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柏杨大师开释人生
4364700000100

第100章 福祸相倚,悲喜存于一念间

第十三章第4节福祸相倚,悲喜存于一念间

老天爷安排万事,总是祸福相连,以便有智慧的人取舍,李耳先生在《道德经》上便有言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洞察事理,一针见血。

小福小祸,无关痛痒;而大祸大福,往往只一纸之隔。

如果人一生都要求幸福,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幸福就像轻飘飘的羽毛一样难以把握,而艰难痛苦就像脚下的大地一样始终不离左右,所以人一生都是身在祸福之中。

庄子说:古人祈祷神灵消除灾害,总不把白色额头的牛、高鼻折额的猪以及患有痔漏疾病的人沉入河中去用作祭奠。这些情况巫师全都了解,认为他们都是很不吉祥的。不过这正是“神人”所认为的世上最大的吉祥。

这是一段庄子式的滑稽幽默,却把人生之道看得十分透彻。庄子引用古代人的迷信来说明一般人认为不吉利的东西,但“神人”却认为这种“不吉利”反而有益无害。比如说,一匹头上有白毛的马没人敢骑,反而因此免去了一辈子的奴役;一头鼻子高高翘起的猪不会被杀掉作祭祀,才会好好地活到老。所以,世人认为不吉利的,在上天看来却是大吉大利。在这个祸福并行的世间,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关键是看你如何从不利的一面当中看到有利的一面。

柏杨先生说:“老天爷安排万事,总是祸福相连,以便有智慧的人取舍,李耳先生在《道德经》上便有言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洞察事理,一针见血。”“小福小祸,无关痛痒;而大祸大福,往往只一纸之隔。”显然,柏杨先生是赞同老子的观点的,面对祸与福这一无法改变的事实,人们却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看法,来改变心态,甚至是祸福的结果。

从前有一个国王,除了打猎以外,最喜欢与宰相微服私访。宰相除了处理国务以外,就是陪着国王下乡巡视,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次,国王兴高采烈地到大草原打猎,他射伤了一只花豹。国王一时失去戒心,居然在随从尚未赶上时,就下马检视花豹。谁想到,花豹突然跳起来,将国王的小手指咬掉小半截。

回宫以后,国王越想越不痛快,就找了宰相来饮酒解愁。宰相知道了这事后,一边举酒敬国王,一边微笑着说:“大王啊!少了一小块肉总比少了一条命来得好吧!想开一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听了很是生气:“你真是大胆!你真的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

“是的,大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说:“如果我把你关进监狱,难道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微笑说:“如果是这样,我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大手一挥,两名侍卫就架着宰相走出去了。

过了一个月,国王养好伤,又找了一个近臣出游了。谁知路上碰到一群野蛮人,他们把国王抓住用来祭神。就在最后关键时刻,大祭司发现国王的左手小指头少了小半截,他忍痛下令说:“把这个废物赶走,另外再找一个!”因为祭神要用“完美”的祭品,大祭司就把陪伴国王一起出游的近臣抓来代替。脱困的国王欣喜若狂,飞奔回宫,立刻叫人将宰相释放了,在御花园设宴,为自己保住一命,也为宰相重获自由而庆祝。

国王向宰相敬酒说:“宰相,你说的真是一点也不错,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一口,今天连命都没了。可我不明白,你被关进监狱一个月,怎么也是最好的安排呢?”

宰相慢慢地说:“大王您想想看,如果我不是在监狱里,那么陪伴您微服私巡的人,不是我还会有谁呢?等到蛮人发现国王不适合拿来祭祀时,谁会被丢进大锅中烹煮呢?不是我还有谁呢?所以,我要为大王将我关进监狱而向您敬酒,您也救了我一命啊!”

宰相是一个明智的人,他能从事物的不利中看到有利的一面,并始终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是一种睿智的体现。

人生在世,不会只有福,也不会只有祸,祸往往与福同在,福中往往就潜伏着祸。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是件坏事。因而我们需谨记“福祸相倚”这一道理,处在顺境时,不要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处在逆境时,也不要丧失斗志和信心,一蹶不振。上天总是公平的,在这里让你摔一跤,就会在那里给你一块糖吃,如此不断的反复。走在同样曲折的路上,有些人生活在报怨与忧愁中过一生,有些人则在感激与享受中过一生,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待祸福的态度,悲喜其实只在一念之间,钥匙就握在自己手中。