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抑郁: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手记
43176300000062

第62章 背向阳光的人看到的总是阴影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心理学家找来两个7岁的孩子进行一项心理测试。

第一个孩子来自一个贫穷人家,家里有六个兄弟;第二个孩子则是一个家境富裕的医生的独子。

心理学家让两个孩子看一幅图画,画里是一个小兔子坐在餐桌旁边哭,兔子妈妈则板着面孔坐在一旁。心理学家叫他们把画中的意思说出来。

第一个孩子立刻说:“小兔子为什么在哭,是因为它没吃饱,还想要东西吃,但是家里的东西已经没有了,而兔妈妈也觉得很难过。”

“不是这样的。”第二个被测试的孩子说:“它为什么在哭,还不是因为它已经不想再吃东西了,但它妈妈强迫它非吃下去不可。”

孙亮,一个中性的名字。35年前父母给她起这个名字时,期盼的是小孙亮长大以后,能够集女孩和男孩的优秀性格及品质于一身,在女孩的柔美、温顺中又具有犹如男孩般的坚强与豁达。

然而,世间万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大自然是公平的,对人也是一样。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名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良好的愿望不一定就会有良好的效果,至少不会全部是良好的效果。

此时的孙亮,非常痛苦地坐在咨询室的沙发上,抹着难得一见的眼泪,倾倒着自己的“苦水”。

最近三个多月,孙亮经常是食不香、寝不安,内心中委屈得不得了。开始的时候一股怨气贯通脑门,后来觉得又降到心底,于是就感觉心里堵堵的,见人不愿意说话,没事也不外出,就连以往最喜欢与哥儿们、姐儿们一起唱歌、喝酒的聚会以及逛街也不能打动她了。夜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不时地唉声叹气,丈夫温柔地把她搂过来想要安慰她一下,却被孙亮烦躁地推开了。

白天上班,对单位的事情一概不关心了。虽明白“谁好谁坏谁戴着”的道理,而且也与自己无关,但坐在办公室里的时候又控制不住自己,不期然地支起耳朵听着别人的“小话”,连她自己都烦自己了。更让孙亮担心的是最近一周来,总感觉别人在议论自己。孙亮也是读过大学的人,知道自己这种没由来的感觉预示着要“坏”事,所以经过对网络上心理咨询机构的权衡,选定了我们这个机构,一早就赶过来寻求帮助了。

究竟是什么事情引发了孙亮的情绪变坏呢?事情要从三个多月前说起。

孙亮是一家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她在这里已经工作五年多了。三个月前,公司主管经理找她谈话,说因为最近机构调整,要她到公司下属的基层单位负责生产技术的工作,但是原来的待遇取消了,收入降低了200元左右,并且要求她两天后就到岗。谈话只有不到五分钟,在孙亮的感觉中,这是没有任何理由就把自己的职务撤了。她接受不了,找到总经理要个“说法”。几经追问,得到的答复是由于领导认为她的业务水平不够,而且有人反映她在不当的时候,把公司在管理制度方面的一些调整,提前通报给了利益相关的下属企业。

孙亮感觉受了莫大的委屈,但天性倔强的她,没有掉泪、也没有解释就离开了领导的办公室。当天晚上回家后越想越感觉委屈,她认为领导说的这些撤掉自己职务的缘由是空穴来风,自己没有这样的情况,而且业务水平并不比别人差。接替自己职务的人,比自己的能力差得很多。想了半宿得出的结论是,肯定是主管经理觉得自己没有把他当回事儿,见面也不爱搭理他,纯属看不惯自己,所以找茬把自己给撤了。

得出了这个结论后,孙亮倍感愤怒,一股怨气直冲头顶。有心想辞职不干了,但想到这么多年自己的辛苦和努力又舍不得。何况已经是35岁的人了,还有一个孩子,这样的条件再找工作也是比较难的。再说这毕竟是国有企业,进来的时候也是千难万难的,再找一个这样的企业不容易啊!这一夜她思前想后、辗转反侧,基本没有睡觉。最后只有忍耐下来,就到新的岗位去吧。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到了基层后,孙亮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原来是上级机关的部门负责人,现在被下放到基层的三级项目上,虽说是生产技术负责人,但手下无兵,只有自己一人,原来在机关孙亮领导着六七个人呢。较大的落差,使孙亮的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心理不平衡,让她觉得处处不顺心,见人也不愿意讲话,走路闷着头。认识她的人都说她变了一个人。

时间慢慢过去了,原以为自己可以慢慢过去这股劲儿,但三个多月了,不仅没有,反而越来越重;头顶上的那股怨气觉得后来沉到了心里,愈发堵堵的,以致后来出现了控制不住的猜疑和好像真实的想象。

这下孙亮真害怕了,与丈夫商量后,决定来找心理咨询师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