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布局特征主要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民情风俗、建筑理念、民俗或民族文化相关,是农村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主要空间表现形式。陇南地区从北到南,不仅文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地理环境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形成南北不同的建筑形式以及村落布局形式。
陇南北部的西和、礼县一带,北与天水接壤,地势相对平缓,耕地面积宽广,所以村落布局也体现出大村落的总体特色,陇南北部一带的村落,大多为100户以上的大型村落,民居建筑以一层的马鞍架土木结构建筑为主。北部由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以在建筑方面注重传统文化中的风水观念、龙脉地势等,与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保持一致,在方位选择方面体现出“面南靠北”的总体特征。在这种建筑方位观念的统摄下,整个陇南北部的大村落民居建筑排列整齐,虽然有时根据风水方位的需要有细微的变化,但整体的方位及视觉形式依然体现出整齐划一的布局特征。另外,山区的村落布局则体现出相应的变化,主要是依据当地的山形地势,结合风水学的规定性,进行灵活处理,但总体上体现出依靠主山建筑的特征,后面有主山,前面有面山,而且要求视野开阔,讲究水的来龙去脉和流向,注重村落与周围自然的和谐,所以整个村庄体现出相对统一的建筑方位,从而形成相对规整的村落布局特征。
陇南南部的地貌特征以武都、文县、康县等地区为代表,民居建筑形式体现出与北部的较大差异,在村落布局方面,由于山形地势险要,多大山,少平川,所以主要体现出小村落布局特征,除了主要的城镇地区以外,多以几十户或十几户的小村落为主,有些地区的民居非常分散,在深沟大山之中,常见一些零星的人家居住。在建筑理念、风水方位选择方面,也较为注重,但往往根据山形地势,进行灵活处理。所以整体布局方面,较大的村庄也体现出相对统一整齐的布局特征,但许多小村落则体现出错落与变化。陇南南部的小村落布局结构以康县和武都的部分地区为典型代表,康县县城也处于大山的压迫和包围之中,全县耕地面积极为有限,所以大村落十分稀少,十几户人家的小村落占绝大多数。
陇南南部较有地域特色的村落当属文县白马藏族村寨以及宕昌县藏族风格村寨。文县白马藏族主要居住在文县铁楼乡的大山之中,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民族矛盾,他们居住地区海拔较高,麦贡山、入贡山、薛堡寨等村寨无不如此,大山高耸入云,尤其阴雨天,云雾缭绕,进入村落,人仿佛进入天国境界,有与外界完全隔绝之感。他们的民居建筑风格属于典型的陇南南部特征,主要以纯木结构的二层“马鞍架”为主,在布局方面主要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在现代白马人民居建筑的外部装饰方面,突出青瓦白墙的醒目色彩对比,屋顶的瓦沟以及屋檐等部位也涂白色或蓝色进行装饰处理,使整个建筑的外部形式感十分突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白马村寨。
2008年“5·12”大地震对陇南白马村寨的民居建筑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许多传统的白马村落几乎被毁灭,笔者在2009年春节期间考察了文县的白马村寨,有些灾情严重的村寨80%以上的建筑都倒塌,正在处于重建之中。令人担忧的是,具有原始白马风情的建筑由于受汉文化的冲击本来就逐年减少,而目前人们对民族建筑与村落布局的文化意义认识不足,在重建过程中势必加快传统建筑与村落布局风格的消失速度。所以当地政府部门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既要发挥现代高科技的优势,同时也要重点保持白马村寨民居和村落的原始风貌,应将其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进行有效的保护。
宕昌县在历史上是羌人聚居地区,羌人曾在这里建立宕昌国,所以当地的民间艺术中至今依然具有羌族遗风。宕昌县位于武都与岷县之间,所以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但总体上气候干燥少雨,沿白龙江流域的建筑与村落布局,也体现出南北风格的鲜明对比:北部的村落布局、民居建筑与陇南北部风格趋于一致,一般为一层的“马鞍架”式土木结构,屋顶用砖瓦处理;而南部建筑与村落则具有鲜明的南部特色。同时在宕昌南部的沙湾镇一带,其建筑与村落具有典型特色,建筑形式一般为二层楼式的土屋顶结构,与文县、康县的民居和村落布局又有鲜明的差异,这里的民居屋顶不仅为坡度微小的平顶,而且一般用当地的黏土进行覆盖,不用砖瓦。由于这种黏土的特殊性能,雨水不易渗透,且有冬暖夏凉的恒温作用。除前面的门窗部分突出木结构以外,周围的围墙也用当地的黏土修筑,墙壁上的窗户错落有致,整体色调古朴自然,具有羌族碉楼的遗韵,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也显示出当地民居和村落独特的视觉特征。民居依山而建,方位整齐划一,房屋重重叠叠,黏土覆盖的屋顶呈现出原始古朴的特色,呈现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在当地的现代民居建筑中,这种传统形式的建筑也逐渐减少,现代化的小洋楼逐渐成为时尚建筑形式,而淳朴稚拙的传统民居受到很大冲击,部分地区的民居在整体布局方面依然具有传统村落的格局,但在审美趣味以及传递的文化意蕴方面,已无法体现传统民居和村落的神韵。目前随着中国农村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居住条件也在不断改善,陇南当地的民居建筑正快速地由传统的土木结构向砖木结构转变,村落也由传统的中、小型向大型转变,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落由传统的古朴自然向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农村转变,整齐划一的现代布局是总的发展趋势,只有部分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山区地方,村落依然具有古朴自然的布局特征。
每个村落都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库,储存着丰富的非物质的精神文化遗产,它既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理应给予大力的挖掘与保护,尤其是在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更应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在注重农村发展的同时,更不能放松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陇南的民居建筑具有陇南独特的地域特征与文化意蕴,体现了东西南北村落文化的融合互补,尤其以白马藏族村寨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更具有典型性,是古代氐羌民族居住民俗的活化石,在目前的灾后重建中更应将现代科技与民族文化传统有机统一起来,使民居群落在坚固耐用的同时,尽量恢复传统村落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