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4302300000021

第21章 向自然学习选择之道(1)

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社会活动都要效法地;地则要效法天;天要效法道;作为道家的最高理念的道,则要效法自然。在这里这个“法”字是动词,是效法、学习的意思。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则依法于天,这里的“天”,是指有形的太阳系统的自然物理的天,也就是天文学上的天体之天,它不是抽象的概念。地依法于天,天则要效法道,以道为其运行的依归。自然又是什么呢?自然,当然包括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大自然,现实的存在和环境,天,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道家所说的自然,不仅仅止于此地。

既然,道都要效法自然。那么,自然又该当如何呢?

回答是:自然而然!

人心浩瀚,可以容纳许多东西,但如果:我们的心灵总是被自私、贪婪、卑鄙、懒惰所蒙蔽,不论我们富甲天下还是位极至尊,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但是,完全失去自我,也不是明智的选择。

也许你是长在这片地上的石榴花,没有更多的嫩绿和鲜艳来衬托和陪伴;或是生在这片地上的紫微花,没有更多的花枝招展来把他装饰;或是躺在雪地上的那朵不经意的白花,没有更多的温和与阳光把我普照……

或许它们没有世间万物的多姿多彩,却有着乡村田园的可惜可爱。它们深深地知道,什么才是最有效的生活方式,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要奋力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要强求也强求不来。学会选择自己的优点、长处,捕捉自己的不足、短处,那就是聪明人的表现。

生活与选择,都没有固定的性质和特点,只要心之所向又竭尽全力去索取,那便是精神,是财富。把这种心若寄托在行动上,那么,还有什么更难对付呢?

上善若水

道家合于“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自存”的作用,因此便引出一段水之美的人生哲学。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例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但是,它却永远还不要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俗话说:“人往高处爬,水向低处流。”它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垢纳污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因此,古人又有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了一副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指标:“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上善若水”。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人,应该像竹笋一样,每长高一点,就要顶破一层土。我对人生的看法不是淡泊如烟,也不是没有生机,而是像鲜花一样绚丽多彩,有枫叶一样如火如荼。

踏上一条坎坷不平的漫长征途,既有凄凉的大漠,也有艰险的峡谷;既有宽阔平坦的大路,也有弯曲狭窄的小道。栽倒了,有些人从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知难而进,他为此看到了太阳的光辉,看到了人生的美好。

人生就像是一杯水一样,表面无色无味,但是如果你慢慢品尝,加入你的调剂,结果又是不一样的味道。我们活着是为了追求,我们追求是为了满足自己,我们不是为了悔恨而生存的,所以我们要启航心中那艘大船,乐观地对待奋进的征帆,让信念导航,让理想直达彼岸。

“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开心,开心是最重要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百般努力却成功无期,你不妨学会放弃,换一个活法,或许你会惬意无比。

如果你不再激起别人的热情,你不妨学会放弃,把你绵绵的情思,深深地冷藏在心底。

如果你面临的是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你不妨选择放弃,无味的东西,啃下去亦无多少意义。

如果你走进一条无路的死胡同,你应该赶快放弃,必要的回头,会给你带来新的契机。

如果你得到一个意外的便宜,你应该赶快放弃,便宜的背后,往往潜藏着阴毒的杀气。

如果你的成功已达顶峰,你更要学会放弃,激流勇退,给世人留下辉煌的记忆。

没有完美的麦穗

有三个年轻人一起来到一块麦田边上,他们打赌:看谁能拣到麦田中最大、最饱满的麦穗,条件是每个人只能走一遍,只能作唯一的一次选择,不能有回头的机会。第一个下田不久就选中了一穗,它花费的时间是最短的;第二个走了一半左右也选择了一穗:第三个在快到麦田的尽头才挑到了自己最中意的一穗,而他花费的时间也是最长的。

其实,人生的道路就如同这块麦田,人生的选择就像在麦田里拣麦穗一样。从一开始就面临着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只有一次机会,没有任何回头反悔的余地。

人生的选择就这样,不管做出的是怎样的选择,终归都不会是尽善尽美,如愿以偿的。总有缺憾,也许缺憾本身就是一种美丽。告诫自己,既然作了选择就不该后悔;说服自己,这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不要把选择看得太重,那些所谓的大选择就像是选择吃饭睡觉一样简单。不要把放弃看得太难,时光可以冲淡一切,把你不能决定放弃的交给时间好了。

人生如戏,每个人既是自己生命的导演,又是自己生活的演员。只有学会选择和读懂放弃的人,才能笑看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选择,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学会选择,就是审时度势地把握时机。放弃,是顾全大局的果断和胆识。读懂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坦然和潇洒。当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而无法选择时,也许放弃是最好的选择。当你无法选择时,你就放弃!

我们往往习惯于开始选择坚持还是选择放弃。有时候,执着是一种重负或一种伤害,苦苦地等待痴痴地守候,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坚持需要勇气,放弃又何尝不需要胆识和魄力?

尧舜论道

过去,舜曾问尧:“作为天子,用心如何呢?”尧说:“我不轻视顽民,对贫民乐于帮助,对死者好言安慰,对孩子和妇女怜悯抚恤,这就是我的用心。”舜说:“这样虽好,但好像还不够伟大。”尧说:“那么,你认为如何呢?”舜说:“德应该与天相合,保持内心的宁静,顺其自然,就像日月照耀和四时运行,就像白天和黑夜轮番交替,就像云行和降雨那样。”尧说:“我真是多事啊!你,可以与天相合;而我,只能够与人相合。”

天地,古人认为是最伟大的,黄帝和尧舜都共同赞美。所以,古代一统天下的帝王,需要干什么呢?只要顺应天地的自然便可以了。

庖丁解牛

相传战国文惠君时代有庖丁善于解牛。

庖丁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厨师,他杀牛又快又轻,当时梁惠王听说庖丁杀牛有一手,就命人请他来给梁惠王亲自表演一下,有人为庖丁牵来一头十分强壮的牛,只见庖丁围着这头牛看了看,然后迅速提刀,眨眼工夫就把牛杀了,刚才还是活蹦乱跳的一头牛,霎时间就成了一堆肉。在场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他们还没看清楚庖丁怎么动刀,牛已经杀完了,不禁大吃一惊,不住地叫好。庖丁杀完牛很悠然地站在一旁,丝毫没有疲倦的意思。

梁惠王更是对庖丁熟练的技术大加赞赏,问他说:“哎呀,太棒了,简直太神奇了。为什么你的技术能够达到如此纯熟的地步呢?”庖丁放下手中的刀,说:“大王,我于杀牛这个行当已经快三十年了,每天都干这种活。时间长了,干得多了,自然熟能生巧啊。现在我老了,动作还慢了不少呢!”梁惠王点头表示同意,又继续问道:“为什么那么多宰牛的人,他们中也有不少像你一样干了一辈子,却没有你这么高深的技艺呢?”庖丁说:“大王,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远远超出了解牛的技术了。当初,我刚刚学习宰牛的时候,我眼中所看到的是一头完整的牛。三年以后,我所见到的就不是完整的一头牛了。如今我用我的精神去感知,而不是用眼睛去看,感官的活动已经停止,只有心神的活动在进行。”梁惠王和旁观的人不甚明了,庖丁继续说:“宰牛宰多了,就了解了牛全身的结构,我按照牛全身的结构,从牛骨头缝隙大的地方进刀,再顺着骨节的缝隙运刀,不曾碰到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也不曾碰到附着在骨头上的肉及筋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头呢?”梁惠王和大臣们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深奥的道理啊。

梁惠王又问:“你干了这么久,刀子一定用坏了不少吧?”庖丁说:“不,您看我这把刀用了19年了,还和刚磨的一样锋利。”梁惠王不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庖丁说:“好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断骨头。而我的刀已经用了19年,杀牛无数,依旧像新的一样。这是因为牛的骨节有间隙之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把几乎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间隙的骨节间,显得很宽绰,还有充分的余地。我宰牛的时候就是把刀刃插到骨节间,因而我的刀能用19年依旧如新。即使如此,每遇到筋骨交接处,我还是觉得难以下刀,就格外小心,目光集中,行动稳妥,这样,刀只轻轻一动,整个牛就骨肉相离了。”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比喻修道应该效法自然,进入无形的状态,这样才能演奏出合于“天籁”的解牛神曲。

面包师和药铺老板

有这样一个天才面包师,自打一生下来,就对面包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闻到面包的香气就如醉如痴。

长大后,他如愿以偿地做了面包师。他做面包时,要有绝对精良的面粉黄油;要有一尘不染、闪光晶亮的器皿;打下手的姑娘要令人赏心悦目;伴奏的音乐要称心宜人。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酝酿不出情绪,没有创作灵感。

他完全把面包当作艺术品,哪怕只有一勺黄油不新鲜,他也要大发雷霆,认为那简直是难以容忍的亵渎。哪一天要是没做面包,他就会满心愧疚:馋嘴的孩子和挑剔的姑娘只能去吃那些粗制滥造的面包了。他从来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却出人意料地好,盖过了所有比他更聪明活络、更迫切赚钱的人。

还有一个药铺老板,幼年时父亲因抓不起药而命赴黄泉,他发誓要开一个乐善好施的药铺。当了老板之后,他不改初衷,童叟无欺,贫富不二。

他还自学成才,专给没钱看医生的人开方子。一些药界行家见此大摇其头:一副败家子作派,不赔本才怪!然而他的生意却日渐红火,盖过了所有比他更会降低成本、更精明强干的人。

世间的许多事情都如此,当你刻意追逐时,它就像蝴蝶一样振翅飞远;当你摒弃表面的凡尘杂念,为了社会,为了他人,专心致力于一件事情时,那意外的收获已在悄悄问候你。

扶树与扶人

老张做生意失败了,但是他仍极力维持原来的排场,惟恐别人看出他的失意。宴会时,他租用私家车去接宾客,并请表妹扮作女佣,佳肴一道道地端上,他以严厉的眼光制止自己久已不知肉味的孩子抢菜。虽然前一瓶酒尚未喝完,他已砰然打开柜中最后一瓶XO。但是当那些心里有数的客人酒足饭饱,告辞离去时,每一个人都热烈地致谢,并露出同情的眼光,却没有一个主动提出帮助。

老张彻底失望了,他百思不解,一个人徘徊在街头,突然看见许多工人在扶正那些被台风吹倒的行道树,工人总是先把树的叶锯去,使得重量减轻,再将树推正。

老张心胸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放弃了旧有的排场和死要面子的毛病,重新从小本生意做起,并以低姿态去拜望以前商界的老朋友们,而每个人知道他在做小生意时,都尽量给予方便,购买他的东西,并推介给其他的公司。

没有几年,他又在商场上重新站立了起来,而他始终记得锯树工人的一句话:“倒了的树,如果想维持原有的枝叶,怎么可能扶得动?”

风落的果才是甜的

小芳小时候,在乡下,很穷,经常挨饿。但是,有些回忆却非常美好。

每天早上起床时,妈妈常会给她们六个兄弟姐妹一些惊喜,因为她可以变魔术似的在桌子上摆出一些时令水果。这是匪夷所思的,因为她们连买米的钱都没有,怎么可以奢侈地吃到水果?但是妈妈做到了。春天有枇杷,夏天有桃子、龙眼、杨梅、荔枝、芒果,秋天有石榴、橄榄,冬天有柿子、橘子、板栗……

后来,小芳终于知道了那些水果的来源。为了那是些丰美富足的早晨,妈妈总是第一个起床,然后第一个跑到不远处的“万果园”里去捡“风落之果”。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晚上总有风吹落一些被小鸟啄过或者承受不了自身重量的果实。果园主人对于起大早来捡落果的穷人,一直是心存宽厚与仁慈,没有刁难,而是默许。

有一次刮台风,龙眼树下都是果实,小芳和几个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叫“老天有眼”,可以大饱口福了。结果,妈妈板着脸说:“我们怎么可以幸灾乐祸?人家的损失那么大,我们怎么可以高兴呢?”妈妈还说:只有风落的果子,我们拣回来吃,才是甜的!

的确,人家落难时,我们不能趁火打劫;只有别人丰收时,我们才可以分享他人的“风落之果”,否则就是没有良心,就应该内疚。那几天,妈妈反而没有去捡“风落之果”,别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我看到妈妈美丽的忧心。

过去多年了,小芳常常梦到那些诱人可爱的“风落之果”,觉得那些年吃到的风落的水果,才是这辈子吃的最甜的……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那么快乐?

有个人问大师:“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那么快乐?”

“因为他们随处都能看到欢喜的事。”

“为什么我看不到欢喜的事?”

“在你内心看不到的,在身外也就看不到。”

随后大师指着桌上的苹果问道:“用力挤压苹果,会得到什么?”

“苹果汁。”

“没错,”大师道,“因为这是它的‘内容’,对不对?一个人外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从自己的内部‘流露’出来。我们对外界所作的任何反应,都是内心世界的呈现。”

你内心想的是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正如大师所引喻的,如果你是一颗苹果,用力挤压就会得到苹果汁,不论在任何环境或任何人去挤压,都没有差别。

快乐的道理也是一样,如果你的内心是喜乐的,自然随处所见都充满快乐和喜悦,因为喜乐已经洋溢在整个内心,不是吗?

外在世界只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在的一切。

简单

有一个人去应征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了,因此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

有个小弟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故障的脚踏车,小弟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小弟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原来出人头地很简单,吃点亏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都没有生气。”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