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遭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在遇到磨难时,失去信心,志气消沉;也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被眼前的困难吓倒,逃避退却,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面对挫折,有的人往往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有的人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有的人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后,像这样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关羽、张飞不幸离世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作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火烧连营八百里”的狼狈结局。可怜亦可悲!
项羽,在后世看来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眉宇之间透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然而,他却是位悲剧英雄。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告别了心爱的虞姬,自刎于乌江。尽管他勇猛无比,慷慨激昂,但在失败面前是个彻头彻尾的懦夫。他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已是荒谬之极;他碍于面子,放弃返回江东、东山再起的大好机会,更是令人叹惜不已。在赞美项羽宁死不屈、知耻重义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设想,如果他能多一些忍辱负重的精神,历史也许就会为此改写,天下也未必落入刘家之手。
项羽的死也宣告了他真正意义上的失败。他也许未曾想到有一位后人在历史的幔帐后冷眼旁观着他的叱咤风云和穷途末路,并把这段轰轰烈烈的故事写进了《史记》,这就是司马迁。司马迁出生在史官世家。受到家庭的影响,他十岁就能诵读古文,二十岁开始到全国各地漫游。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司马迁遭受李陵事件的牵连被判死刑。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他甘遭宫刑,蒙受奇耻大辱。司马迁在受刑后,虽然精神上受到打击,但并没有消沉气馁,他痛定思痛,发愤著述《史记》,几乎用尽毕生精力,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作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生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微不足道的潜流,不要让它在心中掀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编 者 小 评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的甜甜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