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3月20日,清明前十五天,大雨。
天色一整片地暗了下来,仅半个小时前的明亮与温暖恍然之间消失无踪,一块无边无际的灰布很快便把长沙城遮盖得严严实实。雾霾将开福区里大大小小的建筑都收入囊中,唯有街道两边香樟的浅绿色在这沉暗的世界里还清晰可见,新生的丛丛嫩叶随着凉风的方向左右摇摆。车子驶入湘江隧道之后,仿佛逃离了现实世界,视野里只有隧道上方洒下的昏黄灯光在蔓延,前路不见终点。但我心里知道,隧道之上的湘江此时正在翻滚不已,一场风雨倾城呼之欲来。
穿出隧道的那一刻,豆大的雨点敲在车窗上铿锵有力,四目所及已然层层积水,所有车子的刮水器都在勤快地挥动着双臂在风窗上扫动。广播里的主持人花尽心思来戏谑此时的天气,然后是一味地埋怨这个城市随机播放的脾气。同在这场大雨里的许多车主纷纷致电,讲述各处的雨水情况。这才知道,这场大雨并不仅仅下在河东河西,城里城外,而且还下在株洲、湘潭、衡阳,以及更大范围的南国。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当年看到的那场雨是否也如今日一般淋淋漓漓,迷迷蒙蒙。惊蛰之日梨花雪白,清明过后杏花将寒,来去匆匆的春天走到了清明时节,该要好好珍惜了。前几日物理老师望了一眼窗外的春光,忘记了黑板上正在推导着的公式,禁不住感叹一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又到一年清明时节,春光依然,风雨依然,而人心却不知何处寻回。多想如小时候一样随着大人在祖先坟前拔草插花,多想回到老家畅快地吃上一回香艾糍,离乡日久总有一种漂泊之感。我知道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普天之下该有不少的人也会在这样的时刻心生愁绪吧。客家人想念他的香艾糍,温州人则想念他的绵菜饼,湖州人该也要想念他的清明粽。万家灯火,人间各处,在清明里的风俗虽然不尽相同,而对这两个字的感受却是随着血脉代代相传。这是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在一次次的灰心丧气之后,突然腾空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希望。清明,是一场纷纷大雨,一段唯美春光,更是这片土地流传了千年仍然生生不息的梦想。或许只要清明还在,中秋还在,这些词汇若是还能在人们心河里激起阵阵涟漪,我们就仍然应该对自己所处文明的力量深信不疑。
二
3月27日,清明前八天,明月。
在物理楼找导师签完字后回宿舍的路上,不经意间看见天上那一轮明月皎洁得不知所以。长沙的夜空里如果出现这样清幽的情境,一定是要倍加珍惜的。不管人们用怎样的比喻来形容它,它都不为所动,年年岁岁依然月圆月缺。只是人间潮起潮落,捞月亮的猴子,邀月亮的李白都已入土。当我面对着它的时候,我只想轻声问一句:你已经看尽了人世劫波,可否告诉我,这片土地上的文明该往何处走去?孔子倒了,家族散了,本以为这个国家会清空自己的记忆,脱胎换骨成西方世界的一个追随者。尽管颓丧的情绪弥天漫地久久不散,荒唐的闹剧轮番上演乐此不疲,但是直到最后我们都没有迈出最后一步。土地上的一切已经被劫掠一空,土地下祖先的灵气却并没有减少太多,这种灵气让我们对于清明、端午、中秋仍然保持着一份难以言说的情怀。灵气让我们不至于走到毁灭的边缘,但我们仍然陷在泥潭之中不能自拔,举着双手却迟迟等不来救援。曾有一头麋鹿被猎人追杀到悬崖绝壁处,麋鹿停下了奔跑的步伐回眸一眼,在那清澈的目光里猎人读出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那一眼回眸里,是那头麋鹿一生的图景。
陈寅恪伤心地说过:凡一种文化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一个人若是爱上了他所存在的文明,便注定了要与那个文明同喜同悲,共明共灭。唐诗是那样地铿锵有力,宋词却是那般哀伤婉转,其内在的因素便是如此。静安已经离开快一个世纪了,而这份苦痛却并没有减少太多。这个文明曾给过许多人无上的荣耀,也让不少的人潦倒落魄得心甘情愿。有的人一气之下便骑马进入了大西北再也不出来,有的人一走便是二十年的文化苦旅。谁愿意看着自己的文明被一场外来的洪水肆意淹没,谁愿意看着自己的文明在最需要自信的时候偏偏自断根脉,而在最需要创新的时候又沉浸在陈年旧事中不能自拔。它殷切地等待着一群人来认识它,而隔代的面容竟可以这样陌生。文化不是一个项目,不是一个饭碗,并不需要多少聪明的头脑,它仅仅想要几颗真诚的心而已。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现状,毫无疑问那个词会是不思进取。
晚清民国时的那些学者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变局,承受着绝无仅有的累累伤痕与重重压力,不得已用了偏方,只求能够匡扶大厦于将倾。后世的我们回望他们的挣扎时,心里更多的是敬意而不是愤怒。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那是一个足以让人在梦中都要心驰神往的地方。那里山河破碎,却也人心思变。那里开新创世,却也整理国故。华夏文明行至衰弱,积劳成疾,奄奄一息,是他们用了一剂猛药才将其唤回。仿佛回到了诸子百家的世景,一篇少年中国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后人本应该顺着他们的足迹走下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的文明本可以继周秦、汉唐、宋明之后跨出第四个大步,本可以在融汇了儒释道法墨之后与西洋科学交手。只是我们遭遇了另一场更为深刻痛苦的洗劫,本已经瘦骨嶙峋的病人起来了又倒下了。文明在这里断层,朝花不可夕拾。
后来人们忘记了长江黄河,忘记了长安洛阳,忘记了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又经过一整个时代的努力,几代人的热情,让一些岌岌可危的格局得以扭转。可我们依然看着原有的城市文脉从此断绝,更吸引人眼球的是一堆横插乱放的大筷子;看着原有的秩序土崩瓦解,重建之时却又是障碍重重;看着文学艺术精气神俱失,要么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被束之高阁,要么是沦陷在病态之中自戕为乐,空洞而麻木。许多的浪潮一齐洗涮着这片大地,金钱和欲望遮住了人们的眼球,里里外外一双双手不停地捞取着金币。这里的人很傻,容易忽悠,这里的人钱多,容易得手。曾经的智慧缸破水洒,今天的思想流浪天涯。眼前迷蒙了太久,终于有了擦拭眼睛的冲动。清明,再次成为了一个焦渴疲惫的现代灵魂心里面最为深切的祈求。这一轮明月啊,愿你皎洁的月光能擦亮一双双眼睛。
三
4月4日,清明节,长江。
看见长江的那一眼,总觉得心里某些坚持了很久的东西在那一刻尽数碎裂,长久地不愿意相信今日的长江会是这种模样。余光中不会相信,这是他声嘶力竭着想要喝上一口的长江水;侯德健也不会相信,这会是他梦中也要神游的长江水。这条曾经滋养了半个华夏文明的河流,曾经雄健有力的江水,今日会是如此混浊,如此疲惫,如此乏力。
汉口江滩已经打造得相当精致,户部巷无时无刻不是人满为患,长江两岸日渐热闹,尘土喧嚣。这应该就是今日中国最真实的写照吧,气氛一直都是暖哄哄的,喧闹之中却始终找不到一种深刻的力量。如果长江水不再是长江水,长江两岸的这些地方又有什么意义呢。曾付出过那么多的努力,眼前始终雾蒙蒙一片,心里始终觉得无能为力。
胡适被那几个学生指着骂为汉奸时,只是平心静气地说,这里没有汉奸,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是爱这个国家的。是啊,我们都在爱着这个国家,可我们并不太懂得如何去守护这块土地,这个文明。有的人由爱生恨,有的人爱至沉沦,更多的人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如何去爱这个国家,这个问题横亘了一个世纪。
看《西游》的时候,乐中带悲,笑中带泪。玄奘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众生之爱皆是爱,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我们爱自己的文明,和爱一个人,爱一件物品其实在根本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最深刻的道理也许在最简单的言语中,最强大的力量也许会在最卑微的行动里。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场纷纷大雨之后,会是雾气弥漫还是清空朗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