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抑郁: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手记
43176300000049

第49章 消除自杀因素的深层辅导

在第二个阶段的咨询中,我设计了两个目标:其一,解决邵建华意识深层中影响其活下去的负面信息,即死亡情结;其二,调整非理性思维方式,正确看待主、客观世界。预计咨询次数五次。

在完成第一个咨询目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心理学中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邵建华的潜意识层面进行了干预。

邵建华在患有抑郁症后已经具有自杀企图,并且想到过用什么样的方式死亡痛苦较小。在一开始我决定接受邵建华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分析,否则,我就有可能会犯极大的错误。在心理咨询的临床实践中,对来访者病与非病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就邵建华的情况而言,首先我排除了其精神病性的自杀可能;其次,排除了患有内源性抑郁症的可能;另外,还排除了因社会因素导致自杀的可能性。所以,在他接受药物治疗后情绪状态有所变化的基础上,我才能够进行心理干预;否则情况将可能很糟糕,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当然,如果在病与非病上判断失误,甚至有可能将会加速他的自杀进程,并给我自己招致无法解脱的灾难。

客观说,邵建华的自杀企图在抗焦虑和抑郁药“百优解”和“罗拉”的药理作用下确实有所降低,甚至很少想到死亡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深层中的问题也解决了。根据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中关于“生本能”和“死本能”的理论,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邵建华自杀企图的问题,就要在他的潜意识层面进行干预。做到这些,就要找到他自杀的根本原因。

那么导致邵建华产生自杀企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经过分析,我认为导致邵建华产生自杀企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幼年时期的死亡经历。在他5岁左右的时候,因玩耍不慎掉入河里险些淹死,那时曾有过的舒服错觉留在了他的意识深层中。

第二,长期的自卑以及与外界环境的比较使他的自尊受到极大伤害,产生了从自责到自罪的心理压力,对生活失去兴趣。

第三,因较长时间抑郁情绪,特别是患有抑郁症后所造成的躯体痛苦,例如失眠、焦虑等,想要以死得到解脱。

接下来的咨询,结合上述我对邵建华情况的分析以及解决的方式,我们重点讨论了关于死亡的话题。

他说自己不惧怕死亡,最痛苦的时候,例如,两个多月中几乎不能睡觉,被失眠的痛苦折磨得痛不欲生,加上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处处不如意,失落、无用的感觉充斥着每一天,认为自己死了倒是一种解脱,对死亡有一种莫名的希冀和渴望,甚至觉得是一种享受。

经验和直觉告诉我,邵建华的这种感觉很有可能源于幼年时期的那次濒临死亡的经历。于是我请他第二次回忆(第一次是在收集信息的摄入性谈话时)曾经差点被淹死的经历以及当时感觉。

“那是在我五六岁的时候……”邵建华面部没有更多的表情,用平静的语气述说着自己的那次经历。

“记得老家我们住的房子后面不远有一条河,平时水不深,下雨后水一涨就深了很多。由于我们那里的夏天很热,所以每到夏天我们就经常在河边玩。尽管父母不让去,但是我跟着其他大一些的孩子偷偷去。有一天的中午下了大雨,下午我父母到地里干活去了,我又偷偷跟着我的表哥(他比我大五六岁)和另外一个男孩到河边玩。表哥他们跑到河的拐弯处捉蜻蜓,我也看不见他们了。我跟不上他们,就自己在河边捉蝌蚪。雨后河岸很滑,我一下掉到了河里。河水比平时深,没过我的头顶很多。我不会游泳,当时非常害怕,就使劲喊表哥他们,但是一张嘴就喝了一大口水。用力挣扎中,又喝了好几口水,一只脚又被河底的水草缠住了。尽管当时我小,但是还记得父母为了不让我到河边玩曾说过的那些告诫危险的话,知道没有人救我就会淹死。当我想到死的时候,突然觉得很累,我就不挣扎了……这时我仿佛看到了太阳,是那种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离地面很近,金色的光芒,但不强烈,也不刺眼,很柔和。在太阳的光芒中我看到了一座坟,好像是在我家附近的田里,只有一座坟,坟上还有一块碑。不知为什么那时我不害怕,反而觉得很舒服,就这样看着那座坟和坟上的碑,现在我还能记得当时的感觉。后来觉得更累了,就闭上眼睛不看了……

“当我醒过来的时候,发现我躺在河边的草地上,看到妈妈坐在我身边哭,周围有几个人。后来我才知道,当我掉到河里时恰巧有一个村里人在不远的地方经过,看到了我掉下去的情况,跑过来把我给救了。这件事情我一直没有忘,长大以后还经常想起来,可是也没有觉得很恐怖。后来我还是到河边玩,好像盼着什么事情发生一样。”

仔细听完邵建华的叙述后,我又提了几个问题,其中包括在他抑郁情绪严重想到死的时候,是否回忆过这次将被淹死的经历。他告诉我,每当特别痛苦想要死的时候,就不自觉地回想起这段经历,那种濒死前舒服的感觉就会出现。有时候他会想到假如自己真的死了,那种舒服的感觉就会延续下来,就不会再痛苦了。但是又想到父母培养自己上大学的不容易,为了能让自己读高中,父母让妹妹中途辍学。其实妹妹很聪明,如果能继续读书一定会比自己强,而现在妹妹只能在家帮妈妈种地干活,这都是自己的罪过。想到这些又很矛盾,如果自己真的死了,既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妹妹!可是活下去又确实很痛苦。这就是邵建华当时的感觉。

坦白地说,解决邵建华的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其实对他的咨询到现在这个程度,如果出于谨慎小心、不担风险的动机完全可以结束了。然而我知道,如果这时候结束,他的抑郁情绪一旦反弹后,其自杀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应该帮助他走出这个障碍区,使他有可能彻底消除希冀死亡的念头。

于是我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对他的潜意识进行了尝试性的干预。

在温暖的咨询室里,邵建华舒适地躺坐在沙发上,并将双脚放在沙发前的一张矮凳上。我大概讲解了今天咨询过程的内容,然后请他闭上双眼,双手自然地放在身体两侧;松开了腰带、鞋带,以免影响他呼吸和肌肉的放松。前十五分钟,我带领他一起做呼吸式放松训练,待身体已经放松后开始用心理学上的暗示影响他的意识,引导他进入半睡眠状态。我用CD机播放了一张精心挑选的、用于心理治疗的音乐光盘,在特殊的音乐背景下,采用冥想的治疗手段,引导他的意识逐渐回到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夏天。

暴雨、阳光、蝉鸣、河水、蝌蚪……

处于半睡眠状态的邵建华随着音乐以及我的指导语,仿佛逐渐回到了儿童时险些被淹死的那个场景中。

他偷偷跑出家……河水流动……表哥看不见了……蹲在河边……蝌蚪在河里游动……伸出手……脚下一滑掉到了河里……呼喊……恐惧……挣扎……

邵建华的面部表情随着我指导语的提示在改变着,一会儿微笑,一会儿皱紧眉头,一会儿张开嘴呼吸。当他在冥想中被我的指导语引导着落入河中时,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他的一只手紧紧抓住沙发的扶手。此时,我用有力语调的指导语改变了那时的境遇:引导他在水中看到了落下的夕阳,没有坟墓,没有墓碑,没有舒服的感觉,有的只是挣扎的痛苦和窒息的难受,引导他产生求生的愿望,想象着自己在水中奋力挣扎,在向着阳光的方向挣扎。突然从水面伸进来一只手,他死死地抓住了这只手,在这只手的帮助下,他终于被拖出了水面,拖到了岸边……

邵建华的脸上再次露出微笑,并且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紧接着,我将音乐换成了一些熟悉的、舒缓的轻音乐,让他放松下来。在音乐的感召下,他的呼吸逐渐均匀,慢慢地睡着了。

十五分钟后音乐停了,他睁开了眼睛。

从他闭目开始,干预全程用了五十分钟。

以后的咨询中我们从正面讨论了关于死亡的话题。

在人们的认识上有一个误区,认为与有自杀行为或自杀企图的人不应该谈论死亡。我不这样认为,所有的事情包括死亡都应该面对,回避不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对时机的把握以及被谈话方的接纳程度。对非精神病性的当事人来说,他虽然有自杀的企图或准备实施自杀,但生的本能仍然存在,从内心里仍然希望有人能够关注他,不过他自己在意识层面予以否认而已。一般而言,从人的精神防御机制角度看,一个人过于排斥的东西很有可能是他非常想拥有的,这就是反向形成机制。当然,所有的事情都有例外,不可一概而论。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与邵建华就他的自卑、自责、自罪、自杀的心路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地讨论;还谈到了与父母的关系,谈到了客观上妹妹为他今天读书所作出的牺牲;甚至从宗教角度讨论了人的死亡和生命之间的关系;也谈到了他的自杀对家庭成员造成可能永远抹不掉的负面影响。

在两次这样方式的干预下,邵建华从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都受到了冲击,引发了他对死亡的深层思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客观说,自从他服用药物后,自杀的念头确实有所减少,生物体在药理的作用下自身作出调整,这就为我采用上述手段进行治疗做了物质上的准备。在以后的时间里,他的抑郁状态缓解更加明显,整个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衣着、谈吐、精神面貌以及肢体语言都表明已经向着正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