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房里的生活毕竟是机械、沉闷和单调的。
吃饭、放风和睡觉,再加上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不过是念诵一下狱规和《毛选》里的文章《南京政府向何处去》,这几乎成了牢房生活的全部内容。天天如此。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那就是像前面所介绍过的“晚间胡聊”。只有在这个时候,号子里的空气才稍微显得活跃一点。
刚开始,闲谈的内容还能吸引住两个孩子。别人讲,他俩就瞪着大眼睛静静地听,偶尔也提一两个天真幼稚的问题,引起人们一阵轻轻的笑声……到了后来,这些闲聊成了老生常谈,就再也提不起他们的兴趣。自从年轻人和他们交上了朋友以后,他们又把希望寄托在这个新来的年轻人身上,想从他的嘴里得到更多更广泛更新鲜的知识。而年轻人呢,也尽量让孩子们的愿望得到满足,对他们提出来的各种各样甚至是稀奇古怪的问题,总是给予耐心的尽可能圆满的回答……
可是,有一天,小晶在和年轻人谈话的过程中,竟提出来一个令年轻人也难以解答的问题。
原来小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终于有了一个在他看来是“了不起”的发现,那就是他和弟弟所十分敬重的叔叔,是向来不参与那些人的闲聊的,除了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剩下来的时间就一个人静静坐着想事情,或者翻翻那本供犯人学习的《毛选》。于是他好奇地问道:
“叔叔,您为什么不和他们聊天?”
“我觉得没有意义……”
“那干什么才有意义呢?”
“什么才有意义……”年轻人还真被孩子的问题给问住了。
本来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确实太多太多了。可是,那是在过去,在外面呀。过去,在外面的时候,他喜欢钻研生产上遇到的难题,比如怎样操纵才能让列车行驶起来又快又平稳,为此常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而一旦突破了难点,他会高兴得像个孩子;他又喜欢读书,读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每当读到精彩的地方,他会激动得拍案叫好,因为好的文艺作品能给予他很多有益的启示,让他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他还喜欢学习英语,常常利用跑车中的空闲时间背诵单词,当他能够把一段英语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他的心里还真有一点成就感;游泳、画画、听音乐对他也充满了吸引力……总之,生活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给了他无穷无尽的乐趣,让他感到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活着是怎样地有意义!即使是当一场巨大的风暴猛烈地袭来,所有这一切都被斥之为“封(封建主义)、资(资本主义)、修(修正主义)”货色的时候,他也没有丧失掉对生活的信心!在他对这突然出现的一切感到震惊,感到不可理解的时候,他想到了阅读马列著作,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于是他觉得既然生活里充满了斗争,在斗争中进行学习,也是一件蛮有意义的事情……但是,这所有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毕竟是存在于外面,存在于过去!……
想到这里,他不禁抬起头来,看了看这终日陪伴自己的四堵水泥墙、一道铁门,一种近乎于绝望的情绪迅即充塞他的心头:虽然这看守所只是临时拘押之地,在这里关押的人早晚都会走出去的。可是,看看这场风暴的势头:一个个为祖国、为人民奋斗了大半生的革命家,到头来都成了“叛徒”、“内奸”、“工贼”,和“****、******主义”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被解职罢官,打入牢狱,甚至迫害致死……而你,一介草民,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还能有什么样的出路?把你送进来不就是为了给你定罪的,又怎么能让你清清白白走出去?……如果像这样不明不白生不如死地活下去,人生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连自己都搞不清楚的问题,如何去回答别人?
望着小晶充满期待的目光,年轻人只好这样回答:
“这个问题,等以后叔叔想清楚了再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