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42929100000077

第77章 陕西艺术培训业的发展措施

一、陕西艺术培训业的整体估价

陕西向有文化大省的美誉,文化大省必然也是文化人才大省。陕西其所以能成为文化人才大省,有着这样几种原因:

第一,陕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化人才辈出,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涌现。例如,在陕西就出过司马迁、班固这样的史学和文学大家,马融、张载这样的关中大儒,柳公权、于右任这样的书法大家,魏长生、白长命这样的戏曲大师等。

第二,西安作为西北首府暨当年西北局所在地,集中了一大批陕甘宁边区时期和大西北的艺术人才,诸如著名作家柯仲平、胡采、柳青、王汶石、杜鹏程、魏钢焰、李若冰等,长安画派代表人物石鲁、赵望云、方济众、何海霞、修军等,戏曲界代表人物尚长荣、刘毓、李振敏、任哲中等,亦不乏音乐和舞蹈等艺术门类的代表人物。

第三,西安的高校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是全国高等学府最多的集中地之一,而且门类齐全,层次很高。这些高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人才。

第四,陕西作家群富有实力国人公认,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队伍中,路遥、邹志安虽英年早逝,但又涌现了陈忠实、贾平凹、晓雷、赵熙、李天芳等著名作家,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作家团队。而且,陕西还有以刘文西、王西京、钟明善、吴三大等人为首的书画家团队,有以赵季平为首的音乐界领军人物,其艺术人才的实力,艺术团队的战斗力都走在全国前列。

尽管如此,陕西的艺术培训业缺乏的还是人才,尤其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包括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等。所以,各级文化部门和各文化产业单位,都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搞好人才培训工作,提高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完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支素质高、作风硬,具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艺术培训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不仅仅是艺术培训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我们还受到观念落后和经济滞后的制约。例如,有些企业尽管有钱,但他们投资所瞅准的只是其他行业,而不是艺术培训业,他们总是觉得艺术培训无关紧要,没有产业意识。而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也还有意无意地为艺术培训业设置了这样那样的障碍,以至制约了我省艺术培训业的发展。一些富有远见的文化界人士,尽管他们有种种搞活搞大艺术培训业的设想,但由于缺乏资金,只好望洋兴叹。

二、发展艺术培训业的应对措施

要大力发展艺术培训业,首先要转变观念。艺术培训业的发展是繁荣文化事业的需要,而不只是“以文补文、以文养文”的一种措施;不能只搞小本经营、作坊生产、私人培训,而要做大规模,提供产品;不能只作为副业生产来弥补文化事业费用的不足,而要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项主业,形成产业,当作一项事业来发展。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艺术培训业的资金投入,使这一新兴产业真正发展为以国有资本为主导,以社会资本为辅助,以有多种资本共同参与的重要产业。在这一点上,原有的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如各大专院校和高等教育机构、中专艺校、工会组织、各文联协会、青少年宫)所进行的艺术培训可保持不变,但要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入这一产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艺术教育领域,应有优惠的贷款政策(如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等)和减免税政策,鼓励其进入艺术培训业领域。

第三,排除一切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艺术培训业领域的障碍,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艺术培训业。不能“画地为牢,小富即安”,要坚持“合作双赢,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的艺术培训业,更要走吸引非公有制资金投资的路子。要真正把民营艺术培训业看成我省艺术培训业的重要力量,大胆支持民营艺术培训业的发展。

第四,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艺术培训业典型,使社会各界各阶层人们对艺术培训业有正确的认识。像陕北的剪纸、陕北的民歌、凤翔的泥塑、耀州窑的陶瓷工艺等这些民间工艺,已经有濒于失传的危险,必须大力提倡和宣传,使之有人培训,有人学艺,后继有人,进而成为产业,繁荣发展。

第五,采取一定措施,解决艺术培训业的散兵游勇状态,成立专门的艺术培训领域机构,努力形成规模,优化资源,统一规划和配置,做大做强艺术培训业。

第六,大力培养有素质的艺术培训业管理人才,使他们在我省艺术培训业领域发挥作用。特别是培训高素质的艺术培训人才和管理人才,使我省的艺术培训业发展壮大。

附:典型案例

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实录

1986年,鉴于部队系统的离退休老干部大都戎马一生,老而思文,普遍喜好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兰州军区在西安办了一所老战士大学。他们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团队和社会”为宗旨,以确保老同志“保持晚节、安度晚年”为目标,继承和发扬“抗大”作风,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团结、进取、创新、求实、奉献”的校风,探索出一条具有军队老干部教育特点的办学新路,为老同志“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开辟了新的途径,为部队加强老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为部队和社会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典型。

到2006年建校20周年之际,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从建校初期的三个分校发展到现在的六个分校,在17个干休所先后开设34个教学班。在校学员从326人发展到目前的1700多人,平均年龄74岁。20年来,四个驻西安的军队干休所和民政部门管理的军干所共3000多名(7000多人次)老干部及家属参加了学习。其中,老红军、老八路58人,军职以上老干部近200人,80岁以上260多人。许多老同志与学校结下了深厚的感情,790人连续学了10年以上,261对老夫妻同学共读、共享晚年学习乐趣。

20年来,他们适应老同志爱好的多样性,开设了多门专业课程,使大家精勤学习,学有所成。学员创作了3600多幅书画作品,参加书画团体在30个省市、54个地县举办的展览和比赛,有1520幅作品由报刊专辑发表,1260幅作品获奖,14人的书法作品刻入13省市19处碑林,116人被书画团体授予书画家、名人、艺术大师等称号。134人创作2500多首诗词作品,在122种报刊专辑发表。101人撰写223篇回忆录,在88家报刊发表404篇(次)。59位学员出版了61部著作。还有3人出版了8部小说。7位学员合作编辑的《于右任书法大字典》,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他们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优势,使大家学为结合,老有所为。学校成立了老战士报告团,在部队和社会上作了2730多场(次)报告,宣讲我党我军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以3000多幅书画作品,慰问部队和33个英雄模范连队、战斗英雄和在抗“非典”第一线的北京小汤山医院。以1万多册老战士撰写的回忆录和著作赠送给兰州军区各部队、省市图书馆、军内外一些院校。大力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学校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协调委员会,与干休所协调,建起了24个关工委,举办了40多期夏令营,600多名青少年参加,资助300多名贫困生在校学习;协助街道办事处举办学生家长学校,3万多名(次)家长参加培训。先后有12个关工委被表彰为先进集体,220名(次)学员和工作人员被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他们通过20年办学,给众多老干部提供了老有所学的平台,充实了老有所养的内容,增加了老有所医的知识,陶冶了老有所乐的情操,提高了老有所为的本领。大家亲切地称赞学校是“美好的家园”、“温馨的家园”、“和谐的家园”、“展示才华的田园”。学校越办越有吸引力、凝聚力。

他们的分校艺术培训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二分校学员中老英雄老模范比较多,最著名的有参加全国第一次英模代表大会的战斗英雄于复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下四架美军飞机的二级战斗英雄吴胜凯,用螺旋桨飞机打下美军喷气式战机的英雄刘绍基,试飞英雄滑俊等英雄劳模人物。他们就发挥这个优势,鼓励、支持学员写回忆录,以老英模为主体开展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老英模的传统报告,老司令刘懋功撰写出版的《梦回吹角连营》,老战士李荣生创作出版的《风雪江河畔》、《直五飞藏》,梁琼编著出版的《山乡烽火》,刘兴文主编出版的《刘邓大军二野卫生部直属医院征战纪实》等著作,都在社会上和青少年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他们还成立有舞蹈队、合唱队、模特队、京剧队,模特队参加西安市模特大赛获得两次二等奖。声乐班的十三姐妹合唱组,大姐81岁,小妹已67岁,个个劲头十足,从干休所演到学校,观众纷纷夸奖她们“歌声亮极了,表演美极了”。

三分校除了总校统一开设的共同课外,还先后开设了书法、绘画、烹饪、声乐、舞蹈、文学等课程培训,通过学习,不仅让学员们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促进了健康,增强了文学艺术修养,还为各干休所、军干所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培养了一批骨干,形成了校所互促共进的生动局面。老战士艺术团第三分团尤为活跃,以学员为骨干的书画组、摄影组、戏曲组、舞蹈队、合唱队和模特队,天天有活动,节日有表演。近几年,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四次以上书画展和文艺演出活动。分校老校长廖振铎和学员梁学毅等20多名老同志的书画、摄影作品参加全国和西安市展赛多次获奖。廖振铎的书画创作简历被收入《解放军报》编印的人物辞书《军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闪光》。被聘为教员的军旅画家郭西民,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奖,他近年创作的陕西风情16米长卷《长安秦风》,被誉为“当代清明上河图”,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四分校军干所的不少工作人员都是书画班、英语班等专业班的学员,既参加学习,又提供服务,在学习中了解服务需求,改进服务工作。二所的小乐队改编为总校艺术团乐队后,所里照常支持,排练、演出时派车接送,工作人员帮助搬运乐器。殷立孝、高景云夫妇和王景河、孟飞、霍传慧等一大批老同志的诗词作品多次在总政《红叶》诗刊上刊登,成为小有名气的诗人。仅在第8期,就有503首诗词、289幅书画作品发表、参展,获奖70多人次。

五分校有一大批学有收获、大器晚成的学员。张映芳、李云霞、李冲、郭立德等学员有不少优秀书画作品发表、出版,在军内外颇有影响,孙占云、长风、郭杏林的诗词作品屡见报刊或结集出版,有的在书画、诗词创作理论上也有建树。

这个分校一成立,就以其活跃的工作显示出勃勃生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就举办、参加了多次书画展。2006年3月份举办迎春画展,有110幅作品参展;4月份举办迎五一书画展,有108幅作品参展,深受参观者好评,陕西省军区陈时宝司令员参观后也大加赞赏。5月份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4周年举办画展,仅兰州军区翠花路第三干休所书画班就参展作品94幅。其中,为纪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逝世30周年,表现三位伟人伟大人格的《松魂梅骨》最受观众好评。9月份,他们又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参加20周年校庆书画展和画册编印。

最为活跃的莫过于他们的艺术团,2003年4月份,军区政治部决定艺术团为在西安举办的全军离退休干部建党工作培训班进行汇报演出。接受任务后,艺术团赶排了大合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反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眉户剧《大家喜欢》,反映陕北风情的舞蹈《挂红灯》,反映长安八景的时装表演以及器乐合奏和歌伴舞《走进新时代》等节目,演出时间虽然只有一个半小时,但精彩的表演、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和广大学员的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年底,艺术团先后为全军离退休干部建党工作培训班、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以及为学校老寿星学员祝寿等活动演出50多场,排练节目近200余个。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4周年,2006年5月23日上午,新组建的艺术团在省军区大礼堂举行了首场演出。由70名老战士组成的合唱团首先登台,他们精神抖擞地演唱了《八荣八耻人人须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两首歌曲,接着该团的近百名老战士演员表演了男声独唱《延安颂》、器乐合奏《军队和老百姓》、男声表演唱快板《夸夸咱们干休所》等15个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

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的艺术培训活动如同战争年代解放全中国的旗帜正由这些老战士们高擎着前进,为和谐文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