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编织工艺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出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特征,从其生产到使用过程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协调发展,在当代高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威胁的形势下,应注重对民间传统工艺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这既是科学发展观基本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目前中国民间编织工艺品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在消费文化的冲击下,具有农耕文化特征的民间工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遭到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双重否定和抛弃,民间工艺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农村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的巨变,最终导致民间工艺品的整体式微。而部分地区近年来的所谓“保护和开发”,其实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质,大多是打着文化牌子的商业活动,因为民间编织工艺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和生存空间基本被瓦解,而这些被开发出来的民间特色工艺品,其性质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沦为纯粹的旅游纪念品和商品。与生产劳动的疏离、文化身份的变异是当代民间编织工艺品的生存现状和潜在危机,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民间编织工艺,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目前中国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都十分重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也形成了国家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录中将部分地区的竹编、草编、柳编也列入其中,体现了政府和文化部门对民间编织工艺的重视。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民间编织工艺,主要体现了一种文化层面的保护意识,而作为实用性突出的民间编织工艺品,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意义方面,所以民间编织工艺同时具有文化生态和谐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双重意义。离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单纯地从文化层面进行保护和挖掘,不能从根本上达到保护的目的,只认识到其价值和意义还远远不够,应通过相关措施提高民间编织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才能从本质上达到弘扬和保护的目的。所以,要使民间编织工艺在中国民间得到复兴,对中国社会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保护意识方面要将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同时并重,在提倡民间编织品与传统文化传承关系的同时,更要注重民间编织品在自然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其次,在保护措施方面要依靠政府干预的力量,尽可能提高民间编织品的生产速度和在当代社会的使用率,适当限制相关工业制品的无节制生产和浪费型使用,形成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协调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也要注重民间编织品自身的生态环境建设,营造其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空间,否则,民间编织品只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潮流中沦为城市居民家中的艺术收藏品,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现实生活土壤。最后,在文化观念方面还要处理好社会发展与传统民间文化保护的辩证关系,我们不可能回归到原始淳朴的封建小农经济社会,人类社会及其科技还会继续向前发展,作为民间编织工艺品的主要生存土壤和生产基地,农村的发展也是历史的必然,机器工业产品会继续对传统民间编织工艺形成强大冲击。但随着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的日趋紧迫,传统民间文化和艺术已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民间编织工艺最终也会得到人们的青睐,并在中国广大民间蓬勃发展。我们早一天认识到其文化价值和生态意义,形成全社会自觉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就会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