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世纪活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羌族的一支,故又称党项羌。居今四川西北至青海河曲一带山谷间。以姓氏为部落,一姓之中复分为小部落,大者五千至万骑,小者千余骑,无法令、徭役,不相统属。大姓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西夏武士复原图氏、拓跋氏,其中拓跋最强。党项拓跋氏,或谓即鲜卑拓跋氏。隋时党项各部有降隋者,如585年拓跋宁丛等率众内附;亦有役属于吐谷浑者。629~631年(唐贞观三至五年)其大酋细封步赖、拓跋赤辞等先后率部归唐,唐于其地析置羁縻州数十。后因吐蕃逼迫,唐徙拓跋等部于庆州(今甘肃庆阳),置静边等州以处之。留于原地者为吐蕃统治,吐蕃称之为“弭药”。安史之乱后,内迁党项又徙于灵(今宁夏吴忠东北)、庆、银(今陕西米脂西北)、夏(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等州。765年后,因盐(今陕西定边)、庆等州党项与吐蕃邻近,往往联合入侵内地,唐再徙之于银州之北、夏州之东。以后,居夏州者称平夏部,居庆州者称东山部,在夏州以南山地者称南山部。东山部、平夏部且有移至石州(今山西离石)者,依水草而居。842年之后,振武军、云州、太原等处出现党项,当与迁至石州者有关。唐末,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助唐镇压黄巢起义,被授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李。五代时,拓跋思恭势力增强。以夏州为中心的党项势力控制了当时的中西交通线,从中继贸易中获利甚丰。1038年(宋宝元元年),思恭后代元昊正式即西夏皇帝位(即西夏景宗李元昊)。元时蒙古人称党项及其所建西夏为唐兀或唐兀惕。
隋唐时活跃在中国东北部的民族。周秦到西汉时称为肃慎,东汉至魏晋又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在历史记载中,其名称及地域虽稍有变动,但族源及族的主体基本未变。
南北朝时,勿吉各部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广大地区,东临日本海。自北魏延兴五年(475)勿吉遣使到北魏朝贡后,与中原关系日益紧密,并逐渐兴盛起来。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勿吉灭亡邻近的夫余,领土扩展到伊通河流域松辽平原的中心,为东北一支强大势力。到隋代,勿吉被称为,部落数十,主要有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等七部,各部相距二三百里。以农业经济为主,多粟、麦,善养猪,富者多至数百口,亦从事狩猎。各部首领称“大莫弗瞒咄”,不相统属。其俗多穴居,妇女服布裙,男子衣猪狗皮。各部发展不平衡。粟末部在最南,较先进,居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流域,常与高句丽征战。隋炀帝杨广即位初,首领突地稽率部千余户降,移居营州(今辽宁朝阳)。黑水部在最北,农业经济发展较慢,分十六部,以勇健著称。唐开元十年(722),黑水部酋倪属利稽入朝,玄宗任为勃利州(今伯力)刺史。后在其境置黑水军,又于其最大部落内置黑水都督府,仍以首领为都督。其余各部隶都督府,设州,首领为州刺史,唐派长史监领之。十六年,唐赐其都督姓李,兼黑水经略使,隶幽州都督。其后,由粟末贵族为主体、联合一部分高句丽贵族建立的渤海政权强盛,黑水及其余皆附属于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