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隋唐时期北方诸操突厥语游牧部落的泛称。首先解读8世纪突厥文碑获得成功的丹麦学者汤姆森认为即Tlis的音译,此说现仍为许多学者采用。又作狄历、丁零、敕勒。其车轮高大,辐数至多,故又被称为高车。近年有些学者提出,这些名称除高车而外无非是Turk一名的汉语对音,故其与突厥实际上是一个族,分裂为两个部落群而已。其语言、风俗,与突厥相同;亦与突厥一样,崇拜狼图腾。史称其为“匈奴之苗裔”。
4世纪末,柔然汗国兴起,与高车为敌。时高车有六姓,著名的有斛律部、袁纥部。柔然第一代可汗社仑攻入其地时,几为斛律部首领倍侯利及其部众所败没。倍侯利投归北魏后,北方人仍将他看作英雄。北魏北征柔然,亦时与高车发生冲突。5世纪上半期,高车部落纷纷南迁漠南,达数万或数十万落。畜牧蕃息,渐知农耕,通过朝贡与贸易,北魏从他们那里获得大量的牲畜与畜产品。北魏调发高车兵南征,高车不愿南行,共推袁纥部树者为主,叛归漠北。继而树者复降北魏。5世纪下半期,高车分为十二姓,副伏罗部最强盛。其首领阿伏至罗与柔然发生争执,率众十万余落西徙至前部(即高昌)西北,自立为王,国人号之“候娄匐勒”,意为大天子,是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铁勒政权。它受到西方的哒与东方的柔然的夹攻,结好于北魏。至6世纪30年代,复为柔然所灭。
北朝末,铁勒部落繁多,分布更广,北到贝加尔湖,西到里海,遍及漠北草原,史称“自西海之东,依据山谷,往往不绝”,各有部帅,而不相统属。柔然汗国衰落,铁勒诸部起兵反抗,但遭到以阿史那土门为首的突厥的邀击;结果五万余落降附突厥。土门建立突厥汗国后,铁勒诸部受其役属,铁勒牧民成为突厥骑兵的重要成分,东西征讨,皆资其用。隋时,东、西突厥分立后,铁勒亦分属两部。其西边部落除游牧外,亦渐从事农业种植。6世纪末,隋击突厥于漠北,铁勒部众亦随之分散。7世纪初,西部铁勒起兵反抗西突厥,败泥利可汗。605年,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残酷镇压铁勒诸部的反抗,集其首领数百人尽杀之。铁勒诸部遂共推契部首领歌楞为易勿真莫何可汗,据贪汗山(今新疆吐鲁番北部博格多山);又推薛延陀部首领乙失钵为也可汗,居燕末山,为小可汗。这是铁勒建立的第一个部落联盟,而以契、薛延陀两部为盟主。契部的统治范围达到了今吐鲁番盆地。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被驱逐后,便入朝并留居于隋,达头之孙被立为射匮可汗,西突厥复振,契、薛延陀两部去掉可汗称号,铁勒诸部复受突厥统治。
隋唐时期散处碛北、西域的铁勒部落,见于记载的主要有薛延陀、契、回纥、同罗、浑、思结、斛薛、奚结、阿跌、白等。唐初铁勒诸部中,薛延陀最强,其酋领夷男曾建汗国,受唐册封为真珠毗伽可汗,统有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白霄等部,这实际上又是一个以薛延陀部为盟主的铁勒诸部落联盟。贞观初,他们屡次反抗东突厥颉利可汗。铁勒诸部的抗击颉利,大大有助于唐朝在630年(唐贞观四年)平定东突厥。646年,唐灭薛延陀汗国,唐太宗至灵州,接见铁勒诸部的使者。次年,唐以其部落,置为州府:以回纥部为瀚海都督府,多滥葛部为燕然都督府,仆骨部为金微都督府,拔野古部为幽陵都督府,同罗部为龟林都督府,思结部为卢山都督府,浑部为皋兰州,斛薛部为真阙州,阿跌部为鸡田州,契部为榆溪州,奚结部为鸡鹿州,思结别部为蹄林州,白部为颜州。铁勒等部曾于630年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辟至唐的通道,命名为“参天可汗道”。
7世纪80年代,后突厥汗国兴起,铁勒诸部重新受突厥统治。8世纪40年代,回纥勃兴,据有后突厥汗国故地,这又是一次以回纥部为盟主的铁勒部落联盟。9世纪40年代,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所破,部众西迁。后来,契丹族逐渐统有大漠南北,铁勒一名就消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