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外的话:在本文中,我尝试了以“笔者”自称这种高逼格的写法,如有不适,敬请谅解。
每年笔者都会读一些文笔粗粝,故事鬼扯的网络书。无论是荷尔蒙爆炸的“种马”写法,或者是想哪是哪的信马由缰写法,在笔者看来,都有一种野趣。越是放肆,越是粗中耍出点儿油滑,越让我感觉虎虎有生气,有一种欣赏地摊文学的快感。
最近笔者在读一本书《婆婆吃了儿媳全家》,就是如此。
看书名就知,故事自然是围绕着婆媳关系写两家人的恶斗。书里尽是混乱不堪的价值观,和婆婆妈妈的叙事风格。当然了,恶趣味的笔者一点都不在意,反而看得津津有味。
在《婆婆吃了儿媳全家》里,作者并无耐心去写什么复杂的心理斗争,就是手里有什么就抄什么地干仗。婆婆在儿媳入门第一天,立刻掀起腥风血雨,大打出手直到报警。笔者看过大量简陋的婆媳影、视、书,它们大多无意去架构一个复杂的故事,让观者尽快进入站队和评点是非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笔者提及此书,是因为它是比较典型的研究对象。在本书里,有着一些堪称经典的样板人物。婆婆总是蛮横的,公公总是隐形人;儿子一准儿窝囊货,媳妇八成委屈死。
在以往的专栏中,笔者花了大量功夫写婆与媳,写儿子兼丈夫,但是较少提及另一股隐藏的势力,即是婆家人与娘家人。在婆媳关系的影视书里,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斗争关系里,你不难发现,婆家总要有几个惹事的人,小姑子也好,小叔子也罢,或者老舅和老姨,都能胜任。这类人主要的工作就是掀起冲突,给发动机点火。
婆家人战斗力足,娘家人也要不甘示弱。事实上,近些年岳母作为主力战斗人员的地位在稳步上升,甚至不少婆媳斗争的故事,直接转化为婆婆与岳母之战。
婆家人也罢,娘家人也罢,笔者提醒大家,这类人往往要有两种功能性的存在,一类是鹰派,在婆媳战争上的基本态度是,抄刀棍跟她们干。另一类是鸽派,又称和稀泥派,主要的工作是苦口婆心地劝和不劝离。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里,有一项是“就算不幸福,那也不离婚”的家庭观。在婆媳恶斗的影视书里,斗争局面不能无限激化,总会有那么几个人跳出来,大和稀泥劝你们“千万别离婚”。在和稀泥派的眼里,是没有是非的,无论婆婆和他的乖儿子干下什么令人发指的恶行,那都应该在一个家庭里消化掉,能谴责,能斗争,但绝对不能离婚。
笔者的朋友曾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此句是逼格之句,半注。)话说朋友的父母是不幸福的两口子,矛盾激化到不可缓和,总之是势不两立,每天干架到精神崩坏。在家庭斗争中,自然少不了和稀泥的鸽派分子,此次扮演这一角色的是父母共同的一位姑婆朋友。就在两口子争吵到不可开交,和稀泥的姑婆也补锅无力的混乱局面下,崩溃的孩子忽然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你们这么不幸福,那为什么不干脆离婚?”此言一出,一直面吞吞的和事佬姑婆,忽然暴怒奋起,啪地抽了孩子一个耳光,怒斥“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
笔者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故事自然是义愤填膺的,家庭斗争中最可怜的从来都是孩子,因为孩子并不是争执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但他们却是斗争结果的受害者。不幸福的夫妻每日混战,孩子又有什么错?但是你知道的,有一件颇为混蛋的事,乱战的夫妻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又往往会把责任推给孩子:“我们之所以不离婚,不是自私,那都是为了你啊。”
比自私父母更为混蛋的,正是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和稀泥派的姑婆大人。在这个小故事中,事外人姑婆居然也能以此作为借口,给试图提出解决方案的孩子一个响亮的耳光。笔者曾深深思考混蛋姑婆能被理解和原谅的动因,到最后,只能归结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是“非常不幸福,绝对不离婚”。
在《婆婆吃了儿媳全家》里,娘家人分裂为两派,鹰派是儿媳的妹妹和姥爷,他们的基本主张是不让步,不吃亏。在历次斗争中,是他们冲在前线,维护嫁入别家的自己人利益。另一派当然是鸽派,和稀泥派,主要构成是女方的父母,在婆媳关系里,是老丈人和丈母娘。接下来,我就以女方父母出发,来分析一下和稀泥派的基本动机。
在起初,婆媳关系一上来就白热化的局面下,岳母大人的劝和动因主要是基于经济的。在岳母看来,女儿嫁入别家,自己搭上了彩礼和房子,一旦离婚则要承受经济方面的损失。笔者知道激进少年怒气冲冲要来普法了,但在现实层面,假如把折腾人的成本考虑起来,确实是有损失。我们姑且把这一轮的稀泥放下来。
故事往后走,作者就像是为了考验鸽派的和稀泥本领似的,给他们提出了种种障碍。儿媳事业发展越来越顺,例牌小三也按时到来,不用想就知道,又是一个高帅富。没有了损失不损失的考虑,那么女方父母又有怎样的动机劝和?
道德!是的,在夫妻关系再次恶化之后,女方父母也没有了经济损失的借口之后,就只能拿出道德来说事儿了。要再次确定一下讨论的前提,在夫妻关系急剧恶化,婆媳斗争无法调和的状况下,女方有了更好的选择幸福的机会。但是在女方父母看来,不幸福能够忍受,但离婚所承担的道德压力无法忍受。
笔者完全没兴趣关心道德是否成立这件事,要直接从根本上消灭这种道德逼的立场。
要知道,和丈夫过日子的妻子,不幸福的是妻子,如果她有更好的选择幸福的机会,其他人没有权力去阻拦。这是前提,再来分析女方父母为何要忍心让女儿继续过不幸福的生活,也要坚持他们维持婚姻。很简单,道德谴责的后果是父母也要承担的。看懂了吗?女方父母并不想让女儿过不幸福的生活,但是为了避免自己承担的道德负担,那么他们只能唯自私论,顾全自己的利益为先。
知道了这一点,再来看《婆婆吃了儿媳全家》,或者是笔者朋友的家庭故事,我们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了。不管是“劝和不劝离”,或者是“非常不幸福绝对不离婚”,温和也罢,强硬也罢,落到最根本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自私。
婆家人也罢,娘家人也罢,那些看似好心的家伙们。笔者最后的结论是,苦日子要你过,好人我来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