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宜
了解定期检查的必要性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世界上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并有年年升高的倾向。因此定期检查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定期检查就是指患者以自己病情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去医院检查。具体来说,心血管病患者应每隔一年查一次。定期检查的必要性在于以下几点:
1.可以摸索和决定适合患者的药物及药物剂量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确定病情发展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用药。患者致病原因各异,而每种药物都具有针对性的适宜病情,服药不当不会治疗病情。通过定期检查,可及时调整药物。还可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可适当减少或加大用药剂量,使治疗更加合理和科学化。患者长期服药,可能产生对服用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定期检查还可以作为患者及时调整药物的依据。
2.预防及处理药物的毒副作用
每种药物都对身体具有毒副作用,心血管病患者在长期服药过程中,因药物毒副作用长期累积可能导致身体病变。定期检查可及时预防患者发生服药中毒及药物副作用事件。还可根据毒副作用的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
3.找出患者疗效不佳的原因
定期检查可以找到患者治疗不佳的原因,通过病因以便及早调整治疗方法。影响患者康复的原因是多样的,可能是心理,也有可能是用药不当等。因而定期检查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患者可根据检查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治疗方案,有助于避免病情恶化。
4.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不再复发、恶化
定期检查有助于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及时根据病情调节治疗方法,以免疾病在长年积累的过程中发生重大病变。
5.检查患者是否有肝、肾等器官功能的损伤
患者长期服药,可能损伤患者肝肾肠胃等器官,还有些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可能使患者体内血糖、血脂浓度改变。而定期检查可以使患者及时了解这些器官是否发生损伤,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定期检查对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心血管病患者应制订定期检查的时间表。心血管病患者如果有条件可以每半年检查一次(春秋各一次),如条件不成熟,也要保证每年做一次定期检查。但高血压病患者在条件应许下可以每天做家庭检查,每月到医院检查一次血压。
平日如果身体感觉不适,应当及时检查,不要等定期检查的时间,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了解运动心电图
运动心电图是受检运动过程中得到的心率、心电图以及其他一些指标变化情况图。运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以及药物的疗效评价中有重要价值。由于其方法简便实用、无创伤、安全,一直被公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检查手段。
1.运动心电图能对患有冠心病者进行判断
对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的患者,如在低运动量,即在多导联出现重度ST段下降(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2毫米),或血压不升或下降,皆提示多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在急性心肌梗死后3~7周的患者,急性期无严重的并发症、近期无心绞痛、心律失常者做运动试验,阳性者提示有多支病变,运动中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易发生猝死、患者手术预后差。
2.冠心病治疗的疗效的判断
通过运动试验中的最大运动耐量、心绞痛或ST段出现异常时的运动量以及运动时血压、心率的变化,可判断药物或手术的疗效。
3.运动心电图能对心力衰竭的药物疗效进行判断
通过患者服药前后患者最大运动耐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药物治疗状况。
4.运动心电图能对心房颤动心室率控制的疗效进行判断
心房颤动在运动时和运动后的心室率较难控制,通过运动试验可判断不同药物在运动中对心房颤动中心室率控制的作用,从而选用合适的药物。
常见的获取运动心电图方法是平板运动试验和踏车运动试验。
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受检者在有一定斜度和转速的活动平板上行走,运动量可由改变平板转速和坡度而逐渐增加,分为1~7级,每级运动时间3分钟。让患者在活动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患者心率达到预期亚极量负荷。根据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多次进行的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做出判断。
踏车运动试验是在可调节运动量的固定自行车上,用脚蹬车。踏车运动试验让患者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做踏车运动,以速度和阻力调节负荷大小,负荷量分级依次递增,分为1~7级,每级运动3分钟。可以根据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多次进行的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做出判断。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根据受试者个人情况,达到各自的目标心率,符合运动试验的原理和要求,结果比较可靠。
做运动心电图前应记录受检者卧位和立位同步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血压作为对照。运动中通过监视器对心率、心律及STT改变进行监测,并按预定的方案每3分钟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一次。在达到预期亚极量负荷后,使预期最大心率保持1~2分钟再终止运动。运动终止后,每2分钟记录1次心电图,一般至少观察6分钟。如果6分钟后ST段缺血性改变仍未恢复到运动前图形,应继续观察至恢复。
此外,做运动心电图前必须了解一些指标(图像及数据变化情况)。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毫米,且至少持续2分钟以上。这种情况出现越早,ST段压低越重,则冠状动脉病变越重。如ST段明显抬高,是心肌缺血的表现;R波振幅增高,多认为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U波倒置是冠脉病变的诊断标准,其特异性较ST段压低更高。当血压下降为强阳性指标。运动时出现心绞痛及(或)心电图STT异常,而收缩压下降≥1.3kPa(10毫米汞柱)者,提示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除运动员、病窦综合征或服β阻滞剂者,运动后心率3秒,一过性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律就是倾斜试验阳性,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心率突然下降(心率≤50次/分钟),无明显血压改变者为心脏抑制型;血压明显下降(舒张压≤6.65kPa),无心率明显变化者为血管抑制型;同时兼有上述两种特点的为混合型。
受检者如果在基础倾斜试验出现阳性反应,则立即将床放平、给患者吸氧,继续观察几分钟。如果出现窦缓、窦性停搏、血压下降幅度超过25%时,给受检者静推阿托品0.5毫克。受检者在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出现阳性反应,除立即将床放平外,应给予阿托品0.5毫克、多巴胺10毫克稀释静推。试验结束后让受检者平卧休息20~30分钟,观察血压、心率,如恢复正常后方可让受检者离开。
了解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就是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称为动态血压。记录数据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值,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受检者全天的血压波动情况和变化趋势,它具有诸多优点。
1.可以避免偶测血压的偶然性
人们通常在医院测得的血压均属偶测血压,偶测血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受检者因为在测量时心情紧张或情绪波动容易造成血压读数偏高,因此偶测血压值只能反映受检者某个特定时间内的血压状况,而不能反映患者全天的动态血压变化趋势。动态血压检测是可以测定受检者一天24小时内日常活动中每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的方法,不会因患者情绪、吸烟等因素而影响测量的正常血压值,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天血压及变化情况。
2.对药物服用具有指导意义
提高对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的轻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并让其得到及时治疗。动态血压监测还可以正确评价药物治疗过程中休息、活动状态下患者昼夜节律及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动态血压监测能测定患者所服用降压药物的降压谷峰比值,因而可以根据患者血压发生高峰、低谷的时间,利用不同降压药物作用时间长短不一的情况,做到具体化选择用药,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动态血压测量可检测出患者24小时内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时间,因而对指导药物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对所服药物具有评价作用
动态血压测量可以24小时监测受检者的血压,因而在患者服用药物后可以监测血压,因而在多数情况下可以用来测定药物的治疗效果,帮助选择药物种类,帮助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
总之,动态血压测量方法的应用,使人们对血压受环境刺激的影响、易变性。在医院测得血压值属于轻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以及降压治疗效果的观察方面提高了认识,为高血压病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现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本身还存在不少局限性,动态血压值尚无统一标准,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动态检测。
动态血压记录仪监测仪器可以分为袖带式和指套式两类。
①袖带式动态血压记录仪由微型记录盒、换能器、回收系统组成。患者可以随时给袖带充气,测量肱动脉血压,它会自动存储测量数据,然后在全机回收系统中分析并打印出血压值。袖带式动态血压记录仪的主要缺点在于袖带需要频繁地充气和放气,如果晚间测量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休息。除此之外,当患者肢体活动时会干扰测量,容易造成测量结果不准。
②指套式动态血压记录仪有两种仪器,第一种是在指套上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用来监测患者左手指的动脉血压。用这种指套血压仪测量血压时,不影响受检者的休息,也可以在立位时测量血压,但是因为受检者手指活动较多,可能导致血压有较多、较大的误差。第二种指套式动态血压记录仪是测量受检者脉搏传导时间,通过输入电脑计算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它不受患者体位和肢体活动的影响,因此也不会影响到受检者的休息,而且测量次数多,每天可以测量2000次以上,因此这种血压计测得的一系列血压,可以真正反映患者日常活动时的血压变化情况。
动态血压检测的时间间隔一般设定为白天每30分记录一次,夜间每60分记录一次,但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所需的时间间隔。测量应避免剧烈运动,测血压时让受检者上臂保持静止伸展状态。
(二)忌
病情恶化时才进行检查
由于心血管病多为慢性病,一些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就会忽视自己所患的疾病因而不会自觉去做检查,往往病情恶化、症状明显时才想到做检查。这种做法具有以下危险:
1.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心血管疾病多数虽然是慢性病,但可能引发诸如脑血栓、脑出血、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律失常等致命性危害。这些病等到病情恶化时才检查,可能已经危及患者生命了。
2.“小病”变“大病”
一些疾病很容易发生病变或引发并发症,使“小病”变“大病”,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高血压患者如没有进行检查,等到引发心力衰竭、脑出血等疾病时才去检查,不仅丧失了治疗高血压的时机,而且扩大了高血压的危害。而且无法检查其他病变的发生。
3.无法进行药物指导
病情恶化时才进行检查,不利于患者对所服用药物药效的了解,也就失去了正确更换药物和服药剂量的指导意见,无法判断药物是否存在毒副作用及程度。
4.失去对患者的日常活动的指导
病情恶化时才进行检查,使患者失去医生对患者日常饮食、运动等的指导,不利于患者控制病情。
因为病情恶化时才进行检查存在这些弊端,所以心血管病患者应定期做检查、复查,千万不可等病情恶化才到医院检查。
频繁改变治疗方案
心血管病患者频繁改变治疗方案,自己当前运用的方案尚未起效,可患者自行就改变了治疗方法,导致任何一种方案都不能真正发挥治疗的效果。
频繁改变治疗方案,就意味着患者频繁地更换服用的各种心血管药物,这容易使患者机体免疫力备受打击,身体容易产生耐药性、抗药性,使以后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而频繁地换药,就让药物的治疗效果无法体现。因为每个药物都要自己的半衰期,即药物起效果的时间,而且多数药物都有疗程,只有服用一定的疗程才能起效。而频繁换药物就无法达到治病所需的疗程。
如高血压患者在确定哪种治疗方案能控制血压,就应该继续用这种方法治疗,不要随意停止治疗或频繁改变治疗方案。在血压平稳控制1~2年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减少降压药品种与剂量。
为避免频繁改变治疗方案而引起的不良后果,心血管病患者应与医师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当某种方案失去治疗效果时,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更换治疗方案,切不可自行改变治疗方案。
认为体检化验单没有“箭头”就是正常
一般来说,化验单上都会有提示符,包括向上的箭头或者是向下的箭头,这代表了某个指标超出了正常值范围。心血管病患者一见体检化验单上没有“箭头”,觉得自己没有病了,就自行停止服药。但专家指出,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与一般人群不同,他们的血脂目标值要求更严格,更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即低密度脂蛋白需低于80毫克/分升或者2.1‰摩尔/升,胆固醇指标也不能仅仅参考化验单上不高于3‰摩尔/升的指标。
那么心血管病患者怎么面对体检报告单上诸多的专业术语、医学符号呢?如何正确看待体检单呢?
1.单看一项意义不大
一般的体检报告分为三部分:健康检查结果表,检查异常提示及医师评估,医师评估将体检者体检中出现异常的一些项目进行解读,提出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及改变生活习惯等建议。
2.综合分析各项数据
当患者看到体检报告上的数据处于正常值的范围时,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没有病了。有时体检报告单上的某些指标虽然处于正常值,但还是需要看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不能光靠一个指标来确定。体检报告单上的某些指标敏感度很高,有些指标自己就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状态,体检测时测到的是它在某一瞬间的数值,不能真实反映客观事实。因此仅仅根据体检结果是不能直接下结论的,需要重复检测,或辅助其他指标、其他检测共同诊断。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因为血压是波动变化的,而体检记录的是瞬间的血压,它可能受情绪、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即使没有达到高血压的标准,也不能根据一次血压就确定患者高血压已痊愈。还有一些处于正常范围的患者,也不能完全排除身体潜在疾病的可能。如体检中可能会有一些体检者的检查指标正处于“临界值”。对这些“准病人”,不一定要服药治疗,但饮食结构的调整、运动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当下一次检查时,要特别留意那些曾处于“临界点”的项目指标,再通过一定时间内的饮食、运动调整仍无法缓解,应立即就医。
年轻患者无须进行常规监测
一些年轻的心血管患者一直认为常规体检只不过是“摆设”,查不出问题,还浪费时间和金钱,况且自己还年轻,平时注意点就可以了。如果这样想就错了,因为年轻患者最容易忽视自己的病情,往往因各种原因而扰乱日常睡眠、饮食、服药等,平时也注意运动。这些都很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
年轻不意味着不生病、不生重病。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在改变,生活节奏在加快,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不少人在透支健康,而患有心血管病的年轻人不仅面临着这些问题,而且还承受着疾病的压力。如果放任自己,经常打破作息时间、不注意合理膳食,会加重自己的病情。还有一些年轻人由于生活方式引起的一些慢性病在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为没有明显症状,自己都想不到自己已经是“三高”患者了,也就无法到医院就诊,很容易引起“三高”并发症或诱发其他心血管疾病。而常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这类疾病,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而且可以防范患者病情恶化,不仅可以省钱,而且还能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用家庭检测结果作为最终数据
随着科学进步,医疗诊断器械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平常百姓家。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家里购买了血压计、动态血压记录仪、动态心电图,等等。患者自己在家里进行家庭监测,这对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治疗依据。但是,有些患者以自测的检查结果作为自己治疗的依据,这就失去了做家庭检测的意义。
1.数据可能错误
家庭检测结果多作为辅助治疗的依据,有些数据因操作不正确可能造成与事实不符。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时,如果上臂没有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测得的血压值不是比实际偏高,就是偏低。放气速度太快容易使仪器和人体反应不及,产生误差;放气太慢则易使前臂瘀血,造成舒张压偏高。患者不了解测量仪的测量前的要求,造成数据失真。如测血压时水银柱打得太低,都可能造成数据不真实。
2.有些测量技术本身存在缺陷
有些家庭测量方法现在还存在技术上的缺陷,还不能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测量方法。如动态血压测量技术目前还存在技术缺陷,不能以此作为治疗的依据。
3.仪器发生故障
患者在某些仪器发生故障时,因自身技术、经验等原因没有发现,可能导致所测得数据无效。如做动态心电图时如果一次性电极质量伪劣,电极内接触不良,都可能引起数据与事实失常。
家庭测量数据不能作为患者治疗的最终数据,只能作为治疗诊断的参考。患者需以医院的正规检查做指导,确定病情后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掌握正确服药种类、剂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