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42929100000057

第57章 陕西文化旅游业发展概况

文化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宽泛的领域,以至于很难给这个概念一个准确的界定。笼统地说,一切以人文动态和物质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都可以纳入文化旅游业的范畴。文化旅游业是以自然历史文物景点观光服务为核心,带动餐饮、旅馆、交通、商业、娱乐成龙配套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产业群。文化旅游业体现了文化事业在旅游经济发展方向上的外延和文化行业本身所具有的产业性质,也体现了旅游业对于文化的依附性和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

文化旅游业是一个经济产业和文化事业水乳交融、有机互补的朝阳产业。文化行业蕴涵着产业化发展的巨大空间,旅游业具有很强的文化和社会公益性质。因此,文化业和旅游业能够成为一个水乳交融、有机互补的结合点即文化旅游业。

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形成产品,开拓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追求经济效益。而在现代社会中,旅游业是促进文化产业市场和产品形成的最直接和最普及的形式之一。文化旅游的涵盖面很广,可以挖掘和开发的题材十分繁复,发展潜力很大,前途无量。因此,积极开发利用我国绚丽辉煌、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和现代科学技术资源等,发展文化旅游业,是文化、旅游部门以至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得以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悠久淳厚的人文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不容置疑,文化旅游业特别是以文物为依托的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主要支点。

文化旅游业是陕西文化产业的龙头。近年来,陕西不断理顺管理体制,打造文化特色旅游品牌,开拓大市场,培育大产业,营造大环境。充分利用各地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文化名城、名人故居、历史传说、民情风俗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策划开发旅游文化景区、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人文始祖、周、秦、汉、唐等历史文化区,提升陕西旅游的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扩大陕西文化旅游的规模和效益,努力使我省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强省。

一、陕西文化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概况

陕西是我国文化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十三朝古都,文明古迹荟萃,被誉为“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旅游业依托人文历史优势快速发展,其中国际入境游客的增幅多年名列全国前列,成为中国入境旅游的晴雨表,令内地旅游业界羡慕不已。到“十一五”开局之年,关中历史文化旅游板块、陕北红色旅游板块、巴山汉水生态旅游板块、都市休闲旅游板块已渐成型。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成了陕西文化旅游的新亮点。2006年,陕西省文化旅游业在产品开发、宣传促销和旅游市场管理等方面均有大的发展创新,特别是旅游产品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组成了秦风唐韵文化园区,以汉阳陵为代表的汉文化园区,以延安革命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园区,以法门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园区,以及融历史与现代元素为一体的西安曲江文化园区等,使陕西的文化产业实现了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变。这些园区也成为陕西彰显文化底蕴、提升影响力的名片。《长恨歌》、《走进延安》、《延安保卫战》等大型实景演出在增加文化旅游景区的娱乐性和参与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这些旅游产品的开发,有效地改善了我省的旅游产品结构,为“十一五”我省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熟悉旅游市场运作的国内外人士都认为,以人文历史为主要旅游资源的陕西,近年来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宣传促销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了历史的跨越,高潮迭起的大型旅游活动和大规模的宣传促销,让陕西一次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热点。刚刚过去的“十五”期间,陕西旅游业在求实创新、大踏步前进中谱写了一曲美妙夺人的辉煌乐章。

陕西文化旅游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依托,稳步发展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旅游市场持续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旅游业成为拉动陕西消费新亮点,旅游的产业功能更加显现。

“十五”期间,我省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进步。“十五”末,全省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081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93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5988万人次),年均增长14.2%;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53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1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8.7%。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2006年,陕西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旅游业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全年接待入境和国内旅游者总数突破7000万人次,达到7056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6.1万人次,同比增长14.3%;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6950万人次,同比增长16.1%。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1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9.6%。其中,旅游外汇收入5.1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国内旅游收入3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

国家旅游局的抽样调查表明,2006年,陕西接待旅游入境者增长速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入境旅游者人均天消费水平达185.33美元,比上年增加3.21美元。西安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地位和辐射带动力逐步增强,关中、陕北、陕南各城市入境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国内旅游在拉动内需、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旅游黄金周、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方面更为突出。全省以农家乐形式为主体的乡村旅游蓬勃开展,农家乐旅游经营户4000余家。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共接待旅游者1481.14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共收入人民币51.17亿元,同比增长17.06%。红色旅游接待人数2325万人次,收入112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8.5%,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二)“十五”期间有较大影响的举措

2006年的第一场瑞雪喜降古城,被誉为西安文化旅游新名片的大唐芙蓉园里银妆素裹。瑞雪的降临非但没有影响这里的旅游人气,相反,当日入园人数不降反升。

气势磅礴的大雁塔北广场,雪花飘舞中几位广东游客雪中嬉闹,引来了外国旅游者驻足观看。一位多次带团走进陕西的新西兰领队告诉记者,陕西的古文化让外国人始终有种神秘的向往,但是前些年来到这里,却常常有一种美中不足的枯燥感。如今,陕西的神秘魅力像这场让人着迷的瑞雪一样,可及可触,风韵翩翩。

的确,瑞雪给陕西旅游的“十一五”带来了吉祥,也给刚刚告别我们的“十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人们普遍认为,“十五”期间陕西旅游业带给国内外旅游市场是量的突破、质的飞跃和综合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1.定位的反思与突破

陕西是旅游大省,但从改革开放伊始旅游业的起步和发展道路来看,“十五”之初,陕西应该是一个以人文历史文化为优势的旅游资源大省。

中华文明史悠悠五千年,陕西其实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凝结点和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现点。无论从轩辕黄帝创造人类文明、仓颉造字、蔡伦造纸、后稷教稼,还是从十三个朝代的建都史以及近代中国的著名事件上说,陕西皇天后土上都留下了丰厚的历史记载。20世纪80年代以来,陕西旅游业依托人文历史优势快速发展,其中国际入境游客的增幅多年名列全国前列,成为中国入境旅游的晴雨表,曾令全国旅游业界羡慕不已。

“十五”初期,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精神指导下,省旅游局结合旅游市场变化,着手研究冲破“瓶颈”束缚,实现全省旅游产业突破性发展的问题,在认真总结分析全省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和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大胆提出了“依托文物、超越文物”,实现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共同繁荣的大旅游、大市场、大战略、大产品、大促销的发展思路,也就是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优势,在做强文物旅游的同时,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构筑以文物为基础,以文化为新切入点,文物、文化、民俗、自然与休闲度假相得益彰的产品体系,使产品与变化着的市场需求相适应,从而牢牢抓住国际和国内两大客源市场,实现传统市场、新兴市场和潜在市场的全面突破。

随着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从2001年开始,全省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陕西在稳定、开发、拓展国际市场上采取了一系列大手笔的促销方式,使得欧洲、北美、日韩和东南亚、港澳台的游客大幅增长,“十五”后期外国游客占到了总入境游客数的80%,入境游客中外国人比例在全国处于前茅。到2005年,美国已跃升为陕西入境游客第一客源国;以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逐年大幅增长,2005年韩国游客已占据陕西入境市场的10%;欧洲市场始终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走势,法、英、德、意等国依然是陕西的传统客源市场,且各国来陕的游客人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十五”期间,尽管遇到罕见的“非典”袭击和禽流感等多种影响,陕西接待境外游客人数仍然高达380.3万人次,比“九五”期间增加88.4万人次,增长幅度高达30.3%;旅游创汇16.64亿美元,比“九五”期间增加4.4亿美元,增长幅度为36.4%。

在国内旅游市场开发上,陕西大胆调整战略定位和促销方法,在积极开拓周边市场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为主市场,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采取与众不同的市场开发策略,实行旅游与商务相结合,与文化结合,与体育结合,与媒体结合,实现了国内旅游市场的全线突破和客源结构的重大调整。“十五”期间,陕西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和国内旅游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2.政府主导促销,推动陕西旅游稳步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陕西旅游业实现了稳步、快速的发展,这其中,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关键因素。

为了迅速打造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陕西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心,省委、省政府领导无论出访国外还是在省内的各种事务交流中,都不失时机地宣传陕西旅游产品。全省各市区党委、政府也都给予旅游业以高度关注和支持。西安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西安古城复兴计划,让古都西安逐步恢复了历史古都的文化魅力,使西安的文化形象更加鲜明。省内其他各市(区)委、市(区)政府也实施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力的重点旅游促销节庆活动。

作为全省旅游业的主管部门,省旅游局在“十五”期间的政府主导型市场宣传促销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省旅游局领导班子在把握全省旅游工作的同时,大量精力都投入到了市场开发和宣传促销工作之中。五年间,局领导班子成员率领陕西旅游促销大军南征北战,越洋过海,以不断创新的旅游宣传促销方式鼎力推介陕西旅游,使陕西旅游声名远播。在工作实践中,局领导班子注重实效,创新思维,方法灵活,力求每一次的宣传促销工作都实现收益最大化。很多旅游界的人都记得,在“非典”过后的多次促销活动中,局领导成员经常身先士卒,站在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地的宣传展台上亲自推介,散发资料,解答公众关于陕西旅游的相关问题。省旅游局先后编制印刷了形式新颖的各类旅游宣传品。“十五期”间印制的宣传品几十种,像陕西旅游综合册、陕西自助游手册、陕西红色旅游手册、陕西旅游线路宣传册、陕西旅游歌曲专辑、华夏魂DVD光盘、陕西旅游音乐风光片、陕西红色旅游宣传片、陕西旅游促销片以及宣传张贴画等,受到旅行商和游客的青睐和欢迎。

五年来,省旅游局在旅游宣传促销上积累了丰硕的经验: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是陕西旅游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在对外宣传促销上与相关部门的结合,与媒体相结合,与旅游企业的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走区域联合之路,最大程度地保证各方面的连动效应;大手笔、大促销、大联合、创品牌,确保宣传促销的有效性。依据陕西的旅游资源优势,按照市场变化与需求,以文物文化旅游产品为特色,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是陕西旅游业实现新突破的必经之路;坚持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深挖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是陕西旅游业占据客源市场的重大举措;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和内涵,创新宣传促销手段和方式对路宣传,注重名人效应,扩大宣传促销的影响,满足市场需求,是陕西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3.陕西旅游歌曲大奖赛唱红陕西

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可以让人记住一个地方,也可以唱红一个景区或一个城市。2003年7月,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旅游局、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广电局、陕西省音乐家协会承办的陕西旅游歌曲大奖赛正式启动。旅游歌曲大奖赛就是通过对陕西丰富的人文景观、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风民俗等用歌曲的方式进行文化阐释,从而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陕西文化旅游的魅力,达到旅游推广宣传的目的。活动通过全国众多媒体公布以后,立即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此期间,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等地投稿作品近5000份。投稿作品中,有知名作曲家、词作家选送的作品,也有各行业知名人士、海外华侨创作的作品,还有普通百姓、游客等创作的作品。令人感动的是,有些作者还特意邀请歌坛名角灌碟参赛,有的甚至寄来了已经制作好的MTV。据音乐界有关专家称,本次大奖赛是近年来省级开展全国性歌曲征集活动影响最大的一次。在所征集到的歌曲当中,有描述旅游景点的独特景观和历史内涵的,也有歌颂陕西旅游的整体风貌和反映人在旅途当中的心理感受的。本次旅游歌曲大奖赛,陕西省的许多旅游景点首次有了自己的旅游歌曲,其中不少应征作品目前已经广为传唱。借助大奖赛活动,还组织开展了全省旅游歌曲擂台赛,特别是为获奖作品举办的陕西旅游歌曲演唱会,在央视三套播放后,更是反响强烈,陕西旅游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4.金庸“华山论剑”全球瞩目

2003年10月8日,在西岳华山北峰之巅,一位身着中式传统服装的老人笑容可掬地出现了。老人身旁,一边是“巴蜀鬼才”魏明伦、“关中刀客”杨争光,一边是著名“侠导”张纪中、“反伪斗士”司马南,一场别开生面、空前绝后的“华山论剑”在全球数亿观众的瞩目下拉开帷幕。坐在各位名角中间的那位老人,就是拥有十多亿崇拜者的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金庸先生从未到过华山,但其无数作品里却对华山情有独钟。首次应邀来到华山,金大侠激动万分,他先是与“棋圣”聂卫平过招,然后又与“小龙女”刘亦菲评艺,最后登上天险,与各路名流畅论侠文化。央视、凤凰卫视、陕西卫视现场直播了这一盛况。当天,全球三亿观众通过电视荧屏了解了陕西旅游,了解了华山。之后的几天中,金庸先生又走进西安碑林,与贾平凹等谈书论道;走进佛教圣地法门寺,与高僧大德谈禅论法,一系列活动高潮迭起,海内外近百家媒体记者追踪报道,忙得不亦乐乎。陕西省旅游局局长董宪民评论说:“华山论剑”是陕西旅游创新促销的一次重大尝试,也是一次利用名人效应进行旅游推广的经典之作。金庸之行提升了整个陕西旅游的形象,也是陕西在“非典”之后最有创新的一次旅游促销活动。

5.成龙黄帝陵祭祖张扬陕西历史文化

如果说通过金庸“华山论剑”的效应让“非典”后的陕西旅游加快了复苏的脚步,那么成龙的黄帝陵祭祖活动则让陕西以寻根祭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示与弘扬。

2004年8月28日,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区碧空如洗,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港澳地区成千上万的华人静候在这里。在万众瞩目之下,成龙登上祭祀大台,代表海外华人华侨向华夏民族的先祖敬献花篮,宣读祭文,表达了全球华人华侨对先祖的崇仰之情。祭祀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正是这次备受全球华人瞩目的祭祖仪式,掀起海外华人华侨寻根祭祖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央电视台、英国路透社、美国《星岛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以及全球132家著名媒体对此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媒体发布的各类消息总量达到了两万多篇(条),轩辕黄帝陵乃至陕西的文化旅游在一夜之间走进了世界各个地方。

6.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陕西

2001年5月,欧洲人在工作和生活之余,通过电视看到了陕西声像并茂的旅游宣传片。画面上,秦始皇兵马俑军阵威武雄壮,西安古城墙散发着神奇的魅力,乾陵的神秘与陕西古朴淳厚的民俗民风令众多的欧洲人惊叹不已。画面外播音员圆润感人的配音让很多欧洲人至今仍记忆犹新——“在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孕育着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孕育着秀丽的山川与美景……想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到陕西来吧”。这是陕西省旅游局当年在欧洲举办的为期两周的“陕西电视周”活动的一个片段。陕西省旅游局还与英国无线卫视台合作,共同制作了175分钟的五集陕西旅游电视片,通过卫视欧洲站黄金时间在欧洲全境播放,同时邀请德国、法国ARTE电视台来陕西拍摄旅游电视片,用英语和法语在欧洲播放达三个月之久。为配合此次促销,陕西省旅游局又在伦敦和法兰克福举办了两场大规模的陕西旅游说明会,强大的宣传促销,有力地激发了欧洲游客旅陕的激情与欲望。

本次的欧洲促销仅是“十五”期间陕西旅游境外促销的一个缩影,而在此期间,令很多海内外业界人士难以忘怀的还有赴日、韩,赴北美,赴澳洲,赴新马等一系列的促销活动。

以2002年中日建交30周年为契机的对日本市场的宣传推广,采取了科学、务实、针对性强的促销策略和措施,重新组合包装了“丝绸之路”、“中华文明精华”、“世界文化遗产”、“古老王朝街道”等旅游产品。对韩国市场的宣传促销则以民众熟悉或向往的人物、节日、事件为宣传切入点,开发了一批鲜明独特的产品,如“佛教之旅”、“贵妃之旅”、“古三国之旅”等,使韩国旅陕游客大幅增长。对美国市场则突出东方文化的独特与神秘,多年来积极加强和建立与经营中国旅游业务的大批发商的合作,坚持持续不断地叠加促销,使美国旅陕游客有了飞跃式的增长,2005年美国跃升为陕西海外游客第一客源国。

7.借连战、宋楚瑜访陕之势推广陕西文化游

2005年,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到陕寻根祭祖,陕西旅游再次成为全球大小媒体的聚焦热点。为借连、宋访问之势进一步开拓台湾旅游市场,省旅游局制定了“探华夏根、寻故里情、搭和平桥、谋两岸兴”的推广主题,以陕西丰富的人文资源为依托,将文化旅游、寻根祭祖旅游和自然风光相结合,招徕更多的台湾游客来陕西观光。2005年接待台湾游客75000人次,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成为陕西省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场。

8.旅游巡回促销活动拓展国内旅游市场

在做好入境市场宣传推广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国内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包装组合不同的旅游产品进行大力推介。2002年面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推出了以民族圣地黄陵、佛教圣地法门寺、革命圣地延安为主的“陕西——圣地之旅”;2003年在“非典”之后启动市场时,首先赴山东、江苏、河南等省开展以“纵情山水间、探索文明源”为主题的陕西旅游巡回促销活动,推出以“古、雄、秀、特、新”为特色的陕西旅游产品;又以冬季旅游产品为主要内容,向南方省份推出“冬季的陕西欢迎你——冬季到玉华宫玩冰雪、冬季到华山观雾凇、冬季到壶口赏冰凌、冬季到太白浴温泉、冬季到陕西过大年”系列产品。近两年又推出了“大唐国都游”、“休闲度假游”、“体验传统民俗游”等系列产品,促进了国内旅游市场的恢复与发展,拉动了整个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的提高。

9.借经贸平台,唱旅游大戏

“十五”期间,陕西旅游宣传促销的创新推广体现在各个阶段和层面,省旅游局注重利用陕西省的一些重大活动借势宣传旅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在此期间,法门寺佛指舍利曾先后被迎请至台湾、香港地区和韩国供奉,省旅游局及时组织旅游企业进行促销宣传。在配合省政府经贸活动开展的旅游促销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2004年11月,行色匆匆的香港市民放缓了脚步,他们被街头出现的一张张精美的陕西旅游宣传广告所吸引。在香港会展中心“陕港经贸展”2300平方米的文化旅游展区内,在繁华的香港尖沙嘴新世界中心举办的以“心动+行动,自助游陕西”为主题的“中国旅游陕西活动日”中,陕西图文并茂的精品旅游线路、自助旅游、特色旅游展示,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文艺演出、民间手工艺演示和图书展,令香港公众目不暇接。索要宣传品,参加问卷调查,观赏陕西艺人表演,观看文艺演出,品尝陕西苹果,登台抽奖……令数以万计的香港公众由好奇、探询到热烈参与,陕西悠久的文化和灿烂的自然美景深深打动了香港公众。省政府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一次非常出色的旅游宣传活动。

2005年6月,赵德全副省长率陕西经贸代表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了商务洽谈活动,省旅游局抓住时机,组织各市区旅游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东南亚市场进行了促销。在中国驻新、马两国大使馆和国家旅游局驻新加坡办事处分别举办了两场“中国陕西旅游推介会”。以“华夏文明之陕西、山川秀丽之陕西、民风独特之陕西、圣地延安之陕西、现代时尚之陕西”为主题向两国旅游业界推介陕西旅游。当地主流媒体对此均做了大幅报道;旅行商对陕西旅游新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国家旅游局驻新加坡办事处负责人评价说:这是近年来在新、马两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成果最明显的一次成功推介。

“十五”期间,全省各级旅游部门和企业先后组织境内外宣传促销活动上千次,五年间累计邀请与接待的境内外媒体数百家,接待海内外旅行商、批发商上万人次。

10.大打文化旅游这张王牌

陕西旅游的优势在于人文历史,而以文化为特色,塑造全新的陕西旅游形象,是“十五”期间陕西旅游市场开发和宣传促销的重中之重。

“十五”期间,省旅游局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柯达公司合作,先后推出了两次大型秦岭旅游风光摄影大赛,通过图片展示了陕西旅游的独特魅力。与西北五省区旅游局合作,进行了丝绸之路、黄河风情、唐蕃古道和红色旅游景点线路的联合促销;在本省文化旅游特色的打造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与实践。

秦风唐韵是陕西历史文化的代表,也是陕西旅游的经典产品之一。“十五”期间,为了把枯燥的历史文物资源变成游客可亲身体验到的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扩大旅游内涵,陕西相继推出了以书法交流、宗教文化、中医保健、科普知识、民俗探访、生态保护、农家乐园、农民画乡、青少年修学、仿古入城式、遣唐使长安行以及会议、科技、商务为主题的多种专项旅游产品。大雁塔北广场和大唐芙蓉园是“十五”期间陕西文化旅游走近游客的代表,也是全省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和市场推广的热点。两大项目走进旅游市场,为陕西的旅游业增添了让人耳目一新的闪光点。陕西省旅游局积极加强对新兴旅游精品的宣传促销力度,组织景区参加全国各类宣传推介活动。目前,大雁塔北广场已成为西安游客人气最旺的地方,而大唐芙蓉园也已成为体验陕西盛唐历史文化的一张形象名片。

11.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大放异彩

自然山水旅游也是陕西旅游业在“十五”期间开发与宣传促销的重点,在此期间,省旅游局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促销工作,先后与各市(区)联合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重点节庆以及促销活动,有力地拉动了生态型景区的旅游人气,为景区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带动注入了生机。

作为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特色突出、红色旅游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红色旅游近年来已成为陕西发展最快的旅游经济新亮点。

为发展红色旅游,陕西省精心构筑政治、文化和经济三位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的“红古结合”,与生态旅游的“红绿结合”,与黄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红黄结合”,形成陕西红色旅游的独特优势。同时,建设了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米脂县将杨家沟革命旧址建成毛泽东转战陕北纪念馆;延安市投巨资用于红色旅游项目开发以及周边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13处红色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等级旅游景区。

上述各项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1520万人次,收入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和24%。2006年,陕西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2325万人次,红色旅游收入1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