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42929100000069

第69章 陕西娱乐休闲业的结构特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以来,娱乐休闲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其发展却极不平衡,娱乐休闲业的大部分生产能力或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如上海、江苏、广东等地。而内陆地区娱乐休闲业受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制约,与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陕西处于中国的西北部,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经济发展在全国基本处于中下水平,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娱乐(休闲)资源,但文化娱乐(休闲)产业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近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也非常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

陕西的文化娱乐(休闲)从“以文补文”、“多业助文”到经营创收、产业兴文,为陕西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文艺演出业坚持“以艺术表演为中心”的本体意识,走与旅游、商贸、娱乐、餐饮等相结合的路子,在规模和效益上创出了新的成绩。西安市仿古迎宾入城式超过百场,接待过许多外国元首和中央领导,被誉为“中华迎宾经典之作”。榆林市民间艺术团发挥陕北民间歌舞资源优势,根据国内外演出市场需求,狠抓节目创新,赢得了市场的青睐,1995年、1996年两次赴德国、荷兰、法国、瑞士、奥地利、比利时六国进行为期九个月的商业性巡回演出,创收180万元。延安市推出“一县一品一艺”创新方案,挖掘发展了以安塞腰鼓为龙头的鼓文化系列,打出了黄土高原的雄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文化旅游业挖掘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如汉中推出的古文化系列游;安康推出的茶文化系列游;延安、宝鸡、榆林、铜川等市推出民族民间艺术系列游,打出了自己的名牌,闯出了自己的新路。娱乐休闲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挖掘潜力,招商引资,实行了多元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宝鸡市引资兴建的钓鱼台影视基地,成为有影响的集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影视产业基地;延安民俗文化村已形成一大展馆、六大景点、六大陈设系列的规模,集文化、民俗、旅游、度假为一体,开辟了黄土高原文化娱乐业发展的新路子。

陕西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产力发展制约,仅靠工业的发展,很难赶上并超过已拥有强大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的东部和沿海地区。然而,发展娱乐休闲业具有很大的前景,这个行业具有无污染、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娱乐休闲业具有强大的连带和渗透作用,它可以与任何一个产业结合,并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它不会破坏已有的产业,只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既有产业的发展,给原来单纯的产业机体带来高额增加值。现在娱乐休闲业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陕西也已经对娱乐休闲业在经济发展趋势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出了积极回应。这就是实现跨越式发展,抢占产业升级的制高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以推动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对陕西文化娱乐(休闲)行业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可以看出陕西娱乐休闲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有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意识淡薄。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制约,政府部门缺少创新精神,只有文化事业的概念而没有文化产业的观念,更不能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只有走产业化道路,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正是由于产业意识淡薄,直接导致了政府相关部门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忽视。政企不分,官办合一,自我发展能力低下。

2.文化娱乐业分布在不同的行政部门,多头管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陕西娱乐休闲业归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如歌舞厅、卡拉OK厅、网吧、游艺厅归属于陕西省文化厅,体育健身娱乐归属于体育管理部门,宾馆的娱乐场所又归旅游部门管理,还有公园娱乐归园林部门管理,而文化娱乐(休闲)市场又归属于工商管理部门,所以导致部分统计数据中有关文化娱乐业包含的内容不同而统计数据很难准确反映市场的分布等。

3.产业规模不大。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是当今文化娱乐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陕西国有文化单位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群体尚未形成,产业优势未能发挥。

4.产业经营人才缺乏。发展文化娱乐业的根本在于人才,尤其是需要经济和文化兼通的人才。由于长期以来文化机构的特征决定了从业人员经营意识缺乏的现状。

5.大部分劳动者的收入偏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文化娱乐(休闲)消费是价格、收入、偏好、闲暇时间和消费环境的函数。据统计,西安市民70.3%的人认为文化娱乐(休闲)价格偏高,64.8%的人认为自己收入少,59.4%的人认为自己闲暇时间少。

通过对娱乐休闲业发达国家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文化娱乐(休闲)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人们的收入极大提高,社会才能进入文化娱乐消费的层次。让我们来看看北美那些文化娱乐发达的城市,其发展的原因分析如下:

1.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工时缩短,生活趋于简单化;节假日及业余时间增多,生活条件、医疗条件的改变和大众健身意识的增强使平均寿命延长;退休制度的建立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使人们把众多的时间和注意力集中在对娱乐(休闲)的需求上。

2.加速进行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城市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社会化。作为城市生活方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娱乐(休闲)业有了愈来愈多的消费者和服务对象,需求增加使城市娱乐(休闲)业发展迅速。

3.工作性质与就业领域的重大变化。随着生产的专业化和自动化,大批产业工人的劳动被机器所取代,城市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大大下降。包括娱乐(休闲)业在内的城市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和安排就业的主要领域。

4.城市交通的发展。发达的城市交通、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以及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使人们的户外休闲和出行度假越来越方便。20世纪20年代以来,户外休闲和旅游度假成为北美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夜总会、度假村、健身房、体育场馆以及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风靡北美。

5.商业性娱乐(休闲)业的兴起。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娱乐(休闲)业成为北美城市经济的重要方面。影剧院、保龄球馆、游泳馆、夜总会等,环境优美、服务优良,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陕西娱乐休闲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之上,社会的各种保障日趋完善,人们的生活才能追求娱乐化。而陕西的娱乐休闲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陕西娱乐休闲业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数量对比关系,它通常用各产业提供的产值或劳动力的数量占总体的比例来表示。我们研究陕西娱乐休闲业的产业结构,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实际调查、网上资料等方法,数据来自官方统计、管理机构统计及文献分析。指标体系包括:从业人员、固定资产、主营收入、经营利润、上交税金及创造的增加值等。

自1980年广州东方宾馆出现第一家音乐茶座和第一支业余轻音乐队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类型不同、项目繁多、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年底,全国的音乐茶座、游戏机厅、桌球厅等文化娱乐场所还不到一万家。到1998年,在全国范围内已有文化娱乐(休闲)经营机构近20万个,从业人员100多万。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文化娱乐(休闲)消费也迅速增长。陕西省近年来文化娱乐业主要指标。

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数据,2004年陕西文化产业机构数3377个,文化娱乐业机构数588个,文化产业总收入14509597千元,文化娱乐收入271426千元,文化娱乐业收入占整个文化产业收入约2%。2005年文化产业总收入1832055千元,文化娱乐业397606千元,文化娱乐业收入占文化产业的21%。

陕西省2006年文化娱乐业统计。

二、陕西娱乐休闲业的所有制结构及融资渠道

所谓所有制结构,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制度的结构。它是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国民经济形式的构成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主要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资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形式。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为文化产业领域落实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指明了方向。陕西娱乐休闲业已经形成了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城乡个体等的所有制结构。陕西近年来大力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的文化经济,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陕西民营资本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进入出版物分销、影视制作、影院改造和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娱乐(休闲)及动漫、游戏制作等领域。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发展,各种广告公司、印务公司、文化中介公司、文化工作室、文化发展中心、影视制作中心、演艺团体以及艺术培训、娱乐休闲、古玩字画等经营性机构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呈现出强劲的成长势头。

为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陕西大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但经济总量规模小。许多民间文化产品,如户县农民画、凤翔泥塑等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较高的声誉,但由于大多没有和现代经济和文化生活相结合,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很低,经济效益难以显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缺乏,基础薄弱。为此,陕西大力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进入以下七类文化行业: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等;音像制品分销等;旅游文化服务;博物馆和展览馆、国有文博单位辅助性服务、具有无形文化遗产特色(如祭祀礼仪)的文化活动;文化服务出口业务等;文化艺术类民间组织等。非公有资本投资参股下列领域,国有文化企业国有资本必须控股51%以上,即出版物印刷、发行,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发行,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音乐、科技、体育、娱乐方面的节目制作,电影制作发行放映。

按照陕西发展文化产业的规划,陕西还将把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举措,形成国有、民营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鼓励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人员创办或领办民营文化企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和外商兴办国家法律法规无明令禁止的文化企业,允许社会资本和外资参股、兼并国家政策许可的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

陕西发展文化产业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科技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计划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的产值、税收、从业人数明显提高,增长速度要高于全省GDP的增速。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使其成为陕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

2006年12月,在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陕西重点推出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文娱演出、新闻出版、文物博览、民间艺术品和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两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展示陕西文化产业的总体形象,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共356个,项目总投资295.96亿元人民币。其中,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西影数码基地、中国西部影视城、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广运潭生态景区、秦岭珍稀野生动物园等21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178.68亿元。

西安发展文化娱乐休闲产业资本资源严重不足,但是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曲江却融通大资金、实施大开发,问题迎刃而解。土地经营,流程再造,一次性征地、配套、规划,分批次招商拍卖,这是曲江投融资的源动力。资本运作、资源整合是曲江制胜法宝。资产商品化流动化,土地资本化市场化,运作公司化效益化,曲江文化产业集团五年资本翻几番(6000万到33亿)。突破传统招商模式,实施“两结合”,把文化资源和项目结合起来,把公益性和企业利益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服务是基础,经营是灵魂,机制再造是核心,流程重组是关键,品牌共享是招牌。

比如西安曲江海洋世界。西安曲江海洋世界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12月,目前注册资金是7000万元人民币。公司现有员工200余名,硕士学历以上及海洋生物专家8人,本科学历24人,大专学历55人,在同类服务行业中人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曲江海洋世界项目总投资11.8亿元人民币,项目占地550亩。其中一期工程海洋馆投资2.3亿元人民币,占地89亩。经过十个月的艰苦奋战,海洋馆于2005年2月5日隆重开馆。春节期间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经营效果极佳。建设规模、科技含量及展示的海洋生物种类数量等综合排名位居中国海洋馆排行榜第四位。依据曲江新区“打造西北第一文化品牌”的发展战略,海洋公司计划继续加大投资,陆续开发建设极地馆,海神商务会所,冒险岛,梦幻城堡,海盗湾,“大陆渔夫”观赏鱼博览中心,“海云天”主题社区等项目。将曲江海洋世界项目建成国内一流的海洋主题公园,实现海洋公司的企业价值,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