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东方体育国粹京剧(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3614200000046

第46章 京剧服装介绍

1.官衣

传统戏中文官服,圆领大襟,后有摆两块,素底,胸前背后有绣花“补子”两块,上绣飞禽,如仙鹤等。分男女两种,颜色有紫、红、蓝、黑等,依次区分官阶大小。紫色服是宰相、国老等所穿;红色是巡按、府道等所穿;蓝色是知县等所穿;黑色无补子,又名素服,是门官等穿用。女官衣后无摆,较男官衣短,穿时腰丝套成软带。颜色有红、秋香色两种,红官衣为一品夫人所穿,也作为传统戏的结婚礼服,现丑角所扮演之官员亦穿用,如《唐知县审诰命》的知县所穿的就是。香色官衣与香色女蟒性质略同,为老旦扮演之一品诰命夫人所穿。

2.京剧服装——宫装

又称宫衣。对襟、圆领、大腰身,长及足。下部周身缀有五彩长短飘带数十根,内连衬裙,水纹大袖,并有6道2寸许的五彩花边,满身绣花,穿时上加云肩,极为华丽。传统戏中后妃及王室贵妇人的礼服,如《贵妃醉酒》中杨玉环所穿。

3.卒坎

卒坎——是交战双方士兵的一种装饰在服装上的标志,如《三打祝家庄》中的祝家庄丁、扈家庄的庄丁,通常卒坎,只有卒字字样,在舞台上表示兵卒身份。

4.帔

由于在使用时大多男女作对使用,故又称“对帔”。传统戏帝王将相、豪绅的便服。对襟,左右胯下开叉,满身绣团花、团寿、龙凤、鹿鹤等,全衣有十二、十、八团不同。颜色有红、黄、蓝、黑、紫等,红帔常用于宫宦、豪门结婚之男女礼服;黄帔上绣龙凤团花,为帝王、皇后、太后的便服;其他是告老家居的显宦和豪绅、官吏家居时的便服。女帔,长仅及膝,用法与男帔相同。

5.开氅

是退隐、家居的高级文官和武将们的便服。大领大襟,长及足,左右胁下有摆两块。衣周围和袖口有3-5寸左右与衣颜色不同的水纹边。上绣狮、虎、麒麟、豹等走兽图像(武官用走兽,文官用飞禽)。颜色有红、绿、黄、白、黑、紫、蓝等。《将相和》

廉颇家居时即穿开氅。

6.褶子

传统戏中一般平民的便服。此服装近百年来变化很大。根据现在舞台上的使用习惯可分男、女两类。男褶子,大领大襟,长及足,分花、素两种。花色有武生褶子,分上五色、下五色10种,上绣花卉或小团花,里子亦绣花,为武生敞胸时所用。上五色多为花花公子、强徒、恶霸所穿,五行谋上等亦穿;下五色为英雄、义士、侠客所穿。小生褶子的颜色无法统计,图样有角花、领花、边花等,一般公子少爷均穿。素色有黑、蓝、红、古铜等,黑、蓝二仁。为小生被难和贫穷书生所穿;红色是穿蟒、对帔时所衬,亦称“衬褶”;古铜色是老生所穿,如宋士杰即是。女褶子有大襟、对襟两种,分花色、素色。大襟的多为素色,是老年妇人所穿;对襟大领绣角花,为小姐的便服,颜色各异;另有小领,又叫“青衣褶子”,绣边花或滚边,为贫妇人所穿。

7.富贵衣

黑褶子上补缀若干块杂色绸子,表示衣服破烂、浑身补缀的意思。穿富贵衣的角色,一般表示暂时穷困,将来仍富贵显达,如《棒打薄情郎》的莫稽、《彩楼记》的吕蒙正。

8.箭衣

原为清代的官服,后用于戏曲舞台。圆领大襟,马蹄袖,前后开叉齐腰。颜色有上五色、下五色10种。分龙箭、花箭、素箭3种。龙箭上绣龙纹,下绣海水,多为皇帝出朝时所穿,武将亦有用之;花箭为武将战败丢盔弃甲时所穿,亡绣团花;素箭有黑、蓝等色,是公差、老军所穿,也有在穿靠时作为衬衣,又称“衬箭”。

9.斗篷

多用于行路之人和夜深之时披用,以示御风雪寒冷之意。小领无袖,长及是。男的有红、黄等色,上绣大龙;女的颜色较多,一般是用下五色和红色,上绣凤彩牡丹等。另外有一种短斗篷,为义士、侠客行路时所用。

10.茶衣

剧中小童、劳动人民所穿。大领、大襟、半身。一般为蓝市制成。

11.裙袄裤

多为丫环、侍女所用,一般贫寒家庭女子亦用。小领大襟小袖。多穿袄裤,也有穿裙袄,为彩旦所扮演的已嫁妇女所用。裙祆裤三件一套,按需分用。另外有一种彩旦袄裤,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膝,镶阔边,如《铁弓缘》中茶婆。

12.罪衣裤

又叫罪衣罪裤。衣为大领,对襟,普通袖;裤子为一般样式。

红色,布质。传统戏中罪犯穿用。

13.包衣包裤

又叫抱衣抱裤、豹衣豹裤、英雄衣、打衣。大领大襟、束袖。

下衣边有打褶白绸二层,名叫“走水”。裤袄同色,上绣小团花等纹样,为英雄、义士、草寇等战斗时所穿,穿此衣者叫短打武生。

便于手持单刀等短武器,动作灵活。如黄天霸及梁山英雄多穿用。

14.夸衣

圆领、大襟、束袖、半身,有绣花、素色两种。胸前自领到下衣边和袖口到衣叉,有三排纽扣,此称“英雄结”。绣花的用得较少,多为英雄武打时穿;素色多为黑色,一般的英雄、武士、家将武打时穿用,如《白水滩》的十一郎和《打渔杀家》

的四家丁。

15.团龙马褂

一般将士或卫士所穿。圆领对襟,式样与普通马褂相同,长2尺许,上绣团龙海水,颜色有红、绿、黄、白、黑5种,穿此衣内必衬箭衣。

16.彩裤

红、黑、白色绸质裤子。采用绸质,取其轻便灵活,适宜于舞蹈动作。

17.水衣

水衣就是衬在服装里面的粗布衬衣,它的功能是吸收演员演戏时所出汗水,故而取名水衣。

18.靠

又名甲,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靠身分前后两块,满绣鱼鳞等纹样。圆领、紧袖,腿部有护脚两块,称靠牌,又叫靠腿;背间有一虎头形的硬皮壳,叫背虎壳;背虎壳上可插4面三角形小旗,叫靠旗;领口有靠领,称三尖领。靠又有软硬之分,不用靠旗的叫软靠。颜色分上五色、下五色10种,根据剧中人物的年龄、性格、脸谱而区分服装的颜色。另有“仓字靠”,黑色,饰周仓者专用,其靠牌、靠肚比一般大,便于衬胸、臀等。又有“二郎靠”,是饰二郎神者专用,浑黄色,方靠旗。女将所穿的女靠,自腰至足缀有彩色飘带数十根,内穿衬裙。另一种“改良靠”,为一般将士所穿,紧身,腰间系大腰包,靠腿分前后左右4块,两肩和腰间有半立体虎头,颜色有上五色5种。

19.盔头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所戴冠帽的通称。主要指帅盔、草王盔、夫子盔、中军盔、紫金盔、凤冠、堂帽、相貂、驸马翅等硬质冠帽,也包括鸭尾巾、员外巾、小生巾、八卦巾、罗帽等软质帽巾。按人物的年龄、身份、性别、地位等的不同而分别使用,大都着重装饰性。

20.凤冠

剧中古代贵族妇女的帽子。顶有凤凰,额前垂珠串,如京剧《大登殿》的王宝钏、《祭江》的孙尚香等,均戴凤冠。另外还有老旦凤冠,较小,全金色,前垂小珠串,京剧《打龙袍》的李后、《闹天宫》的王母等均用。

21.纱帽

剧中古代官员的帽子。黑色,前低后高,圆形,两边插翅,翅有方、圆、尖3种,分别称为方纱、四纱、尖纱。根据不同人物分别使用,忠正者用方纱,如《群英会》的鲁肃;丑角用圆纱,如《审头刺汤》的汤勤;净角中的奸邪者用尖纱,如《四进士》的顾读。

22.罗帽

上六角形,顶有圆球,下圆形,分软胎、硬胎和花、素(黑)4种。软胎素罗帽多为英雄豪所戴,如《翠屏山》的石秀。硬胎素罗帽多为捕快、都头所戴,如《打登州》秦琼;或为仆人所戴,如《南天门》的曹福。软胎花罗帽和硬胎花罗帽多为侠客或盗贼所戴,如《铜网阵》的白玉堂。

23.扎巾

剧中武士武将所用。缎制,前圆形,后有一板竖起,上绣花朵。《盗御马》的窦尔敦、《取洛阳》的马武等均用;也可加额子前扇,如《神亭岭》的太史慈所戴。

24.小生巾

帽顶至两耳边有硬如意纹样,上绣五彩图纹,两耳下垂丝须。

有“文生巾”“武生巾”两种。文生巾后有飘带两根,是扮秀才、书生等所用;武生巾后无飘带,并在顶部加一红绸结,为剧中扮武生者所用。

25.靴

传统戏曲常用的高帮或长帮的鞋。其帮大多由棉布或缎制成。

种类颇多,有朝方、高方、快靴、云头靴、虎头靴和经改革并饰以图案花纹的“改良靴”等。

26.朝方

棉布或缎制成。方头、薄底,为剧中丑角儿所穿。

27.高方

棉布或缎制成。形与朝方同,而底特厚。靴面一般为黑色,也有其他色彩的。底为白色。为剧中生角儿所穿。

28.彩鞋

旦角儿所穿之鞋的总称。与真鞋一样,大多绣花。

29.水袖戏曲传统服装中蟒、帔、开氅、褶子等袖端所缀一尺上下的白绸,是明代服装套袖的夸张形式,以其用动时形似水波纹而得名。

运用水袖动作,有助于表现剧中人的身份、性格和情感,并可加强舞蹈美。

30.胖袄

戏曲服装的辅助服装。无袖的棉衣,两肩头垫衬特厚,衬于戏曲服装内,使服装得以挺直美观,为花脸角色所专用。

31.翎子

戏曲某些角色盔头上装饰的野鸡尾毛。作用在于帮助演员表演各种优美的舞蹈,加强表达剧中人的感情,并可增加装饰的美观。

许多剧中演周瑜、吕布等角色的“雉尾生”特别要求有深厚的“翎子功”。

32.玉带

戏曲服装的装饰物。传统戏中角色穿着蟒或官衣时,将玉带系于腰间。玉带系用硬绸质带制成,上镶嵌玉石若干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