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法国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路易斯·巴斯德。巴斯德从小胸怀大志,不过他的志向不是研究微生物,而是做一名化学家,因为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化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化学家们好像魔术师一样,他们揭开了燃烧的秘密,寻找出一个又一个新元素,把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巴斯德一天到晚钻进实验室里,做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但是,他的实验失败的时候多,成功的时候少……就在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发展道路,使他转向了对微生物的研究。巴斯德以他卓越的才华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把微生物作为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对象转变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从而引发了一场微生物学的革命。巴斯德引发的这场革命是从研究啤酒变酸开始的。
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业已相当发达,随着葡萄的大面积种植,酿酒业成为法国的支柱产业之。
但长期以来,啤酒变酸问题就像幽灵一样,笼罩在法国制酒业的上空,使啤酒厂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事情是这样的,酒厂用传统方法酿出的啤酒,放不了多久就会变酸,放的时间越长,酸味越重,有时一桶酒变酸了,紧接着所有的酒都变酸了,结果是大桶大桶的啤酒因不能饮用而不得不倒掉,致使酒厂每天损失好几千法郎,酒厂老板为此伤透了脑筋。他们想不明白,好端端的啤酒为什么会变酸呢?
就在大家苦苦思索找不到答案时,他们忽然想起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化学家巴斯德,于是就给巴斯德写信,请他来帮助解决啤酒变酸的问题。
巴斯德首先将未变质的啤酒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里面有微生物活动。这种类型的微生物身体浑圆,好像一个个胖娃娃,这实际上是酿酒不可缺少的酵母菌。巴斯德又取出一些散发着酸味的变质啤酒用显微镜仔细观察起来。“咦,这里面的酵母菌怎么这么少?它们躲到哪里去了?”巴斯德很纳闷,他继续观察着。“这是什么?身体瘦瘦的,看上去像根细棒。怎么与酵母菌长得不一样了?”
那天夜里,他怎么也睡不着觉。第二天一早,他又扑到显微镜上继续观察起来。
巴斯德是一个善于动脑子的人,他设想:既然酵母菌在好酒和变质酒里都存在,说明酵母菌不能使酒变酸;另一种细而长的微生物只在变质的啤酒中出现,那么酒的酸味会不会与它有关呢?如果是这样,几乎可以肯定,这种细而长的微生物可以产生一种有酸味的物质,啤酒变酸正是由于这种物质引起的。
巴斯德又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仔细辨别变质酒中各种微生物的形态,最终得出了结论:酒变质与微生物的存在及繁殖有关。巴斯德于1857年发表了《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
在这本书中,巴斯德第一次提出了发酵的本质,即发酵是由微生物作用的结果,每一类型的发酵都是由一种特定的微生物引起的。酵母菌引起酒精发酵,通过酵母菌的分解作用,使糖变成了酒精。在变质的酒中,那种细长如棒的微生物是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可以引起乳酸发酵,通过乳酸杆菌的分解作用,可以把糖变成乳酸。由于在酿酒过程中污染了乳酸杆菌,它们把一部分糖变成了乳酸,乳酸是有酸味的物质,因而啤酒变酸了。
答案找到了。巴斯德把酒厂老板们都叫来,告诉他们:
“啤酒变酸的原因是由于一种叫做乳酸杆菌的细菌在作怪,使酒变酸了。”这些老板们根本不相信,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东西怎么能使啤酒变酸呢?巴斯德又说:“你们可不要小瞧了这些小东西,我能用眼睛来辨别啤酒是不是变酸的。”老板们更不相信了,因为辨别啤酒的好坏,历来都是评酒师们用嘴品尝的,从来没有人能用眼睛来辨别啤酒是否变酸。
酒厂老板们拿来许多种酒,有好啤酒,也有变酸的啤酒,还有的老板将好酒和变酸的酒搀和起来请巴斯德检查,然后再请一个有名的评酒师来鉴定。巴斯德把每瓶酒逐个滴在玻片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乳酸杆菌的有无、多少来判定啤酒是否变酸和变酸的程度。结果每一种酒都被巴斯德说准了,老板们这才信服了。
如何防止啤酒变酸呢?巴斯德告诉老板们,问题的关键在于抑制杂菌的繁殖。要想使酒不变酸,只需将酒加热到50~60摄氏度,保持30分钟左右,把乳酸杆菌等杂菌杀死,啤酒就不会变酸了,这就是著名的“巴斯德消毒法”。直到今天,这种方法在食品工业上仍然被广泛应用着。
从此,法国的啤酒业又恢复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