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科技的磨盘
42904200000004

第4章 浮法玻璃

世界闻名的玻璃制造公司——美国康宁公司,由于该公司的一个小伙子的偶然发现,引起了平板玻璃制造方法的又一次革新。那天午餐时,小伙子坐在靠窗的座位上,一边用餐一边欣赏着窗外的景色。突然,他发现了一种奇妙的现象:有块玻璃看上去平展展的,中间却有一条肉眼不易看到的变形纹,通过这条缝,外面的东西都会发生变形。

小伙子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坐在一旁的公司其他人员的注意,其中一位工程师对此十分重视,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这种变形玻璃的数量还不少呢?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现象呢?原来,这是由于玻璃不完全平整造成的,玻璃在某些部份具有极细的波折,使得光线透过时发生转折,造成了变形。

公司经理听了这位工程师的汇报,十分重视,希望公司内的科研人员尽快找到解决的途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玻璃发生波折的原因在于伏尔柯发明的机器在提拉玻璃板时,常会有一些偶然因素造成轻微的振动,这样,尚未完全凝固的玻璃就会产生波折。要完全消除这种波折,就必须完全消除机器的振动,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将有波折的玻璃切割下来报废,又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怎么办?

经过公司人员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种理想的办法——使“站”着的玻璃“躺”下;为此,科研人员设计了一张特殊的“床”——由金属锡熔融成“锡液槽”。

当熔融的玻璃液从玻璃熔炉中流出来以后,流入了一条长长的熔融锡液槽中,玻璃液浮在锡液表面,逐渐冷却下来,由液态变成固态后,机器就拖着它前进。这样,绝对平整的平板玻璃就诞生了,人们称它为“浮法玻璃”。今天,“浮法玻璃”不仅仅用作窗玻璃,还出现在我们生活的许多领域呢!

下面我们谈谈镜子中的玻璃!镜子,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们在它面前梳妆打扮;女士们的手提包里也会有一块小小的镜子,出门可以用来梳发化妆。如果将镜子的玻璃做成特殊的形状,它的用处就更大了。例如,汽车上的凸面反光镜,可以反射较大范围内的情景;五官科医生头上的凹面反光镜,可将光线聚于一处,便于观察患处;上海大世界里的哈哈镜,更是集各类镜子之大全,它的变形功能常常逗得人们忍俊不禁。那么,镜子究竟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去浏览一番镜子的身世吧!在漫长的远古时代,人类没有镜子,但人类还是有自己的“土”办法看到自己影子的,那就是在静水中观望自己的倒影,“水平如镜”说的就是这种情景。“水镜”虽大,但是,毕竟形象模糊,稍有半点风浪,就起不到镜子的作用了。

后来,原始人类在打制石制工具时,发现有一种叫“黑曜石”的石头,可以磨平照人,这就是所谓的“石镜”。据有关史料记载,石镜的出现距今已有2400多年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于是出现了“金镜子”和“银镜子”;但是,这种镜子的代价实在太大,只有王公贵族才用得起。真正普及的镜子还是“青铜镜子”。据考证,我国从战国时开始用雕好的陶模浇青铜水铸成镜,背面铸有花纹,正面磨光照人,这便是“铜镜”的起源。汉代的铜镜涂料采用“玄锡”,即今天被称为“水银”的汞。汉代时,青铜镜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由于这种镜子容易在空气中氧化,使用时便会受到影响。大约在700多年以前,在威尼斯亚德里亚海湾里,有一个曾经闻名于整个西方社会的木兰诺小岛。岛上2.5万个居民,几乎都是熟练的玻璃工。这些人在试制彩色玻璃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加入二氧化锰以后,会使混浊的玻璃液变得清澄,从而发明了熔炼完全透明玻璃的方法。有了透明玻璃,木兰诺的技师们便开始摸索制造玻璃镜子的方法。他们先将金属板磨得既平整又光滑,又熔炼出一块块玻璃,然后将玻璃合在金属板上,试图制成玻璃镜子。刚做好的时候确实不错,光鉴照人;可是,没过多久,镜面就变暗了,原来,水份和空气从金属板和玻璃板之间极细的缝隙中钻了进去,金属板又氧化了。怎么办呢?木兰诺的技师们开始将各种金属熔化后倒在平板玻璃上,以期与玻璃结合制成镜子,但是,都失败了。

有一次,一个技师将锡熔化后,倒在光滑的大理石上,然后又加了一些水银,水银溶化到锡液中变成了液态的锡汞合金;接着,他又把一块磨平的玻璃放了上去,一层薄薄的银光闪闪的锡汞合金牢牢地粘在了玻璃上,他居然成功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面真正的玻璃镜子。

精明的威尼斯人秘密地保守着这种制造玻璃镜子的方法,差不多200年中,整个欧洲的王公贵族都很羡慕他们生产的永不生锈的玻璃镜子。自然,那时候这种镜子的价格是十分昂贵的。据说,当时法国女王玛丽·麦迪奇结婚时,收到的所有礼物中最昂贵的就是一面玻璃镜子。这面镜子是以威尼斯共和国的名义赠送的,价值1.5万D金法郎呢!后来,法国人收买了几名木兰诺技师,在诺曼底郊外的密林深处开始大量生产玻璃镜子,至此,镜子的秘密才流传了出来。

到了17世纪,镜子已经相当普及了。玻璃镜子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它还很小,如何才能制造大璃镜呢?许多人都在设法寻找制造的方法。经过长期的探索,法国人发明了一种制造大玻璃镜子的办法。他们造了一张四周有边的铁桌子,然后将熔融的玻璃液倒在上面,由几个人拖着粗大的生铁圆棍子,在上面来回碾动,将玻璃展平,形成和桌面一样的大块。

经过碾平的玻璃虽然很大,却并不光滑,要制造玻璃镜子,磨整的工序是万不可少的。

首先,他们将大玻璃平板放在铺有厚毡的桌子上,撒一层细砂,再放上另一块玻璃平板,通过推拉上面这块玻璃,让细砂将这两块玻璃磨平,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五六个工人连续工作30个小时呢!经过这样处理的玻璃还不行,它的表面存在着细砂留下的无数纹路,因此,磨平以后的玻璃还得进一步磨光。工人们先用一种极细的矿石粉末和着水,用包有羊毛毡的小木板来回摩擦几十万次;再用羊毛毡摩擦几十万次。这样才能达到制造玻璃镜子的要求。这一过程至少需要70个小时。

因此,当时人们制造一块大玻璃镜子,至少需要耗时100个小时。这是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这种大玻璃镜子的价格当然不低。为了降低大玻璃镜子的价格,人们发明了一种磨平和磨光玻璃的机器。工人们在一只圆台上涂一层黄蜡,将玻璃放在黄蜡层上,圆台下有轮子可滚动;先让圆台滚到磨平圆盘下,洒一层细砂以及少量水,巨大的磨平圆盘便开始飞快地旋转,并且由上往下逐渐地移动。大约半个小时以后,玻璃板就被磨得厚薄均匀了。接着,圆台滚到磨光圆盘下,让包有羊毛毡的圆盘磨光,这一过程也只需大约半个小时。机器工作1个小时代替了工人工作100个小时,玻璃镜子的价格就渐渐地便宜了,普通的平民百姓也开始享用起这种原先只供王公贵族使用的物品。

为了开发大量生产镜子玻璃的新技术,某家工厂的老板找来了两个年轻的工程师。这两个年轻人对玻璃生产完全是外行,一个是机器制造工程师,另一个是纺织工程师。老板希望他俩先到玻璃工厂去工作一段时间,了解一下玻璃的制作过程,然后以独特的思维方法发明一种全新的生产工艺。他俩在玻璃工厂内逐步了解了生产玻璃的全部过程,同时也洞察了这种生产方法所存在的种种缺陷。

从1919年~1922年,他俩经过了整整3年的试验,一种全新的自动玻璃生产机器诞生了。稠厚的玻璃液不断地从玻璃熔炉中流出来,在两根旋转着的辊子中流过,经过这种碾压,又热又稠的玻璃液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玻璃带,这条玻璃带不停地向前滚去,并且逐渐冷却,成为坚硬的长条状玻璃。工人们按照需要将玻璃切割成不同的尺寸,并将它们装到小货车上,这些小货车一辆辆连成环形列车,缓缓地沿着一条长廊前进;在长廊两侧安装着一台台磨平和磨光玻璃的机器,当列车通过走廊时,这些机器便将其158个转动的磨盘依次放到玻璃板上,从粗到细,一路上自动将玻璃板磨平磨光;当列车驶出长廊时,一块块平整光滑的玻璃板就诞生了。

在他们设计的玻璃厂内,从最初的砂、苏打粉和石灰粉进入玻璃熔炉,到玻璃液从炉中流出变成一条长带,逐渐冷却断成一块块玻璃板,最后变成平滑的玻璃板,一切都是连续的,这为质优价廉的镜子玻璃的诞生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