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43429500000047

第47章 重庆大轰炸拉开帷幕

冬日的太阳,蒙着一层淡淡的薄雾,慵慵地升上天空。

武汉机场上,到处是残垣断壁,四处是破铜烂铁,经过战争的荼毒,布满累累伤痕。地面的残渣还未清理,横陈的尸体还未掩埋,日本人攻占武汉后,陆军航空队第1飞行团就迅速抢占了这里。

1938年12月27日清晨,日本航空队第60飞行队12架97式重型轰炸机、第98飞行队10架伊式重型轰炸机,早早地就停在了机场跑道两侧。当东边刚露出晨光时,机场扬声器里就传来了《君之代》乐曲声,依照日本飞行员出发前的惯例,他们在跑道上排列成两行,脱下飞行帽,弯腰鞠躬,对着东方遥拜致礼。太阳升起来,阳光照射在这些人身上,他们身后拖出长长的影子。

今天,这些重型轰炸机准备去轰炸重庆。

重庆,而今已处在战火包围、战争威胁之中。

自日军攻下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中国大片土地沦丧之后,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开始在国民政府内部蔓延。国民党副主席汪精卫,居然于12月8日经由越南叛逃日本,这对艰难抗战的中国时局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尽管如此,以******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依然多次断然拒绝了日本方面谈判的企图,表示坚决将抗战进行到底。

凶焰正炽恼羞成怒的日本人,在分析了中国方面的形势后,认为重庆政府此刻已经陷入分裂,只要再从军事上施加压力,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便会彻底崩溃,投降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于是,日本大本营发布了《大陆第241号令》,要求侵华陆海军航空队对重庆实施大规模轰炸,以打击和扰乱中国首脑机关正常运作,压制和干扰中国军队战略部署,同时毁灭中国接收苏联飞机的重要基地。

时至冬至,天气很是糟糕。占领武汉三镇的日本陆军航空队司令官寺仓正三,早在1月前,就接到航空兵团司令官江桥英次郎要他轰炸重庆的命令——可,由于入冬以来武汉地区天气阴霾,连降雨雪等原因,一直拖延至今。

12月26日,天气逐渐转晴,寺仓正三便迫不及待召集麾下的飞行官,向他们下达了次日出发轰炸重庆的命令。27日早上,尽管天空放晴,但空旷野的机场上,依然朔风劲吹,寒气袭人。8:20,飞行员遥拜仪式结束。寺仓正三挺然傲然地来到机场上,简短地向全体飞行人员下达了轰炸重庆的命令——这次他们要轰炸的目标,主要是位于市中心的街市,因为那里有鳞次栉比的楼房和商店,“能最大限度地挫败敌人的继战意志,让******的威信扫地,让市民产生恐惧和厌战情绪”;轰炸的方法是,全部采用100公斤以上的炸弹,以及固体燃烧弹,进行无区别轰炸,“公开地显示我大日本皇军强大的军事力量,显示对支那首都的藐视,达到迫使******政府投降目的”;轰炸的时间,定于当日13时30分。

武汉距离重庆780公里,重型轰炸机来回需要6个小时。对于这样距离的飞行和攻击,2个飞行队已有实战的经验。寺仓正三指令下达后,各飞行组收好飞行图,一齐举手行礼后,各自跑向自己的飞机。少顷,22架轰炸机带着巨大的轰鸣,从停机线向跑道滑去,在扬起的漫天尘埃中,飞机很快进入起飞点。10:30,飞机依次起飞。20分钟之后,轰炸机完成了空中编队,机头向西,沿着长江航线,耀武扬威向重庆方向扑去。

这是日军占领武汉之后,首次对重庆实施的大规模轰炸。

重庆,这古老的巴国之城,是中国西南和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长江和嘉陵江在这里交汇,厚重的历史和现代的文明在这里交融。因这里有秦岭、大巴山、巫山等天然屏障阻隔,有长江三峡可以据险护卫,加之四川人口众多,有足够的兵员补充;另有富饶的川西平原可以耕种,能生产粮食以支撑战争。所以,武汉沦陷后,它成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中心。

正因如此,重庆继武汉之后,成为日本人的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

此时,日军22架轰炸机,挂满重磅炸弹,飞临宜昌空域后,却发现前面云遮雾罩云空低迷,他们以为到了重庆空域天气或许就会好转,于是上升至5000米高空继续飞行——可,当他们飞过瞿塘峡谷,飞过神女山峰,飞机越往前飞,空中的云层却越越来越厚,整个长江峡谷都笼罩在云雾之中,飞机只好再上升到7000米以上飞行。

13:35,第60飞行队12架轰炸机终于到达重庆上空,让日本人大失所望的是,整个重庆城3000米以下都是浓雾,根本无法目视地面任何目标,更无法向任何目标投放炸弹。无奈之下,这些失望的飞机只好在高空盘旋,力图寻出雾洞来。然而,2个小时过去了,机身之下除了白茫茫的一片,根本没有任何清晰的目标。于是,这些乘兴而来的轰炸机只好带着炸弹,悻悻而归。

与此同时,日军第98飞行队10架轰炸机也到达重庆。他们在高空盘旋之时,侥幸发现一个雾洞,便不顾一切穿云而下,懵懵懂懂将炸弹投了下去!未曾想,这些炸弹投到了离市中心很远的东郊地面上,只是在荒野中炸出无数巨大的窟窿而已——日军精心组织的这次长途轰炸行动,只好这样草草收场,连轰炸结果也无法向上司报告。

但,在日本大本营“速战速决”的命令之下,寺仓正三于心不甘,于1939年1月7日、10日、15日,又连续组织了近100架次的飞机对重庆实施轰炸,共投下100公斤炸弹521枚、250公斤炸弹22枚,共计10.80吨,消耗机枪子弹2692发,但同样因为重庆冬季多雾,他们扔下的炸弹,不是落在江里,就是落在荒郊,尽管对重庆军民造成一些伤害,但照样没有达到“尽快摧毁重庆,震撼敌方政权,迫使国民政府早日投降”的目的。

乱云飞渡,雾海茫茫。在云海庇护下的重庆,1938年冬天暂时免遭了日军飞机的荼毒。在这宝贵的时间里,国民政府国家机器得以运转,地面的军队也得以适当休整,空中力量得到较好扩充,在成都、宜宾、梁平、邛崃等地,得以修建了数个新的机场。

在此期间,武汉日军司令部丝毫未放弃对重庆的战略轰炸企图,他们磨刀霍霍积蓄力量,想在冬季结束之后,变本加厉地对重庆实施轰炸。他们除了在武汉集结更多性能优越的轰炸机、加紧对人员的培训外,又是从国内运来大批威力更大的炸弹。其中准备了25号炸弹2000余枚、6号炸弹3000余枚。需要说明的是:25号炸弹为250公斤级炸弹,内装炸药96.6公斤,爆炸时,即使在重庆这样的岩石地带,也可炸出直径8米、深1.5米的大坑,约有1万块弹片呈扇面向四周迸裂,可把45米内的人杀死,把200米内的人杀伤;6号炸弹为燃烧弹,分为固体******和镁合金弹,命中目标时引燃发火装置,炸起的火焰四处迸发,瞬间就会燃烧起5米高的火焰,溶化的固体油燃烧着就会像舔去一层地皮似地四处扩展开来,除了对人造成巨大伤害外,在重庆这种木结构建筑居多的城市中,更将造成连片的房屋燃烧;更有甚者,日本人还冒天下之大不韪,准备了大量毒气弹、细菌弹,他们拟将这些毒气弹、细菌弹与金属炸弹、燃烧弹混合使用,对城市建筑和城市中的居民造成的更大的伤害。

于是,战时首都重庆,在冬天的雾季过后,将面临一场人类历史上时间最长、轰炸频率最高、手段最残忍的针对平民的战略轰炸。在长达5年半的时间里,日本人采取了全方位、无差别、连续反复地毯式的轰炸战术,其残酷、野蛮、猛烈的程度,在历次战略轰炸中居首,给重庆军民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那么,中国空军和苏联空军志愿队,该如何来应对日寇的罪恶计划,护卫战时的首都,尽量减少大轰炸对重庆的危害,同时对日军进行有力的反击呢?

这成为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