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1、见微知著,乘隙而为。
2、微利在所必得。
原文: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古人按: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注释:
1、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2、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古文今解:
顺手牵羊一词,原意是看见主人不在,就手把人家辛辛苦苦放养大的的羊牵走,完了若是不巧主人追过来,那人肯定还会一脸无辜状,说:“我无意偷羊,我只是捡到一条绳子,谁知绳子后面系着一头羊呢。”
顺手牵羊的原意,是比喻顺便取利,不再另外用时费力。多形容那些长了第三只手的偷鸡摸狗、损人利己行为。在这里,是指军事斗争中乘势因便夺取胜利,积小胜为大胜。
大部队在运动的过程中,漏洞肯定很多,比如,大兵急于前进,各部运动速度不同,给养可能造成困难,协调可能不灵,战线拉得越长,可乘之机一定更多。看准敌人的空隙,抓住时机一击,只要有利,不一定完全取胜也行。这个方法,胜利者可以运用,失败者也可以运用,强大的一方可以运用,弱小的一方也可以运用。战争史上一方经常用小股游击队,钻进敌人的心脏,神出鬼没打击敌人,攻敌薄弱处,应手得利。这样用顺手牵羊取胜的例子,不胜枚举。
此计正文告诉我们说:竞争对手出现极小的漏洞(隙,失策、疏忽、弱点),虽然微不足道,都是可乘之机,我方要见缝插针,加以利用;战场上出现极小的机会或利益,要尽力争取,不可小觑。此为《易经·丰卦、井卦》原理的运用。
可见此计讲的是对敌斗争的谋略,与我们平时说的今天在人家门口拿个煤球、明天在路边把人家自选车骑走的“顺手牵羊”行为不可同日而语。
古人兵书上说:“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精明的指挥员,在战场上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
古人按:敌人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时,在战术、战略的布署上,在指挥调度的运作上,必会产生不少疏失或漏洞,善加利用这些疏失或漏洞,可以不必战斗而有所斩获,是顺手牵羊之举。这种“见利不失”的做法,竞争双方都可以善加利用而获利。
简评:
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谋略。此策略的核心,即在一个“顺”字。
顺,有时需要坐待,多半需要营造。作为一种计谋,顺手牵羊常常不是等“羊”自动找上门来,而是着意寻找敌方的空子,或诱使敌方出现漏洞并进一步利用漏洞,从而使自己牵羊时很“顺手”。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微隙”是否“必乘”、“微利”是否“必得”还得依据全局的需要来定。有时局部的损失可以换来全局的胜利,就如同第十一计里第一要点“舍小就大”里面讲的一样。另外,我要乘敌之隙,得敌之利;敌人同样也会如此对我。对付敌人此计的方法,要严密防范,使敌无隙可乘,特别是要防止在关节上出现漏洞。
要点解析:
1、见微知著,乘隙而为。
在各种争斗中,任何敌人都是有隙可乘的。即使敌人强大,自己已在惨败之际,也可以捕捉到战机,反败为胜。关键是看领头人物能不能洞察到“隙”即机遇。敌方的疏漏往往是我方的机会。善战者,没有不明白这一道理的。“微隙在所必乘”,这是克敌制胜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敌之“隙”乃我之机。即使是“微隙”,也要见微知著,乘隙而为。
事例一:赵匡胤“出师湖南,假道荆渚”
北宋建立以后,依旧是“卧榻之侧,皆他人家”的局面。在其南面,尚有南平、武平、后蜀、南唐、吴越等割据政权。在其北面,还有辽和北汉政权。为了统一天下,赵匡胤决定采取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首先将统一的兵锋对准荆湖地区的南平和武平割据势力。
南平是后梁时高季兴所建立的割据政权,都江陵,拥有荆、归、峡三州之地。武平原为唐末武安节度使马殷在湖南建立的割据政权。建隆三年(962)九月,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死,其11岁的儿子周保权继位。衡州刺史张文表不服,发动兵变,然后率部伪装成奔丧的样子,直奔朗州(今湖南常德)。在武平发生内乱的时候,南平也发生了变故。周保权得知张文表起兵反叛,一面派兵前去平叛,一面遣使向宋廷求援。赵匡胤正在计议吞并荆湖,苦于没有充足的理由借口,这下一见周保权上门求援,不禁大喜过望,于是决定采用顺手牵羊之计,“出师湖南,假道荆渚”,一箭双雕,以借道为名灭南平,以救援为由灭武平。
赵匡胤任命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都总署,李处耘为都监,率领大军南下。乾德元年(963)正月初七,宋军开始行动。当宋军尚未进入湖南时,张文表的反叛已被平定。但宋军依旧按原定计划南下。李处耘率兵到襄州(今湖北襄阳)后,即派人到荆南借路。高继冲不仅答应了宋军的要求,还派他的叔父高保寅去慰劳宋军。
二月初九,带着大量慰问品的高保寅来到荆门,同宋军相遇。李处耘热情接待了他们,并挽留他们在军营中过夜。当晚,慕蓉延钊大摆宴席,为高保寅接风洗尘。在这里开怀畅饮的同时,李处耘已暗中率数千骑直扑江陵。高继冲听说宋军已至,只好出城迎接。李处耘令他在城外等候慕容延钊大军,自己则率兵进入城中,迅速占领城内要地。高继冲见大势已去,只得率军投降。
宋兵占领荆南后,马不停蹄地向湖南进发。周保权一见宋军来意不善,派兵抵抗。赵匡胤遣使劝降:“应你们的请求,才发大军相助。如今你们出尔反尔,抗拒王师,是何道理?希望诸位明形势,识时务,不要螳臂挡车,自取灭亡,并连累百姓遭殃!”可是,宋廷的劝降遭到周保全的拒绝。宋军一见劝降不成,便决定使用武力。
慕容延钊分兵两路,水陆并进。水军东趋岳州(今湖南岳阳);陆师则出澧州(今湖南澧县),直指朗州。宋水军从江陵沿长江顺流而下,二月底在岳阳北的三江口大败武平军,缴获战船700余艘,歼敌4000余人,接着占领岳阳。陆路由李处耘率部先行,慕容延钊率大军继后。三月初进抵澧州南,同周保权大将张从富遭遇。两军尚未交锋,张从富部便望风而溃。宋军尾随追击,直入朗州城。周保权只剩下孤家寡人,乖乖地当了俘虏。武平割据政权就这样灭亡了。
荆湖地区“南通长沙,东踞建康,西迫巴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赵匡胤巧用顺手牵羊之计,首战告捷,没费多大力气,便平定荆湖。为后来入川灭蜀、进军岭南和东灭南唐割据政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画龙点睛: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荆湖,可称作是顺手牵羊的典型战例。自古都讲究“师出有名”,赵匡胤抓住武平节度使向其求援的机会,先以借道为名不用流血牺牲就占领了南平,然后又以救援为由灭了武平。如果说武平节度使的求援是“绳”,那么南平和武平是绳上的两只“羊”。宋军轻松达到了一绳牵两羊的目的。
事例二:苻坚引“狼”入室被“牵羊”
晋朝时,北方的前秦日益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想要迅速灭亡东晋司马氏政权,一统天下。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调集90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第一仗打得很漂亮,可谓初战告捷。苻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且严重缺粮,故建议苻坚赶紧老占便宜,迅速进攻东晋。苻坚闻讯,摩拳擦掌乐不可支,不等兄弟们齐集,以为东晋已是囊中之物了,风风火火率几千骑兵赶到寿阳。
东晋将领谢石得知前秦近百万的大军尚未齐集,于是就想抓住时机,击败敌方前锋,挫敌锐气。谢石先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接着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
晋军将领谢石认为晋军日前士气高昂,宜与秦军速战速决。但是,淝水阻隔,如何进攻?他接受了部将的建议,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自傲的苻坚。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我非常瞧不起你,有本事你就过河来咱俩好好打一架,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也可以选择退后一些,放我渡过淝水与你比个输赢;如果你不愿让出一块打架的场子,就说明你害怕晋军,对俺们已甘拜下风。
然后,晋军事先在秦军中布下一些探子。
苻坚看到谢石的信,认为谢石犯了兵家大忌。他对手下人说:“这傻瓜要求渡河而战,我们就依他所请,让出一块地方,等晋军渡河到一半时,我们以骑兵冲杀他们,让晋军成为水中之鬼!”苻坚复信给谢石,表示同意让出交战场地。第二天一大早,晋军首先把人马部署在淝水岸边,等待渡河。对岸的秦军士卒都是强征入伍的,十分厌战,不愿为苻坚卖命。这时,秦王苻坚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如此低落,发出了后撤的命令,正投合他们的心意,每个人恨不能多长出一条腿来,以便跑得更快些。撤退中的秦军拥挤成团,人、马、车互相冲撞,骂声、喊声、埋怨声汇成一片。混入秦军的晋国探子见时机已到,便高声喊道:“秦军败了!晋军杀过河来了!快跑啊!”本来前秦军就人心惶惶,听到这一喊,顿时惊慌失措,一片混乱。苻坚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兵退如山倒,喊破嗓子也没能阻止住。
晋军见秦军大败,乘机抢渡淝水,掩杀过来。秦军全线溃败,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了洛阳。
画龙点睛:
顺,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秩序;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决心。顺手,是营造出来的。积极的人从乱中理出头绪,化逆为顺。晋军在淝水之战中运用顺手牵羊之计,取得以少胜多的奇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果羊群井然有序,牵羊肯定是不顺手的,如果用一头狼驱赶羊群,肯定会乱成一团,这时再乘乱牵羊肯定容易。谢石就是通过在秦军中制造“狼来了”的效果达到了顺手牵羊的目的。
2、微利在所必得。
“微利在所必得”,很有点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意思。战争全局的胜利是靠许多战斗的胜利来实现的,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如果“组成战争全局的多数战役失败了,或有决定意义的一、二个战役失败了,全局就立即起变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微利在所必得”。
这一点对做企业的来说同样适用,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对“微利在所必得”中“微利”的理解应该是:从眼前看是“微利”,但从长远看必是“大利”。如现在有些服务性机构提供的服务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在柜台提供多元服务,举凡:代收代缴业务(水电电话账单)、停车缴费、各式车票、国际快递、宅急便送货提货等等,大包大揽,像是政府机构与银行的复合式窗口,以顾客的方便为出发点,从服务中兼收了各种利益。其着眼点在于顺势而为,乘隙取利。
事例一:打劫邀功的败军之将。
1702年夏天的一日,一支英国舰队突然出现在西班牙的加的斯港。此前英国和西班牙多次进行海战,争夺海上老大的地位。而这次,英国舰队作战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即夺取加的斯港,进而控制地中海的入海口。
英国舰队的司令官是奥蒙德公爵。当他的舰队驶近港口时,由于敌情不明,奥蒙德公爵过于谨慎,没有立即下达进攻命令。实际上,该港口的西班牙军队军备懈驰,兵力不足,如果立即发动攻击,西班牙人必败无疑。奥蒙德公爵的迟疑给西班牙军队喘息的时机,过了一段时间,当西班牙守军已完全准备好后,奥蒙德公爵却下令英军攻击,结果战斗打得异常艰苦,双方相持一个多月,西班牙人仍坚持战斗,英国人无法登陆。
面对与日俱增的伤亡和军需的消耗,乔治爵士向奥蒙德公爵建议说:“老奥啊,如果我们再这样打下去,会支持不住的。不如带着兄弟们回国吧。等待时机以后再收拾他们,保存一些实力也好回去向老大交代。”奥蒙德公爵这时情绪很低落,看到这种现状,也只好同意,并命令手下通知各舰,清点人数和食品、淡水的储备量,计算好每日的消耗,准备启程回国。
正当英国人准备撤离时,有人向奥蒙德公爵报告说:有一批西班牙的运宝船,刚刚停泊在离加的斯港不远的比戈湾内。奥蒙德公爵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就来了精神。他想,这次舰队远征一无所获,如果抢下西班牙这批宝物,大家发财不说,也好在国王面前有个交待。于是,他下令舰队驶向比戈湾。英国水兵在发财欲望的刺激下,舰队全速前进,比戈湾内的西班牙水军还未反应过来时,便遭到英国水兵暴风骤雨般的打击,西班牙运宝船被英国人洗劫一空。
奥蒙德公爵将劫得的一百万英镑的宝物献给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不提攻占港口的失策,而将抢劫西班牙运宝船的经过添油加醋地描绘了一番。由于奥蒙德公爵顺手牵了一头“大羊”,国王不仅没有责怪他指挥作战不利,反而大大夸奖了他一番。
画龙点睛:
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奥蒙德公爵这个败军之将“打不着兔子”,顺手牵了只“肥羊”回家,对此次战争的“投资人”国王来说当然是只赚不赔的生意了,所以国王不仅没有怪他作战不利,还夸奖了他。虽然说他这种打劫行为不可学习,但可以学习他的思路,比如做生意的,在这个产品上没有赚钱,但可以从别的商品上赚回来;或者说某项投资虽然看不到直接的金钱效益,却可以收获名气、抢占先机等,也未必是坏事。
事例二:天天低价的沃尔玛巧取微利。
沃尔玛一直特别注重价格竞争,长期奉行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沃尔顿的名言是:“一件商品,成本8毛,如果标价1元,可是销售数量却是1、2元时的3倍,我在一件商品上所赚不多,但卖多了,我就有利可图。”所以,沃尔玛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销售的商品总是最低的价格。”然而,维持长期低价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沃尔玛之所以能长期保持价格优势还得益于其有效的成本控制。第一步,争取低廉进价。第二步,使用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沃尔玛被称为零售配送革命的领袖。其独特的配送体系,大大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存货周转,成为“天天低价”的最有力的支持。至1996年,沃尔玛已拥有30个配送中心,2000多辆运货卡车,保证进货从仓库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相对于其他同业商店平均两周补货一次,沃尔玛可保证分店货架平均一周补两次。由于这套快捷运输系统的有效运作,沃尔玛85%的商品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输,其结果是沃尔玛的销售成本因此低于同行业平均销售成本2~3%,成为沃尔玛全年低价策略的坚实基石。第三步,营销成本的有效控制。沃尔玛对营销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沃尔玛的广告开支仅相当于美国第二大连锁店西尔斯的三分之一,每平方英尺销售额比美国第三大连锁店凯马特高一倍。沃尔玛的营销成本仅占销售额的1、5%,商品损耗率仅为1、1%,而一般美国零售商店这两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高达5%和2%。这些都使得沃尔玛实施低价策略的实力进一步加强。
画龙点睛:
现在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控制成本,降低价格,减少利润从眼前来说,可能企业收益不大,但从企业长远的生存和扩展来说,却是很大的财富。正是因为澳尔玛微利必得地减少成本,才能一贯奉行天天低价策略,它才得以近乎在全球范围内立足并受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