血周流,百脉通畅,脏腑和调,以达到强身保健目的的传统养生方法。

气功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和疲劳、疾病、衰老进行斗争的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摄生保健方法。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千百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许逊著的《宗教净明录气功阐微》,在晋代以前的典籍中,道家称之为“导引”、“吐纳”、“炼丹”;儒家称之为“修身”、“正心”;佛家称之为“参禅”、“止观”;医家称之为“导引”、“摄生”。在历代医籍中,以“导引”为名者较为普遍,而“气功”之称,则是在近代才广为应用。

(1)养生机理

气功是着眼于“精、气、神”进行锻炼的一种健身术,它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调心则意念专注,排除杂念,宁静以养神;调息则呼吸均匀和缓,气道畅通,柔和以养气;调身则经络气血周流,脏腑和调,从而做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通过系统的锻炼,可以使“精、气、神”三者融为一体,以强化新陈代谢的活力,使精足、气充、神全,体魄健壮,生命自然会延长,推迟衰老。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在气功锻炼的过程中,调身以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松,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因而可以诱使情绪得到改善。调息则通过呼吸的调整可以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同时,可以兴奋呼吸中枢,进一步影响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而调心,意守以至于人静时对大脑皮层有调节作用,可以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也能对外感性有害刺激产生保护作用。因此,练功中出现的呼吸抑制、交感神经抑制和骨骼肌放松等,是生理上的“内稳定”,是人体内在运行最正常的时刻,可以使大脑的活动有序化,从而大大提高脑细胞的活动效率,使大脑的潜力得以发挥,更好地开发人的智慧。所以说,气功可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益寿延年。

(2)练功要点

气功的门派较多,然在功法上,大致可分为动、静两类。所谓静功,即在练功时要求形体不动,如:坐功、卧功、站功等;所谓动功,即在练功时,形体要做各种动作进行锻炼,即通常所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在练功的基本要求上,大体是一致的,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①调息、调身、调心调息即调整呼吸,练功时要求呼吸深长、缓慢、均匀。此又称气息或练气。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鼻吸、鼻呼,或鼻吸、口呼,逐渐把呼吸练得柔和、细缓、均匀、深长。调身即调整形体,使自己的身体符合练功姿势、形态的要求。强调身体放松、自然,以便内气循经运行畅通无阻。调心即意识训练,又称为意守或练意,指在形神松静的基础上,以意守丹田的方法,进一步把心安定下来,排除杂念,以达到“入静”状态。“人”是进入,“静”是安静,“人静”就是达到对外界刺激不予理睬的清静状态,此时头脑清醒,似睡非睡,即所谓“气功态”。

②强调身心统一、松静自然为了达到人静,要求意念和气息必须密切配合,呼吸放松,舌抵上腭,用意念诱导气的运行。身体也要放松,姿势自然而正确,方可达到身心统一,达到“入静”。所谓松静自然,是指在气功锻炼中必须强调身体的松弛和情绪的安静。要尽力避免紧张,解除紧张。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情况下练功则可达到神气合一,形神合一,协调整体的目的。

③要循序渐进练习气功在短期内学习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要领、方法是可能的,但要练得很好,则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在练习过程中,一般容易有两种偏向,一是急于求成,练得过多、过猛;一是松懈散漫,放任自流。因此,练功者必须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多下苦功,克服松懈情绪;同时,也要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循序渐进,克服急于求成的想法。人体内部的变化是逐渐产生的,不可操之过急。只要持之以恒,是会达到目的的。2.针灸按摩通经络针、灸、按摩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保健措施和方法。利用针、灸、按摩进行保健强身,是中医养生法的特色之一。

对于保健针、灸、按摩的意义及异同,《灵枢·经别篇》中说:“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痛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说明人的生长与健康,病的酿成与痊愈,与人体经络有密切关系。针、灸、按摩就是根据有关经络腧穴的理论,运用不同的方法调整经络气血,借以通达营卫,谐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用于保健强身、益寿延年者,则属于养生范畴,称之为保健针、灸、按摩。

针、灸、按摩,方法各有不同,但其基本点是相同的,都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调整经络、刺激腧穴为基本手段,以激发营卫气血的运行,从而起到和阴阳、养脏腑的作用。这是其相同之处。

三种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的工具、实施的手法及形式不同。就其作用而言,也有所侧重。针法是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人体的经络腧穴,通过实施提、插、捻、转、迎、随、补、泻等不同手法,以达到激发经气、调整人体机能的目的。其所用工具为针,使用方法为刺,以手法变化来达到不同的效果。灸法则采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借助于药物烧灼、熏熨等温热刺激,以温通气血,达到调整机体的作用。按摩则是手指、掌或辅助按摩器械对人体经络、腧穴、肢体、关节等处,施以按、点、揉、搓、推、拿、抓、打、压等手法,以舒筋活血、和调表里。其实施以手法为主,以不同手法达到不同目的。三种方法各有特长,针刺有补有泻;灸法长于温补、温通;按摩则侧重于筋骨关节。属于中医外治法中三种不同类型的方法。

在中医养生的实际应用中,灸法及按摩运用较为普遍,针刺古代多有运用,而今似不如灸及按摩应用的广泛。三者常可配合使用。欲获近期效果时,可用针法。然而对禁针的穴位,或不宜针法者,则可用灸。灸法往往效缓而持久,欲增强其效果,亦可配以针法。针而宜温者,可针、灸并施。不宜针、灸者可用按摩法。

(1)针刺保健

①针刺保健的概念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一定的穴位,运用迎、随、补、泻的手法以激发经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旺盛起来,达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针刺保健。针刺保健与针刺疗疾的方法相同,但各有侧重。保健而施针刺,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旨在养生延寿;治病而用针法,则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扶正驱邪,意在祛病除疾。因而,用于保健者,在选穴、施针方面,亦有其特点。选穴则多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施针的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亦不宜过多。

②针刺保健的作用 针刺之所以能够养生,是由于刺激某些具有强壮效用的穴位,可以激发体内的气血运行,使正气充盛,阴阳谐调。概括起来,针刺保健的作用,大约有三。

通经络:针刺的作用主要在于疏通经络,使气血流畅。《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指出:“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针刺前的“催气”、“候气”,刺后的“得气”,都是在调整经络气血。如果机体某一局部的气血运行不利,针刺即可激发经气,促其畅达。所以,针刺的作用首先在于“通”。经络通畅无阻,机体各部分才能密切联系,共同完成新陈代谢活动,人才能健康无病。

调虚实: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随时都在进行着。“阴平阳秘”是一种动态平衡,在正常情况下,也容易出现一些虚实盛衰的偏向。如体质的好坏、体力的强弱、机体耐力、适应能力以及智力、反应灵敏度等等,对于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时期,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针刺保健则可根据具体情况,纠正这种偏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泻得宜,可使弱者变强,盛者平和,以确保健康。

和阴阳:阴阳和谐乃是人体健康的关健。针刺则可以通经络、调虚实,使机体内外交通,营卫周流,阴阳和谐。新陈代谢自然会健旺,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某些强壮穴位,可以提高机体新陈代谢能力和抗病能力。如:针刺正常人的“足三里”穴,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吞噬功能加强;同时,还可以引起硫氢基酶系含量增高。硫氢基酶为机体进行正常营养代谢所必需,对机体抗病防病的生理机能有重要作用。这就进一步说明,针刺法确实具有保健防病、益寿的作用。

③刺法原则重点是配穴、施针及禁忌。

配穴:针刺保健,可选用单穴,也可选用几个穴位为一组进行。欲增强某一方面机能者,可用单穴,以突出其效应;欲调理整体机能者,可选一组穴位,以增强其效果。在实践中,可酣隋而定。

施针:养生益寿,施针宜和缓,刺激强度适中,不宜过大。一般说来,留针不宜过久,得气后即可出针。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宜,年老体弱或小儿,进针不宜过深;形盛体胖之人,则可酌情适当深刺。禁忌:遇过饥、过饱、酒醉、大怒、大惊、劳累过度等情况时,不宜针刺;孕妇及身体虚弱者,不宜针刺。

④针刺穴位现将一些常用的养生保健穴位介绍如下。

足三里:位于膝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为全身性强壮要穴,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气增力,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机能。刺法,用毫针直刺1~1.5寸,可单侧取穴,亦可双侧同时取穴。一般人针刺得气后,即可出针。但对年老体弱者,则可适当留针5~10分钟。隔131次,或每日1次。

曲池:位于肘外辅骨,曲肘,肘横纹尽头处。此穴具有调整血压,防止老年人视力衰退的功效。刺法,用毫针直刺0.5~1寸,针刺得气后,即出针,体弱者可留针5~10分钟。每131次,或隔日1次。

三阴交: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此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刺法,用毫针直刺1一1.5寸,针刺得气后,即出针,体弱者可留针5~1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关元:位于脐下3寸。本穴为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刺法,斜刺0.5寸,得气后出针。每周1一2次,可起到强壮身体的作用。

气海:位于脐下1.5寸。此穴为保健要穴,常针此穴,有强壮作用。刺法,斜刺0.5寸,得气后,即出针。可与足三里穴配合施针,每周1~2次。

(2)保健灸法

①保健灸法的概念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保健灸法。保健灸法不仅用于强身保健,亦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健康,是我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保健灸法,流传已久。《扁鹊心书》中即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说明古代养生家在运用灸法进行养生方面,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时至今日,保健灸仍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灸法一般多用艾灸。艾为温辛、阳热之药,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灸用以陈旧者为佳,便无遗留感觉,这是其他物质所不及的。因而,艾是灸法理想的原料。

②保健灸的作用保健灸的主要作用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培补先天、后天,和调阴阳,从而达到强身、防病、抗衰老的目的。

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内经·素问·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灸法其性温热,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培补元气,预防疾病:《扁鹊心书》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为辛温阳热之药,火以助之,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阴,真元充足,则人体健壮。“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故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之作用。

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指出:“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穴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濡养全身,亦可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升举阳气,密固肤表:《内经·素问·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气虚下陷,则皮毛不任风寒,清阳不得上举,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常施灸法,可以升举阳气,密固肌表,抵御外邪,调和营卫,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

③保健灸的方法艾灸从形式上分,可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三种;从方法上分,又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和悬灸三种。保健灸则多以艾条灸为常见,而直接灸、间接灸和悬灸均可采用。根据体质情况及所需的养生要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到有温和的热力,以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艾灸时间可在3~5分钟,最长到10~15分钟为宜。一般说来,健身灸时间可略短,秋、冬宜长;四肢、胸部施灸时间宜短,腹、背部位宜长;老人、妇女、儿童施灸时间宜短,青壮年则时间可略长。施灸的时间,传统方法多以艾炷的大小和施灸壮数的多少来计算。艾炷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形的用量单位,分大、中、小三种。如蚕豆大者为大炷,如麦粒大者为小炷。每燃烧一个艾炷为一壮。实际应用时,可据体质强弱而选择。体质强者,宜用大炷;体质弱者,宜用小炷。

(3)按摩保健

按摩保健也是畅通经络的主要方法之一。即以不同的手法,按摩人体的穴位、肢体关节等部位,以舒筋活血,调和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之目的。具体方法见有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