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30多岁女人一生的人生智慧书
42859100000025

第25章 远离工作倦怠症

翻遍所有的地方,最后发现电话簿就在手边;走到文件柜前伸出手,突然想不起要找些什么;有一大堆工作等候处理,却打不起精神着手去做……脑袋里像被灌了铅,坐在桌前一动也不想动。一个问题总在脑中盘旋:要不要干脆辞职不干了?类似的抱怨和感慨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焦虑、烦躁、失眠……30岁正是情绪波动期,许多之前不曾有过的焦虑也都会一并而来。特别是30几岁又身处职场的女人,当警惕工作倦怠症的困扰。

每天下班回家,33岁的华第一句话就说她很累,不想工作,却又不得不工作。四年前,华考取了公务员,在政府机关做文秘工作,“一沓沓文件摆在那里,就好像一座山一样,永远也发不完。每天我都像‘搬砖’一样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没完没了,感觉特别累。”

周围的人都羡慕华,说她拿着稳定的薪水,坐着舒适的办公室。“其实我过得并不好。总是感到很忙,但又没忙出个名堂来。晚上睡不好,情绪低落,时不时还会头晕、头痛。”华说这种症状已持续一年多了,“丈夫以为我身体出了毛病,让我到医院做了一次体检,可什么毛病也没有。”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朝九晚五的工作更让华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来。“以前在办公室,同事们会讲些笑话来活跃气氛,还能让我乐一乐,现在听都懒得听。以前那个有思想有主见的我不见了,现在的我就像一口枯竭的井,再也打不出水来。”华说。

华的情况是一种由于工作倦怠导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序容易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升迁的工作岗位也会降低成就感,这都是导致工作倦怠的重要原因。

31岁的琪是一家大型合资企业的部门经理,有房有车,是让人羡慕的白领丽人。可如今,她却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厌倦,完全没有原先兴致勃勃的感觉。

“公司里竞争激烈,我虽坐在经理的位置上,但虎视眈眈者大有人在”。琪承认,为了站稳脚跟,她对自己要求很苛刻,工作中的一点瑕疵都要自责很久,每天回家后都会不由自主地反省自己一天工作的得失,生怕出任何差错,为此也冷落了老公。

“另外,无论我做出了什么成绩,公司老总总是对我的业绩不满意,弄得我一点成就感都没有。”琪说:“又到年底,我总担心老总会撤换我,一进办公室就觉得惴惴不安,感觉自己像坐在火山口上。一直以来,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是我觉得最自信的,而现在,挫折、沮丧、焦虑已经使我逐渐失去了工作的乐趣。”

可以看得出来,琪的境遇就是激烈竞争引发的心理暗礁。作为都市里的成功人士,琪为了维护自己所得而拼命努力,但工作中激烈的竞争给她极大的压力,而表达苦闷、宣泄情感的机会非常少,这样,工作倦怠不请自来。

你有工作倦怠吗工作倦怠,也称为“职业衰竭”,根据国际标准,它包括三个指标: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

情绪衰竭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对工作缺乏冲动,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害怕工作。玩世不恭,指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对工作不热心不投入,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成就感低落,是指个体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

统计还显示出,职场存在着“四年之痒”的情况,即上班不到四年的人“倦怠指数”最高。此外,在具体职位上,公务员工作倦怠程度最高,人力资源从业者程度最低;从职业级别看,在组织里职位越高,工作倦怠程度越低;从行业看,专业服务、财会、法律是最不让人感到倦怠的行业。工作倦怠主要有一下诱因:不能获得提升;所从事的工作不具有挑战性;工作负担太重;投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对直接上司的管理方法和风格不满;工作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组织不够公正;与单位所强调的价值追求格格不入;对单位内部的沟通状况不满意;分工不明确;与家人的关系不融洽;组织不能为工作提供必要支持;建议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人际关系很伤脑筋;规章制度不够合理。

工作倦怠是很正常的现象。社会正处在转型中,原有的价值观、成就观、幸福观等受到冲击,而新的为人们广泛认可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这反映到生活和工作中,就是很多人对职业缺乏认同感、成就感,对生活缺乏信心和快乐。

要摆脱工作倦怠,首先树立“工作,并快乐着”这一理念。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不能成为工作的奴隶,也不能将家庭当做工作场所。

其次,创造积极性。一项工作干久了,看上去轻车熟路,实际上会有一种重复“吃剩饭”的感觉。其实,“剩饭”也罢,鲜菜也罢,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口味”,不断地变化一些花样,就像给咖啡加点糖一样,使你的工作不再“苦涩”。

下面针对工作倦怠提出三方面的建议:

设定目标:为了工作有效率,必须要有所激励。最好挑一个明确、可量化、并能在一定期间内完成的小目标。目标的达成可使你重拾信心,再朝另一个小目标前进。这时你就会发现工作越来越有兴致。

控制压力: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心静自然凉”。身为职业倦怠的受害者,要减少压力,首先要找出焦虑来源,并采取必要步骤,以重新掌握你的人生。

暂时回避:暂时把只会挑毛病的老板、永远办不完的公事、薪资少、工作无聊和没人肯定自己等不快的事丢在一旁。等你恢复工作意愿,更有能力接受挑战时,再去面对这些剥夺你信心和自制力的外因。

转移焦点:时时提醒自己,你不是被雇来复制别人的行为,而是来解决问题的。找出问题点,看看你是不是能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也许这份工作的弹性比你想像的要高;或许你可以把工作变得更符合你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