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是一种世界各地都常见的鸟。鸽子是鸽形目、鸠鸽科数百种鸟类的统称。我们平常所说的鸽子只属于鸽属中的1种,而且是家鸽。鸽子和人类伴居的境况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考古学家发现的第一幅鸽子图像,来自于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就开始驯养白鸽和其他野生鸽子,尽管如今在很多城镇我们都能见到颜色各异的鸽群飞过,但是对于古代人来说白鸽太不可思议了,于是这种鸟儿受到了广泛的尊敬并被奉若神明。鸽子在整个的人类历史上扮演过相当多的角色,包括祭祀品、信使、宠物等。
鸽子
鸽子的善于飞翔也是出了名的,古代打仗就是由它日行千里的传达密信的。鸽子的羽色有雨点、灰、黑、绛、白等多种颜色。足短矮,嘴喙短。食谷类植物的子实以及昆虫。嗉囊发达,雌鸽生殖时期能分泌“鸽乳”哺育幼雏,属晚成禽类。配偶终生基本固定,一年产卵5~8对。雌鸽在夜间孵卵,雄鸽在白天孵卵。孵化期为14~19天。所有鸽类的幼雏都将喙伸入亲鸟喉中去获得鸽乳。
鸽子分为有野鸽和家鸽两类。野鸽主要有岩栖类和树栖类两种。家鸽则经过长期的培育和筛选,分为食用鸽、玩赏鸽、竞翔鸽、军用鸽和实验鸽等多种。公元前3000年,埃及王朝第五代就有养鸽的记载。养鸽在中国也是历史悠久,据四川芦山县汉墓出土陶镂房上的鸽棚推断,最迟在公元206年民间就有养鸽之风。当今世界各大洲都有各自的野生鸽和家养鸽。人们对鸽子的分种统计不尽相同。据日本《动物的大世界百科》介绍,地球上的鸽子有5个种群,又分250种;而日本另一本书《万有大事典》记载,谓鸠鸽科的鸟类多达550种。今天多种多样的家鸽是由众多各具特点的野生原鸽进化而来的。
鸽子能迅速而有力的飞行,是因为它们长长的翅膀和强大的飞行肌肉。鸽类雌雄一般一也是终生配对,若其中一方死亡,另一方很久以后才接受新的配偶。鸽栖息在高大建筑物上或山岩峭壁上,常数十只结群活动,飞行速度较快,飞行高度较低。在地上或树上觅食种子和果实。在山崖岩缝中用干草和小枝条筑巢。它们的巢一般是平盘状,中见稍稍凹,它们一般每窝产2枚卵。
野鸽也是国际性的动物,它们分布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中亚地区,中国多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西部和中部。它们的体长约为295~360毫米;头、颈、胸和上背为石板灰色;上背和前胸有金属绿和紫色闪光,背的其余部分为淡灰色;翅膀上各有一黑色横斑;尾羽石板灰色,其末端为宽的黑色横斑。鸽子雌雄相似。鸽类喙小,性温顺,体形丰满。它们行走的姿态有可爱的点头动作,但大多时会昂首阔步。
人们培养出的不同品种的信鸽,与它们的飞翔力和归巢能力等特性有关。鸽子的归巢能力指,当一个幼小的鸽子在一个地方长大后,把它带到很远的地方,它仍然会也能找回它原来的老巢。人类养鸽已有5000多年历史,形成不少性状各异的品种。对于鸽子究竟是依靠什么方法识别归巢方向的,太阳说、磁场说、气味说等都各自有其根据,所以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
初识鸽子
鸽形目、鸠鸽科、鸟属、鸽种。鸽子俗称家鸽、鹁鸽,是由野生的原鸽的后代发展而来。早在几万年以前,野鸽成群结队地飞翔,在海岸险岩和岩洞峭壁筑巢、栖息、繁衍后代。由于鸽子具有本能的爱巢欲,归巢性强,同时又有野外觅食的能力,久而久之被人类所认识,于是人们就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鸽子作为家禽饲养。鸽子特殊消化系统,使它们喜欢吃石子。没有牙齿的鸽子,把食物直接吞入食道,再贮存在肌胃里。鸽子的肌胃很坚韧,胃壁肌肉发达,内壁有角质膜,石子贮存在胃腔内。食物进入肌胃后,胃壁肌肉收缩,角质膜,石子,食物相互摩擦,把食物磨碎。因此,石子相当于鸽子的牙齿作用,所以,它们会不断地吞食石子用以消化食物。但是它们一般只能消化掉60%的食物,剩下的都随粪便排掉了。
鸽子在军事上的意义很早就被人类已经意识到,所以出现了服役于军队、效命于疆场的信鸽。作为人类军事上的助手,早在2000年前的古罗马时代就有了记载。恺撒大帝在征服高卢的战争中多次使用鸽子传递军情。公元前43年赫蒂厄斯和布鲁特斯在围攻摩德纳时也使用鸽子作为通讯的工具。其后军鸽在历次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些军功卓著的鸽子被称为“鸽子英雄”。目前,军鸽应用的范围已更加广泛。除传递信息进行联络外,军鸽还被用来进行侦察敌情,帮助雷达值班和收集资料。此外,军鸽还被用来搜索海上遇难者等。
鸽子和圣经有关
圣经《旧约》当中第一次提到鸽子,是诺亚和和平鸽的故事。后来在《新约》当中,鸽子在耶稣受洗礼的时候又一次被提及,这时候鸽子被当作传下来的圣灵。圣经中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边。洪水过后,诺亚又把一只鸽子放出去,要它去看看地上的水退了没有。由于遍地是水,鸽子找不到落脚之处只好又飞回方舟。七天之后,诺亚又把鸽子放出去,黄昏时分,鸽子嘴里衔着橄榄叶飞回来的,很明显是从树上啄下来的。诺亚由此判断,地上的水已经消退。后世的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这些早期圣经当中记载的故事,无疑为鸽子出现在现代城市当中的形象铺平了道路。几个世纪以来,鸽子的形象也是由神灵到恶魔,由英雄到人们嘴中之食等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和平鸽的由来
鸽子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公认的世界和平的象征,当功于毕加索。1940年,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国首都巴黎,当时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他平时招引鸽子经常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为信号。当他得知父亲牺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时,他幼小的心灵被仇恨的怒火燃起。他想,白布条表示向敌人投降,于是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寇发现了,惨绝人寰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推到楼下摔死,还用刺刀挑死了所有的鸽子。
老人讲完后请求毕加索画一只鸽子纪念他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随后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和平鸽”的雏形也就由此而生。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毕加索大会上挥笔画的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叫做“和平鸽”,由此,鸽子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在现代,鸽子也是战争英雄,它们曾多次在战争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鸽子携带信息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人们在船只上面都带有鸽子,当遭到德国潜艇攻击之后,就放出鸽子告知沉船的具体位置,这样幸存的人员就可能获救。在一战期间,一名鸽子曾携带重要信息穿过激战的阵地,它飞行过程中被击中了胸部和腿部,甚至几乎失掉了带有信息的那个腿,它依然以惊人的毅力坚持飞行了大概25分钟把信息带到法国营地,拯救了许多法国士兵的生命。这只绝对称得上是战地英雄的鸽子被法国政府授予战争十字勋章。
在二战期间又出现了另一只英雄的鸽子。当时一千名英军在意大利的小城集结驻扎,然而德军却计划对这个部队进行轰炸。当时的通讯设备都不能使用,惟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信鸽身上。这只鸽子在英军遭轰炸的5分钟前,成功地把信息送抵二十英里之外,使得警报及时被拉响。后来这只鸽子被授予动物界的最高军事奖章——迪肯勋章。
鸽子的繁殖习性
鸽子也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鸽子性成熟后,具有选择性的挑选自己的配偶,一旦配对成功就就感情专一,形影不离。如果在同一鸽群中雌雄数量不相等,还可能出现二公或二母的同性配偶。鸽子配对后,雌、雄鸽都会参加营巢、孵化和哺育幼鸽等活动。鸽子在丧偶后很长时间内都不愿接受重新配对。在生产中为了提高鸽子的品种质量,培育优良的品种,避免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可有计划地人工选配。若雌、雄鸽自由配对后,需要非常费时费力才能重新拆开再配。因此,在育种时,要掌握鸽子的这一特性,尽早制定人工选配计划,以防自由配对。另外,成年鸽失去配偶后,在发情季节,也可能出现乱交配的现象。为了不扰乱鸽群、保持鸽群的安静,对于发情鸽,应及时配对或者隔离。
一般鸽子交配后,就会开始寻找筑巢材料,构筑巢窝。有的雄鸽会在雌鸽离巢时,追逐雌鸽归巢产蛋。雌鸽产下蛋后,雌、雄鸽轮流孵蛋,一般雄鸽每天上午入巢孵化,母鸽下午入巢孵化至次日上午。雄、雌鸽就这样日复一日的交替轮换,直到孵出雏鸽为止。幼鸽孵出后,雌、雄亲鸽共同分泌鸽乳,哺育幼鸽。鸽卵孵化期一般为17天左右,如果幼鸽孵了17天左右依然未孵出,父母鸽就会另寻新巢产蛋再孵。
野生的鸽子每年最多可以进行8次繁殖,每次都会有两个小生命诞生。鸽子繁殖的频率,取决于食物的充足程度。小鸽子大约需要18~19天才能孵化破壳,父母会用一种特殊的鸽子奶喂养小家伙。刚破壳而出的小鸽子一天之内体重就会增加一倍,但是眼睛要在四天之后才能睁开。小鸽子们两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离巢了。
鸽子是怎样导航的
人类一直没有停息过关于鸽子为什么能从很远的地方返回栖息地的争论,而鸽子的这一惊人的能力并不仅限于赛鸽或者家鸽,所有的鸽子都拥有次能力。
有的理论说鸽子是使用道路、高速公路等进行导航,也有理论认为鸽子是通过地球磁场、地标、太阳甚至次声等等进行导航。无论人类怎样的争论,不能否定的是鸽子在这一方面确实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